可看可不看!
字數:2638 加入書籤
和徐清猗深情對望了半天,方長庚才想起來問她怎麽發現的, 幾個月了, 以及大夫是怎麽說的。徐清猗一一告知,方長庚才知道她已經懷孕三月有餘, 這期間兩人竟一無所察。
這個小生命就這樣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仿佛是也在預示著他們全新的開始。
方長庚不由得心裏嘀咕:幸虧中的是榜眼, 入了翰林就是正七品的編修,雖品級不高,卻是作為將來入閣或升侍郎, 尚書的高級儲備人才, 清閑清貴,起點相當高, 隻要不犯錯,升遷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要是落到二甲三甲,那就前途未卜了。
言歸正傳, 那天傳臚大典之後, 一切都還沒完。
昭武帝是個急性子,一改科舉舊製, 將恩榮宴, 也就是傳說中科舉宴會裏最高級別的瓊林宴定在第二天。
於是所有新科進士大清早都急吼吼地從床上爬起來, 拖著有些疲憊的身體前往這個高級宴會。
都說任何東西都是還沒得到時最吸引人, 一旦得到了就覺得索然無味。這話不能說在任何場合都適用,但這些進士們激動的情緒的確已經平複了大半。
畢竟像昨天那樣風光的時刻已經是過去時,接下來的挑戰才會最終決定他們畢生的高度……
恩榮宴設在翰林院, 除了新科進士,大小考官以及禮部,鴻臚寺的相關官員們都出席了,昭武帝欽命高淵和幾位大學士為主席,主席大臣們每人一席,其餘各官二人一席,狀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餘進士四人一席,等進士們拜見過官員後,就按照司官安排入座,由樂隊奏樂章,開始宴會。
正值盛世,國庫充盈,席上皆是奇珍異味,鼎甲三人喝酒用的是金碗,閃得方長庚眼睛都不好使了,暗自咂舌:貧窮限製了他的想象力,長這麽大還麽有過這麽奢侈的體驗,就是拿在手裏太沉了……
最後所有進士還得到恩榮宴紀念品宮花一枝,小絹牌一麵,上麵刻著“恩榮宴”三個字,看起來有點萌萌噠。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麽?還早著呢。
第三天在午門賜朝冠,簪花,朝服,補服等,第四天狀元代表新科進士們上謝恩表,第五天到國子監進行“釋褐簪花”儀式,就是指脫下平民穿的布衣,換上朝服,象征著從此以後他們就是統治階層中的一員了。先在孔子廟祭祀孔聖人,然後到國子監向祭酒和司業跪拜行恩師禮(引),緊接著這兩位大臣親自為狀元,榜眼和探花簪花,同樣也是金子做的。
凡是有理想有抱負的人,大多不滿足於眼前的風光,在青史上留下一筆才是他們畢生的追求。不過這樣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也太遙遠了,好在進士們還有題名碑。
這座碑石位於國子監,記錄著每科進士的甲第,姓名和籍貫,供晚輩們以及後世瞻仰膜拜,也算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
一切儀式都舉行完畢,方長庚隻能說這時候身體素質十分重要,像有些六七十甚至年紀更大的進士又病倒了。幸而他們已經不用再追求什麽仕途,而且高齡中進士十分受人尊敬,也能讓他們一了畢生心願。
但這些隻是少數。
幾十年苦讀一朝飛升,新科進士們此時正是滿腔熱血,急欲一展宏圖的時候,最好當然是留在京城,將來才有更多機會成為大浪淘沙之後的一顆金子。
可惜不是誰都有這個機會的。
除了三鼎甲可以立即入駐翰林院,其餘人都要再過一道關卡,即朝考。
成績分三等,一等三十七人為庶吉士,與三鼎甲一樣入翰林學習三年,由教習人員悉心培養,鑽研文史經籍,同時觀政於諸司,學習如何處理政務,與三鼎甲的任務差不多。三年以後散館考核通過就能升任翰林編修或檢討,差一點兒的也能當個言官——給事中或禦史,其餘派到各地做知縣或任其他同品級官,好好幹前方仍是一條康莊大道。
二等共一百名,一般是派到六部,大理寺,通政司以及其他重要衙門觀政,打打下手跑跑腿,等有官位出缺則補上,也可以到外省任官,如果能在京中打通關係,將來成為衙門的一把手二把手,也算得意。
至於剩下的三等一百六十人,就隻能離京到各省去觀政,如果有縣令空缺則補上。但幾乎可以確定,這部分人今後升遷空間十分狹窄,到知府就頂天了,回京更是想都不要想。
一般來說,一等成績考生基本與二甲進士的名單重合,三甲的同誌們還可以努力努力,考個二等爭取進入京官圈,憑借堅強的意誌走上人生巔峰。
作者有話要說: 俺就寫了這麽多哎,俺得遁了,明天早上我要爬起來寫,走上人生巔峰,讓你們刮目相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