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地主們請願
字數:6163 加入書籤
這過去中國呢,一般隻有工人們請願、農民們請願、學生們請願;隻有袁世凱個王八蛋鬧了個“各界人士大請願”,甚至動員"ji nv"上街請願,請他當皇帝,那是天上第一臭事。再無聽說地主們請願的。
這地主們也有眼力的:剛峰先生是濟寧孫府的大少爺,又是長房長孫,那不是濟寧幾十個老孫家的大戶全是他侄兒、孫兒、侄孫兒?好,推濟寧孫府之人為頭,請願去。
這剛峰一回山東,恩師催他幾次去祭祖、回濟寧。剛峰便頭疼:濟寧我一個人不認識,我家女皇的肚子又沒起來,我回去了不叫族中之人罵的?便總找理由:太忙,過一段。
老恩師也不好強他,又看婉琴真對自己孝敬、對革命事業忠心,平時自己生活儉樸,一支持家鄉一捐幾個億不眨下眼。便不好硬逼剛峰了,怕傷了婉琴的心。否則依老人家火氣,那是拿著拐杖打也要把徒弟打回去祭祖了,討小妾生孫子的。他才不管你領袖不領袖呢,他隻知你是我五歲就抱來的徒兒。
這老孫家呢,也有十幾個遠親,也知長房長孫成了領袖,省主席、防守總司令是他任命的。也在鄉裏傲了幾天,結果剛峰派王耀武去傳個話:南京的孔部長、宋副院長,是國母至親、國父至親,剛峰先生的標準長輩,犯了錯,剛峰先生都要殺的;你們若不自覺,我王耀武隻認法紀不認人的,殺到你們頭上不怪我。
這下孫家之人便認真起來,老實起來,仍然如平日,對地方官有禮,對巡查隊有禮,對相鄰有禮,眾人便都讚剛峰先生偉大,孫家之人“模範之家”。
那十幾個遠親也到濟南拜見過剛峰,一算下來真是他侄子輩、孫子輩,隻有兩個堂姑七十幾歲,三個表兄都五十幾歲的老人。剛峰也對人親切,該有事也給他們辦,上學了、經商了、做官了,都行。但一條:上學我支持,做生意我借錢,做官我推薦,但是犯了錯,被人殺了,我絕不認識的。我也沒臉說我推薦的人是貪官汙吏!別人一查第一個會查你們的,這是國母給身邊人定的規矩,自己去想吧。
結果絕大部分人果然不要做官了,隻讓家中子弟去留學或做小生意。婉琴便來一人借他一份本錢—一萬大洋。上學的全寫信叫美國興中會去管。孫家之人便讚他的賢惠、恩德,都讚這個“小奶奶”是菩薩轉世。
這下地主們一找孫家人,孫家可有十幾個大地主呢,一想也真是這麽回事:不解決地主們的憂心事,這個山東還是沒飯吃,好,你們選一批代表,我們陪你們去請願。我們又沒幹壞事,我小叔絕不會怪罪大家的,我們給他說清楚,請他想辦法幫我們。
這天,八月三十日,夏收剛完,地主們便一來五百,到省政府“請願”,要見“革命領袖剛峰先生”,我們也“要革命”,要“解決山東的農業問題”。
沈夫子便哭笑不得,與副主席馬青山、農業廳長張小雪大笑:隻有農民革命、工人革命、學生們革命、士兵們革命的,哪見過財主們也革命的?難道他們革命是把家財分給工人、農民、士兵們去用嗎?好,我們去看看他們怎麽革命法。
地主們一提“革命要求”,三人也頭疼,也真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山東沒人種地,不是會餓死幾百萬人、上千萬人?搞個什麽工業化?
這下三人便再不笑“地主們革命了”。忙忙答應他們的要求:明天請剛峰先生來給大家討論解決辦法,指導大家“革命”,解決山東的農業問題。大家先到旅館去休息,我們安排好嗎?
