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養成計劃12

字數:5533   加入書籤

A+A-




    新科狀元是個女子, 年僅十三歲。不僅是史上第一位女狀元, 也是有史以來年紀最小的狀元。但卻不能因為她年紀小而輕看她。她不僅連中三元, 史無前例的頭一份, 其真才實學不容置疑,而且她的文章才華都隻能用驚豔二字形容。

    自皇榜公布後,她的名字已經迅速傳遍天下。所有人都隻能用少年天才來形容她。

    天才其名為趙州,試卷上的籍貫信息, 填寫的是京城。但在京城中的人們卻並沒有聽說有哪戶趙姓人家的女兒, 有此等才學。

    以她小小年紀卻有如此才華的表現來看, 之前不可能沒有聽到一絲風聲。經過這幾年潛移默化的影響,世人對女子參加科舉之事,已經大都能接受,最起碼不會反對了。大家族的公子小姐們也會一塊舉行文會, 男女大防也沒有過去那般嚴重,畢竟女子入朝為官,還是要跟男子接觸的,再像過去那般男女七歲不同席,是絕無可能的。

    而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 父母對女子讀書之事,也開明許多。有遠見的父母甚至是鼓勵女孩們去讀書,因此真要是有趙州的這般才華,絕對是能給父母臉上添光彩的事,不至於瞞的如此緊。

    所以在新科宴前,人們對這位女狀元還是很好奇的。

    宴會開始, 新科狀元趙州坐在自己的位子上,麵帶笑容,態度謙和,十分和氣的與眾人寒暄。

    初步與她交談的人很快發現,此女談吐不凡,見解獨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氣質文雅,態度不亢不卑,甚至有些上位者的威儀。

    麵容看起來亦是有些熟悉。趙州,趙州……

    有聰明之人已經隱隱察覺到了什麽,隻是不敢確信罷了。

    宴會開始,陛下攜一女子駕臨。這讓百官與考生們有些驚訝。

    陛下早年沉迷女色,然後麵因為身體原因,修身養性,幾乎很少踏足後宮,甚至在大皇子與二皇子接連夭折後,也沒見他再進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而皇後王氏,早些年便因為犯錯閉宮不出,三年前陛下又大規模的遣散後宮妃子,留下的不過寥寥數人。

    這麽多年的皇家宮宴上,從來沒見過陛下身邊有女人的存在,百官先前還會稍稍提一下,在陛下不為所動之後,他們已經習慣了陛下身邊沒有人。可現在冷不丁的帶個女人出席,是什麽意思?這女人又是誰?

    好在陛下沒有跟他們兜圈子,上來就介紹了,“這是朕的淑妃,今日也來湊湊熱鬧。”

    哦,原來是淑妃,大公主的生母。在遣散後宮之後,陛下做的另一件事便是給三位孕育了公主的後妃們封妃。封號分別是淑、賢、德,對應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各自的生母。

    可陛下帶淑妃來幹什麽?莫非陛下修身養性多年,終於要寵幸後宮了?所以,淑妃是拔得頭籌了嗎?

    明珠看出他們的疑惑,卻沒多說,直接宣布宴會開始。

    酒過三巡,明珠開始對今年的考生們進行勉勵,最後又分別對前三甲一一問詢。從探花到狀元,一個個來。

    探花與榜眼經受過陛下如沐春風的問話後,感覺受益良多,然後大家就把目光對準了新科狀元。

    作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女狀元,也是第一位□□,更是年齡最小的狀元,趙州打破了太多的記錄,因此人們對她也最為好奇,也最想知道陛下對她是什麽態度。

    不用想也知道是十分喜歡的,畢竟陛下一向愛重人才。

    “咳。”明珠咳了一聲,沒有順著大家的目光去跟趙州交談,而是轉頭對滿朝大臣說,“今日我大周人才濟濟,朕心甚慰。然此刻朕的喜悅不僅僅是作為一個帝王攬盡天下良才之喜,也有作為一個父親,看到子女成才的欣喜。”

    滿朝文武:?

    明珠滿臉笑意,衝趙州招了招手,慈愛道,“昭兒,過來。”

    於是文武百官就看到,他們的新科狀元、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新科女狀元趙州,從容不迫的起身,走到大殿中央,朝龍椅之上的陛下與淑妃道,“兒臣拜見父皇,母妃。”

    父父父父皇?!!

    百官震驚了,一眾考生也驚呆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這次的新科狀元,竟然是陛下的女兒,大周的長公主!

    這世界太玄幻了!

    明珠坐在龍椅上,笑的十分開心,於是機靈的官員立刻跪下恭喜道,“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公主才華橫溢,乃人中龍鳳,陛下大喜啊!”

    慢半拍的其他官員,也立刻反應過來,跪下齊聲道,“陛下大喜!”

    明珠很滿意,摸了一把下巴上並不存在的胡子,樂嗬嗬道,“同喜同喜,昭兒年輕氣盛,非要隱姓埋名去與同齡人試探自己的水準,朕也是剛剛才知道。也幸虧成績還不錯,不然估計就不敢告訴朕了,哈哈!”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陛下此刻有多高興,自然不會去觸他黴頭,因此好話不要命的誇。

    也是嘛,要是自家孩子,不拘閨女還是兒子,別說是狀元了,隻要能進前三甲,都能燒香拜佛的敬告祖宗!

