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消耗

字數:4574   加入書籤

A+A-




    不得不說,多爾袞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明軍的心態。

    看著那些打完就跑的韃清八旗兵,還真有種有力無處使的感覺。

    直接列陣的話,固然能讓那些弓騎兵不敢上前。

    但在沒有和清虜的主力對上前就列陣,不但沒有任何意義,還讓明軍疲於奔命。

    “用得著管那麽多麽?直接打過去就的了,那些清虜成不了什麽氣候。”

    黃得功沒啥好說的,什麽亂七八糟的謀略,想想就煩,直接真刀真槍的幹起來才是正事。

    不過這卻給戚宗明提醒了一番。

    沒錯,現在真不是考慮那些騷擾的清虜騎兵的時候,他們再煩,都無法對大軍造成行之有效的傷害。

    最主要的還是能開起團來。

    隻要打起來,所有的計謀都無足輕重,戚宗明知道,多爾袞作為韃清的攝政王,軍事謀略還是很出眾的。

    以及的謀略或許並不出色,唯一的依靠,就是這兩年來,聖上親自調教出來的,戰鬥力足以保證的皇衛營。

    韃清的拉扯,迷惑的戰術,做的很好。

    但隻要抓住一點……直接騎到他臉上,什麽問題都解決了。

    行軍路線,不再改變,那所謂的韃清弓騎,也不再搭理。

    雖然被騷擾,導致了些許不可避免的傷亡,但明軍毫不猶豫的將兵鋒直接推進到西平堡。

    無論多爾袞怎麽想的,西平堡作為戰略要衝,遼陽門戶,隻要有腦子的,都不會出讓。

    無論多爾袞怎麽想的,必定要死保西平堡。

    他再怎麽拉扯,避戰,也不可能抱著西平堡到處跑。

    隻要他有守堡的念頭,這仗就開的起來。

    四月十一。

    三路軍推至西平。

    最為精銳的三路軍,總計三萬餘兵力,而其中的皇衛營主力就占到了兩萬五千人以上。

    所以三路軍,雖然隻有三萬多人,卻保有了伐清大軍一半以上的戰鬥力。

    火器的配備,後勤的補給,火炮的數量……都十分可觀。

    西平堡外,壕溝,拒馬,岩寨,林立。

    顯然,在此之前,韃清就已經在西平堡外,建立了完善的防禦工事。

    對於西平堡的重視程度也很高。

    三路軍的火炮,被推了出來,上百管紅夷大炮,被推到了前線。

    沒有任何猶豫的萬跑齊鳴。

    在那轟隆隆的震鳴聲下,也打開了攻打西平堡的戰役。

    戰爭已經打響的情況下,弓騎的騷擾已經失去了意義。

    布好陣列,立足腳跟的明軍,對於出現的騎兵,已經能夠形成反製。

    提前預警,荷槍實彈之下,隻要騎兵敢於靠近,就是吃鉛彈的節奏的。

    戰爭從騷擾戰,轉入攻堅戰。

    明軍是攻,清軍是受……啊不,是守。

    火炮在火器技術的提高下,也有一定的提升,雖然沒有火銃那麽明顯。

    不過在遂發技術,和定裝火藥技術的加持下,射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不過火炮這種東西,不太吃射速。

    火炮想要起到作用,還是在於威力,以及射程。

    膛線技術雖然已經具備,不過生產效率很低的情況下,並沒有條件直接在火炮內拉出膛線。

    大口徑的火炮,用來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

    尤其在這樣的平原地形,上百發重達幾十斤的鐵疙瘩砸下來,那還真不是鬧著玩的。

    那些脆弱的木製結構,一觸即潰,即使是稍微堅硬一些的石製圍牆,也會在一輪過後出現裂痕。

    清軍也有火炮,那是漢軍旗的看家本領,崇禎年間,漢軍旗的火器水平,甚至一度超越大明。

    但現在,隨著大明緩過來氣,大力發展火器的情況下,經濟差點崩潰的韃清,已經沒有能力追趕明朝的步伐。

    西平堡上的漢八旗火炮火力已經被明軍完全壓製。

    甚至一度有炮彈砸在城牆上,讓城牆上的守軍很慌張。

    明軍已經不是曾經的明軍了,多爾袞在城牆上感覺道,看到遠處那整齊化一的明軍陣列,還真有一種不可戰勝的感覺。

    但現在拖下去,並沒有任何好處,明軍一直用火炮壓著他們打,幾萬八旗兵卻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那不是多爾袞樂於看到的。

    多爾袞也豁出去了,以重步兵為主力,發動了一場旨在摧毀明軍火炮的攻勢。

    戰術並沒有什麽特別的。

    用戰車作為盾牌,八旗兵躲在後麵,靠近後跑出來輸出。

    這樣的戰術,在去年的時候,讓劉文柄還是挺頭疼的,不過卻沒必要為現在的明軍擔心。

    三路軍的兵種齊全,配合明顯,要比去年的明軍優秀的多。

    至少還懂得火炮。

    紅夷大炮固然厲害,但用來殺人卻根本沒有意義。

    用來摧毀步兵陣列以及戰車的火炮,是步兵炮。

    口徑,重量,等等參數都小了一圈,但用來擊碎戰車的木板,還是綽綽有餘。

    不用跑過去掀掉戰車,就那麽一發發小型的炮彈砸過去。

    硬生生得把韃清重步兵給克死在半路上。

    一連串的進攻下,韃清步兵有些吃不消,雖然有一些人靠近到了足夠近的距離,足夠射出弓箭並命中的距離,但零零散散的幾根箭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衝鋒,擊退,再衝鋒,再擊退。

    每每到關鍵的時候,衝鋒得八旗兵被打退回來得時候,多爾袞真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

    他再城牆上,看著局麵的進展還是很憂慮的。

    原本多爾袞還在懷疑明軍的火器到底有沒有塘報上吹的那也誇張。

    但在看來,確實讓多爾袞刮目相看。

    攻城火炮沒得說,小口徑的步兵炮,也配備齊全。

    還有那該死的火銃手,在有漏網之魚突入明軍足夠近距離的地方時,也會用更加密集的火力徹底熄滅他們最後的希望。

    戰爭,僵持著,拿下西平的戰役並不輕鬆。

    雙方圍繞西平,不斷地投入力量,見招拆招般的相互之間互相廝殺。

    明軍靠的是火器之威,韃清靠的是經營了許久的西平工事。

    在第一輪試探進攻中,多爾袞不再去做毫無意義的掙紮。

    他不得不去考慮其他應對明軍的辦法。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