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如來手印(三)

字數:5234   加入書籤

A+A-


    天色剛蒙蒙亮,清逸大師緩緩睜開眼來。模糊的視線中是布置精致的房間,而這房裏明顯響起起伏有致的呼嚕聲。

    “師父,你醒了!”淨禪就在清逸大師所躺的窗邊打坐,他還是那副心神寧靜平和的模樣,給人波瀾不驚、穩重信賴之感!

    清逸大師緩緩坐起身,輕聲問淨禪道:“蓮雨妃可是退走,我等是否已經安全了?”

    “宗主確實被師父佛法震懾,已然遠走,隻是我等尚未脫離險境!哦,這倒也與宗主有關,濁海幫無故失去這多幫眾,自然會來尋麻煩!況且那個管事的,似乎被宗主魔功所惑,將宗主所為賴在了沈施主身上!就在師父昏迷之際,濁海幫少幫主帶著一眾人馬前來討要公道,我知言語說不清楚,便趁機溜走,帶著師父來到這西大街!這裏是‘飛蛟幫‘的領地,兩幫爭鬥有些年月,濁海幫之人尚不敢妄自前來這裏搜人!師父,你可安心在這裏靜養些時日!”

    “恐怕為師沒有那麽多時間啊!”清逸大師說道,然後發現沈閑等人不在這房間中,又問淨禪道,“怎麽不見沈施主?”

    “施主他與嶽銀施主住在隔壁房間,怎麽,師父有話交待他二人?”淨禪聰慧,一下猜到了清逸大師心意,他問這一句,清逸大師頷首而笑,他便起身去找沈閑和嶽銀。

    沒多一會兒兩人前來,房中還有許些金陀宗法宗的弟子在休息,二人不敢大聲,小心翼翼來到清逸大師床邊。此刻清逸大師盤膝而坐,正運氣療傷,但他仍舊感到有人前來,便微微睜開雙眼。

    “兩位施主到了!”清逸大師微笑道。

    “大師既然醒來,應該好生休息才是!”沈閑關切地說道。

    清逸大師頷首說道:“貧僧傷勢並不算重,隻是強行運轉鬥氣,使得經脈有些受損,好在沒有大礙,尚需休息一段時日!不過如今情形並不容貧僧多做恢複,有些事情還是得要告訴兩位!”

    “大師請講!”沈閑聽清逸大師說話語氣,已經感到接下來他所說之事恐怕不妙,要不然也不會如此緊急就找他二人談話!

    清逸大師緩緩說道:“我師徒二人來濁海城不久,就發現蓮雨妃在城中出現,本以為她隻逗留幾日,卻未想竟在此久待!此人心機極深,做事常常都有目的,不會無緣無故出現在這裏!貧僧就抱著這樣的想法,暗地追蹤蓮雨妃,卻發現竟有魔教中人藏在這濁海城中!這些人來曆不小,其中一位正是魔教之首羅陽宗的副宗主!貧僧偶然聽得魔人密謀,卻是想趁機消滅我金陀宗法宗一脈,奪去法宗至高武學《如來金身經》!貧僧本以為這些人會一同下手,卻未想蓮宗主先下手來,依貧僧推算,恐怕那些魔人得知此事定會趁機前來強搶!如今形式不容樂觀,所以貧僧希望能借助二位力量共渡難關!”

    “大師這是說得哪裏話?您三番兩次出手相救,此等恩情沈閑沒齒難忘,大師有什麽盡管吩咐就是!”沈閑拍拍胸脯說道。

    清逸大師笑了笑說道:“眼下眾人當中,就隻貧僧與嶽施主二人有武俠境界的修為,而除開已經退走的蓮雨妃,其餘魔教之人中該有三人有了武俠境界修為,又以羅陽宗副宗主‘楊刹’為首!楊刹此人多年前就憑借資質跨入了武俠之境,這麽些年過去,就算沒有衝破那一層瓶頸,比起蓮雨妃也相差不多!況且羅陽宗為魔門第一大派,武學精妙,其魔功傳承‘羅魔’正統,是以能與金陀宗佛法不相上下!貧僧說這一番話,就是希望二位施主心有準備,隻需量力而行即可,若是身處險境,切不可衝動妄為,當以自身為重!”

