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1章 :臣朔不堪當世用

字數:4277   加入書籤

A+A-




    這話兒倒也不全是客套,坐在內閣的官兒可謂是心知肚明,雖說都是同時入閣的,但人與人的差距還是有的,就說狀元郎馬大人,正統年初才充經筵講官,遷侍讀學士,參與宣宗實錄的撰修,升侍講學士,這次入閣也是這個頭銜,狀元為榮極之人,宰相為官極之人,由狀元而為宰相,曆代為數極少,由此可知馬愉在當時地位之榮耀了。再說這陳循名頭雖不如馬大人響亮,但也在宣德初直南宮,進侍講學士,後進翰林院學士。正統年入文淵閣典機要,這次進戶部右侍郎兼學士,官職上比起馬大人要高了不少,而苗衷侍經筵,預修宣宗實錄成,升侍讀學士正三品的官兒,也算是榮光無限了,比起上麵的三位,徐唏的官兒也不算低,甚至說得上高幾分,但比起楊崢來可就差了不少,不說人家是實權在握的正兒八經的兵部尚書,就在年前,人家平定叛亂有功,又晉升為少保,這官兒雖是虛職,但名頭好聽,最最關鍵的人家還沒走科場不說,還是經過廷推堂堂正正入閣的,這中間的差別之大,不言而喻了,單說名頭地位上到也罷了,再說這待遇上差別就更大了,場上之人除了他之外,隻要安分守己,哪怕是犯些小錯,旁人也不敢多說什麽,哪怕是那些言官也不敢胡言亂語,可輪到他就不行了,沒經過廷推入閣,這就好比是後娘養的孩子,稍有不慎,肯定群起而攻之丟了官兒不說,還要時時被人笑話,要說心頭沒氣惱鬼才信,可氣惱歸氣惱,但禮儀上可來不得半分馬虎,萬一那個不開眼的那這事兒說事兒,那他可就成了入閣第一天就被彈劾的內閣大學士了。

    當然了除了這一點,最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入閣後楊崢的地位,當初楊士奇如此迫不及待的整頓司禮監除了遏製太監的權勢,將權勢還給內閣外,據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等到自己致仕的時候,交給楊崢手裏的內閣首輔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前朝宰相,好讓這位年輕的楊大人一展生平所學,這話兒雖是世人的傳說,但天下事沒有空穴來風的道理,所以在這件事上他沒有半分的換懷疑,所以不出意外的話,他日楊溥致仕返回老家,這首輔的位置便是楊崢,首輔與次輔雖說同樣是內閣輔臣,但差別之大,不亞於六部任何一個衙門,後來,資曆不夠的做的隻有端茶遞水的份兒,首輔大人好說話的還好說,不好說話的,日子可就難過了,他入閣底氣本就不足,當然不想才第一天,就給人不好的印象,所以在禮儀上能做到周到盡量周到,這麽做未必管用,但禮多人不怪,總不會有錯。

    楊崢可沒那麽多的彎彎道道,客套了一陣,便也落了座與眾人寒暄了起來。

    一番寒暄後,彼此也慢慢熟絡了起來,氣氛也就沒有先前的那麽緊張。

    見彼此落了座,楊崢居首,其次是馬愉、陳循、苗衷、高穀、徐唏,大明空缺了多年的七人內閣從今日起算徹底到齊了,當然了,這也意味著柄國十餘年的三楊內閣,徹底瓦解了,新的局麵就此打開了。

