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分紅
字數:4785 加入書籤
蘇音的到來打斷了三對大人間的談話。
看到她手裏麵東西,知道是學校發得獎品後,瞬間整個房間內氣氛歡快的像過年。
劉金香:“音音又考第一啦?”
孟舅媽:“我聽說音音考試就沒掉出來過前三?”
劉金香:“是前二。要麽年級第一,要麽年級第二。”
……
一屋子大人,七嘴八舌,直把蘇音誇成了朵花。
笑眯眯地接受著表揚,蘇音心裏長舒口氣。
大伯娘還是那個大伯娘,大舅媽也還是那個大舅媽。態度擺在那,看來事情應該不是她想象中那樣。
也對,當初小正太生病,家裏揭不開鍋時,多虧了舅舅和大伯兩家雪中送炭,竭盡全力的幫忙,才能保下那條小生命。
這樣淳樸善良熱情的好親戚,怎麽可能為一點蠅頭小利,便翻臉不認人。
想到小正太,很快那一小隻便出現了。
大人們有事要商量,便將小正太送到了隔壁林權家跟壯壯一塊玩。剛才蘇音兩隻手站著,在門外喊人的時候他也聽到動靜。
姐姐回來啦!
小正太丟下玩具跑回家。
“安安快來,你姐姐期末考了第一。”
劉金香朝他擺手,喜氣洋洋地宣布喜訊。
小正太是個教養很好的乖孩子,站在門口換好鞋子,然後才像顆小炮彈一樣衝過來。
抱住蘇音大腿,他揚起小臉,墨葡萄般的眼睛看向蘇音,神色間滿滿都是羨慕。
“姐姐好厲害!以後安安也要考第一!”
被大嫂接管話語權,完全插不上話的孟田芬總算找到機會。
“明年安安就要上學啦,也要跟姐姐一樣,好好學習。”
“上學!好好學習!”
小正太答應得非常認真,然後扭頭,好奇地看向旁邊的箱子。
“這是什麽?”
蘇音:“護眼儀,這是全市第一的獎品。”
劉金香跟著看過來,“哎呀,這東西我從電視廣告上看過。”
孟舅媽:“對啊,我也看到過,還是省台打得電視購物廣告,記得好像要上千塊。”
劉金香:“上千塊的獎品都能考來,怪不得人家說什麽:知識就是財富。”
二重奏的誇讚模式再次啟動,蘇音都被他們誇得有些不好意思。餘光瞥到茶幾上那一堆,她趕緊轉移話題。
“錢和賬本怎麽都擺出來啦,是要分紅麽?”
臨近年關工地放假,工人們都回家過年去了,鐵皮房那邊的餃子攤也跟著收攤。
是到了該算賬分錢的時候。
蘇音不難猜出三家聚在這裏是為了什麽。可剛才進屋時的情形,明顯分紅不怎麽順利。
一句話成功轉移了大人們注意力。
一直插不上嘴的孟舅舅可算找到機會,“是啊,在算賬分錢。”
“正好音音回來了,也給評評理。”
現場徹底安靜下來。
蘇音神色也不由變得嚴肅。
孟舅舅看向孟田芬,神色間帶上不忿,“你說,有你媽這樣的麽?賣餃子賺得錢,她竟然要三家平分。”
蘇音:“難道不應該平分?”
“不應該啊!”
劉金香和孟舅媽斬釘截鐵,異口同聲!
蘇音:???
黑人問號臉。
劉金香:“買賣是你們家想出來得,地方是你爸找得,東西也是你們家添置,中間生意不好還是你想得法子。從頭到尾,我們都沒費什麽心,不過是跟過來包點餃子。這怎麽算,都得你們家占大頭。”
孟舅媽點頭,附和道:“就是,要我說,最起碼得占五成。”
孟田芬下意識搖頭,“大家都是親戚,算這麽清楚幹嘛。”
蘇建軍認同媳婦想法:“都出力了,平分就好。”
話說到這,蘇音也明白過來。
大伯和大舅兩家覺得,餃子攤他們家出力最大,自覺地想讓他們家賺大頭。而蘇家夫婦則想要平分。
三家因“分贓不均”,意見相左,才有了剛才她進門時的一幕。
她就說嘛,自家又沒有那種極品親戚。
看著麵前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的幾對大人,蘇音還是有些哭笑不得。
聽說過因為錢少而起爭執的,這種嫌錢多爭個臉紅脖子粗的,活兩輩子她還是頭一次見。
真是……讓她心裏暖暖的。
這樣的親戚哪怕是窮,沒有讀過多少書,蘇音也願意把他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發自內心地為他們著想。
眼見著雙方僵持不下,她幹脆開口。
“大伯娘說得有道理。”
孟田芬急了:“音音。”
“媽,你先聽我說完。”
這個女兒很多時候比她還要靠譜。出於一種盲目的信任,孟田芬安靜下來。
“收拾鐵皮房的費用,還有三輪車,前期那些投入,的確是我們家出的錢,這些應該扣出來。”
邊說著,蘇音邊走到茶幾上,數出十張一百的鈔票。
“這一千塊錢,就當是開餃子攤的成本。”
“還有平常買肉、菜、麵粉和各種調味料,雜七雜八的開支,賬本上也都有記錄。這些都算成本,也都要刨出來。”
頓了下,她說出決定:“剩下的錢,咱們三家平分。”
這下著急的換成了劉金香:“音音!”
“大伯娘,你先別著急。我媽那句話說得對,大家都是親戚,分那麽清楚幹嘛。”
“可也不能……”
“有什麽不能的。當初安安病得重,住院費不都是你們和舅舅家給湊得。當初沒拿我們當外人,怎麽現在就這麽見外。”
聽到姐姐喊自己名字,小正太乖乖抬起頭。
看到那張與自己有九成相似的小臉,蘇音心底滿是感慨,忍不住摸摸他的頭。
孟田芬也跟著勸道:“就是,當初我們借錢時,兩位大嫂可沒含糊過,現在怎麽就這麽見外。”
話都已經說到這份上,大伯和大舅兩家也隻能答應平分。
餃子攤開張一冬天,賺得著實不少。去掉各種原材料,最後三家平分,分到每家手裏的也都是個可觀的數額。
客廳內氣氛再次像過年,六個大人臉上全都洋溢著真誠的喜悅。
現實利益擺在麵前,劉金香甚至已經開始合計上。
“還是城裏賺錢容易,就這倆月功夫,頂原先辛辛苦苦在地裏忙一年。我看等明年開春,咱們也別包地了,安心來城裏幹活得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