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8章 :老居閭裏自浮沉
字數:4512 加入書籤
有了這一番計較,從心裏對王振的到來多了幾分期盼,恨不得這鼓聲敲得更響亮才好。
東廠的院子裏,劉林小心的走了過來,對著正襟危坐的王振,道:“王公公這鼓敲響了,咱們該進去了,若不然外麵的那些官兒還不知又要編排什麽罪名呢?”自從宣宗死後,劉林算是徹底沒了依靠,而在郭妃一事上又得罪了孫太後,升遷基本上無望,所以他很知趣的投靠了王振,雖說往日兩人是死對頭,但劉林自己有多少斤兩再清楚不過了,輪手段,論見識、論識文斷字,論心機他都不是王振的對手,但有一點他倒是比王振強,那就是看人的眼光,從王振入了東宮做了太子的屬官後,他便預示著王振日後的前程,所以從哪兒時候起,他的官職雖比王振大了許多,又在宣宗跟前聽宣,但從未仗著宣宗的寵幸在王振的麵上給臉子,擺官架子,更多的時候他都小心嗬護著王振,平日裏碰上了什麽事兒,盡量不得罪王振,盡量不得罪,事實證明,這麽多年來自己的努力的確沒有白費,宣宗死後王振果然一路高升,先是做了這東廠廠公,跟著掌管司禮監,權勢可謂是大內第一人,他也憑著昔日的那點眼力,還能在身旁得到重用,就是今日這樣的大場麵,王振也願意帶著他去,想來就讓人興奮。
王振先是睜開了雙眼,跟著重重吐了口氣,許久才道:“劉公公,你說咱家此番前往會順利麽?”
劉林盯著王振看了良久,見他神情雖肅然,但眉宇間隱隱藏著幾分喜悅,便知此番前往已準備妥當,問話兒不過是無心之舉罷了。看明白了這一點,他淡淡一笑,將弓著的身子,又向前移了幾分,順著王振望的方向看了一眼,開口道:“奴婢讀書少,早前聽先帝給奴婢說過,說是戰國的時候,楚國有一個楚莊王,統治朝政三年,沒有發號一項政令,也沒有一樣政績上的作為。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話,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麽鳥呢”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衝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莊王不因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事先顯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績。所以說:“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公公為了這一日籌劃多年,焉有不順之理,依奴婢看,公公便是這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必是驚人。”
王振聽得哈哈大笑,笑聲回蕩在東廠署內外久久不去,許久才聽得王振道:“劉公公咱家小瞧你了。”
劉林心頭一驚,忙道:“公公說笑了,奴婢肚中的這點本事與公公相比,就好比是螢火之光,又豈敢與皓月爭輝。”
王振笑聲不止道:“劉公公這話兒可錯了,世間事兒若都能以才學比高低的話,楊士奇率領的那些讀書人怕是殺我王振十次都不止了吧,可他們能殺我十次麽,自然不能,所以這世間的事兒,靠的並非是才學,而是權勢,唯有權勢才可掃平一切,哪怕你才高八鬥也隻能屈服在權勢之下,這個道理你可明白?“
劉林戰戰兢兢地應答了聲,道:““奴婢愚鈍得很,聽不太明白。”
王振也沒繼續追問,抬頭看了看天際,此時天空已大亮,太陽出來的地方,雲層越來越薄,光芒萬丈的陽光透過雲層落在了紫禁城,金黃琉璃瓦片被陽光一照,反射出耀眼的光彩來,整個紫禁城此時看來,宛如墜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好不氣派。王振看了許久,才猛的吸了一口氣,對劉林道:“時候不早了,我們進去吧?”說完竟也不等劉林答應,率先邁開了步伐向著金鑾殿的方向走去