    楊溥雖是七十歲的老人,但絲毫沒有拘泥往事的回憶,相反在骨子裏他的想法還有些不合時宜,在他看來三楊柄國多年,無論外麵的讚揚是多麽的高,三人都老了,無法再給內閣帶來新鮮的活力,內閣作為大明權利的中樞,一旦沒有年輕的人才引入,等三楊各自離去,內閣如何運轉可想而知了,比起旁人的讚揚三楊,他更注重的是三楊對人才的培養,好在這些年身為首輔的楊士奇做得還不錯,先後不拘一格地舉薦了五十餘人出來做官,無論是科舉名聲不顯的於謙,還是出身低微的楊崢,能臣幹吏況鍾、周忱、曹鼎等人,都是由於他的賞識器重,曆練而成了國家的棟梁之才,個個政績顯著,官聲極佳,算上朝廷這些年選拔的彭時、徐有貞、許彬、薛瑄、李賢、呂原、嶽正、陳文等人,大明迎來了人才最鼎盛的一朝,以他的眼光來看,這些人放在任何一朝都不遜色,都是風雲人物,但人才多如何能更好的用於朝廷,顯然比培養人才顯得更重要了,這大半年來,他一人獨立支撐內閣越發對這個問題思索的深刻,三楊在的時候,楊士奇以“學行”見長,先後侍奉過永樂、洪熙、宣德、正統四代皇帝,是名副其實的“四朝元老”為人穩重,是內閣穩定不可缺的人才,而楊榮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曾五次扈從出塞。成祖譽為歲寒鬆柏,至宣宗時五次獲賜銀印分別名為“方直剛正”、“忠孝流芳”、“關西後裔”、“建安楊榮”、“楊氏勉仁”,仁宗曾賜一銀印,文稱“繩衍糾繆”,朝政得失準蓋此印密疏。並親寫“勿謂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從違而忽怠”一文與楊榮共勉。皇室對楊榮的優遇可謂隆厚,而他未因恃寵而驕矜,仍守其“事君有體,進諫有方”的本分。可謂是內閣謀劃型的人才,相比楊士奇,楊榮在才幹上他就差了不少,可他也有他的優勢,比如在為人處事上他顯得過於謹慎,就連上朝時也總是低頭循牆而行。但是像他那樣已經取得了內閣重臣地位的人物,這種小心謹慎的舉止,又給人一種老成穩重的感覺,更何況他本人在律己方麵又確實足以作為百官的楷模。他雖然是“三楊”中年齡最輕的一個,但卻是在處事上最為老成的一個,在身處其境的政治鬥爭中,他似乎總是缺少那麽一種敢於麵對的勇氣。他誠然是一位正人君子,這就是他,他有甚多的律己,卻缺少東、西楊那樣鮮明的性格。這是他欠缺的,但不否認他是一位正臣,無人能指責,敢來指責,這也是他為何能獨善其身的法寶了,這種政治上的經驗,他並不像傳達給這些後進之輩,這倒並不是他見不得後人好,而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這等謹慎小心的性子,做一個地方官守一方百姓固然可以,可要做一個內閣首輔,輔佐天下治理天下就顯得不夠用了,一個朝廷首腦人物,不能是一團死水,得有他的活力,有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有敢於任事的勇氣,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活用內閣的權勢,打造一個繁華盛世的大明,前十年楊士奇、楊榮、楊崢是這麽做的,就連死去的宣宗皇帝也有這個魄力,所以大明在他們手中不過十年,便開創了大明第一個盛世,如今宣宗已去,楊士奇、楊榮離開的離開,貶嫡的貶嫡,麵對著一日強大一日的王振,他自問難以應付,能做的也就是給內閣留下幾個可用的人才而已。

