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再憶靖難

字數:3296   加入書籤

A+A-


    “太子殿下請息怒啊!”唐伯虎和冰瓊立刻跪了下來,拉著唐糖也跟著跪下了。

    朱厚照深吸了一口氣,雖然有些惱怒,但他不至於去和小孩子置氣,淡淡道:“你們起來吧!不要緊。”

    “謝太子!”得到朱厚照的首肯,唐伯虎夫婦二人才敢起身。

    朱厚照用團描金小扇遮住嘴巴,幹咳兩聲,向唐伯虎連使眼色,示意他快把這小煞星哄走,嘴裏卻又含含糊糊地道:“這孩子好好管教可以繼承你這天下第一聰明人的衣缽,隻是現在太調皮了。趕快帶走去好好管教吧。”

    “是是是!”冰瓊抱著唐糖便走,

    而唐糖全然不知發生了什麽,還對朱厚照做了個再見的手勢,“大哥哥別忘了唐糖的冰糖葫蘆哦!”

    唐伯虎汗顏無語,這個寶貝女兒真是越來越無法無天了。

    “這孩子。”朱厚照也是無語到了極致。小孩子雖可愛但有時卻讓人很氣惱,真是令人又愛又恨啊。可憐這張還湊合的臉了。

    在冰瓊帶唐糖離開後,朱厚照繼續說道:“現在局麵就是這麽個局麵,百姓的事你也不用擔心,本太子已經讓唐龍去辦理此事了,一會兒你也要跟著我一起去。”

    “我?我去幹什麽?唐寅隻是一介書生,殿下這不是為難人嘛!”唐伯虎暗自奇怪,自己貌似起不了什麽作用啊?去了又有什麽用呢?

    朱厚照臉兒一紅,無恥地道:“你去的確沒有什麽用,可是你可以充當一下百姓代表啊。你的才華和名氣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你做代表,楚王決計不敢輕舉妄動,隻能乖乖聽聽把本太子送到皇宮,再去譴責寧王,隻要本太子回了皇宮,有楚王在,亮他寧王也不敢亂來,到時候關外的韃靼也能夠解決了。”

    唐伯虎有些為難,“殿下,你不想想萬一失敗了呢?據唐寅所知,楚王這個人非常奸詐,他未必會向您屈服,到最後唐寅怕我們連同太子都要葬身在魚腹!”

    “不會的!”朱厚照聽了麵不改色,其實這個問題他不是沒有想過,然而現在也沒有辦法中的辦法,這個辦法雖然冒險可似乎也就隻有這麽一條路了!

    “好吧。”唐伯虎無奈一笑,終於一咬牙,喊道:“既然殿下心意已決,那唐寅自當奉陪到底!陪太子走一遭!”唐伯虎反複考慮了一下,雖然最後質疑了這個辦法,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他要用實際行動去相信這個少年太子!

    他們二人對對方都是惺惺相惜,唐伯虎的才華出眾這是朱厚照所佩服的,他也是他少有的一大知己,而朱厚照,唐伯虎從這個少年身上看到了大明的明天,他很期待在朱厚照手上,大明會有一個怎樣的明天。

    “好!”朱厚照伸出拳頭,衝唐伯虎笑道:“來!碰一個!本太子相信咱二人聯手!定當順利取下此事!”

    “啪!”

    “人定勝天!”

    一輪朱紅色的太陽,正從天際冉冉升起,二人在太陽光芒的照耀下,顯得很是莊嚴。

    “吳所為!去備馬車!”朱厚照扯著嗓子吼叫一聲,此時的他心潮澎湃,自信滿滿,唐伯虎的那句“人定勝天”大大激勵了他,本來他對這件事心中還沒有半點譜,在得到唐伯虎的認可後,他信了。

    朱厚照得意一笑,對唐伯虎厚顏無恥的又道:“你最好再幫我一個小忙,把你的那些文人朋友也給叫上。人多力量大嘛!”

    唐伯虎仔細一想,這也可以!如果能搬來一些文豪大家楚王更不會輕舉妄動了,便道:“唐寅吳中的三位好朋友如今都在京城,李閣老李東陽的公子李兆先與我也是好友,城中的一些文豪學者他都認識。”

    朱厚照大喜過望,笑道:“那真是太好了!這件事就交給你辦了,我們城門前會和。”

    唐伯虎又想了想再次猶豫道:“那萬一失敗了,那些人豈不是也會......”

    “相信我!沒有問題的!”朱厚照朝唐伯虎鄭重的點了點頭,“無論如何本太子也會設法保住他們的命的。”

    吳所衛已經備好了馬車,朱厚照率先上去,向唐伯虎急招手道:“墨跡什麽?快點上來!我先送你去找他們。”

    “不用了!唐寅跑著就好了。”唐伯虎搖了搖頭,

    “快上來!”

    “唉!”歎了口氣,沒辦法唐伯虎隻能上車,這是怕我跑了啊。

    城門口,唐龍已經按照朱厚照交代的,找了數百名百姓,他們深知如果不能阻止楚王,那麽大明將會迎來第二個朱棣!為了免受戰火便都願意陪同朱厚照走一遭。

    當年明成祖發動的靖難之役,現在讓百姓們想起來還感到害怕,大明初建立,剛剛牢固下來,便發生了這麽一場驚天浩劫,太祖皇帝在位時把兒子孫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希望藩王能夠守護朱姓帝國。

    從全國來看,這些封藩主要有兩類,一是在一些城中,二是在邊塞要地。受封的藩王在自己的封地建立王府,設置官屬,地位很高,許多公候大臣進見到他們都要伏而拜謁。

    然而太祖皇帝沒有想到的是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勢必對中央產生一種威脅,有忠臣借漢代“七國之亂”和西晉“八王之亂”的悲劇來提醒太祖皇帝,而太祖皇帝不聽大臣勸告非要一再堅持。

    在分封之中,太祖曾規定凡受封諸王必須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不允許各親王之間相互往來,即使入朝,也不能同時前來,必須一王離京,另一王才可啟程。

    太祖皇帝此舉的目的很明顯是為了避免諸王相互串聯,與中央相對抗。所以,諸王就藩,可以說是“生離死別”。但太祖皇帝的用心良苦,卻未能收到預期的後果。

    因為太子朱標的早逝,所以到了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孫朱允炆繼的位,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吸取漢晉的教訓,采取一係列削藩措施。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衛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