劉林看著王振被陽光拉得越來越長的背影,心有餘悸的吐了口氣,快步跟了上去,兩人一長一矮,一胖一瘦的兩道身影,就那麽消失在東廠的大門外。
金鑾殿內安靜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鼓聲急促過後,聰明如楊榮率先反應了過來,王振此舉分明是在有意為之,其目的很明顯,表明自己的冤屈,這事兒雖不至於成事實,但誰也不保證會發生怎樣的變故,小皇帝與王振的關係,孫太後多疑善變的心思,這一切不安定的因素,讓今日這件事變得勝敗難料了,身為次輔,為官四十載,他實在太明白今日這個機會如何的難得,一旦情況有變,他實在難以把握這些前一刻還言之鑿鑿,此時寂靜無聲的文武官兒還有這股同仇敵愾的氣勢,一旦氣勢沒了,這事兒他們也就敗了,而這正是他最不願意看到了結果,所以明知道這時候說話會惹得孫太後的厭惡,但形勢所迫,他還是邁開了步伐先前走了一步,躍過楊士奇對孫太後拱手行禮道:“娘娘,王振身為大內太監,明知這登聞鼓乃太祖所設,目的是皇帝直接受理伸冤,為天下百姓,朝廷文武百官專設簡單、通暢的管道,使下情上達,王振其罪惡罄竹難書,此時竟大膽到壞祖宗規矩敲打登聞鼓,此舉之用心險惡,老臣懇請娘娘明察。”
“懇請娘娘明察。”一旁的楊士奇也回過味兒來,立即大聲附和。
孫太後沒想到這幫大臣竟膽大到連臉麵都不要,氣得一張粉臉漲得通紅,若非祖宗規矩在,她恨不得讓侍衛將眼前的這幫顧命大臣拉出去狠很打一頓才好,但氣歸氣真讓她這麽做,她還真不敢,先不說這幫顧命大臣在朝中的影響力,單說這滿朝文武怒目金剛的模樣,再加上如今孤兒寡母的,她還真沒把握這麽多了會釀出什麽樣的後果,可心頭的氣惱讓她著實恨透了這幫大臣,冷哼了聲,一字一字兒的道:“本宮早年聽聞,北魏延和元年,朝廷於闕門懸登聞鼓,“人有窮冤則撾鼓,公車上表其奏。”,以作“用下達上而施於朝”之用。唐代登聞鼓約始設於高宗年間。武則天時還創有匭使院。宋代朝廷置司管登聞鼓、隸屬諫院的專職衙署“登聞鼓院”,“鼓在宣德門南街西廊”“院在門西之北廊”,當事者可先去擊鼓,會有本部的官吏來接訪,再將他們的詞狀轉呈皇帝。登聞鼓院向朝野士民開放,擊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凡言朝政得失、公私利害、軍期機密、陳乞恩賞、理雪冤濫,及奇方異術、改換文資、改正過名,無例通進者”,均許到本院陳情。就連韃子這等化外野蠻人也亦設登聞鼓、邀車駕,我朝太祖鑒於前朝經驗有感於登聞鼓有上達民情、監督官僚之效,方才在南京午門外設登聞鼓其目的用太祖的話說,朕仿古為治,明禮以導民,定律以繩頑。諸位愛卿都是老臣,自當知曉本朝的規矩,凡士農工商或者官吏,有“大冤及機密重情”皆可敲鼓,隻要敲響了登聞鼓,朝廷官吏就必須受理,並將具體案情直接奏章上報皇帝,皇帝批複後再轉由司法部門受理,審理結果要反饋給皇帝以勘其公允,如果司法部門磨磨蹭蹭,唐朝的規定是對主責官員“罪加一等”,本朝的規定是“蒙蔽阻遏者罪”,後果如何本宮就不多說了,如今皇上登基不久,天下百姓觀望已久,若連登聞鼓響而不加理會,便屈打成招,爾等讓天下百姓如何看待皇上,讓天下讀書人如何想,聖人常說,國家安危、民心得失、得民心國家必安、失民心國家必危。何為民心,朝廷動亂時,民心是渴望天下安定,妻兒老小免予戰火,家園鞏固這就是民心,天下太平時,民心就是冤屈得到伸張,朝廷法律得以延續,皇上得愛惜百姓,天下的官兒得公正廉明,王公公是太監不假,可登聞鼓鼓聲響徹紫禁城內外,京城百姓、商賈、官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諸位愛卿卻因王公公身份,而讓皇上壞祖宗百年規矩,讓皇上落得不理政務,不懂公正之名,目的何在,皇上雖小,但也是天命所歸,先帝彌留之際拉著諸位愛卿的手腕,將皇上與本宮托付給諸位,目的是讓諸位愛卿協助皇上開創太平盛世之大業,輔佐皇上做一代明君,諸位愛卿此舉,本宮看不明白了,諸位愛卿是為了一己私利還是一心為公,若是一心為朝廷,為何明明聽到了大殿外的鼓聲響徹紫禁城內外,諸位愛卿卻要百般阻攔呢?莫非是這冤情皇上與本宮見不得?”
