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傻子51

字數:4505   加入書籤

A+A-


    “這幾年自從明玉公主嫁到匈奴後, 大順與匈奴就已經很少有戰事了, 是以大同府的兵器鑄造也是曆年減少, 但是我查找了這些年來大同府的鹽鐵開發數據,卻是曆年遞增, 那麽這些新開發的鹽鐵, 既然沒有鑄造成兵器, 那都到哪兒去了?”

    “這麽大批量的鹽鐵如果在大順朝運輸的話, 那麽驛傳是一定有訊息的,但是我又查找了大同至京城所有驛傳的信息, 沒有一條這樣的記錄,既然它沒有出現在大順境內,那就隻有可能去了匈奴人的手中。”葉長青氣勢沉穩,斬釘截鐵的道。

    聽著葉長青的話, 楊大人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雙手背在身後不斷的在桌子上敲著:“販賣朝廷違禁的鹽鐵本就是死罪, 和匈奴人勾結那就更是叛國誅九族的大罪,你光有這些數據和推測沒有實證,還不足以定他的罪。”

    “我知道,所以才想和你商量讓王大成在那邊悄悄收集證據,然後我再上折子彈劾。”

    “好, 這件事你和王大成那邊聯絡好, 務必要找到鐵證才好定他的罪, 正好, 今日我也收到了密報, 那老匹夫在山西老家逼死了一個舉人,占了那塊據說有王氣的土地,蓋了一座堪比王侯的府邸,等拿到了證據也可以一並奏報。”

    “好的,下官必不辱使命。”葉長青抱拳沉聲,就轉身準備離開,然而楊大人終究是忍不住出聲音道:“上折子的事先不急,由我來找合適的人上。”

    李延年把持朝綱幾十年了,多少文武大臣恨得他牙癢癢的,也不是沒有聯手彈劾過他,但是他哪一次不是好好的全身而退,反而是那些彈劾的人卻都遭了大禍,不是直接被文帝處罰了,就是最後被李延年暗地裏害死了,所以這麽多年下來,他都沒想過要動他,因為他沒有把握,確實是一點和他對立的底氣都沒有,若不是聖上修建運河迫在眉睫,葉長青又提出了這個建議,他是不會做出這個決定的,即使現在他們找到了證據,李延年罪該萬死,他仍然害怕他們會失敗,然而他一把老骨頭了死不足惜,卻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葉長青,衝在了最前麵,用年輕的身體首先對上了敵人的矛刀。

    葉長青的背影微微頓了頓,他又何嚐不明白楊大人的顧慮和擔憂呢,隻是為江山社稷、為黎民百姓,他們沒得選,隻能放手一搏了。

    “好!”他知道這個時候不是和他抬杠的時候。

    因為王大成辦事很快,葉長青這邊的效率很高,是以兩個月後,李延年的金子還沒有運到京城,葉長青就掌握了他和大同總兵一起和匈奴勾結的鐵證。

    彼時,國師大人正在文帝麵前吹牛皮道:“昨夜太上老君托夢與我今日不利於施法,否則對紫微星不利。”

    國師說的煞有其事,文帝雖然處理政事上精明,但是在信道上卻比任何一個人平民老百姓都要糊塗,聽聞國師的話,嚇得連忙問道:“那什麽時候施法才會對紫微星沒有影響,若是對紫微星有影響,這個法不施也罷。”

    國師大人就故作高深的笑了笑,摸了摸手裏的雞毛撣子道:“聖上不必憂心,五日後便可。”

    站在西苑的清心閣外,聽了一耳朵的楊大人,氣得簡直連胡須都要瞪起來了,卻隻能乖乖忍受著腿腳麻木在外麵靜靜等候。

    回到兵部後,就速度利索的召集了幾個信任的兵部侍郎、郎中還有幕僚一起商量彈劾李延年之事了。

    “國師五日後就要施法了,我看李延年的黃金這幾日就要入京了。”楊大人收斂了渾身怒氣,盡量平和了語氣對眾人道。

    “那我們要趁黃金還沒有入京,就上折子彈劾他了,不然到最後黃金成為國師大人口中變出來的,那聖上就怎麽都不會相信我們所說的他勾結外敵的事實了。”一個幕僚說出了楊大人未說完的話。

    “現在的問題是要確定這上折子的人選?”楊大人的目光從每一個人麵前略過。

    屋子裏一時沉默下來,隻有燒的正旺的銀霜炭不時的冒出一縷縷白煙,眾人都沉穩視線開始思考這次彈劾所麵對的風險,卻隻有一個郎中視線微微躲閃。

    楊大人輕笑了一聲,屋子裏的這些人雖然都是他的心腹,但是真正誰才是可信之人,到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看得出來了,他是不可能將這項任務交給那個眼神躲閃之人的。