    沈閑聽得這語氣,好似清逸大師在交待後事一般,莫非眼下情形真有如此糟糕,連清逸大師這等高人都自感會隕落在此?但沈閑根本什麽都沒有感覺到,沒有那“山雨欲來”的征兆,一切都隻如平常!他剛想說些什麽,在一邊的淨禪就以眼神示意,讓沈閑暫不要多言。

    清逸大師仍舊微笑道:“為了能讓兩位也能夠與我法宗弟子配合,貧僧決意將法宗另一門絕學——《悟禪寶典》中的‘《增持天王經》’傳給二位!嗬嗬,貧僧之前之所以能夠以乙等武俠境界鏖戰身為武極境界的蓮雨妃,就是憑借此經!兩位施主可記得,在貧僧與蓮宗主一戰時,周遭是否佛音環繞不絕?”

    沈閑與嶽銀聽到清逸大師這麽一解說,心下立刻明了!本來他二人就十分奇怪,清逸大師即便佛法再精深,其境界畢竟矮了一截,哪怕出自《如來金身經》中的佛門手印威力強大,蓮雨妃憑借一身武極境界的功力,使出全力仍舊能夠輕鬆取勝!卻沒想清逸大師跨越境界,憑一己之力挫敗蓮雨妃,原來當中貓膩,竟是那《增持天王經》!

    常聽人說和尚念經,念來念去也不知念的是啥,念了又有何作用,古往今來不知受到過多少人嘲諷!如今看來,念經也是一門深奧的功夫,竟可如服用丹藥一般,使得人自身功力憑空增長加持,真真玄妙無比!

    隻是沈閑與嶽銀都不知道,這種“增持”之法,隻有法宗一脈才有,而其出處,竟還是來自於《如來金身經》!前文有提到過,法宗弟子修煉精神,專注參悟,重在一個“禪”字!雖也凝練鬥氣,但不如其他功法需要修煉穴竅,在法宗體係之中,修煉則視人身為“皮囊”,不可分神修煉體魄,故而鬥氣增長並非依賴血氣,而是精神與觀想,更加注重一個“法”字!這種修煉方法十分複雜而玄奇,常常有那埋頭苦修數十載也未成一果之人,也正是因為其苦難,才使得如今金陀宗法宗一脈人才凋零,而清逸大師自身也因資質悟性所限,佛法修煉凝滯不前,終究未能突破到武俠巔峰之境!不過凡是都有兩麵,《如來金身經》難以修成,又難以精進,但其蘊含威力卻是無窮無盡!

    武學之精要當中,講究一個“意”字,而印證佛法,那就是精神的修煉!從古至今,習武之人都注重二者的兼修,但因人本身所限,並不能二者兼長,往往都取之一!而當中體魄修煉為肉眼可見、身體所感,有所依憑,進而成為重中之重。精神修煉一無章法可循,二無功法可用,武學演變至今,也唯獨隻有金陀宗法宗一脈流傳觀想之法!但正是因為那小小的一個“意”,就使得當今武學拔高了一個層次,所以無論古今,都沒有人懷疑過那“意”的力量!

    至於武學境界,從武極跨入武聖,已是當世之巔峰,那些天縱之才,成為武聖之後又做得什麽?其已是巔,還有峰可攀?

    如今的沈閑自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不會去想,他隻是一個小小的武師,而按照“卜算子”給他的推算,他這一輩子都隻是個武師,如此算來,他又怎麽會去思考成就大道之後的事情呢?畢竟他還沒有攀上武道之峰的一半,窺不見那山巔的風貌!

    “兩位施主,除了學習這《增持天王經》,還請多加修習《如來金身經》!雖然當中法相難以修成,但佛手印卻有取巧學法!畢竟為手型變化,配合體內鬥氣流轉,所以並不需要極高的佛學觀想,貧僧便再為兩位施主詳解這佛手印,希望到時候能夠成為兩位的一大助力!”清逸大師說道,便開始為兩人說起這佛門手印的練法!而此刻天色也不早了,房中法宗弟子大都醒來,聽見清逸大師**,都盤膝而坐,靜神聆聽!

    佛門手印一共十二種印法,而十二種印法又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佛陀印”,有“不動”、“金剛”、“明王”、“如來”四種印法,代表佛之莊嚴,佛法無邊,也是所有手印中最具攻擊性的印法!

