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6章:金龍被鎖籠中囚

字數:275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逍遙江山 !

    “好一個籠子外麵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這位神仙說的不就是朕麽,朕一直就覺得自己就是這籠中鳥,每天能看到了就是紫禁城這塊天,遠不如外麵的人過得逍遙自在,不怕愛卿笑話,朕是真的想去外麵好好看看,朕長這麽大還沒出過北京城呢,朕可聽說了江南小鎮店鋪林立,早市、夜市“買賣晝夜不絕”,來自天南地北的小販、貨郎走街串巷叫賣,畫麵可比京城要好得多,還有來自西洋諸國的商品琳琅滿目,許多都是朕沒見過的……這幾年江南的局麵不如父皇那會兒,可商業上的繁榮已經超過了父皇,許多西洋的客商往來不絕,可算是一派繁榮景象,不少江南富家翁的日子比朕過得還要舒坦,蘇州的絲綢、杭州的小橋、福建的茶葉、景德鎮的瓷窯、揚州的瘦馬朕都沒見過也沒嚐過,朕不是沒想過丟下這一切,可那會兒朕還小,還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就是今日,朕也沒下這個決心,是愛卿的這一番話提醒了朕,住在紫禁城裏的人想出去,外麵的人想進來,進進出出,這不就是人生麽,朕今年二十有三了,總不能一輩子繃著這個念頭做這個皇帝吧?所以朕決定了……。”

    楊崢心中咯噔了一下,似有所感。

    想問卻遲遲沒有開口。

    “朕決定退了!”小皇帝看著前方,緩緩說道。

    楊崢瞥了一眼,陽光下那張略帶幾分蒼白的臉多了幾分紅潤,顯然是因為這個決定所帶來的興奮感。

    “皇上可知這個決定意味著什麽?”楊崢盯著小皇帝的側臉問道。

    小皇帝的臉上開始洋溢著笑容,他緩緩扭過頭來,笑著說道:“朕當然知道,一旦朕退下這身龍袍,交出這把椅子,意味著我將一無所有,也許還不如一個百姓?”

    楊崢道:“皇上既然知道,為何還要做出這樣的決定?”

    小皇帝哈哈大笑道:“朕還記得愛卿曾經對朕說過,這天下的事情有得就有失,朕舍了這把龍椅失去的皇位是至高無上的權勢,可得到的是什麽,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還有壓在朕頭上的罵名,數不盡的政務,孰重孰輕,朕還是掂量得清楚的。”

    楊崢看小皇帝語帶真切,知道這一番話或多或少帶著內心的想法,可他又不敢十分確定這是不是小皇帝的一番試探。

    猶豫了一陣,遲疑的道:“陛下這番想法微臣不敢妄自菲薄,不過就微臣所知傳位太急對國事可沒好事,靖康年間,徽宗麵臨金兵大兵壓境,把位子傳給兒子欽宗,自己什麽也不管,最後國事盡壞,父子二人也被金人俘了去,做了亡國之君,如果徽宗能鎮定點,坐鎮汴京,等各路勤王兵馬匯合,或許可以保全北宋。還有宋高宗年,在殺了大英雄嶽飛後,宋高宗趙構以“老且病,久欲閑退”為由,下詔傳位皇太子趙眘,自稱太上皇帝,移居德壽宮,當時引起了不少的騷動,若不是宋高宗身子骨還算健朗,威望還在,還不知會出什麽事,前人之事後人之鑒,陛下切不可因外麵的流言蜚語而任由性子胡來,大明再也禁不起任何的風風雨雨了。”

    小皇帝一直默默的聽著,那張臉並沒有因為楊崢的這一番話有任何的改變。

    楊崢瞧著這張臉忽然生出幾分世外高人的感覺,不由得感到好笑,如果說帝王是世外高人,那世間那些真正的世外高人怕是活神仙了。

    小皇帝沉思了一會兒,道:“今日不同往時,我大明也不是趙宋,朕也不是宋徽宗。”

    楊崢心道:“若不是老子莫名其妙的來攪局了,按照曆史的發展,這會兒你還在漠北喝風吃沙呢,離宋徽宗也就差一步的距離而已。”

    小皇帝當然不知道楊崢心頭想法,眯著雙眼醞釀了一番後,悠悠的道:“本朝經先祖的手小心打造,不敢說勝過漢唐,但與趙宋相比,無論是國土上,還是權勢上都有巨大的優勢,朕作為帝王,可以自豪的說上一句,本朝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是先祖留給朱家兒孫的祖訓,我朱家兒孫,未必個個都是唐太宗,宋太祖,但骨子裏還是流淌著先祖的血,血性骨氣還是有幾分的。這一點想來愛卿不會否認?”

    楊崢一時摸不準小皇帝的心思,隻是見他的臉上的神情淡然之中多了幾分剛毅,不敢有絲毫的怠慢,頷了頷首道:“論骨氣,論血性,本朝帝王可算是第一。”

    “一個有血性的王朝還會怕一個皇帝禪讓麽?”小皇帝忽然的轉過臉來看著楊崢問。

    楊崢沒想到小皇帝突如其來的一問,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遲疑了好一會兒,才開口說道:“話是不錯,可這事兒終究是大事,皇上還需從長計議為好。”

    小皇帝哈哈笑道:“從長計議?朕這個皇帝就退不了了,這座皇宮是朕的鳥籠,朕已經做籠中鳥太久了,是時候飛出去看看了,朕不是一時衝動,這事兒朕想了很久,也思謀了很久,本朝子太祖仿宋製,置華蓋殿、武英殿、文淵閣、東閣諸大學士到文皇帝登基,特派解縉、胡廣、楊榮等入午門值文淵閣,參預機務成立內閣,本朝的製度就近乎完美了,算上皇爺爺和父皇的改善,內閣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務體係,它在權力平衡方麵堪稱完善,說句沒骨氣的話,隻要內閣的幾位閣臣不至於太過平庸,即便是沒有朕這個皇帝,朝廷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務流程維持正常運轉。外麵的那幫大臣敢對朕指手畫腳,翰林院的那幫讀書人敢這麽肆無忌憚不就是看中了內閣體係上的完美麽?連他們都相信,沒有朕這個皇帝,大明會更好,朕為何就不能相信先輩一手打造的製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