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5章:朱家還有烽火燃

字數:4025   加入書籤

A+A-




    窗外夜色已將至,伴隨著陣陣的呼喝之聲,大隊人馬已在門前集聚完畢,清一色的黑色駿馬,泛著褐色的鳥銃,鮮明的鎧甲,燃燒的火把,宛如一幅動人的畫卷。

    楊崢忽的將手中的酒湯一飲而盡,整個人騰的一下站了起來,曼聲長吟:

    去年戰桑幹源,

    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

    放馬天山雪中草。

    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

    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備胡處,

    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

    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鬥死,

    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

    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塗草莽,

    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凶器,

    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

    乃知兵者是凶器,

    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不得已啊……

    “好久沒聽到這樣歌聲了,不知下一次聽會是什麽時候”。樓下,高航自言自語的聲,忽的衝著天空揮動了手中的火把。

    燃燒的火把帶著綺麗之美,照亮了整個真武廟。

    楊崢目光閃動,猛吸了一口氣,忽的吐出來喊道:“開拔。”

    “開拔!”

    數十萬大軍齊聲呼喊,雷鳴般的呼嘯聲,徹底打破了京城的寧靜。

    數十萬大軍狀如八月十五錢塘江的浪潮往阜成門方向而去。

    正統十四年,十二月冬至,這一夜注定是不平靜的。

    夜色如水,今晚是冬至。

    書上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

    聖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在這一tian huang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則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等忙完了這一切,可以一家人圍在一起就這火爐吃些平日裏不曾吃的東西。

    吃的東西不一而足,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糍、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凡是自己喜歡的,且可以延年益壽的,都可以端上桌來,也沒人說什麽。

    吃完了晚飯,百姓擁著妻兒老小上了床榻,說些不著邊際的話,偶讀書的窮酸書生則少不了念上幾段聖人文章,聽得懂的紛紛叫好,聽不得的少不了喝罵。

    京城畢竟是繁華之地,雖有戰事,但在這樣的日子也不冷清。

    大戶有大戶的門道,小店有小店的熱鬧,將偌大的京城渲染得熱鬧非凡。

    比起京城外的熱鬧,皇上就顯得冷清了許多。

    這樣的日子,帝王家終究比不上尋常百姓家的zi you,過於沉重的繁文縟節,過於沉重的氣氛,一切都得合乎帝王家的尊嚴。

    所以這樣的日子,唯獨這裏一片冷清。

    當然了也不是全都死水一片,比如為了照顧後宮,今日一早皇上就下了命令,可以請些戲班子唱些小曲,馬上就要過年了,宮中的衣物也可抽著空兒換一換,燈籠,煙火隻要不太過分,也是可以放一放的。

    所以天色將黑的時候,死水一般的皇城開始多了幾分熱鬧。

    皇城

    冬暖閣

    小皇帝一身紫地緙絲龍袍端坐在龍案旁,紫地緙絲龍袍繡工細膩,一絲不苟,繡線飽含絲光,金彩交輝,彰顯皇家服飾的奢華與尊貴。

    小皇帝就那麽披著,絲毫沒有顧忌帝王家的尊嚴與華貴。

    他低著頭,眉頭緊鎖,手中的朱筆遲遲沒有落下,明亮的燭光搖擺不定,映射著他的臉忽明忽暗,但哪雙眼睛卻閃爍不定,神色顯得有些猶豫。

    “這個決定還真不好下?”許久小皇帝才沉吟了一聲,跟著張開嘴巴大大的鬆了一口氣,方才擱了手中的朱筆,開始活動手腕,他將雙手上下交叉,用力相握,然後突然猛力拉開,聽得骨骼發出咯吱咯吱一陣響,才將雙手鬆了開來,如此做了幾下,燈火下的那張臉忽的多了幾分紅潤,整個人也顯得精神不少。

    小皇帝看了看自己的雙手,自言自語的道:“這手指操法還真有些用處,怪不得楊愛卿時時活動活動,”

    小皇帝嘀咕了兩句,又重新拿起了朱筆,筆端在奏章上遊走,卻遲遲沒有落,自從王振死後,司禮監太監也沒了秉筆太監,往年王振幫著幹的活兒,不得不重新回到他的手中,好在這活兒也不需要動多大的力氣,就著內閣的意思批幾個字兒,就算完事,這半年來內閣在楊崢的領導下,開始發揮應有的作用,楊崢年富力強,他親自挑選的幾個內閣大臣也都是老成持重,才幹卓越之人,幾人通力合作,倒也有幾分三楊內閣的樣子,就說眼前的這票擬上建議就十分的中肯,既考慮到了百官的利益,也顧全了他的意思,兼顧著百姓需求,算是麵麵俱到了,這樣的奏章,他朱批也省了不少事。

    但眼前的這份奏章卻讓他有些為難了,奏章是六部以及科道官員送來上的,其問題的關鍵還在死去的王振身上,依著督察院、翰林院的意思,王振之所以能當權,魚肉百姓,核心在於製度的建立,洪武爺那會兒,太監不得幹預政事,犯者斬。鐵一般的規矩定在那兒,由不得太監不遵從,所以在洪武一朝,乃至建文帝一朝都極少看到太監的身影,作為皇帝身邊的人,太監不僅不允許幹預朝政,更不能與官吏串通一氣,甚至連置產業的權力也沒有。

    這種嚴厲的製度,徹底xian zhi了太監幹預政務走上曆史舞台的,從而達到了防微杜漸的效果。

    然而到了本朝,太監脫離了太祖爺定下的規矩,讀書識字不說,還擁有了結交朝臣,搬弄是非,左右朝政的能力,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麵,歸根結底得益於兩樣東西,其一太監秉筆,幫皇帝在公文上批紅;擁有了參與朝政的權勢,其二,太監掌握東廠,監督百官;算上太監出使、專征、監軍、分鎮以及刺探臣民隱情的權勢,太監的權勢並不小,因權勢過大,才導致太監亂政的局麵。(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