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關東軍北攻

字數:6423   加入書籤

A+A-


    剛峰正在關注華人企業家大回國,華北全麵鋪開工、農業大建設、經濟大升級呢,東北傳來報告了:二月初,日軍狂攻沈陽周邊地區,並有一股日軍(五萬)進攻吉林市和遼源市(三萬日軍)。撫順、鐵嶺陷落,長春與沈陽間運輸中斷。日軍有超過二千架新飛機參戰,東北空軍幾乎覆滅,餘幾十架戰機轉場齊齊哈爾。沈陽一線已無東北空軍。我軍一千二百架飛機參戰,已損失300餘架,飛行員犧牲或失蹤170人。我軍空軍共擊落日軍飛機700餘架,日軍仍有1500架戰機在大連至天津一線,請求支援。

    剛峰一歎:早晚的事。張學良守不住東北的,讓他守熱河和大興安嶺不讓日軍西進便好。

    剛峰也不好發電報,便派方叔洪急赴南京去見蔣老大,轉告他:東北軍逐次抵抗、有計劃退卻,必須死守北滿齊齊哈爾到大興安嶺、熱河一線。我軍出動空軍再幫他,我軍部隊會死守盤錦至錦州一線,營口由東北海軍死守,所有東北軍抗敵物資、武器彈藥、資金全由華北出,直接運送到錦州,東北軍派人來領。

    蔣老大也知師弟的大華北剛開始搞“二次革命”,非有三年不能建成,實無力大規模出兵收複東北。現在不死守大興安嶺、熱河、錦州一線,讓幾十萬小日本進了關,入了華北,師弟的建設全中斷,以後便無力支持國內其他抗日戰場了,自己100%打不過日本人的,一下自己就完了。

    蔣老大也是雄主,立馬派最親信將領陳誠赴東北,去“督戰”。公開告訴張學良:丟了南滿和沈陽周邊,全國都理解、不會怪罪將軍,我們國力與日本人差了二十倍麽,誰不知道?但若丟了熱河、大興安嶺、北滿齊齊哈爾這些地方,全國誰也不能原諒將軍。我們建議,全力防守,先期把沈陽、長春、哈爾濱重要人員、物資或移關內,或移齊齊哈爾、或準備炸毀。華北方麵說了:你們缺多少武器彈藥和經費、糧食,他們全供應,每天一列火車、一千噸物資運錦州,你們派人轉遠至北滿和各抗日軍手中就行了,絕不讓你們為難。山東已有一百多家大企業開工生產了,一年鋼材有上千萬噸、一年棉布、服裝夠幾個省用,一年武器有幾十萬人用的。

    陳誠又對張學良說:華北正在進行二次革命,全麵進行工農業建設,估計三年會搞完。三年後剛峰先生就會騰出手全力派大軍與你合起來收複南滿。但這三年不行,華北一全力出兵,工農業生產全中斷,即使打退小日本,也沒辦法收回全南滿。小日本定會用傾國之兵來爭南滿,我便很難有機會十五年內恢複國土了。

    陳誠又說:我們估計,華北傾其全力,可以保證八十萬左右大軍打一年,一年後若沒把日本人趕出朝鮮北部,日軍在國內強大國力支撐下,一年可擴軍三百萬人以上來攻東北,全華北與東北拚光也打不贏他。必須緩這三年,讓華北建好。華北一建好,大概有小日本全國實力三分之一吧,可以拚著打下全南滿了。到時候就不怕他全力反撲了。

    張學良也知這是“事實”(其實他們把華北估計低80%,隻不過剛峰現在不想全力出兵打下南滿讓張學良繼續胡搞。若剛峰真想搞,八十萬大軍用20萬守華北,六十萬大軍加3500架飛機。一下幹掉現在關東軍60萬人、一千七百架飛機的空軍了)。便也依計而行:全力守前線、悄悄地把重要人員、物資移向齊齊哈爾和營口,用美國船轉至上海。