地主們便高興地去省政府招待所休息了。
這下幾十個歐美記者也正好在招待所,便連忙采訪,連忙向全世界報導:偉大的剛峰先生領導中國山東進行資產階段革命和工業化建設,地主們受不了了,也要“革命”,也到省政府“請願”,讓剛峰先生領導他們“革命”,解決山東的農業問題、種地問題。
第二天,全世界便登了這篇報導,外國人隻是一笑,你們那個落後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改掉還行?剛峰先生真厲害,用文明的方式把封建殘餘逼到牆角了。
而中國的政治家們會吃驚死:朱毛在打土豪分田地,搞農民革命呢;國父領導資產階級革命都沒解決最後這一塊“地主”的問題,剛峰先生不打他們、不分他財產,把他們逼得“來革命”了!太棒了。
那江西的太祖十幾天後一看這過期的報導會嚇住:這個小朋友真好本事,真的把地主們逼死了,不用動刀動槍就會讓他們變過來。看來我們還得學呦,光靠打土豪、分田地還真的是解燃眉之急,不解決根本問題喲。
那蔣老大一看報導,在國府狂笑不停。吳先生問他:委員長怎如此不顧形象呢?
蔣老大便說:吳先生,我們說國父的三民主義是真理,他們偏說蘇俄是真理。這下好了,剛峰先生也不打土豪、也不分田地,地主們主動要“革命”了,三民主義不是真理?是什麽?他們那些人,信俄國佬的主義,就是亂搞,你反他們反對了,我打他們就打對了。隻怪我們這裏有些假革命不會真搞三民主義,害國父也受辱。你還得多殺假革命,按師弟的辦法搞真正三民主義。
吳先生一聽也狂喜,又連連點頭。他這個老夫子可是到死隻喊“三民主義萬歲”的人。
國母、程老將軍等人一看這“地主請願”的報道,幾個人眼淚流個不停:我們走對路了,剛兒為他父親的三民主義找到了最好的實行方法。封建主義的殘餘最頑固的堡壘地主階層開始公開投降了,他們也要“革命”,也要搞三民主義,也要請求解決“農業問題”。剛兒太偉大了。
剛峰這時正在泰安市的“泰山機械總廠”“泰山化總廠”視察呢。這前一個是秘密武器廠,全套美國機器,後一個是標準彈藥廠,也是美國傑克家族的技術,全套設備從美國運過來。這個事美國政府知、美國軍方知,其他兩國不知,德國人知。德國人隻在泰安市設個“機械研究所”,專門為中國人研究大炮技術,當然是克虜伯的。錢已經給了德國人,技術也賣給了中國人,當然得聯合繼續研究不是?力爭搞出更猛、更厲害、又輕便、又發射快的大炮不是?
這兩個廠相距一公裏,全在市郊的丘陵地帶,這一大片山也是百姓三萬多人全遷走了的,生產好了不要試?研究不用試炮場?這裏也放一個加強團駐守,標準生人勿近。三國大使、南京的人、濟南的人都不行。他這個生產能力是按年產一百五十萬人陸軍裝備(不含裝甲兵),一百五十萬人作戰半年來建設的。全部工程師、技師、技工是熟練到家的人,專門學了兩年,你還不會,是豬嗎?去之前就是工程師、技師、技工了,再學兩年,完全是最合格的全套生產、設計班子了。
剛峰現在總共三十五萬人軍隊,可軍火已備下足足五十萬人的,這還不算另外二十個基數彈藥。他三十五萬人、五十萬人的武器彈藥隻頂上半年,31年底,這個大“機械廠”“化工廠”就會足夠給他供應了,三十五萬大軍都用不完。現在正在調試機器呢。
剛峰一接小駱的通知,心中大笑:地主啊地主,你們終於來了,我早知你們會來的,我歡迎你們也革命啊。革命不分先後麽!你們不來“革命”,我怎麽能解決農業問題呢?畢竟我不是太祖他們,我不能打土豪分田地啊。
當下剛峰便交代了工廠負責人幾個小細節便算了,立馬直奔濟南,準備明天與地主們討論“革命”。
這趙新呢是沈之放二七年送到周媽媽手上的骨幹,天生對武器生產感興趣,剛峰便叫他在美國主學這一塊。他能力又強,一回來,剛峰秘密升他中將,隻是現在不穿軍裝,叫個“總參議”“省府委員”。
剛峰一回來,沈夫子、老先生、張小雪、馬青山便圍住了他,剛峰大笑:天大好事,你們緊張個啥?當真沒人種地嗎?當真幾百個大項目就用完近二千三百萬強勞力嗎?告訴你們,再辦這三百個大項目,以後一正式生產也用不完二千三百萬強勞力,還是有幾百萬人沒辦法去種地。隻不過要變通一下,把農業人員工資提幾倍上來才行。
眾人一聽狂喜:真沒人種地就完了。真有人找不到工作去種地,又有錢用,他發瘋不認真幹、認真學?
