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真洛理雲州
字數:3593 加入書籤
公良讚已經回他的烏甸郡了。臨走之時,公良對真洛道:“林西,我們烏甸郡離此不遠,日後我有空,會常來看你。你在這裏,如果遇到什麽危急情況,可差人到烏甸郡找我,我一定第一時間趕到”。
兩人依依而別。
真洛和韻兒住在雲州郡的王府裏,林家軍中分出一千作為禁軍,由阿旺指揮,護衛王府安全。其餘的分成四部,各有首領管轄,在城內各自負責一塊兒區域。
真洛的林家軍裏,有兩千人,不用支付軍餉。他們原是蕭翔和雲飛派來的人,由派遣者負責。隻有一千又招募的兵勇的軍餉,需要真洛支出。
這些兵勇,絕大部分是來自雲州的流民。如今都隨著真洛重返回故裏。
於是真洛把城中的一部分土地劃給這些兵勇,令他們忙時耕作,閑時練兵。這樣就大大減輕了軍隊的供養壓力。
這日,真洛坐在王府的大殿裏,正反複地吟讀《禮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我何不把雲州,建成一個大同社會呢”?真洛想著,就思考著下一步該如何實施。
真洛考慮道:“《論語》中有雲: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國家若想長治久安,首先就得保證社會製度的公平。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真洛想:“我就從公平選拔人才入手吧”!
真洛沉吟了一會兒,就參照現有的科舉取士製度,取精去弊,做了調整,命韻兒拿去請嚴老父等人參議,而後頒布施行。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社會的民生問題了。
真洛請來嚴老父等人,隨他們一起出去走走,調查了解雲州的情況。
他們邊走邊談,不久就來到一處田野上。
隻見田野裏的莊稼已然焦枯而死,莖葉在風中瑟啦啦地搖擺著,響動著。
老父告訴真洛:雲州土地瘠薄,又是十年九旱,田地都是旱地,遇到災年,莊稼就顆粒無收,百姓入不敷出,掙紮在死亡線上,苦不堪言。
真洛問:“如果田地能夠灌溉,就不用望天收了。雲州百姓也就能糧食自足,溫飽度日了。為什麽不多打些水井來,取水澆地呢”?
老父道:“打過啊!前些年打過幾口井,打了很深,就是不出水。唉,花費了很多勞力和銀錢,後來這些井也都廢棄了”。
真洛又問:“嚴老父,雲州郡沒有河流,不知附近州郡,可有水流經過”?
嚴老父道:“此地往西北方向,有一條雲河,流經烏甸郡後,往雲州方向而來。隻是,雲州和烏甸郡之間,有一座石磊山,阻礙了河水東流,雲河水依隨山勢往南去了。我們雲州這麽缺水,眼睜睜看著雲河水流逝,卻也無可奈何”。
真洛思忖了一會兒,道:“改天,我去看看那條雲河吧”!
有一日,真洛帶了韻兒,登上了那座石磊山。向下俯瞰雲河,隻見碧水如練,繞著山,回環著往南流瀉而去。石磊山之西,沃野千裏,石磊山之東,則是大片幹枯的荒地,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真洛歎道:“這麽豐富的水源,雲州卻可望不可即,實在是太可惜了”。
韻兒道:“不能把這雲河的水,引到雲州去嗎”?
“那得再出一個愚公,將這石磊山移走,雲州土地就可得甘露了”。
“唉,要是把這山鑽上幾個眼兒,就好了”!
真洛笑了笑,又沉思了良久,道:“回去吧,到雲州,重金懸賞有引水之策的人,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看有沒有好的方法建議”。
懸賞公文一發布,立刻在雲州城引起了巨大的影響。雲州上下熱情澎湃,意氣昂揚,紛紛向郡王獻計獻策。
有一個叫李庫的人的建議,引起了真洛的關注。
李庫在上書中,建議把石磊山鑿開一個二十米寬的口子,將雲河水引進來。
上書中,李庫詳細地講明具體的引水方案,包括在雲河中構築分水堰,引水後再修建大小溝渠河道,組成一個縱橫交錯的扇形水網,灌溉雲州的千裏農田。上書中附有詳細具體的實施辦法。
真洛見他的想法與自己不謀而合,而且看李庫的上書,就知這應該是一位熟悉水務,有著豐富的水利知識經驗的人。
真洛馬上召集眾臣評議李庫的上書。她相信,這樣好的建議,很快就會被一致通過。
出乎真洛意料的事出現了。
眾臣一看上書,立刻就給予了否決。
真洛看反對最強烈的,是當地最大的鄉紳李員外。
李員外道:“郡王,那李庫,原是老朽的侄子,以前在別處跟著人治理過洪水,有點子經驗。隻是,太不務實了!這個方案,誰都看得出可行,但誰都反對!”
真洛問道:“卻是為何”?
李員外道:“把山鑿開口子,構築分水堰,修建大小溝渠河道,需要多少民力,我們雲州郡能不能征發出這些民力,且不去論。就說這花費用度之巨,我們雲州郡的國庫空虛,或者幹脆說我們雲州國庫裏分文沒有,這是人盡皆知的事,雲州根本就沒有能力完成這麽浩大的工程。再好的建議,也是空談罷了”!
真洛不作聲了。
眾臣散去後,真洛請李庫過來,讓他做了預算。結果,正如李鄉紳所言,耗費之巨,令人咂舌。李庫列出的預算,至少需20萬兩銀子。真洛想:“這樣算來,就算是傾盡西園齋的全部收入,對實施這一巨大工程而言,也是九牛一毛”。
真洛心情沮喪下來了。
原本,真洛多麽興奮和激動啊!一片光明就在眼前了,她幾乎看到雲河水嘩啦啦地流進雲州,雲州沃野一片碧綠青翠,生機勃勃,百姓個個喜笑顏開,嚴老父他們捋著白胡須,喜滋滋地看著田地,頷首不止……
而今,真洛心灰意冷了。她暗道:“這麽惠及民生的大好事,難道就因為銀兩的問題,而放棄擱置嗎?即使耗資巨大,這造福千秋萬代的好事,也是值得做的。不!我絕不能放棄!我得好好盤算一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