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混又浪老紈絝18
字數:4692 加入書籤
“你說他此舉到底是何用意?”
禦書房裏,正在跟丞相手談的興元帝,忽然問道。
宋孝先執子的手頓了一下,“皇上是說魏明珠?臣自認以前還算了解他,隻是這段時間卻愈發看不透他了,對他的所作所為更是摸不著頭緒。不過這次的事……臣覺著似乎有三王爺的緣故。”
“你是說,老三學他建蔬菜棚子惹怒了他?”興元帝平靜道,麵上看不出喜怒,“先前琉璃方子那麽大的利益說賣就賣了,現在為這點蠅頭小利大動幹戈不至於?”
“這個不好說,明珠這人跟別人的想法不太一樣,況且泥人還有三分脾氣,他不在意蠅頭小利,但卻不一定能接受三王爺的得寸進尺。”
興元帝點頭,“這麽說確實有幾分道理,老三向來不成器,朕也沒對他抱有什麽期望,隻是他這次的吃相實在太難看了。”
宋孝先笑而不語,靜靜地落下一子,才道,“不管怎麽說,他能準確無誤的揪出那些安插的探子,說明他還是有些底牌的。”
興元帝不置可否,“若他連這點手段都沒有,那他也不是魏明珠了!”
空氣裏安靜下來,隻有棋子落在棋盤上的聲音。棋盤之上,黑白兩方平分秋色,一時陷入膠著境地。
興元帝落下一子,忽然又問道,“宋卿你與魏明珠最熟,那你可知他那些層出不窮的方子是從何而來?”
宋孝先不急不緩的落下一子,神色泰然道,“這件事臣確實不知,但有一事臣可以肯定。坊間不是都說魏明珠昔日南征北戰的時候搜羅了不少珍寶,先帝準他自己留用嗎?這事確實是真的。那些珍寶還包括許多古籍字畫,先頭又有人說魏明珠那些方子是從古籍上抄下來的,臣覺著這件事有七分的可能性是真的。”
“那剩下三分呢?”興元帝又問。
“剩下三分,則是這些東西原本就屬於魏明珠。皇上可別忘了,明家昔日也是豪門望族,後來家道中落才隨先帝起義。那些個世家大族,往往有許多外人不知道的底蘊,魏明珠能有這些也不算奇怪。”
興元帝點了點頭,“這事朕也有所耳聞,隻是他以前不拿出來,偏偏這個時候拿出來,時機有些微妙啊!朕總覺得他做這些事別有目的,不像是他說的那般,隻是缺錢的緣故。”
“便是別有目的又如何?左不過是一些小打小鬧罷了,他答應先帝,要守護魏氏王朝,先帝對他有知遇之恩,他這個人又最重承諾,絕不會食言。況且,他心裏裝著天下百姓,他比任何人都不希望打破這一方太平,皇上無需擔憂。”
興元帝笑了起來,“朕沒有擔憂,倒是宋卿你,今日難得說這許多話,還都是為他說好話,怎麽?怕朕殺了他?”
宋孝先連忙跪下,“臣不敢,臣隻是實話實說罷了。臣與他現在雖然形同陌路,但他是什麽人臣還是知道的。況且北方邊關這些年並不太平,沒有魏明珠坐鎮,隻怕……”
宋孝先話還沒說完,興元帝就冷哼了一聲,“我大魏良將千千萬,還能找不到一個替代魏明珠的人?!”
宋孝先沒說話,因為他知道魏諶隻是發泄一下罷了,事實上他還是得依仗魏明珠來震懾那些北方蠻子,不然這些年也不會一直容忍魏明珠活著。魏明珠以為是他的示弱讓皇帝放過了他,其實不然,是魏諶當真不敢動他,因為隻有他才能鎮住那些蠻子,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宋孝先猜的沒錯,魏諶隻發泄了一下,又漸漸冷靜下來,親自扶了他起身,“愛卿免禮,朕並沒有怪罪你的意思,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還能不相信你嗎?”