剛峰又叫小駱通知李建偉:“告訴法國人,大農機總廠,十七個分廠今年必須建好,明年開始生產;三大化肥廠,一個農藥廠,明年必須完工,後年必須供應全省;小拖拉機廠,明年下半年必須一月生產六百台拖拉機廠,辦不到,以後項目沒了。”
剛峰又問小駱:我們在美國學農業的技師、技工、還有多少?今年12月必須全回來。
小駱忙回答:有七百高級農業工程師後年才畢業,在研究院,不能中斷,技師、技工、植保、畜牧技術人員有八萬,年底正好全學完了,可以勝任工作。
剛峰大喜,便說:七百高級農業專家不催他,學好了,晚一、兩年回國都行。這八萬人在美國隻發一年工資,告訴他們,回來了入股,當農場老板!
小駱便點頭。眾人又要問,剛峰大笑:現在10萬技師、技工,再回八萬,整十八萬農技隊伍,一人帶三十人,540萬人,頭一、兩年農技不夠,可種子、化肥可以提前買一年的給他們用啊?無非是辛苦點,可以先學技術啊。半手工、半機械先幹著北,一年5000萬畝良田,足夠一億人吃飯、吃肉穿衣了,怕什麽?
眾人大喜,便再不操心。
第二天,地方們推七十代表與剛峰先生座談。
剛峰便如實說:我支持你們革命,徹底解決山東的農業問題,但事情得一步一步來。我也給你們貸款種子、化肥、農藥,再派農技人員,一年後才有全套機器,你們先辛苦一點。但有個原則:農民吃不飽飯,沒錢過年,誰也不給你幹活的,我也沒辦法。
這下地主們就緊張了,沒人幹活,一切白幹,剛峰先生貸給你的東西堆在屋裏生錢嗎?隻有用出去,讓農民全用好、用對,才出錢的。沒人幹活、沒農民,我當個屁的地主?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啊。
七十個代表忙表態:一切依剛峰先生的。我們也是真敬愛國父、真革命、真想家鄉好的。剛峰先生是革命領袖,剛峰先生怎麽說,我們堅決怎麽做。
剛峰便心中好笑:你們呢說敬愛國父我信,說想家鄉好,我還信;說真革命,打死我不行。說我是你們領袖,我也不信。但你們如今沒辦法了,不聽就會沒人幹活,你們才聽唄。你們聽就好唄。
剛峰輕輕一笑,說:其實也好解決,你們現在一畝地,一年頂天收三百斤麥子,你們還收這麽多。其他的,我們幫農民多增產、多種糧,你們不再多收一分錢,農民不就不走了嗎?這是一種方法,但不長久。
另一種方法,你們幾十個人一合並土地,我們派技術人員一指導,省政府給你們貸款,慢慢買農機,你們慢慢培養出合格農業工人,你們產量增加了,也給他農業工人開工資。少的一月十大洋,多的也一月三十大洋,技術人員你得開300大洋一月。這樣你們就變成了標準農場主,農民到哪都是做工、拿工錢,他還走什麽?他走了,你也可請別的工人來,你們不是也有好收入?關鍵是頭兩年,農機沒來,你們要辛苦一點,少賺點錢,以後自己技術熟了,全省農業工人多了,你怕人再走嗎?大家都不吃飯、不用糧食嗎?
七十個代表一想是這個道理:你工錢給少了,他今天不走明天走。你先少賺幾個錢,他不走了,你不是以後永遠有錢賺?
當下眾人便詳細請教,剛峰就一點點給他們解答,一起給他們想辦法。最後這些人明白了:光靠簡單出租個土地,永遠發不了財,還必須多種經營才行。關鍵一條:留住人、學新技術。
最後一討論一天,七十個地主代表便達成一致意見:三五個村合並成一個農場,聘用技術人員當場長,讓他這個場長帶著農民去辦農場,我們用土地向政府抵押了去辦個小加工廠、小商行、小貨棧什麽的。土地上一年一畝地收300斤小麥左右(10元大洋),辦個生意再收幾百大洋,土地又是我的,一年又可收上千大洋,又不操心農田,多好!
剛峰也同意這種方案:你不給地主一分利,他會協助你?給他三分之一利,農民拿三分之一利,技術人員拿三分之一利,全齊了。
當下由馬青山和張小雪擬定一份“山東小農場實行辦法”,地主們便全同意,一致簽字認可。
這下剛峰便狂喜:明年就可解決農業問題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