    好在經過三楊的多年努力,內閣總算是迎來了新的人才,眼前的這六個人,除了徐唏差了點外,其餘無人假以時日足以成為大明風雲人物,當然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這道理很簡單,人才得用的合適的位置才能成為人才,否則人才再好也與朝政毫無幫助,六人當中,楊崢能斷大事,且眼光獨到,敢作為,算得上是一個打江山的人物,這樣的人用好了絕對是大明之服,通過多年的觀察,楊溥也發現,楊崢雖能做事,眼光也大膽,許多事兒都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兒,他都能一舉攻克,看他為官十餘年,無論是一國兩製平定安南,還是罷黜朝貢,興盛市舶司,以及打造商業,興新學風,開辦兵工廠再到與韃子互市都是一等一的大事,這事兒成功了固然是利在千秋的大事,可一旦失敗了那也是滅國的大事,所以在行事風格上,他並不太欣賞楊崢,換句話說宣德十年若是他做了大明首輔是斷然不會任由楊崢如此作為的,在這一點上他自問比不上楊士奇,楊榮果斷,但他也有他的道理,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是太祖開國的時候,經過了太祖、永樂、洪熙、宣德四代君王的努力,大明國勢強盛,其疆域西北控製到大漠驥西南改雲、貴、川流不息土司製,歸屬中央東北至興安嶺、黑龍江岸,廣設衛所東南臨海戌邊周邊安南、邏、朝鮮等均係屬國,年年來貢,歲歲來朝。北京、南京、蘇州、楊州、廣州、佛山以及一批沿海、沿江城市的商業、手工業先後相繼發達、興旺、私繁榮,可謂是朝局穩定,宣德十年,朝廷改革科舉取士法,嚴格任用和考察官吏製度,嚴厲控製宦官,打擊貪官汙吏,使吏治清廉。在用人製度上,也改變了前朝偏重進士,排斥吏員的現象,堅持任人唯賢、唯才是舉。同時從明仁宗始,設立巡撫製,以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督察。通過一係列打擊整肅,貪贓行賄現象逐漸減少,官場清廉之風猶在,軍事上,從永樂初年臨邊險要處、地僻處、輸糧艱難處、屯百名兵民者,委以百戶屯兵三百名者,委以千戶五百名以上者,委以指揮提督之”。“墾荒緊已、永不起科,這是破格地最大優惠地鼓勵在和平環境下,兵無戰事而轉向西南當地屯田墾荒。隻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屯田、墾荒者,在政治上、經濟上均得到特級的照顧和優惠。出現了軍屯於田、民樂於業的欣欣向榮、安居樂業、繁榮昌盛的景象。這個時期,西南的發展夜郎超過了曆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雖說宣德後期,太監實力有所抬頭,但遠沒達到足以亂國的地步,總體來看,大明的局麵還是好的,權勢基本上在內閣與皇上的手中掌握,身為內閣輔臣,要做的並非是一味的進取,當年的漢武帝一首打造的大漢帝國,若非他一味的進取,窮兵黷武,動費萬計,士卒雕瘁,寇不為衰,好好的大汗帝國也不至於迅速衰敗了,可見一個穩定的盛世,需要一個懂得進退,懂得收斂,懂得適可而止的大臣,當然了,這並非是說他否認楊崢的才幹,隻不過是更多的是希望楊崢能更穩健一些罷了,而說到穩健,排在第二第三位的馬諭、陳循就要比楊崢強多了,馬諭善為辭令,為人正派,陳循裨諶能謀,謀於野則獲,謀於邑則否,單說感情上,他更傾向於這兩人,但通過比較,他也看得出來,馬、陳二人守成有餘,而進取不足,與大事而言未必是什麽好事,身為先皇托孤之臣,內閣的權勢交給誰,自是要慎之又慎了,從他感情上來說,他是希望楊崢來做這個內閣首輔,可又擔心楊崢太過一意孤行,將眼下大好的局麵弄得心驚肉跳的,從穩妥上看他更傾向於重新打造一個新的三楊,以楊崢為首,馬諭、陳循為輔,打造一個穩健的內閣。

    這個想法並非是一句玩笑話,以三人的才情足夠擔得起這份重擔,當然了在這之前,他們首先要做的是熟悉內閣的一切,身為內閣資格最老,地位最高,並且是唯一的大學士,教導後輩熟悉內閣政務流程自是當仁不讓的老規矩,當即冷哼了聲,道:“不要以為進來了這裏就心滿意足,天下那麽大,爾等進來隻是證明你們比旁人努力,比旁人的運氣好一些罷了,但這並不足以說明,你們就是個合格的內閣大學士,老夫奉勸你們一句,在你們麽能熟悉這裏的一切之前,最好收起你們心頭的那點得意。否則日後丟人現眼,可別說老夫沒提醒你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