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琢磨
字數:3775 加入書籤
原本一場熱熱鬧鬧的圍獵盛宴,卻因為這些意外的插曲鬧得有些不愉快,雖然後來大家還聚在一起烤著肉,看著宮女們獻舞,卻始終都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黃天元將所有失職的罪責都推到了那個倒黴蛋焦衝的身上,依照昭德帝的脾氣原是要將人就地正法、以儆效尤的,可這些年信了佛的曹太後卻覺得不可殺戮太重,而是將人判了個流放三千裏。
那焦衝原本以為自己定是沒有命活下去了,在得知自己隻是被流放,他還感激涕零地朝著昭德帝的高台磕了三個響頭。
這件事好似就這樣掖過去了,沈君兮卻又過起了每日上學下學,繡花做餅的日子。
可不過兩三天後,紀府裏趕車的車夫卻都在說一個笑話。
馬房裏的光頭賴也不知得罪了誰,屁股上竟然被人插了一刀,這兩日正家裏趴窩。
大家也就紛紛猜測了起來。
沈君兮聽聞後,也就探出頭,問起給她趕車的車夫來:“是傷到了左邊還是右邊?”
珊瑚急得立即將沈君兮給拉回了馬車裏:“姑娘你怎麽可以去問這種事情?那光頭賴可是個大老爺們!”
沈君兮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後來才知道,珊瑚這是在提醒自己要矜持,畢竟一個姑娘家家去問別人被刺傷了哪邊屁股,實在是件不雅的事。
可在那車夫的眼裏,沈君兮還隻是個小孩子,哪裏有這麽多的忌諱?她會這麽問,肯定也隻是出於小孩子的好奇而已。
“紮的是左邊,一寸多長的刀口,都給紮到了肉裏去了。”那車夫一邊趕著車,一邊笑道。
沈君兮就大概明白了過來。
之前七皇子就同她說過,所有事都不用她管,他自會幫她去查。
大概是趙卓查出了這光頭賴便是當日刺傷那小馬的人,隻是因為光頭賴是秦國公府的人,他不好處置,也就用了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法子。
沈君兮也就笑了笑,隻覺得車廂外的天更藍了,樹更綠了,心情也變得更暢快了。
到了十月,秦國公府從宮裏領了皇曆,然後發了冬衣,王老夫人的翠微堂更是升起了地龍。
十月懷胎的文氏在熬了一天一夜後,誕下了一個六斤多的男孩。
消息傳來後,闔府的人都很高興。
王老夫人特意開了箱籠拿了幾匹潔白如玉的三梭布給新添的曾孫做尿布和包被,而沈君兮則是在皇上賞給她的那些物件裏挑了個長命百歲的金鑲玉小鎖送了過去。
大夫人齊氏更是樂得合不攏嘴,瞧著媳婦文氏為自己新添的孫兒,她又開始在心裏盤算著小兒子的婚事來。
紀昭過了年就是十八了。
可之前因為一直沒有功名在身,又隻是個嫡次子,在婚事上就有些高不成低不就。
齊夫人瞧得上的人家,瞧不上紀昭,瞧得上紀昭的,齊夫人又瞧不上人家,所以這事就一直這麽拖延了下來,以至於紀昭年紀不小了,婚事卻還沒個著落。
可現在卻不一樣了,紀昭因為護主有功,被皇上賜封了一個世襲罔替的正四品都指揮僉事。
齊大夫人一下子就覺得自己的腰杆子直了起來,這一下,看誰還敢嫌棄她的昭兒!
在西山大營裏的紀容海得知自己做了爺爺,心下自是高興,他在一張白紙上寫下了個“芝”字,讓兒子紀明帶了回去,也算是他這個做爺爺的,為孫兒賜名了。
到了給芝哥兒洗三的那天,在產室裏住了三天的文氏搬回了正室,東府裏自是不用說,齊家和文家也來了人,就是王老夫人的娘家也派人送來了賀禮。
大家都先是去了文氏的房裏小坐了一會,看了看新生的芝哥兒後,這才轉去待客的花廳裏休息。
秦國公府自然又熱鬧了一回。
因為府裏主事的是大夫人齊氏,王老夫人自隻用和過府的女眷們坐在一起說笑,沈君兮和紀雯則在一旁幫忙端茶遞水,也就惹得一群夫人太太讚不絕口。
“到底還是老夫人會調教人。”東府裏的澤三太太唐氏對懂事的紀雯和沈君兮自然是喜歡得不得了,她也就同王老夫人道,“我們家那兩個丫頭實在是太皮了,倒是想送到老夫人這來調教調教。”
王老夫人又豈會把這恭維的話當真,她隻是順著澤三太太唐氏的話笑道:“我是沒什麽,可別到時候李老安人過來找我的麻煩,說我和她搶孫女兒就不好了。”
因為知道大家說的都是玩笑話,一屋子的女眷們也都笑了起來。
等到了午初時分,齊大夫人也就過來請大家入席,吃過午飯後,由給文氏接生的穩婆舉行了洗三禮。
大家往那洗三的盆裏扔了不少各式各樣的銀錁子,隻把那穩婆喜得吉祥話說個不停,等到給芝哥兒洗澡的時候,他哭鬧的聲音也就更大了,大家都說這孩子氣勢足,一看就是生在武將家裏的,將來必能子承父業。
送走客人後,家裏又安靜了下來。
二夫人董氏便留在了王老夫人的房裏說話。
“待過了年,晴哥兒也有十二了……”董氏也就試探著跟自己的婆婆商量道,“我和他爹的意思,都想讓他下考場去試試。”
王老夫人倚在窗邊的大迎枕上,手裏撥著沈君兮送她的金剛菩提子,看著炕桌上的那盞宮燈沒有說話。
這兩天,大房裏的喜事一樁接著一樁,也難免讓二兒媳婦想要為二房的將來打算一番。
科舉這條路有多難走,王老夫人的心裏是清楚的。
“你們可想好了?”王老夫人也就抬眼看著董氏。
“左不過是去試試。”董氏也就同王老夫人笑道,“這麽些年,晴哥兒陪著皇子們在上書房讀書,也不知有沒有學進去。他和大房裏的昭哥兒不一樣,昭哥兒跟著的是太子,將來還有做天子近臣的機會,而他跟著的卻是七皇子,說句大不逆的話,將來七皇子都不知道會在哪呢,就更別說我們家的晴哥兒了。”
而做父母的,最不能看到的就是自己的兒女荒廢了時光。
王老夫人就默然了。
樹大分枝,兒大分家。
隻要稍微有那麽點誌氣的,就不會願意依附著他人而活,就一如當年東府裏的二老太爺一樣。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