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舍身(二)

字數:4913   加入書籤

A+A-


    “碧落聽喜管家說是箭傷,其他的情況還不知曉。”

    先回人遭。“送仁傑回府的人說,出事那天,西戎國突然帶兵來犯,仁傑帶領五千騎兵將西戎國的敵人擊退,可就在仁傑凱旋回城的路上卻突然遭遇伏擊。仁傑讓左副將先殺出重圍,去潼城搬救兵,沒想到那潼城的鄭太守當日竟然稱醉不見。

    後來是左副將冒著觸犯軍紀的罪名,返回軍營當即調動三千騎兵趕去營救仁傑。隻是等左副將趕到時,仁傑已經中了箭,是左副將拚死才將人救了回來。

    左副將將仁傑帶回潼城後,那鄭太守竟責怪左副將,說他擅自做主調動人馬違反軍規軍紀要加以嚴懲,命人將左副將抓了起來,關進了牢房。

    秦家軍的戰士要那鄭太守找大夫為仁傑醫治,沒想到那鄭太守竟誣陷仁傑,說仁傑剛愎自用才中了敵人的埋伏,害大祁打了敗仗,更要上奏折告老爺一狀,治老爺一個狂傲自大,自軍不嚴的罪名。

    但當時的鄭太守礙於秦家軍戰士的抗議,不得不找人先醫治了仁傑的傷,又以穩定軍心為由,一直對外隱瞞了仁傑受傷的消息,最後再派人悄悄地送仁傑回京,而一同回京的還有那鄭太守參老爺的折子!他這是想送老爺回京問罪啊!”

    太夫人將整件事情的前因後果告訴了碧落,這些消息都是送老爺回府的人透露的。據說那人之前被鄭太守買通了,要對潼城內發生的事閉口不言,是太夫人用威逼利誘的計謀才撬開了那人的口,讓他說出了全部實情。

    “鄭太守可是攝政王的人?”

    碧落猜測道,她認為區區一個太守敢如此頑固職守,栽贓嫁禍定是背後有人撐腰。

    太夫人搖搖頭說,“不,他是九王爺的人。”

    “鄭家小姐不日前剛剛嫁入九王府,所以這鄭太守對老爺的態度,十之**就是九王爺對老爺的態度。”

    “太夫人懷疑,九王爺要殺了老爺?”

    “他還沒那個膽子,另外若他真想殺了仁傑就不會讓他吊著一口氣回京,大可以讓人死在關外,這樣他自己也不會被人議論。現在九王爺把人送回來,還要讓昏迷不醒的仁傑蒙受不白之冤,定是另有所圖啊。”

    “那九王爺此舉究竟是何意?”碧落不解地問。

    “我想,九王爺此舉或許是想向我們秦府要一樣東西……”

    “要什麽?”

    太夫人看著碧落,沉吟了半響後回答說:“你!”。

    碧落一聽忽地跪了下去,“太夫人,碧落已經有了相公,而且這身子也早已經不清白,九王爺他是不會再要碧落的,請太夫人收回成命!”

    雖然太夫人此時並沒有要碧落做什麽,但聰明的碧落卻已經猜到,太夫人接下來會讓她做什麽。

    鳳蓮澈前日來府的時候就提出要納碧落為側王妃,最後卻遭到了拒絕;這會兒老爺就出了這樣的事,那守宮門的人怕是也受了九王爺的命令才不讓喜管家進去。碧落認為這就是太夫人會懷疑九王爺想要的是碧落的原因。

    “四丫頭,你別急,剛剛我隻是說了其中的一種可能。”

    太夫人安撫著碧落繼續說,“其實,你說的沒錯,若你還是清白的身子,那九王爺或許要向我們討要的東西就是你,但現在你已經嫁為人婦,九王爺此舉就一定是另有目的。”

    聽太夫人這樣一說,碧落終於鬆口氣。

    “可九王爺他到底想要什麽?若九王爺不說,我們又如何能知道呢?”

    太夫人走到碧落麵前將她扶起來道:“所以,我想讓你去九王府走一趟,若九王爺不介意你的身子不清白,要你留下,你便留下;若九王爺要的不是你,就定會告訴你,他想要我們秦府的是什麽,然後再將你送回來。四丫頭,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可以全身而退,並帶回我想要的答案。”

    “可是太夫人……”

    太夫人打斷碧落的可是,“現在,你爹的命,還有整個秦府的榮辱,都交到你手上了,你難道不願意幫奶奶這個忙嗎?”

    這可是太夫人第一次對碧落說“奶奶”,第一次稱秦老爺是碧落的“爹”,這樣的請求讓碧落左右為難。

    答應了,就是羊入虎口,不知道會有什麽下場;可如果拒絕,那碧落日後就成了府裏的罪人,休想再在府裏立足下去。

    怎麽辦?要不要答應太夫人?

    在碧落糾結不已的時候,太夫人卻看著碧落盤算著另一件事——那鳳蓮澈想要的東西一定是龍脈圖,可這麽多年過去了,龍脈圖一直是府裏隻有太夫人和秦老爺才知道的秘密,那鳳蓮澈又怎麽會知道呢?

