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5章:聲名赫奕動天子
字數:4787 加入書籤
楊士奇不顧身後名聲也要贏得這場勝利,其目的為何他豈能不明白,這份情誼就是因為明白他才看得格外重,也看得最分明,越是看到清楚,越是知道以楊士奇的老練不難看出這場爭鬥的背後將會是怎樣的後果,但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做了,最大的目的無非是清除自己前麵的路而已,好交給自己手中的是一個大明最有權勢,最有作為的內閣首輔吧了,這是楊士奇相信他有足夠的能力去延續宣德十年的輝煌,對此他心頭除了感激外,並不會一頭熱鑽了進去,在勝算並不高明的情況下,一個高明的政治家絕不會用上自己全部的力量,留存力量是他們最常用的手段,楊崢相信自己就是楊士奇留存最後的力量,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他絕不輕易鑽進去,他不能讓楊士奇失望,更不能讓自己失望。
“戰鬥遲早回參與的,但絕不是現在。”楊崢衝著徐朗淡淡一笑,說了句這句似是而非的話。
徐朗還待說什麽,卻見一向最願意聽他說話的楊大人不知什麽時候已經離開了石亭,修長的身子骨頓時被一片雲霧所覆蓋,不見了蹤影,徐朗望著那漸漸看不見的身影,輕輕歎了聲,道:“局勢如何之好,就這麽放著未免可惜了些。”說完又自嘲的笑了笑。
內閣裏,楊士奇差不多一日一夜沒有回家了,大戰前夕身為主帥,事情總要比別人多一些,再者此戰關乎內閣與司禮監在未來的大明誰才是真正的權勢第一,容不得他有半分的馬虎,所有的布局都來自他親自安排。
按照他的部署,首先是以都察院顧佐為首的一批言官,這些人素有清名,顧佐更是勤於政務自律,官聲更是沒話說,有他們聯名彈劾王振“四逆六罪”、“三大奸”,罪名最是合適不過了,這次之所以用了這些駭人聽聞,措辭毫不掩飾的罪名,目的就是欲置王振於死地。比如“不可赦”罪第一條,就是指責王振雖然是個太監,卻精通房中術,給先帝“誨淫之器”、“邪燥之藥”,導致先帝因此生病至死。顯然是在指控王振是害死先帝元凶。僅憑這一條,隻要能成功,足夠讓王振死無葬身之地,但這事兒也不是十拿九穩的事情,畢竟是涉及到先帝的名聲,不要說小皇帝不會答應,就是孫太後以及宮中的哪位太皇太後怕也不會答應,到時候隻要王振用上一句你至先帝名聲放在何處他便無話可說了,如今他隻能寄希望小皇帝能明白事理,不太計較先帝的名聲,當然了,他也不是一點準備都沒有,這事兒他可是暗中派人暗地裏查探了一番,先帝的病情的確與王振有脫不開的關係,就說丹藥這事兒據說王振暗地裏出力不少,這樣一來,小皇帝縱然要給自己這位老師說說情,也得有所顧忌了,更何況他給顧佐的指示是發動言官建議小皇帝,將王振逮捕審問,明正典刑。如有巧進邪說,曲為保救者,亦望皇上明察。可謂是進退有度了,接下來就是看言官了,這些清流平日裏最擔心的不是朝廷爭鬥,而是無事可做了,宣德十年可謂是太平盛世,除了早幾年與楊崢的那幾場爭鬥後,這些言官幾乎是沒什麽動靜,以至於宣德十年除了出一個顧佐外,再無其他聲名顯赫的人物,這幫新科的士子早就摩拳擦掌想大幹一場了,彈劾王振無疑是他們盼望已久的大事,隻要這些言官掀起了彈劾的浪潮,紛紛要求小皇帝懲戒王振,縱然小皇帝有意抱王振隻怕也無法應對這幫言官的憤怒,到時候縱然王振老謀深算,也無可奈何了,隻能乖乖的交出司禮監秉筆太監的權勢從哪裏來,回到那裏去了。