    “大人,屬下願意一試。”是兵部右侍郎出聲道。

    楊大人看著麵前這個一向憨厚老實的右侍郎,明白他為何這麽積極的第一個站出來上這個折子,五年前他唯一的嫡子和李延年的兒子爭奪一個女人,卻被李延年的兒子失手打死了,他一橫心告到了文帝那裏,文帝最後卻說是無心之失,隻判處了李公子半年的禁足,再賠了一萬兩的白銀給他。

    一個兒子啊!傳宗接代的兒子啊!含辛茹苦的養大,卻隻抵得上一萬兩的白銀,你叫他如何咽得下這口氣,如今剛好有這個彈劾李延年的機會了,他當然要爭取了。

    楊大人正打算遂了他的意,就讓他去辦吧,然後話還沒有說出口,就被葉長青捷足先登道:“大人我已經擬好了折子,黃大人畢竟對驛傳不是特別熟悉,而這些證據也都是我從上麵收集出來的,想必我來上這個折子更有說服力,聖上也會更加信賴。”

    葉長青說完就直接將手中的折子遞給了過去,而楊大人卻看著被葉長青舉在空中的折子久久沒有接過來,這個孩子他是想要保護的人,卻沒有想到他會如此堅決的要去打頭陣。

    “你還年輕,黃大人比你有經驗。”到最後他隻能推脫道。

    “大人,我有信心,請你相信我。”葉長青堅定的看著楊大人,遲遲沒有收回手中的折子。

    楊大人看著葉長青眼裏閃爍著自信的目光,終是接過了折子,一字一行的看了起來。

    “準備的很充足,也寫得很好。”兩句話合並在一起,讓人聽不出來是褒獎還是貶謫。

    “黃侍郎,既然葉郎中已成竹在胸,那就讓他去把。”他倒是要見識見識這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葉長青,究竟還有何能耐之處。

    幾人又圍著葉長青的折子探討了一番,當天署著葉長青大名的折子,就被楊大人直接逮到了內閣,最後並沒有經過李延年的手,就到了文帝那裏。

    而文帝還沉浸在不久就能得到十萬兩黃金的喜悅之中,對辦成這件事的首功國師和李首輔自然是相當滿意,碰到一個讓他心煩的大臣,就要逮住他們使勁的誇獎和表揚他們一番。

    他正在一口一口的吃杏仁,陡然就收到了大太監遞過來的奏折,他不悅的看了他一眼,這個沒眼色的,難道不知道他中午都是他修身養性的時光,堅決不看折子的嗎。

    而那太監被他掃過來的眼神嚇得額頭冒汗,卻隻能硬著頭皮遞上折子戰戰兢兢道:“內閣那邊說是急務,老奴也不敢怠慢。”

    文帝才懶洋洋的伸出手接過折子,打開一看,額頭就開始冒青筋了,剛才還想著得到十萬兩黃金的喜悅瞬間就化為泡影了,新科文武狀元葉長青竟然彈劾李延年三條罪狀:“第一,李延年在老家逼死舉人,搶占據說有王氣的土地,修建堪比王侯的府邸,第二,李延年與一名宗親在京郊聚集亡命之徒,訓練私人武裝,圖謀不軌,第三,李延年勾結匈奴,販賣朝廷禁止的鹽鐵給匈奴人鑄造兵器,勾結外敵叛國。”

    這三條罪狀,每一條都像是一把刀子直插文帝的心髒,這些年他一心修道,很多國家大事都交給曾對他有過救命之恩的李延年來處理,而李延年也總能稱心的幫他完成他想辦然而群臣卻反對的事,是以這些年來他也越來越信任他,然而他卻從來沒想過他會背叛他。

    但是沒有想過卻並不代表不怕,看著這折子上長長的篇幅,細說他如何逼死人搶占房產,又如何訓練私兵,如何跟匈奴人勾結,每一項指控都有詳細的證據,他越看越驚心,頭皮開始發麻,原以為養在身邊的是一條隻會撒歡的奶狗,怎麽就突然變成了狼狗。

    新科進士葉長青他見過,和楊永昌一樣看得出來都是光明磊落之人,他起先也是很喜歡的,但是他知道他一早就是楊永昌的人了,看在楊永昌這些年兢兢業業為朝廷做了不少事的份上,他也就認了,沒有跟他搶,卻沒想到隻不過短短時間,他們就給他來了這麽一招,他們究竟是在學朝中的那些人鏟除異己?還是真的如他們所說?

    此時的文帝雖然有一點慌亂無措,但是帝王的權威和獨有的疑心告訴他,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不行,不查清楚這件事,他寢食難安!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