    第二類是“法印”,結合金陀宗法宗精神觀想,奇妙無窮,象征佛之思想,注重一個“法”字,是所有印法中最難學成的一類,總共有“無常”、“無我”、“無妄”、“無畏”四種手印。

    第三類是“眾生道”,有“六塵印”、“伏魔印”、“寂滅印”和“與願印”,是佛法最終的表現,為普渡眾生而立,大都為加持功法,也十分玄妙!

    而十二手印一同使出,即以大智慧大勇氣一氣嗬成,便會化出至高無上的“卐”字大印,威力無邊!就連一直專研此道的清逸大師,也不知道此印究竟強大到了何等地步,因為金陀宗法宗上下,自開派以來就從未有人修煉到“武極”境界,也從未有人以此境界使出過卐字大印!

    但清逸大師推測,此印即為佛陀所有,當有通天徹地的力量,他有生之年最大心願,便是一睹這卐字大印普照天地的情景!

    沈閑卻是好奇這佛印由來,至於其威力,在清逸大師對付蓮雨妃的時候他就已經見識過,雖不如蓮雨妃那般直接,但就是那一個金燦燦又充滿生機,在寧靜平和之中顯出超脫的一個“卐”字,足夠震懾他的內心了!

    清逸大師看了眼淨禪,似乎要說出那佛印出處,還有些難言之隱,但想來今後也要有所交待,清逸大師便輕聲說起這佛手印由來!

    相傳佛道傳入神武大陸之時,是由一高僧攜帶一卷佛經從“東土”而來。因為年代久遠,那“東土”二字究竟何意,又是何地方已經無法考證。隻是知道如今佛家眾經典典籍、武學,全來源於那高僧手中的佛經!有僧人傳言,那經書為“大日如來”成佛之前所留,為絕世佛法!這傳言其實不假,金陀宗每一代執掌弟子都可以觀摩這卷佛經,而清逸大師自說,他也曾在如今的“金陀宗藏經閣”內閱讀過這卷“至高無上”的佛經!但據他了解,其中均是記載的高深佛法,卻沒有一絲武學相關!曆代金陀宗掌門都閱過此經,據說也都沒有從中看出一點兒至高武學的眉頭!而清逸大師曾經考究眾多佛經、典籍,東拚西湊倒是發現其中奧秘!原來在佛道傳入神武大陸不久後,金陀宗開宗立派,由第二代掌門保管佛經!此人本是一賣草鞋的,天生還有些愚鈍,但他本性善良,被那傳道高僧收為弟子,傳閱佛經!這人佛緣深厚,也不知他究竟如何看懂、又是如何理解佛法,竟然從佛經之中領悟一套武學!經過三十多載的時光,他便將從佛經所悟之道理譜成一卷武功,成為金陀宗鎮派之寶!後來經過多年演變,這一卷武學被分為兩派,一派便是法宗的《如來金身經》,一派則是體宗的《分神出竅寶典》,而後兩宗因修煉之道產生歧路,終至分裂,但追本溯源,二者卻同出一脈!

    清逸大師說到此處,略微一頓,怕是不想將金陀宗內部分裂之事道與沈閑和嶽銀!他轉個話題,微笑說道:“天下武學大多都於此類似,二位可知,如今修煉的武學近乎出自‘道法’,其原本也並非一套武功,而是修身養性、調和陰陽,以及講訴煉製丹藥、製作符籙等等的一本道經!既然說到此處,貧僧便將多年研究的一些粗淺武學起源也告訴你們!天下武學多如繁星、浩如煙海,但可以說都源自‘四大秘典’!我佛門武學起源於佛經,便是我佛家秘典——《如來正經》!魔教武學起源於《羅魔秘典》,但歸根結底都與我佛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當今眾多武學均源自那本道經,也是秘典之一,叫做‘《庚星經》’,因其記載大多為道家煉製丹藥及符籙之術,被神宵宗在‘書閣’當中!蓮雨妃曾偷上神宵宗以圖盜取此書,卻被神宵宗‘阮卓’上師發現,蓮雨妃敗走,但臨走之際偷襲,卻重傷了阮卓!至於另一本秘典,卻是真正的武學,如今該是在‘那人’的手中,其名《劍典》,乃是劍法之源頭……”(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