明細了這一番部署後,楊士奇方才落了座,親自給自己泡上了一杯茶湯,然後鋪上紙張,磨了墨,喝了一口濃茶,凝神靜氣了片刻,方才伸手抽出了一支湖筆,染上了墨水,開始寫起了奏折來,隻見雪白的紙張上多了一行字;臣楊士奇謹題:臣等先於本月初十日恭上緊切事宜五件,仰裨新政。今日伏奉禦批:朕知道了,遵祖製。臣等竊惟五事所陳,皆是祖宗已行故事。而內中尚有節目條件,如命司禮監開揭夾簽,盡發章奏,如五日一請見,如未蒙發擬者容令奏請,與夫通政司將封進本辭送該科記數備查等項,皆是因時處宜之事,必須明示,準允,乃可行各衙門遵行。況皇上登極之日,正中外人心觀望之際,臣等第一條奏,即未fā piào,即未蒙明白允行,恐失人心之望。用是臣等不敢將本送科,仍用封上,並補本再進,伏望皇上鑒察發下,臣等擬票。臣等如敢差錯,自有公論,自有祖宗法度,其孰能容臣等無任仰望之至?”於是振無可奈何,乃將先本留內,而以補本發下擬票。乃擬曰:“覽卿等所奏,甚於時政有裨,具見忠藎,都依擬行。”是時,中外臣民皆知二人交結為奸,方為危懼。又見王振矯旨掌司禮監印,而登極之日,侍班科官親見王振自升寶座上立傳出外,無不駭愕,以為無君不道一至於此,將來必有叵測之事。然所恃者,惟有閣臣戇直,可以折其奸萌耳。及聞我疏不發,票擅自批,出不納,則駭懼益甚。”寫完了這道奏折,楊士奇又細細斟酌一番,這才滿意的點了點頭,這道奏疏的目的並非彈劾而是為自己正名,所謂名不正言不順,有了這道疏,內閣也算是師出有名了。裝好了奏折,又從懷裏摸出一兩銀子遞給了門外的侍衛,囑托他好生將這道奏折送往宮中,那侍衛得到了好處當日就將奏疏送到了宮中,按照往日的程序,楊士奇以為這道奏疏或多或少要等兩人,卻不想小皇帝當日就讓人送來了朱批,小皇帝的態度讓楊士奇大感高興了,當即將這事兒告知了六部,又通報並邸報全國各州府,至此這件事算是塵埃落定了,接下來就看科道言官的力量了,一番斟酌後,他決定還是讓六科的幾個官兒來一趟內閣,畢竟是茲事體大,容不得有半點披露,沒經過他的手去囑咐一番或多或少有些不放心吧了。
此時入夏已多日,火熱的陽光從清晨便對著六科的衙門,一日曬下來整個衙門如同火爐一般,熱得李時勉等人怎麽也坐不住,不得不去坐在外麵的兩顆大槐樹下辦公,這兩顆大槐樹足足有半人高,散開的枝葉正好覆蓋了整個六科衙門門前的小院,也虧得這兩顆大槐樹遮擋,否則這炎熱的夏日怕是熬不過去的,除了衙門頓覺得渾身涼快了不少,幾個眼明手快的小廝給幾位大人端上了幾碗涼透的茶水,幾位身著厚厚官服的大人也不客氣,各自揚起臉來咕嚕咕嚕的喝了一陣,一碗涼茶下了肚子,這才覺得渾身的暑期去了幾分,彼此舒服的吐了口氣。
“李大人尋我們來這兒總不是喝茶吧?”戶部給事中張恒打著嗝看著李時勉問道。
李時勉前後都被汗水打濕了,畢竟是上了年紀的人,麵對如此炎炎夏日自然吃不消,即便是站在大槐樹的最陰涼處,還是感到炎熱撲麵而來,伸手摸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道:“你們忘記了今日是什麽日子了?”
