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德仁堂

字數:3281   加入書籤

A+A-


    誌得意滿的和姬青悠走出成衣鋪子,阮浩澤心情十分的明媚,這一趟不僅得了一件心愛之人親自挑選的衣服,以後的穿著也都承包了出去。

    默大爺得了一件喜氣洋洋的古風長袍,雖然覺得差了點兒感覺,不過還算滿意,而鄭家三兄妹就笑得有點兒傻了。

    沒有想到不過年不過節的,竟然還有新衣服穿,鄭榮旭覺得有主子就是不一樣,至少不用像以往那般艱難的四處討生活,還饑一頓飽一頓的,這段時間雖然在趕路,可是他們三兄妹明顯長胖了很多,也長高了些,更加有孩子氣了。

    想到這裏,鄭家的三兄妹看姬青悠的眼裏都充滿了感激。

    “沿著這兒,向前走幾步,就是德仁堂,別看德仁堂隻是一家醫館,但是卻有號令天下的醫者的本事,尤其是德仁堂每天可以拿出盈利的一層來免費的診治,在民間有很大的聲譽。”

    隨著吳老頭的引路,眾人才看見那家占地極廣的藥店,有專門的賣藥的窗口,還有專門的門診部門,每個病人都排著整齊的隊伍,依次的接受診治,然後拿藥方抓藥,每張藥方下麵還有醫者的署名。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進行著,在這裏沒有身份的高低貴賤,有的隻有病情的輕重緩急,醫者之間也不再敝帚自珍,反而相互的探討著。

    “不出來還不知道,德仁堂在民間的地位真不是吹出來的,隻有這樣真的以濟世救人為目的的醫館,才能真的煥發出生機。”

    阮浩澤隻知道德仁堂是姬青悠的最後退路,沒想到竟然真的被她打理成了全國百姓心中的聖地,這裏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以救死扶傷為理念,沒有那麽多的陰謀詭計,甚至天下的杏林都可以來任意一家醫館坐診,交流醫術心得。

    或許是這份自由不帶目的的純學術氛圍,讓中醫這個各自為派的產業綻放出了它自己的青春,很多隱姓埋名的高手紛紛出山,證明自己的價值,探討自己的疑惑。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整個醫學工作者的集體智慧,充其量,我隻是穿針引線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一個展現自我,不用考慮太多,做自己的地方而已。”姬青悠看著裏麵忙碌的人道。

    “其實每個行業都是一樣的,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都是集體智慧的體現,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釋放出自己的光芒,不是他們不夠優秀,而是沒有讓他們發揮自己的平台。”

    姬青悠指著德仁堂道,“那裏是丸藥,一些簡單的病症就不需要醫者的把脈,自己可以買藥治病,而一些有危害的藥物,我們嚴格的控製銷售,如同砒霜,很多人一提起就會想起它的毒性,而在醫者眼裏,它是一種藥,控製了它的銷售渠道,至少可以減少那些被砒霜毒死的人數。”

    “同時丸藥的生產,也是一種社會進步的體現,試想一下,有些病急需要診治的時候,還要去熬藥,不是白白的浪費了診治的時間麽?大量的中成藥提前做好,減少了治病的時間,需要的時候直接使用就是了,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是一種進步。”

    帶著他們走進藥房,裏麵全部是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藥丸,這些成品藥劑大大的減少了治病時間,也給德仁堂減小了壓力,將診治速度提高了不少。

    “孤有點兒懂了,這和打戰一樣,不能等到敵人衝上來了,再去製造兵器,對吧?”看著各種藥壇,瓷瓶,瓦罐,大小不一,但又整整齊齊的貼著標簽,混亂之中似乎又有某種潛在的邏輯,阮浩澤有些領悟。

    “也對,也不對,一句話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可以說是未雨綢繆,總不能等到人都抬進了醫館,本來有辦法治病,卻因為沒有熬好藥,讓人不治身亡吧?”姬青悠莞爾的舉了個例子,“就像那次在京城,如果我準備得有祛毒的藥丸,就不至於手忙腳亂的又是拔罐,又是施針,把自己累得要死,才救回一條人命。”姬青悠帶著他們走了一圈兒,才離開。

    “好像是這麽一回事,不過你這保護措施是不是有待提高啊?我們幾個隨意的就進去了,你不怕被人偷光了?”阮浩澤押了一口茶,才漫不經心的問道。

    “嗬嗬……這個問題,吳老可以幫你回答。”姬青悠淺笑盈盈,不置可否,反而將其推到了吳老頭身上。

    不待吳老答應,默大爺鄙視了一眼,道:“你以為這些地方是個人都能進的啊?那是因為吳老頭跟著,你沒見吳老頭幾次給那些人打手勢?”

    阮浩澤臉上的表情一僵,剛剛看得太過認真,倒是沒有關注這個問題,“吳老在德仁堂的地位很高?孤王怎麽不知道啊?”

    誰讓他失了臉麵,他定要讓對方沒了臉皮!

    懷著這樣的心理陰暗麵,阮浩澤又開始算計人了,“嗯?”

    一聲輕輕的反問,嚇得吳老頭滿頭大汗,“哎呦喂,我的小主子啊?為什麽你每次和王爺鬥狠,都是輸家,還樂此不疲呢?牽連無辜是很不道德的。”

    他們聽不到吳老頭蒼涼的心聲,越挫越勇。

    “也不是什麽大事,就是公主失蹤這幾年,老臣將乾元所有的德仁堂都走了一遍。”順便,看看有沒有醫術界的敗類,到目前為止還不錯,沒有發現大問題。

    想到這裏,吳老頭才想起還沒有向主子匯報德仁堂的近況,於是正了正聲音,“主子,這些年我們德仁堂取得了不少的成績,不過還是出現了監守自盜的情況,而且外麵的藥鋪也出現了仿製品。”

    “篤篤”的聲音在空氣裏傳開,是姬青悠食指敲打桌麵的聲音,短暫之後,才發現大家都臉色難看似乎天塌下來了,姬青悠莞爾一笑,“你們不會是在為我擔憂吧?”

    “這些事情在開德仁堂的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所以我才將工人的薪資開得這麽高,沒想到還是有養不熟的人,很正常的,把這些人清理了就是了。”

    姬青悠十分樂觀,“至於仿製品,其實換一個角度來講,未嚐不是件好事,壟斷雖然能夠短時間獲得巨大的利益,但是對於一個行業絕對是弊大於利。沒有競爭就不會有進步,隻有不斷的創新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辦企業是這樣,治理國家亦然。

    清朝固步自封,沒有創新,導致了後來的百年屈辱,這是血的教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