    那可是在全國各地的同齡人中脫穎而出,可不是大喜事一樁?

    於是繼有史以來、年紀最小、天才少年、□□、女狀元這些名頭之後,趙州,哦不,是周昭的皇室公主身份,又讓她的名氣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百姓一邊津津有味的議論她的傳奇故事,一邊感歎皇家人出手就是不一般,不鳴則已,一鳴就要驚人。至於質疑她作弊?人家是偷偷隱姓埋名的參加的,陛下也是在結果出來後才知道的好嗎?

    反正不管怎麽說,這一次周昭是揚名天下了。

    而明珠也沒有因為周昭是自己的女兒就如何優待,依然如曆屆的三甲一般,都打發到地方上去任職,檢驗他們的真才實學。並且,給周昭分配的還是有名的貧困縣,因為地勢原因,一直富不起來,比之其他地方要落後很多。

    但周昭上任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她的能力不是浪得虛名的。平縣地勢多山地丘陵,不利耕種,當地百姓也隻能守著少許的平地耕作。周昭用一年時間考察了當地的地勢、地質特點,引進並改良南方的梯田模式,改變了地勢不利的情況。又引進適合本地種植的果樹,在山上種植。而後教導他們釀製果子酒。

    第一年,沒有任何改變。第二年百姓精神麵貌好了許多,積極勞作,漫山遍野種滿了各種果樹。第三年果樹結果不多,當地人建造酒坊,拿這些果子實驗製作果子酒。第四年,平縣果子酒銷往周邊縣郡。其獨特的口味,晶瑩剔透的顏色,都引得達官貴人、文人墨客們的追捧。

    在周昭一首文采絢麗至極的果林賦傳遍天下之後,許多文人學子爭相來此,領略她口中的果林盛景。這些人來了之後,寫詩作賦,又把平縣的果林與果酒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至此,平縣聞名下,與名氣相對應的便是這裏暢銷天下的果子酒。

    四年時間,把一個落後貧窮的縣城,變成一個富饒聞名的勝地,這樣的能力,足以證明周昭的實力。

    原本應該六年的任期,明珠卻在四年後就把她調回去了。因為,他要立繼承人了。

    周昭回朝的第二天,明珠就向文武百官宣布,他要立長公主周昭為大周的繼承人,入住東宮,是為太女。

    此言一出,百官既驚訝,又不覺得意外。驚訝是因為沒想到陛下竟然真的打破曆朝曆代的規矩,把皇位傳給女子。不意外是因為,陛下先前所做的種種事情,不都是為了這一刻嗎?聰明的人已經有過這種猜測,隻不過這一天真的到來時,卻還是覺得意外。

    事情比明珠想象的要順利,他都已經做好要強硬說服他們的準備,沒想到百官居然就這麽接受了。

    不過想想也不覺得意外,他先前已經做了那麽多鋪墊,又是鼓勵女子參加科考,又是允許女子為官的,甚至不惜以身作則,帶頭“離婚”,讓妃子再嫁……做了這麽多,終於讓他看到了成效。

    當然,也有百姓開智,隨著讀書科舉的女子越來越多,傳統的封建思想逐漸受到衝擊,女權意識開始覺醒。女人不願意依附在男人背後,相夫教子,恪守女戒,還要為自己的丈夫張羅小妾……

    去年的時候,便有一個女子在科考文章中倡議,應該廢除三妻四妾製,男人應該與女人一樣,在婚姻中保持忠誠。

    此文一出,天下嘩然,不過明珠沒有過問,他打算把這件事留到周昭繼位後,讓她解決。她若是能解決,估計天下女子都會感激她,如此便不費吹灰之力的得到了半數人的支持。

    順利立下儲君,明珠把周昭帶在身邊,言傳身教的教導她為君為帝之道,更是向她傳達了後世的一些先進思想,畢竟百姓開智已是大勢所趨,女權思想已經興起,那人權覺醒還會遠嗎?與其到時候被人推翻封建統治,不如他們自己改革,保留皇室,做個吉祥物也不錯。

    在確認周昭能獨當一麵後,明珠就放心的退位當太上皇去了。

    周昭繼位,年號永康,林勝男為相。

    永康二年,昭帝廢除三妻四妾製,令天下女子擁戴。

    永康五年,昭帝提出改革朝政製度,在六部之上設立三省,將政、軍、財三者分家。

    永康七年,昭帝逐漸放手權利,將部分權利轉移給三省。

    永康八年,昭帝提出民主選舉製。

    ……

    永昌十一年,曆經周詢,周昭,周冕三朝皇帝的努力,大周實現了從君主□□到民主法治的轉變。

    後代在記載這段曆史的時候,無不稱讚三位皇帝的壯舉。而成帝周詢,被稱作曆史上最像穿越者的皇帝。

    還有一些人說,周詢可能是女穿男……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