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6章:中興榜樣更蟬聯
字數:4966 加入書籤
能站在金鑾殿上的都是老臣,與這些規矩最是熟悉,一看小皇帝瞪著一雙清澈的眼神,一一觀望,便知這時可以奏事了。但礙於早朝來得太過突然,許多官兒根本沒來得及準備,一時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遲遲不見有官兒上前。如此沉默了一會兒,忽聽楊士奇咳嗽了一聲,向前走了兩步,對正統皇帝行了禮,朗聲道:“老臣有事要奏?”
“愛卿不必多禮,隻管說來便是?”正統皇帝鎮定說道,這幾日王先生傳授的帝王應答此時全都從腦海裏迸了出來。
對於一個九歲的孩子能有如此鎮定的回答,按說該讓人驚訝才是,可群臣在這朝堂之上站了幾十年,對於皇上的這些客套話早已形成了一種習慣,所以誰也沒在意,一個九歲的孩子的表現幾乎與老皇帝差不多了。
楊士奇道了聲謝,開始奏請要事,鑒於新皇帝剛剛登基,怕邊疆軍心不穩,所以楊士奇建議訓練士卒堅守邊疆,並設置南京參讚機務大臣,分遣文武鎮撫江西、湖廣、河南、山東等地,並罷免偵事校尉。又請求減免租稅,並慎刑牢獄,此外嚴格官員考核機製,好彰顯新朝新氣象。
正統皇帝雖年幼,但也不少,早在當太子的那會兒就聽楊先生說過,本朝能在開國不足七十年開創盛世,得益於三楊同心協力,德望相亞,通達事幾,協力相資,靖共匪懈之功,是以對眼前的這個慈眉善目的老頭頗有好感,耳聽他聲音平和,神情從容,頜下一把長須隨風而動,更是增添了幾分威嚴,當即頷了頷首道:“此事甚好,朕準奏了。”
“謝皇上!”正統皇上拖著奶聲奶氣的聲音道。說完又不知想到了什麽,左右看了一眼,忽的紅著臉問道:“此事愛卿可向太皇太後、太後兩位提起過?”
此話一出,文武百官裏不少人輕歎了聲,本以為新皇帝老年老成,用不著事事請示太皇太後,哪怕是依靠這些老臣也好,這樣至少不會壞了祖宗的規矩,也用不著擔心哪位老婦人來個垂簾聽政,可如今看來這隻是自己的一廂情願罷了,對於宮裏的哪位老婦人,骨子裏他們並不討厭,甚至很多的時候還存有幾分敬佩,可規矩就是規矩,豈能因自己心頭的幾分敬意便壞了江山社稷,所以歎息過後,便有人走了上前,眾官兒定睛一看,卻是都察院顧佐,這位老臣似早已習慣了群臣驚訝的目光,渾不理會大步走上前,鞠躬行禮後,大聲道:“皇上,老臣以為此事大大不妥,訓練將士,減免租稅、考核官員乃朝之小事,此事是否得當自有皇上定奪,豈可讓首輔大臣詢問深宮婦人,此舉不合規矩,還請陛下引以為鑒。”
此話一出,都察院的那幫老臣少不了跟著吆喝。
正統皇帝畢竟還隻是一個九歲的孩子,先前仗著楊崢早上那一番話的激勵,有心做一個好皇帝,加上這幾日王振的處處教導,才讓他有膽量召集了這次早朝,沒想到這才剛開了頭,便引出了顧佐這等老臣的質疑,這無疑是打亂了正統皇帝的章法,一時好不慌亂,耳聽著一聲高過一聲的質疑,這位年輕的皇帝頭一次感到這些大臣原來是如此的可怕,他們的神情告訴他,他們並不怕他這個皇帝,而且做皇帝也並非先生說的那麽美好,一想到每日都要麵對這幫凶神惡煞的大臣,朱祁鎮開始膽怯了,他無助的看著群臣,想從群臣的眼裏尋到幫助,可麵前站著百八十個大臣,老的少的,竟沒有一人上前,他忽的絕望了,隻覺得這龍椅再也做不下去了,就在這時,忽的一個人影走了上前,那人一身大紅的官袍,修長的身材恰到好處的將那一身大紅袍給存了起來,他從沒見過有人將一身大紅的袍子穿得如此好看,如此的瀟灑,早上的陽光透過打開的宮門照射了進來,照在金鑾殿黃彩琉璃瓦製作的仙人圖畫上,也照在了那人的身上,映射出那張清秀的臉龐來,一看那張俊朗的臉,無望的朱祁鎮頓時大喜,仿佛抓住了一道救命稻草,急切的喊了聲:“楊愛卿,你可是有話要說?”