    他太不放心李玉堂了,可不敢讓幾萬大學生、二十萬中學生和大批財富入華北,怕李玉堂收歸自己用。他這一搞,東北三省精英人才二十幾萬全到了上海,後來又分散全國。他一出事,徹底失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再也沒有“東北軍勢力了。”若他真的運到北平、交給李玉堂,憑剛峰為人、個性,絕對不拉他一個人、不動他一個學校、不挪用他一塊錢的。絕對是等他到了內地全送去給他,他也就還有錢、還有人、還有東北軍勢力。他大難臨頭還在防李玉堂為國父報仇,那就他自己吃虧。這二十幾萬人和幾百中學、十幾個大學一到上海、一入南京的口,有他的份?就是蔣老大不動他的,汪兆絡、胡漢民也會拿去自己用了。

    話說這小日本32年初吃了天大虧,損了整整三艘航母、8萬海、陸軍,丟了五十幾億美金的軍費和幾萬技術兵。立馬內閣首相、副首相下台了。大本營也一大半高官被免職。東條英機當了副相、石原莞爾做了副總參謀長,這二人年輕力壯,才三十五、六歲年齡,又能幹。便做出了全力發展、全力擴軍、大貸款、日圓大貶值大開工生產擴充經濟的政策。又偷買美國北美飛機公司技術,弄到了p-35、p-40全套現在技術。

    這下日本便在朝鮮擴30萬大軍、在中朝邊境再擴30萬大軍,連南滿的30萬大軍、國內50萬陸軍、台灣20萬陸軍,全日本40萬海軍(10萬陸戰隊),總兵力32年底幹到了恐怖的200萬人。還不成熟,便拚命練兵、拚命生產軍火、拚命造飛機、造航母、造裝甲戰車。

    這一到33年底,飛機有了4500架、戰車有了2000輛,新航母又有三條成型下水海試,輔助船隻又交付了80幾條,他海軍又世界第二了。才兩年呢,又搞到150萬噸主力艦了。他這三艘新航母全是42000噸的世界級大航母,可比美國太平洋艦隊強了兩、三倍。他三條航母一下水,美國人緊張上了天,也沒辦法,隻恨財閥們為賺錢給他小日本大貸款。美國海軍便一方麵自己淘汰老軍艦、一方麵全力幫中國人訓艦隊。也隻有這樣了。

    剛峰33年10月也接杜月笙密報知道了這一情況,便再下一令:主力艦隊留美國再訓一年,34年底前回國,最好在太平洋基地和澳大利亞訓練,興中會再支付10億美金給美國海軍當“訓練費”。其實尼米茲懂剛峰意思:我再援助你一條航母的錢,你自己該去努力吧!訓練費連這三分之一都不到呢,全是新軍艦,隻有油料、炮彈、吃飯的錢當訓練費。

    尼米茲便調集三千優秀軍官,全力幫中國人訓艦隊,又全力供炮彈,讓他們每半月打一次實彈靶,自己又與海軍部長去找大政治家傑斯:給增加軍費吧!

    這次可不如願:全美國在搞“大經濟建設”呢,啥不多了,便沒錢了。隻說:大經濟恢複建設一搞完,立即給你們全換最新戰艦和航母。這個大計劃一搞完,我們會有29年兩倍國力,你們啥不缺。先讓日本人三年唄。

    美國海軍也沒辦法,隻好慢慢先換小軍艦。

    日本人33年下半年一看:喝,美國佬又沒搞我們,又沒擴海軍,好!我不怕了,該我搶回中國全部東三省用一下了。

    日本內閣便於11月底批準大本營“拿下東三省建立滿州國的方案”。決定12月、1月全力準備,2月中旬全麵動手。

    這時日本在東北有二千架新p-35戰機,p-40戰機在國內隻有500架,沒敢拿東北去。他也不怕東北空軍和華北空軍了,隻是交待:艦隊萬不可入黃海中,全用陸軍打、空軍掩護。60萬強大陸軍,加朝鮮隨時支援二十萬人上來,還打不贏東北軍?你們將軍該自殺了。

