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混又浪老紈絝16

字數:3925   加入書籤

A+A-




    安靜的密室裏,魏長生紅著眼睛說,“我一走了之國公府怎麽辦?爹和三哥怎麽辦?大嫂二嫂還有錦茹她們怎麽辦?讓你們為我陪葬嗎?”

    明珠說他會處理好,但魏長生不敢賭那一絲意外,皇帝本就忌憚父親,若是被他知道父親養著前太子遺孤,那等待國公府的將是滅頂之災。

    這樣的結果明珠毫不意外,畢竟魏長生自小在國公府裏長大,對這裏有著很深的感情,不可能丟下他們不管。

    “既然已經做出選擇,那你以後要更加努力的讀書練功,你像你父親一樣聰慧,一定會做的像他一樣好。”

    魏長生擦幹眼淚,鄭重點頭,“爹,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明珠想囑咐他以後改口,不能再叫他爹了,君臣有別,但想想又作罷,還是以後再說。

    真的決定做一件事之後,明珠便不再猶豫,開始計劃著從哪裏下手,隻是還沒等他製定好計劃,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他不得不把計劃推後。

    大雪下了整整七日,積雪已經半人多高,遠遠望去,竟分不清哪裏是房屋哪裏是積雪。國公府裏日日有人掃雪,尚沒有看出什麽,外頭據說已經坍塌了十幾處。百姓從一開始瑞雪兆豐年的喜悅,轉變為深深的擔憂,這個冬天,隻怕很難捱了。

    第八日,雪終於停了,朝廷立刻派出人清掃街道積雪,一天一夜方才把主街清出來。沒辦法,實在是雪凍的太硬,不好清理。

    兩日後,戶部粗略的統計出京城的災情。

    “……房屋塌陷一共一百零七戶,死者七十九人,傷者約三百一十人……”

    京城,作為全國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死傷人數尚且達到了三百多人,其他地方更不必說。而且這還隻是大雪七天的情況,雪災之後其影響力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一場大雪,讓明珠再一次深刻的認識到了古代百姓的艱辛,麵對天災人禍,竟毫無抵抗之力。

    明珠歎了口氣,對魏長安道,“你做了一件好事。”

    魏長安難得被老爹誇獎,竟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嘿嘿傻笑道,“這是爹您教的好。”

    大雪前,魏長安替明珠跑腿的時候,送銀票對方沒要,第二天他就冒雪買了柴米油鹽送過去。這時候已經連下了兩日雪,那兩處地方的房屋都比較破舊,已經有一處坍塌。魏長安當機立斷,請示了明珠之後,把那些人轉移到城外莊子上,五百多人,全部都在莊子上安置了下來。

    也多虧如此,這些人才沒有傷亡。

    雪停之後,他們原先住的地方,已經全部被雪壓塌了。

    明珠早就派了人去莊子上詢問,莊子裏隻坍塌了一處倉庫,沒有一人傷亡。包括那些玻璃大棚,都是完好無損。

    大棚裏的蔬菜,已經接近成熟,深冬臘月裏,那些新鮮翠綠的蔬菜,讓莊子裏的人驚喜不已,恨不得睡覺都在裏麵看著,以防被人偷了。這是所有人的希望,如同上天恩賜,不容任何閃失。也因此,大棚裏時時都有人盯著,雪下大的時候,他們一個時辰掃一次棚頂的雪,頂著漫天風雪,心裏頭卻是火熱的期待。

    到後來,熱情高漲的莊戶們,甚至把莊子裏的雪也都掃了,因為他們想著,菜馬上就可以賣了,不把路清理好,菜要怎麽運出去?

    明珠隻能說,這個時代的人實在太勤勞了。勤勞卻吃不飽飯,那就不能怪他們,隻能說是時代的桎梏。

    國公府裏麵臨豐收的喜悅,朝堂上卻吵翻了天,原因是雪災要不要賑災?該由誰賑災?

    三位皇子向來各自為營,但這次卻意見一致的都選擇了賑災,隻不過在該誰負責賑災一事上發生了分歧。

    “六部各司其責,賑災一事向來由戶部負責,什麽時候工部、刑部也也開始插手戶部的事了?”這是大皇子一派。

    “此言差矣,今年犯太歲,接二連三的出現災事,四月的旱災、六月的洪澇,戶部勞累了快一年了,這臨近過年,怎麽著也該讓戶部歇一歇?咱們工部就辛苦一回,替皇上跑這一趟。”這是三皇子一派。

    “工部不是正忙著修建別宮嗎?還有這場大雪結束,恐怕有許多地方等著修繕,工部已經夠忙了,還是別給李大人添麻煩了,這賑災之事就交給刑部負責。”這是七皇子一脈。

    ……

    各派爭的麵紅耳赤,都想搶下這個美差。可冰天雪地裏往外跑,如何稱的上美差呢?

    所謂的賑災,向來油水豐厚是其一,其二,賑災是一項非常能得民心的事,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三位皇子都想登上那個位子,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底下吵成一片,龍椅之上的興元帝麵色越來越難看,終於忍不住了,一拍龍案,怒聲嗬斥,“朝堂之上吵吵嚷嚷成何體統?早朝亂的像菜場,文武官員如同市井潑婦!你們究竟有沒有把朕放在眼裏!”

    滿朝文武立刻跪拜,“皇上息怒。”

    興元帝看到底下官員戰戰兢兢的俯首跪拜,火氣漸消,平靜道,“起來。”

    百官謝恩起身,再無人敢吵鬧,整個金鑾殿裏靜若無人,興元帝威嚴開口,“宋卿,依你之見,該派何人去賑災?”

    手執象笏,眼觀鼻鼻觀心,老神在在,充耳不聞身後吵鬧的丞相宋孝先,被興元帝點名之後,緩步上前,站到朝堂中央。

    “依臣之見,皇上不應該派人去賑災。”

    一言驚起千層浪,滿朝文武頓時嘩然。興元帝卻充耳不聞,頗有興味的問,“愛卿為何這般說?”

    宋孝先依舊老神在在道,“我隻問諸位三個問題,其一,北六省都有雪災,全部都賑需要多少糧食?其二,今年已經賑過旱災賑過水災,國庫裏已經沒有一粒多餘的糧食,拿什麽去賑?其三,這雪災隻是個開始,我問過徐農士,今年的冬麥十有八.九會顆粒無收,等到明年百姓收不到一個子兒的時候,咱們是賑還是不賑?又拿什麽賑?”

    一席話說的眾人啞口無言,宋孝先又道,“什麽小災小難的都要朝廷去接濟,長此以往百姓會形成依賴心理,屁大點事都等著朝廷賑災,那咱們這些人還活不活了?朝廷也要吃飯的,皇上也有難處,你們拿著朝廷的俸祿就該為皇上分憂,嘴皮子上下一動就知道給皇上添麻煩……”

    宋孝先越說越煽情,不少官員暗罵馬屁精、奸相,可沒人敢說什麽,誰讓宋孝先是皇上麵前的第一紅人呢?

    興元帝龍顏大悅,“還是愛卿你最理解朕啊!”

    宋孝先又道,“不若這樣,哪部願意去賑災就由哪部自籌賑糧,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如此一來,豈不更有誠意?災民一定會感激眾位大人的。”

    這下完全沒有人願意了,開玩笑,自掏腰包去賑災,吃飽了沒事撐的麽?

    “實在不行,受災六省,六部分別認領一省?”

    奸相!佞賊!不要臉!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