站出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崢。見朱祁鎮呼喊,便知這個九歲的孩子著實被顧大人的一番嚴厲質疑給嚇得不輕,因此不顧群臣異樣的目光,咳嗽了聲站了出來。
“皇上剛剛登基,與軍國大事尚不熟悉,訓練將士,減免租稅、考核官員在諸位大人的眼裏或許是小事,可在陛下的眼裏未必是一件小事,而是一等一的大事,問問張皇太後倒也沒有不妥之處,所以楊某在這裏懇請諸位大人能體諒體諒。”楊崢聲音緩緩的道,語氣透著淡然。
朱祁鎮一聽用力地點了點頭,忙著解釋道:“朕,朕就是這個意思。”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再說什麽。
顧佐看了看正統皇帝,又看了看楊崢,想說什麽終究是什麽也沒說,其實群臣的反應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按照他的意思,他隻不過是提醒一下皇上,天下的事情無論大事小事,皇上可是試著自己來做,未必需要事事請示太皇太後,太祖的子孫該有這種擔當才是,卻沒想到會引起諸官兒如此大反應,就剛才的架勢對一個九歲的孩子而言,的確過於凶狠了些。所以楊崢的這一番規勸,他也知趣的沒再說什麽。
見顧大人一言不發,其他官兒看了看,也沒什麽說話。
剛剛還喧鬧的金鑾殿立即變得安靜了下來,正統皇帝重新坐直了身子,恢複了剛落座的從容,目掃群臣先是對楊崢感激頷了頷首,然後朗聲道:“父皇曾對朕說過,莫以惡小而為之,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朕那會兒雖年幼,但也知道父皇是要朕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朕今日登基政務尚未明朗,但父皇的教誨朕時時銘記在心,似今日這樣的事情,朕決不去再犯,諸位愛卿可以做個見證。”
群臣看皇上語氣堅定,人人麵露喜色,紛紛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統皇帝頷了頷首道:“諸位愛卿還有什麽事兒一並說了吧,朕也好趁機熟悉熟悉政務。”
“陛下能如此想,實乃我大明之福?”楊士奇大聲道,群臣跟著附和。
言畢,楊崢便從人群裏走了出來,身為兵部尚書,所談自是離不開兵事,當即陳述江南等地的兵馬之事,其一,阿台犯甘肅。阿魯台死後,其所立王子阿台,及所部朵兒隻伯被脫脫貼木兒圍困,逃往額齊納路,外為納款,而屢次入甘肅、涼州搶劫財物。甘肅守臣上報,宣德十年十月初四,朝廷派使臣前去招諭。十二月十五日,阿台、朵兒隻伯又進犯涼州鎮番衛(今甘肅民勤縣),甘肅總兵官、太保、寧陽候陳懋於平川將其擊敗,生擒二百六十餘人,獲馬駝牛羊驢騾三千五百餘頭。又追至蘇武山而還。算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但韃子往往去而複返,所以需要加強邊防,其二是罷各省鎮守宦官一事,這事兒楊崢半年前就提出來了,隻是那會兒宣宗皇帝以身子不適為由沒有理會,今日這樣的好日子,楊崢自然不會放過。
