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文人的攻擊

字數:3503   加入書籤

A+A-




    他沒好氣的說道:“這是他在感慨自己誌未達成,但他還是得讚揚一下臘梅的勇氣,那喻意是說他自己這份勇氣,拜入先生門下。”

    蘇奕說完,便不想再多說,那人卻是感歎道:“原來是這麽一個意思,倒是用得精妙。”

    趙文歡來到課堂上,見底下的秀才郎全在研究蘇辰的詩作,他皺緊了眉頭,看到自己的高徒鬱鬱不樂,便向他招了招手。

    師徒兩人出了課堂,直接來了趙文歡的屋裏頭,趙文歡把門一關,拿出了蘇辰的詩作,問道:“你可有看這本詩作?”

    蘇奕鬱悶的搖頭,“不想看。”

    “就知道你不想看,有些事不是你不想便不會發生的,這詩作你要看,因為咱們可以從中找出一些攻擊蘇辰的把柄。”

    “文人對詩,有不少忌諱,你們現在還是秀才,自然不懂這道理,我且問問你,前朝有一位才子曾做過一首詩,不過是寫清風拂麵很是愜意,可是為何他因此而成了階下囚?”

    趙文歡的話引起蘇奕的注意,他倒是記起來了那位才子的名頭,也是讀書郎之中順傳的一個故事,皆因那才子的詩作當中提到了國號,認為這有暗喻之意。

    “記起來了,今個兒我無意間拿起蘇辰做的這篇賦,雖是寫他初冬踏雪,上山尋梅的事,可這賦裏頭有暗喻之意,你可曾看出來?”

    蘇奕立即拿了桌案上的詩作細看,可是把他二哥所有的詩作全部看完,也沒有看出哪裏有暗喻之意,於是一臉疑惑的看著自家師父。

    趙文歡卻在一旁坐著飲茶,麵上帶著笑意,他說道:“馬上要到林知縣三年一任的政績考核,若這個時候出什麽幺蛾子,恐怕林知縣心裏頭也不會痛快。”

    蘇奕越發的摸不著頭了,自家二哥的詩作與林知縣的政績考核有什麽關係?

    “你當真沒有看出來?”

    趙文歡含笑問。

    蘇奕搖頭,“還望師父指點。”

    趙文歡放下茶杯,伸出手來,“把詩作拿來。”

    蘇奕恭敬的送上,接著伸長了頭,就看自家師父打算指哪處。

    沒想師父指的是先前他為朋友解的那兩句,“誌未成,先欲揚……”

    “便是這兒了。”

    蘇奕看了兩遍,不覺得這兒有什麽問題,寫得極為簡潔明了,且他二哥這整篇賦裏頭都帶有自謙之意,主旨意識卻暗喻自己的勇氣,自己的堅定決心,這沒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趙文歡卻是歎了口氣,說道:“你們這些新晉才子,不知道這些詩作不能隨便流傳出去的道理,文人要抓人把柄那都是能強抓出來的。”

    “你可知林知縣的全名?”

    蘇奕隨著自家師父的提點,立即反應過來,“林知縣全名叫林誌先,而我二哥寫的這篇賦裏頭,正好用到了這兩字。”

    “你還不笨,一點就透了,這兩字用在這兒也不是什麽大事,可是從整篇賦裏頭有蘇辰的自謙之意,那這兒點出誌先二字,便有些暗諷林知縣的不作為,並沒有他蘇辰自謙之意啦,你再仔細看看。”

    蘇奕又重複看了這篇賦,倒還真的如他師父說的,頗有這韻意來。

    “正是三年知縣任滿、考核政績之時,這個時候蘇辰的詩賦出了名了,指不定還會流傳到零陵郡去了,成陽先生的高徒,所做的詩作還曾在拜師宴上得先生誇了一句,他這一次的詩作能不出名麽?”

    “若是咱們再把這一層深意傳得整個零陵郡的文人都知道了,你覺得林知縣會不會在意,會不會影響他的仕途?”

    趙文歡這麽一提點兒出來,蘇奕雙眸大睜,有點兒不敢置信,竟然還可以用這樣的手段,那可是致命的手段。

    自從秀才樓一案後,林知縣不知道對他二哥有多好,便是知縣大人的詩作都送去兩本了,這可是最珍貴的禮物。

    蘇奕心下一喜,忙問道:“師父,那現在我該怎麽辦?”

    趙文歡向徒弟招了招手,兩人貼耳說了起來。

    蘇辰的詩作傳得整個零陵郡人盡皆知,個個都對這個成陽先生的關門弟子滿是讚揚。

    可是才沒有兩日,又有一道聲音響起,便是蘇秀才那篇賦裏頭居然暗意著林知縣不作為,不如他們這些讀書郎自嫌,還頗有一種自命清高的感覺。

    於是便有文人墨客又仔細的看了那篇賦,個個都仿然大悟起來,還當真有這麽一層暗喻。

    這些話傳入了林知縣的耳中,林誌先已經兩日不曾睡好覺了,於是召來畢師爺過來商量事情,便說到了這篇賦來。

    畢成良自然也是聽到了的,這會兒林知縣提起,他沉吟了一會,答道:“大人,恐是有心人故意為之,這蘇秀才咱們也是熟悉的,一向低調,即便是拜入成陽先生門下,對待咱們還是一樣的,懷著一顆恭敬之心。”

    “先前大人有意拉攏蘇秀才,此人將來必站在朝堂之上,眼下咱們可不能因為外頭的傳言而影響咱們與蘇秀才和成陽先生之間的關係,這些皆是無中生有。”

    林知縣聽後心下略安,但還是有些鬱鬱不樂,說道:“我馬上就將三年任期滿,上頭正考核我的政績,就算蘇辰沒有這意思,可是他這篇賦的暗喻卻傳得人盡皆知的,恐怕會影響我的政績來。”

    畢師爺也不好勸了,這事兒能不能影響政績還真不好說,若是遇上有監察禦史經過零陵郡,恐怕還當真有影響的。

    “所以我說,蘇秀才為何要在這個時候出這麽一篇賦,不管他是無意的還是有意的,皆對我林某不利。”

    畢師爺不好如何安慰,隻建議道:“大人不如多費一些心思到阮知州身上,若真遇上監察禦史,也必會去問阮知州,隻要阮知州能給大人多說兩句好話,這考核或許也不成問題了。”

    說起知州阮清,林知縣便有些牙痛,“畢師爺是知道我的,我這人寒門出身,靠的是真本事,與那阮知州不同,他是蔭補入仕,在這一點上我做不出這種伏低做小的姿態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