宋孝先感激涕零道,“臣辜負了皇上的信任,臣慚愧。”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了好一會兒,宋孝先才告辭離開。等出了宮門,坐上轎子,宋孝先摸了一把後背,才發現衣服已經全部被冷汗浸濕了。
伴君如伴虎,這話一點不假。宋孝先心裏歎了一口氣,隻怕經此一遭,皇上再也不會信任他了。
也不對,皇上從未信任過他,又怎麽會再也不信?事實上,皇上不會信任任何人。他表麵上是皇上麵前第一紅人,事實如何隻有他自己知道。皇上願意跟他演明君忠臣的戲碼,不過是因為他有用罷了。
他今日為了打消皇上對明珠的殺心,說的話有些冒險,讓皇上把他也猜忌上了,恐怕以後連演戲的機會也沒有了。不過也還好,皇上終究還是找回了理智,不敢去動明珠了。
想到明珠,宋孝先苦笑一聲,他走了這步險棋,隻怕明珠未必會感激,甚至還要罵他多管閑事。也罷,左右他也不是為了他的感激才救的他,不過是為了讓自己心安罷了。
不知道自己剛從鬼門關溜了一圈回來的明珠,正聲淚俱下的在莊子上表演,“……我對不住這孩子啊,打他出生以來就沒過一天像樣的日子,那起子勢力的小人見我不重視他,便黑了心肝的欺負他,連飯都不給他吃!他餓的沒辦法,就自己去找吃的。剛開始不懂,吃了生食壞肚子,也沒人給他看大夫,後來就學會了自己在火上烤來吃……”
“我先前真不知道他過的這樣苦,現在想來,還是忍不住想殺了那些個作賤我兒的惡仆!”
“不過我兒是有福氣的,或許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他受苦,給了他一線生機。他院子裏長著一株奇怪的東西,那東西表麵是一根長藤,但那葉子卻可以食用,更不可思議的是,它底下的根莖塊也可以食用,並且非常美味。我兒就是靠著這些東西才能活下來。”
“我拿到這些東西算了一下,這東西好種又不費事,良田種得,沙土地也種得,而且一畝地可以結至少兩千斤的果實!”
“是一畝地至少兩千斤!隻種上一畝,普通小戶就能吃一年了!”
底下是一陣不可思議的抽氣聲,明珠又接著說,“因為這東西是從地底刨出來的,所以我兒給它取名叫地瓜。在聽說今年的冬麥不景氣後,我兒自願把他今年種的地瓜拿出來,當做種子送給大家,隻希望大家不再忍受饑餓之苦。”
明珠說的十分煽情,他話音剛落,莊子上的人瞬間熱淚盈眶,“四少爺是好人呐!”
“不,四少爺是菩薩派下來拯救我們的!不然這天賜地瓜怎麽單單被少爺發現?”
“少爺宅心仁厚,心地善良,將來必有福報!”
“願菩薩保佑長生少爺,今後不再受苦。”
……
魏長生臉皮薄,有些撐不住,他實在當不得這些人的稱讚,明明是爹發現了這樣的食物,卻非要借他的名義告訴世人。爹說這是為他造勢,可這樣一來他不就貪墨了爹的功勞嗎?即便他年紀還小,但也知道這種畝產幾千斤的糧食意味著什麽,這是能留名青史的、改變國計民生的功勞。世人可能不會記得一個毫無建樹的皇帝,但一定會記得這種救萬民於水火的功臣!
所以魏長生自覺受之有愧,那些人的讚揚讓他燒紅了臉,而莊子上的人卻覺得四少爺做了善事卻不驕躁,對他越發有好感了。
在明珠的努力下,不出幾天,鎮國公府四少爺魏長生,發現了一樣可以畝產幾千斤的食物一事,迅速傳遍天下。百姓震驚的同時,魏長生的名字也第一次走進了世人的耳朵。
明珠一邊指揮著莊戶們育苗,一邊留心著宮裏的動態,不過宮裏一直風平浪靜,沒聽說有什麽事發生。
然而,這種暴風雨前的寧靜才是最讓人擔憂的。明珠知道這次的事有些冒險,可是他卻不得不這樣做。為長生造勢隻是其一,還有就是,他也聽說了徐農士的預測,今年的冬麥可能會顆粒無收。接連兩年地裏收不到東西,朝廷又不肯賑災,這百姓的日子還怎麽過下去?他趕在這檔口放出地瓜的事,就是希望能在明年春天育好足夠的紅薯苗,好讓災區百姓有個退路。
時間緊迫,即便會引來魏諶猜忌,他也顧不上了。並且,他認為魏諶不會傻到,在他們父子名傳天下的時候做什麽小動作,不然他也要考慮是否能承受百姓的怒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皇帝的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一直到臘月二十九,宮裏才有了動靜,從禦書房直接發出一道聖旨,嘉獎魏長生的善舉。都是一些假大空的話,同時還有許多賞賜,卻並沒有什麽重要的。
這就足夠了。
明珠鬆了一口氣,魏諶既然承認長生的功勞,那就說明短時間內不會對他們做什麽。不然直接殺了長生,趁事態還沒到不可挽回的時候,直接貪墨這項功勞不是更好嗎?
既然長生的功勞過了明麵,以後再想做什麽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雖然不知道魏諶為什麽這麽輕易的就鬆了口。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