    關東軍也信心滿滿,便訂計劃:十五萬人五個師團組建第三軍,死守海城,威脅營口、盤錦,防華北軍十萬人從錦州東進;二十萬人分三個方向狂攻沈陽,力爭一個半月拿下沈陽;十萬人去打吉林市一線,威脅長春,讓長春這邊20萬東北軍不敢全力增援沈陽;15萬人為後備部隊,在大連隨時出發。空軍三個師團全力保陸軍行動,不必轟炸中國城市和交通線,不讓他東北、華北空軍打到我們陸軍就好。

    關東軍又訂三期目標:一期有三個月,33年5月底以前全力拿下沈陽及周邊;二期兩個月,七月份至八月份全力拿下長春、哈爾濱一線;二期順利則立即北上齊齊哈爾,有三個月全麵占領北滿地區。這樣拿下全東三省和中東鐵路、南滿鐵路。

    關東軍又訂一原則:二年內不主動打錦州和山海關,先不惹華北軍,他們空軍實力太強了,待我們在南滿奪取了足夠煤炭、鐵礦發展了國內經濟再說。

    關東軍這時經受9.18事變、上海大戰的連續打擊,可不狂妄,壓根不敢輕看華北軍,甚至有點怕華北空軍,壓根就不敢主動惹韓炳宸。他們絕大多數軍官的想法是:打下沈陽、長春一線,死守,采兩年鐵礦、煤碳,煉兩年鋼了算了。若華北軍三年後拚命打我們,我們已運了三年煤、三年鐵礦回國,足夠國內用五年,足夠大本營有上百億美金軍費給我們用。我們回大連或退朝鮮都可以。萬不可與華北軍去拚,他空軍實力強大,一拚,我們準拚光的。

    所以這次製訂三期戰略目標,對東北軍50萬人是力圖全殲或打敗、趕走;對韓炳宸的遼西這一塊十萬人則是專門成立一個軍,用十五萬人防他三年。

    這時關東軍因升為“總軍”,便任命武藤信義大將為總司令,小磯國昭中將為參謀長,南次郎、橋本虎之助、西尾壽造三個中將為副總參謀長。又任命梅津美治郎中將為一軍軍長,西尾壽造為沈陽方向進攻總司令,橋本虎之助為吉林市方向總指揮;又任命三宅治光這個中將為中朝邊境總指揮,武藤信義便呆在大連總籌全局,小磯國昭具體協調四地進行進攻、防守、支援。

    那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加個川島芳子三人因9.18事變關東軍快被滅、上海大戰日本海軍吃天大虧,被關東軍青年將領們罵為:肥豬賢二、板垣內奸(他說的上海無中國新飛機和空軍啊、主張打上海的。)、川島"biao zi"。幾千年青軍官在國內天天喊:殺肥豬、除內奸、把"biao zi"賣到東南亞當"ji nv"。

    三人會氣死,也沒辦法,也不敢搞滿州國。於是土肥原賢二便任個二師團副參謀長、板垣征四郎任個裝甲旅團長、川島"biao zi"便躲在大連不敢外出。

    這三人如何會甘心?肥豬賢二也在關東軍高層有靠山、板垣內奸又得日本親王大元帥一直寵愛,二人見60萬大軍打沈陽,便去請戰。

    武藤信義一想:我不得罪人,這兩人也是天才,給他個機會算了。

    於是“肥豬”賢二任第二師團前敵總指揮,負責統領二師團兩個旅團進攻沈陽西麵防守陣地;板垣“內奸”任第五師團參謀長,負責率第五師團進攻集群作戰。這二師團、五師團的師團長是老脾中將,快退休了,也樂得送兩個年青將領一個人情,便全力支持他二人出任前線指揮官。別人也無所謂,西屋壽造可是大喜,親自對二人說:你們與東條英機、石原莞爾並稱四大三足鳥,是我們日本士官學校的驕傲。那二人已升上關鍵位置,就看你們這次了。千萬別犯過去的錯誤,絕不能輕敵,穩打穩紮,絕對會成功。我等著給你們升中將師團長。