孫太後的一席話,說得諸官兒啞口無言,便是楊士奇這等老臣也麵上一熱,默默不語。唯獨徐唏麵露喜色,孫太後這一番言辭雖說嚴厲,可這是對朝廷百官,對正在敲鼓的王公公還是有諸多維護,看來這位太後的老人在這件事上還是傾向於王公公了,這事兒就好辦了,想到這事兒若能成功翻盤,那自己的前程算是一片光明了,一想到這裏,一直提著的心算是放下來了,接下來局麵如何翻轉,就看王公公的手段了,憑著他對王振的了解,王振能在這個時候敲響登聞鼓,足以證明他有了十足的把握,否則這個時候的他絕不會弄出如此大的動靜來,加上自己先前給出的那句話,他有理由相信楊士奇這次失敗已成定局。想到了這兒他忍不住側目看了一眼楊士奇,這位當了將近三十年的老首輔徹底的老了,那一頭白發在大殿裏顯得越發的顯眼,要說他對這位老首輔有多大的怨恨,難免有些好笑,他一個四品不上不下的官兒,平日裏連進入內閣的機會都不曾有何來仇怨,可他就是迫不及待的想讓這老頭離開,要說這事兒要怪就怪楊士奇不認識他,在這個同鄉、同科、座主橫行時代,他一樣都沾不上,偏生有一顆做官的心,所以他必須尋到一個靠山才有出路,王振無疑是他的新靠山,可祖宗規矩在,三楊不走,王振一個司禮監又能如何,唯有三楊離開,皇帝年幼,憑著皇帝對王振的信任,王振才有掌權的可能,而這就是他的希望,為了這份希望,他不得不做出選擇。
就在他旁若無人的思索這檔口,大殿門前傳來了一陣腳步聲,那聲音緩慢而有節湊,沉穩而有力道,大殿裏因孫太後的那一番話問得群臣啞口無言,整個大殿雖站著五六十個官兒,除了彼此的呼吸聲外,再也聽不到任何的聲響,寂靜得可怕,這樣一來,大殿外的腳步聲就顯得十分響亮,諸官兒忍不住抬頭看了過去,但見大殿門前的漢白玉階上,三個身影緩緩而來,早上柔和的陽光落在三人的身上,使得麵容一時看不清楚,待三人走近了,諸官兒先是覺得眼前一黯,再看時就看到了大殿門前站著三個太監,為首一人身材並不高大,模樣絕對算不上好看,臉型偏小,一雙三角眼算是壞了模樣,這樣的模樣是絕對做不得官,即便是做了隻怕也是邊陲小吏了,但此人昂首挺胸那份風度氣質看著實在不凡,尤其是穿在身上的大紅蟒服十分的顯眼,形製如曳撒,衣上左右繡蟒紋,腰部係鸞帶,官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