對於楊先生正統皇帝可謂是眼下最信任的人了,所以不等群臣商議,當即準了楊崢的奏議,大致的意思就是英宗為加強邊防,又派兵部左侍郎柴車協讚甘肅軍務,兵部右侍郎徐曦巡撫甘肅。其二敕浙江等處都司、布政司、按察司:前遣內官張達等彼處鎮守,特為撫安軍民,提防賊寇。近聞軍民皆已寧帖,今取達等回京,其原歲隨從之人俱發還各衛所著役。凡所轄地方,一應軍民人等,尤宜加意撫緩,勿致軍衛有司擾害。遇有草寇生發,隨即調官軍剿捕,勿遺民患。爾等若視為泛常,不行用心,以致誤事,必罪不宥。有了楊崢這個例子,正統皇帝顯然也摸出了一點門道,就說楊士奇與楊崢的這兩件事,仔細聽聽其實都是一些小事,而這些小事通過一個內閣大臣一個兵部尚書來上奏,大多數他們都已擬好了結果再來的,作為皇帝,隻要按他們議定的條例,好好聆聽內閣及各部院大臣的奏報或奏言,進行議商,做出決斷,發布諭旨,貫徹實行就好了,至於其他用不著他說,而且看群臣滿意的程度上看,他也有所體會,做一個好皇帝不在說,而是在於聽,常言道,忠言逆耳,良藥苦口。禦門聽政,貴在一個聽字,重在一個聽字。君王傾聽大臣的聲音,應真心聽、誠心聽、細心聽、耐心聽、虛心聽。這是皇帝正確決策的前提與基礎。所以好皇帝往往是說話最少的。
明白了這一點,他的膽子大了不少,眼見禮部尚書胡瀅從人群裏走了出來,便開口問道:“胡愛卿可是有要事要奏?”
胡瀅點了點頭:“老臣給皇上匯報一下截京師諸司冗費具體費用?”
正統皇帝點了點頭,這事兒他倒是知道,當初王先生與他說了,新皇帝登基意在收取民心,不可給百姓留下一個喜好奢侈的印象,所以在登基當日他便提出凡事俱從減省的旨意,身為這次登基大殿的操辦人,說說費用之事也是應該的,所以頷了頷首道:“胡愛卿說來便是?”
胡瀅道了聲謝,便上前奏請道:“回皇上,按陛下旨意,欽天監曆日五十萬九千七百餘本,省為十一萬九千五百餘本;太醫院藥材九萬八千一百餘斤,省為五萬五千四百餘斤;光祿寺糖蜜果品減舊數三分之二,其添造醃臘雞鵝豬羊二萬七千隻、子鵝二千隻、由四千門等盡行革罷,廚役六千四百名揀選老疾悉皆放回;湖廣、江西等處薦新茶芽七千五百餘斤,省為四千斤;在京各寺法王、國師、喇嘛六百九十餘各,減數存留,餘者回原寺住坐,放回雲南嗬吒力朵分薄五十餘名;取回木邦等催辦金銀內官;革去會同館辦事官;南北兩監監生入監年淺者放回,依親請書;歲貢生員自正統之年為始,府學一年一貢,州學一年一貢,縣學三年一貢。英宗悉從所擬。三月又放歸教坊司樂工三千八百餘人,罷山陵役夫一萬七千餘人,放庫役二千六百四十餘人。”
胡瀅說完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禮,弓著身子退了下去,有了內閣、兵部、禮部的榜樣,其他的六部的官兒也紛紛上前湊事,刑部湊請吏典犯贓俱發為民,按照舊例,吏典犯笞杖罪,每十納鈔二千貫,每一百納鈔二萬貫。納鈔完日,撥對品衙門參用。宣德十年三月十五日規定:吏典犯公私笞杖,無贓者準律斷決著役;有贓者納鈔完日,俱發為民。但對死罪臨決用何種程序則還不明朗,所以一些死囚一直沒有處決,京城的牢房竟出現人滿為患的地步,這樣的事情想要靠一個九歲的孩子拿出什麽好主意,顯然有些不切實際,好在剛剛上任的刑部尚書魏源是個聰明人,在上奏前就這事兒與內閣商討了一番有了計較,所以上奏的時候有意無意的給出了意見,剛剛窺視了門道的正統皇帝不慌不忙的下了道聖旨,大意是人命至重,死者不可複生。自今凡死罪臨決之際,必須三次複奏明白,然後加刑。違者處以重罪。”事兒也就定了下來,其他各部看正統如此快就掌握了門道,少不了一番驚訝,就連顧佐也覺得眼前的這個小皇帝沉穩了不少。
最快更新無錯閱讀,請訪問.
手機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