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化解恩怨

字數:3269   加入書籤

A+A-




    三人剛在書架後麵躲好,郭靖、黃蓉已引著郝大通、孫不二、尹誌平、趙誌敬、無名、楊過六人走進書房,雙方分賓主坐下。

    所謂分賓主坐下,即郭靖和黃蓉坐在主位上,主位又分左右,郭靖在左,黃蓉在右。

    而郭靖左麵的是“主賓位”,自然是全真教四人依次落座了,在右麵的是“次賓位”,無名和楊過依次落座。

    這也不難理解,畢竟在郭靖內心,他把楊過當親人,自然較為隨意。主賓位,自然是由全真教眾人坐下了。而且郭靖也非常敬重全真教之人,坐主賓位,是理所應當的。

    無名生性闊達,也不會計較。

    但郭靖見楊過居然不敬師門長輩,居然跟著無名大刺刺的坐下了,當下板起臉向楊過道:“小孩兒這等大膽,竟敢不敬師父。快向兩位師叔祖、師父、師叔磕頭請罪。”

    其時君臣、父子、師徒之間的名分要緊之極,所謂君要臣死,不敢不死;父要子亡,不敢不亡;而武林中師徒尊卑之分,亦是不容有半點兒差池。郭靖如此訓斥,實是憐他孤苦,語氣已溫和到了萬分,換作別人,早已“小畜生、小雜種”的亂罵,拳頭板子夾頭夾臉的打下去了。

    趙誌敬霍地站起,滿臉愧疚,道:“貧道怎敢妄居楊少俠的師尊?郭大俠,你再出此言,實在是讓貧道愧疚萬分。”

    郭靖、黃蓉夫婦咋聽之下,都是詫異不已,心想徒弟犯了過失,師父打罵責罰也是常事,何必如此大失體統?

    黃蓉料知楊過所犯之事定然重大異常,見郭靖給他一頓言語,做聲不得,於是緩緩說道:“我們給趙師兄添麻煩,當真過意不去。趙師兄卻也不須發怒,這孩子怎生得罪了師父,請坐下細談。”

    於是趙誌敬將自己過往如何對待楊過的肮髒事一一訴說出來,說完後又不住向郭靖、黃蓉賠罪。

    這不僅郭靖、黃蓉聽得驚詫不已,心中不免對趙誌敬這人很是鄙夷。但想到他今日能夠直承己非,而且是當著自己從前的徒弟,可見他確實悔過自身了。心中又不免唏噓。

    其實就連楊過,心中都被震得說不出話來。他萬萬沒有想到,一個人如此卑劣的人,居然也有回頭是岸的一天?這怎麽可能?

    世界上沒有什麽是不可能的,雖然按理說,趙誌敬是絕對不可能回頭是岸的,但奈何有無名出手。憑借《移魂大法》,徹底將其催眠,改造了他的心性。

    此時的趙誌敬,已經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正人君子了。而越是如此,趙誌敬的內心,對於過往自己的所作所為,就越是充滿愧疚。

    就在楊過思慮不定的時候,無名開口道:“既然此事已經說明白了,楊過你也不必再糾結了。小趙雖然沒有教你武功,但好歹也傳了你全真教的武功口訣。對你的裨益也不小了。”

    楊過聽到無名這麽說,心中想到,這話聽起來是不錯,但自己那幾年在全真教受的苦,就這麽算了嗎?

    無名知道他想的是什麽,便又道:“即便讓你現在打他一頓,又如何。不如這樣,就讓小趙在今後的日子裏,每年都要下終南山,至少為百姓做十件善事。如此經年累月,也能還報當年的過錯了。”

    趙誌敬一聽,心中大喜,道:“前輩之言,趙誌敬定當遵守,別說十件,就是百件、千件,貧道也是心甘情願、甘之如飴。”

    楊過畢竟少年心性,而且他雖然叛逆,但本性善良,而且這些時日以來,對無名也頗為信任。此時聽無名這麽說,心下也就同意了。

    無名看了一眼郝大通,開口道:“既然小趙都誠心悔過了,不知道身為他的師叔,太古道人又如何自處呢?”

    郝大通,姓郝名升字太古,號廣寧,又名璘,金代寧海(今山東牟平)人。

    曆史上郝大通於嘉定五年(公元1212年)於寧海先天觀飛升。升天後元世祖贈號“廣寧通玄太古真人”。以修煉、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全真教華山派。簡稱華山派。

    那一年在射雕中,丘處機才剛剛找到楊康呢。當然了,小說杜撰,延長了郝大通的壽命。此時已經是淳祐三年,即公元1243年,此時南宋的皇帝,是理宗皇帝趙昀。

    郝大通被無名一句問話,問得啞口無言。麵對無名如此詢問,旁邊的孫不二是個暴脾氣,當即叫道:“此乃我全真教之事,閣下貿然插手,是不是管得太寬了。”

    無名笑道:“清靜散人此言差矣,楊過因不堪你全真教的欺侮,已經與你全真教劃清界限,他此時是古墓派的傳人。今日既然是全真教與古墓派的事,但他師門不曾遠來,我又與楊過交厚,自然要來為他撐場麵了。江湖上,不就講究朋友有難,八方支援嘛。不然今天為什麽會有這麽多英雄,前來赴宴呢?難道他們就隻是來混口飯吃嗎?”

    無名這話一出,孫不二在口舌之上,一向不擅長,哪裏還能反駁半句。

    難道江湖上不是“朋友有難,八方支援”?難道今天群雄真的是來混飯吃的?無名說的,句句在理嘛。

    既然無名說的在理,那麽他今天為楊過站台,全真教就一點也不能說不關他的事了。

    郝大通畢竟是忠厚之人,當即把師妹孫不二攔了下來,一臉愧疚,道:“這位前……這位居士所言句句在理。貧道當年失手殺死了孫婆婆,楊過,你想怎麽處置,你說吧。”

    無名知道,孫婆婆對於楊過而言,意義非凡,後者當然恨不得讓郝大通以死抵命了。但無名覺得,殺人不過頭點地,郝大通死了,雖然暢快。但對他的懲罰,卻太低了。

    當下無名提議道:“楊過,不如你上去和這郝大通打一場,誰贏了,輸的一方,就要無條件答應為勝者做三件事。如何?”

    楊過何等聰明,一聽,就知道了無名是什麽意思。讓全真教七子之一,對自己一個少年郎惟命是從,豈不讓全真教顏麵盡失了。

    楊過也知道,今天事情說開了,郝大通他是殺不了了。那能夠驅使對方,也算是了報了當日的仇怨了。(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