    此番九王爺如此對待老爺,是給我們秦府發出的一個信號,若我們再不有所回應,有所表示的話,怕是會有更大的災難在後麵。

    太夫人之所以要送碧落去王府,一方麵是想投其所好,若萬一那鳳蓮澈被美色所迷,進而放棄了龍脈圖的事,那秦府就能順利地過這一關;而若他真的想要龍脈圖,就勢必會向碧落透露什麽,就算真到最後一步不得不拿出龍脈圖來保全秦府一家的時候,太夫人也相信此事交給碧落去辦才最為穩妥。

    現在在不明九王爺意圖的關口,斷不能自行爆出龍脈圖的事,萬一九王爺並不知道龍脈圖藏在秦府,那不就是不打自招了嗎?

    這龍脈圖是當年秦老爺在剿滅藩王鳳易天的時候獲得的,本想將龍脈圖上繳,可當時跟秦老爺一起圍剿的夏侯大人卻阻攔了這件事。

    按照夏侯大人所說,這龍脈圖是假的,根本是個子虛烏有的東西。

    當年是先皇為了穩定江山社稷讓幾個道士憑空畫出來的,一直存放在宗廟的密室裏。沒想到後來先皇駕崩,那龍脈圖竟被鳳易天拿到手,並以此召集各路人馬企圖謀反。

    夏侯大人說,當年的道士和所有能接觸到這件事的人後來都被先皇殺了,這天底下活著見過龍脈圖的不過三人,一是先皇,二是先皇後,三便是夏侯大人自己。此番若秦老爺將龍脈圖上繳就勢必會在朝堂引起新一輪的紛爭。

    那時候,新皇剛登基,政權不穩,朝堂之上群臣各為其主,各懷鬼胎,龍脈圖一旦出現就會成為各勢力扳倒對方的最有力武器。

    倘若當時與秦老爺和夏侯大人為敵的二皇叔質疑這龍脈圖的真假,汙蔑秦老爺的話,那就很有可能會因此而給秦老爺招來殺生之禍,於是出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目的,秦老爺采納了夏侯大人的建議,並沒有將龍脈圖的事情說出去,而將圖悄悄地藏在府裏隻有自己和太夫人知道的地方。

    平亂之後的幾年,隨著皇帝的成長和政局的平穩,秦老爺也曾想過在合適的機會將那龍脈圖交出去,但這個時候攝政王卻又和皇帝鳳夜瀾之間出現了間隙。

    特別是最近幾年,攝政王的勢力越來越大,已經儼然有了當年二皇叔獨攬大權的架勢,這一改變又讓秦老爺放棄了將龍脈圖拿出來的想法,繼續隱瞞了此事。

    說起攝政王,太夫人不得不佩服這個隻比皇帝大七歲的十四皇叔。

    攝政王鳳南夕是先皇的十四弟,當年先皇駕崩時,他才隻有十二歲,還是個什麽權利都沒有的空頭小皇叔。

    後來鳳夜瀾登基,鳳南夕便首先表態支持鳳夜瀾,之後更是和秦老爺還有夏侯大人一起扳倒了當時最有權勢,對王位最有威脅的二皇叔,成功地博得了小鳳夜瀾的信任。

    在殺死二皇叔之後,鳳夜瀾就封鳳南夕為攝政王,輔佐當時隻有八歲的鳳夜瀾一起打理朝政。

    這麽多年過去後,鳳南夕早已不再是當年鳳夜瀾口中的十四叔,而成為他最有威脅的敵人。

    局勢的轉變讓秦老爺越來越無法拿出那張龍脈圖,也越來越有種烏雲壓頂的感覺。

    所謂功高蓋主,秦老爺雖沒有像攝政王那樣的權勢,但他手中的十萬秦家軍卻成了兩股勢力爭奪的關鍵。

    這些年秦老爺左右逢源,幾乎每一天都在戰戰兢兢中過日子。

    原本還有夏侯大人為秦府分憂艱難,幫秦府平衡各方勢力,但沒想到皇帝竟然一張聖旨賜死了自己最信任的夏侯大人,如此一來,秦府就更顯得勢單力薄,如履薄冰了。

    其實在秦天漠平夷出事後,太夫人和秦老爺本可以再派人帶兵前去悄悄支援秦天漠的,但太夫人從皇帝的反應上猜出了皇上這邊的意思,認為皇上下聖旨要秦天漠回京的目的,其實是想要秦府的十萬秦家軍。

    太夫人是絕不會輕易把自己手中唯一可以保護秦府上下安全的這張護身符交出去,於是決定舍卒保帥,放棄秦天漠手中剩下的兩萬秦家軍,以保全京城裏的五萬秦家軍精兵。

    可誰也沒有想到,這邊蠻夷的事還沒解決,西戎國又開始不安分起來,皇上一道聖旨,秦老爺就不得不帶兵前去邊關。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