    這二人便心中大喜,全力謀劃和準備,力圖一擊成功。

    這時東北軍有50萬人,10萬人武器是剛峰送的美式軍械,用在盤錦防守集團何柱國將軍處,其他40萬人全是沈陽兵工廠生產的步槍、機槍、野炮、迫擊炮。這兩年來,因為有李玉堂一年一億美金支援,東北軍足足生產了100萬人武器,也辦了十個炮兵旅、也積存了上萬噸彈藥,光炮彈就有百萬發。十萬人的亞洲第一大兵工廠(30年以前),全力開工生產兩年,是好玩的?50萬人的東北軍若論步兵裝備和普通炮兵,也不差小日本。隻是沒裝甲戰車,飛機少一點。  [ban^fusheng]. 首發

    表麵看呢,東北軍隻弱一線,又是兩年修造的防守工事,是應該能守住的。可實質上,東北軍是標準舊軍隊,95%士兵是文盲,60%基層連排長是半文盲。隻知按口令、命令行事,基本上不懂現代化戰爭是怎麽回事,這個整體戰鬥力就可想而知。他那個“東北講武堂”是1916年日本人幫著辦的,現在還用那批老教官,可想而知40%的講武堂畢業的營連長是什麽水平,另60%的營連長是標準行武、綠林出身,拚刺刀可以,打技術要求高的戰鬥全抓瞎了。

    這東北軍的整體實力連黃埔軍都不如,也就西北軍、晉綏軍那個水平,除了知道用炮彈炸別人、仗人多、槍頭、炮多猛打一氣外,啥戰術技巧沒有的。何柱國將軍雖愛國,指揮上也無大才能;王以哲將軍雖強一些,但獨木不成林啊。其他將領一大半是“老帥”留下的人,標準綠林出身,又如何懂現代化大戰?

    所以張學良說韓炳宸和張希欽五萬人能吃自己東北軍三十萬人沒問題是有深刻道理的。他是聰明人,他知道這些道理,可他也無力改變這些現實。他也任命提拔了一大批年青、文化高、革新精神強的人,但最終作用太有限了,離與小日本關東軍的差距越來越大了。

    1934年2月11日,在準備了整整兩年半以後,60萬人的關東軍全力發動,對50萬人防守的哈爾濱到沈陽一線展開了全力進攻。

    2月13日,板垣征四郎率兩萬五千人,利用飛機掩護、重炮猛襲、裝甲坦克狂衝的方式,一舉在沈陽西部突破五萬人的防守陣地。東北軍一個軍隻在大戰壕中打了一個半小時,便死了一萬三千人、重傷7000餘人,不得不退走了。板垣征四郎便乘機讓裝甲旅團狂衝向撫順,隻三小時便拿下撫順市。僅休整兩小時,又連續向鐵嶺開進,至晚八點,兩萬日軍兵臨鐵嶺市。鐵嶺市也有三萬五千東北軍,可人家不等他炮兵準備好,坦克衝峰、重炮猛轟,一下子衝破城防,三萬五千東北軍便與板垣征四郎進行殘酷城市巷戰,也打死日軍五師團7000多人,但最終被趕出城,傷亡近兩萬人。

    這下張學良急眼了:鐵嶺一失,沈陽與長春便斷了。急令高樹勳率三個師附兩個炮兵旅收複鐵嶺。

    這下硬碰硬了,五萬中國軍也是見日軍便開炮,又把板垣征四郎一萬五千人趕出了鐵嶺。總算緩了一口氣。高樹勳也傷亡了一萬多人。(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