張恒掰著指頭算了一下,道:“六月十五。”說完自嘲的笑了笑補充道:“我險些給忘了,虧得李大人提醒。”
所謂的六月十五與旁人而言不過是最平常不過的日子,可與六科給事中而言,這個日子卻是一個重要的日子,因按照祖宗規矩,六科給事中這些清貴們每月的初一、十五兩天,六科給事中都要到內閣和輔臣會麵說些機密大事,所以每個月這兩日也是內閣衙門最熱鬧,最忙碌的時候,而六科給事中也是最興奮的時候,身為文官入內閣總是畢生的追求,也正因為如此,這個規矩從太祖洪武皇帝一朝開始,延續將近八十年仍沒有絲毫的改變。
“也不是老夫有意記得,實則是老楊大人派人來請咱們了,看樣子是有大事相商了。”李時勉輕聲道。
張恒接過話頭道:“依我看這件大事怕是離不開這兩日的爭鬥了。老楊大人如此隆重的請咱們,看樣子是有了章程了。”
李時勉頷了頷首道:“鬥了這麽久也該拿出點章程出來了,若不然咱們這張臉往哪兒擱淺,當初洪武爺設六科,目的無非是為了對六部權力加以牽製及監督,為了方便監督,也為了便於我們不受到打壓,所以咱們的衙門不隸屬於任何衙門,太祖此舉的目的便是借咱們來保持朝廷的風氣,咱們的官職雖小,可那些爵位至重的三公九卿,部院大臣,與之見麵也得行拱手之禮,所為何來,還不是因咱們衙門能遏製朝堂不法之事,維持祖宗法度,如今可好王振公然壞了祖宗規矩幹預朝政,我們這些給事中再不拿出點章法來如何對得起太祖爺的在天之靈。”
張恒道:“李大人說的是,這王振自小皇帝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這擺明了是不將太祖規矩放在眼裏,我等身為六科給事中豈能坐視不管。”
眾人被兩人你一句我一句說動了情緒,紛紛附和該彈劾王振。
眼看氣氛差不多了李時勉才咳嗽了聲,搶過話頭道:“諸位能有這份心思本官十分的歡喜,便是老楊大人也必定是高興萬分,但這事兒事關重大,那王振也非尋常的太監,此人狡猾多變,性子也算堅定,難得是識文斷字,謀略手段也不差,更是因侍奉小皇帝而得到當今聖上與皇太後的信任,普通的彈劾怕是難以動他分毫!”
眾人一聽紛紛點頭,給事中雖說有規諫、補闕、拾遺,輔助皇帝處理奏章,稽察六部事務的權勢,但也不是無所不能,尤其是王振這等既有權勢又得到皇上信任的太監,他們也奈何不得,畢竟是司禮監掌握著朱批的權勢,任何彈劾的奏章最終會通過通政司送到了司禮監王振的手中,倘若對他有利的朱批一下未嚐不可,可要是不利大可不理會,再不濟如前兩日批閱內閣的奏章擅自內批“知道了,遵祖製”七個字,正因王振如此膽大妄為,才引起了內閣的不滿,所以當時的楊士奇又上了第二道疏,意思是臣等的條疏是因時宜處置之事,必須明示允行。乃可各衙門遵行。未蒙允行,恐失人心。臣等如有差錯自有祖宗法度嚴辦,這話兒可就重了,最終這事兒驚動了小皇帝,一番權衡後才不得不讓王振以補本發下票擬。“卿等所奏,甚於時政有所裨益。都擬議行”但這畢竟是內閣,江山還需要他們來治理,所以小皇帝才有所顧慮,可三楊畢竟是老了,誰能保證權勢一日高過一日的王振還會不會迫於形勢做出了朱批呢?六人彼此看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裏看出了不能兩個字。
李時勉猛吸了一口氣,目光看向眾人,朗聲說道:“老楊大人的用意相比諸位也都明白,他年紀大了,在內閣裏一天不如一天,而王振卻是一天好過一天,又得皇上信任,一旦他老人家不在了,似王振這等膽大心細卻又心狠手辣的太監非但可以把持東廠,還可以幹預朝政,後果無疑是他老人家不願意看到的,自古太監幹政的結果一個比一個壞,咱們大明才剛過幾天好日子,怎麽能因為王振這個閹豎而壞了這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呢,所以老楊大人才在有生之年為大明拔掉這顆dú cì,但彈劾王振,難免會引起皇上、皇太後的記恨,弄不好會引火燒身,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就在昨日他對我說:“如果我彈劾王振失敗了大明好日子怕是到頭了。”
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