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除服(一更)
字數:3722 加入書籤
“既然天一閣的碼頭這麽好,我們就沒有理由再費人力另開店鋪。”沈君兮就同黎子誠說起了自己的打算,“咱們製好了香,一樣可以放在天一閣裏往外賣,畢竟這些東西,都是越有錢的人越講究。”
黎子誠就低頭咂摸起沈君兮的話來,他發現還真是這樣。
秦四的就是利用京城裏這些達官貴人們對“珍品”的追逐,將生意做到了極致。
以至於讓人覺得,隻要是“天一閣”裏賣出來的東西,就一定是好的!
當人們有了這種認知之後,就變得有點可怕了。
他甚至懷疑,秦四哪怕將一堆牛糞美美的包裝一番後,也能賣出天價去!
“這麽說來,現下最重的並不是考慮開店的事,找到一個製香師傅,才是重中之重!”黎子誠想了想道。
沈君兮便笑著點了頭。
黎子誠也像突然開了竅一樣,明白自己接下來該怎麽辦了。
而沈君兮也給遠在貴州的父親去了一封信,因為不能遠去江西給母親上墳,沈君兮就想在京城的寺廟中為母親辦場法事遙祭。沈箴因為在貴州任上,正愁無法脫身前往,便覺得沈君兮的主意不錯,於是他趕緊回信一封,待信件從貴州到達京城時,已是十一月了。
紀芸娘的祭日是臘月初二,這就留給沈君兮用來準備的時間不多了。
好在之前她為母親抄的經文早已準備好,然後借著秦國公府的名頭,讓萬總管帶了五百兩銀子跑了一趟法華寺,寺裏的主持大師欣然同意。
這件事就這樣安排了下來。
待到沈君兮除了服,便又到了新年。
因為不似以前,隻能穿素色的衣裳,沈君兮就換上了一件新做的肉桂粉挑繡銀紅花朵錦緞對襟長褂,戴上了王老夫人讓人新打的金項圈,全身粉嫩嫩的樣子,很是招人喜愛。
從宮裏拜了年出來後,平日裏不怎麽愛走動的王老夫人又連著幾天帶著沈君兮和紀雯去走家串戶的拜年。
紀雯對此不覺得有什麽,沈君兮卻是瞧出了端倪。
她也就撿了個紀雯不在的時候,同王老夫人笑道:“外祖母這是幫雯表姐相看婆家麽?”
王老夫人就嗔怪地看了沈君兮一眼,小聲道:“你可別聲張了出去!”
沈君兮的眼睛就笑成了一條縫,並捂著自己嘴道:“我肯定不會說出去的。”
很沈君兮笑鬧了一陣後,王老夫人便借口有點乏,想要在炕上歪一會,將沈君兮也給打發了出去。
李嬤嬤就從內室拿來了薄被,她一邊幫王老夫人蓋著被子,一邊擔憂地道:“不是說大姑娘的名字寫在了選妃名單裏麽?那老夫人您這樣忙進忙出的有什麽用?”
王老夫人就閉著眼,揉著自己的太陽穴道:“我之前隻道姑娘家嫁到別人家去都是去吃苦的,所以就想著在身邊多留雯姐兒兩年,對她的婚事也就不太上緊,豈料會遇上選皇子妃這樣的事!”
“我現在就想著多看兩個人家,待到宮裏一把雯姐兒的名字給刷下來,我就給她訂婚!”王老夫人緩緩睜開眼道,“我已經送了一個蓉娘過去了,可不能再送第二個了。”
如此說說笑笑,你來我往的,很快就到了元宵節。
因為去年的元宵節差點出了紕漏,而今年宮中又要忙著選妃大典,便沒有設宴。
紀蓉娘坐在書案前,看著各宮娘娘交過來的甄選名單,就顯得有些舉棋不定。
不管是衍慶宮的黃淑妃還是如意館的李靜妃都留下了紀雯的名字。
自己若是在這個時候去掉了紀雯的名字,會不會做得太明顯,而被人質疑?
若是這樣的話,那可就適得其反了!
一旁侍候著的王福泉瞧了,也就躬身道:“娘娘,奴婢有幾句話不知當說不當說。”
紀蓉娘就看向他道:“你在我身邊這麽多年了,怎麽還有什麽當說不當說的?”
王福泉也就笑了笑,道:“依奴婢看來,紀家大姑娘落選宜晚不宜早!”
“哦?此話怎講?”紀蓉娘就放下了手中的事,指了一旁的矮凳,擺出一副要同王福泉深談的架勢來。
王福泉也沒有同紀蓉娘過多的謙讓,他在矮凳上側身坐下,並輕聲道:“奴婢明白娘娘和王老夫人的意思,既然不想讓紀大姑娘配皇子,那紀大姑娘在落選之後遲早是要嫁人的,這前一百人,甄的都是各位姑娘的家勢人品,倘若在這個時候落了選,您讓紀大姑娘將來的婆家會怎麽想?”
紀蓉娘就細細思量著王福泉的話,這一百人,並不是最終的人選,這個時候將紀雯剔除出去,確實不是最好的時機。
“這一點,我倒沒有想得這麽仔細。”紀蓉娘就有些慶幸地同王福泉道,“所幸你提醒了我。”
於是她便將入選的一百人名單讓人謄抄了一遍,轉呈給了曹太後。
畢竟是上了年紀,曹太後看東西有些吃力,她便讓身邊的人將那入選名單一一念給她聽。
在聽到“山東巡撫紀容若之女紀雯”的時候,也就睜眼笑道:“這一位是紀貴妃的娘家人?”
就有人在一旁忙稱了是,曹太後也就輕輕地冷笑了一把。
看來紀家也要來湊這個熱鬧麽?
“曹家來人了嗎?”曹太後在感慨之後便問及身邊的心腹胡嬤嬤,“讓他們找個時間把萱兒領回去,那丫頭並不適合留在宮裏。反倒是珂兒的個性,可以試一試。”
曹家的祖上並不顯赫,隻因為近年相繼出了一個太後和一個皇後,才漸漸地被京城的這些世家所接納。
曹家要想繼續保持這種尊榮,就得想辦法在宮中留有自己的人。
因此,他們就給曹太後送來了個年紀相仿的女孩子:曹萱兒和曹珂兒。
想借著曹太後的近水樓台,讓她們有機會多接觸接觸太子趙旦。
曹太後又怎麽會不懂他們的心思。
正是明白曹家現在所處的境地,曹太後不但默許了曹家的這種做法,甚至還在幕後推波助瀾。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