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袁天罡,天下第一道

字數:4066   加入書籤

A+A-


    莊世澤很含蓄的笑著,問道:“現在你還覺得,相麵與中醫無關嗎?”

    林皓陽挺難為情的笑了笑,他撓著頭感慨道:“真沒想到,中醫還有這麽有趣的發展史,太奇妙了!”

    莊世澤晃了晃手裏的《風鑒稱骨》,又問道:“那……你知道這本書是誰寫的嗎?”

    “恩,這個我知道,我在網上查過!”林皓陽回答道:“是隋唐時期一個叫袁天罡的人!”

    莊世澤微微一點頭,他接著問道:“那你知道袁天罡是什麽人嗎?”

    “他好像是……”林皓陽回憶了一下,他掰著手指頭說道:“他是隋唐時期很著名的相士、道士、術士、預言家、星相學家,還是一個風水大師!”

    莊世澤很滿意的笑了笑,又問道:“還有呢?”

    “還有?”林皓陽又回憶了一下,他很害羞的笑著,回答道:“想不起來了,我隻記住了這麽多。”其實他對自己的記憶力相當自信,貌似網上也隻說了這些,他記得很清楚,應該不會還有什麽“還有”了!

    莊世澤笑著提示道:“陽陽,你好好想一想,天罡大師姓袁,你媽媽也姓袁,你又是在外公祖宅的密室裏找到了這本書,難道……這都是巧合嗎?”

    啊?這也太不可思議了!林皓陽瞠目結舌,他驚愕的問道:“外公,您是說……我媽媽和我外公是……是袁天罡的後人?”

    莊世澤笑著點了點頭,他對林皓陽說起了袁天罡,這個隋唐時期的“第一奇人”……

    說到道教的名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張三豐、王重陽和丘處機,這些人確實是道教發展曆史上比較重要的人物,但他們的事跡和功績,都被某些武俠小說給誇大和神話了!真正對“道界”乃至後世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卻另有其人,那就是隋唐時期的兩大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

    袁天罡的父親袁守懿,被後世人尊稱為“隋代第一雅士”。相傳,袁天罡在少年時期曾隨父親去石筍山遊玩,在那裏,他偶遇仙人並得到點化,由此得道!袁天罡的修為和道術,受到世人的推崇,並得到了當朝皇帝的賞識:唐太宗李世民拜袁天罡為“國師”,讓他參與政事!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袁天罡貴為“國師”,袁氏家族很快就成為了盛唐時期的名門望族,並且權傾一時!武則天時期,因發動政變推翻了武則天的統治,從而挽救和複辟了李唐王朝的、被後人尊稱為“李唐第一忠相”的張柬之,就是袁天罡的親外甥!

    袁天罡一生為世人和道家留下了很多相學著作:《六壬課》、《三世相法》、《五行相書》、《稱骨歌》,以及他與李淳風合作完成的、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預言奇書”的《推背圖》!

    李淳風是袁天罡的摯友,也是道家著名的先賢名士,所不同的是:二人術有專攻!李淳風擅長推算“大勢”,而袁天罡更專注於“人運”!也就是說,李淳風善於推算國家命運和大事件的走勢;袁天罡善於推算人的命理和運勢;其實所謂“勢”在“人”為,二者是有著很多共通之處的!

    相傳在貞觀年間的一天夜裏,李淳風和袁天罡在園中品酒賞月,仰望著漫天的星鬥,兩位摯友突然同時萌生出了推算“國運”的想法,於是,他們便夜觀星象,運用周易八卦,開始了推演!

    沒想到興之所至,這一“推”就一發不可收拾,李淳風一直推算出了李唐王朝之後、未來中華兩千年的國脈運勢!直到袁天罡從背後推了他一把,笑著提醒道:“罷了,天機不可再泄,恐傷神傷身矣!”天下第一預言奇書《推背圖》,由此而得名。

    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為止,《推背圖》中“六十景致”的讖言和警語,全部得到了應驗!

    天下竟然還有這樣的奇人奇事,林皓陽都聽愣了!不管怎麽說,自己也算是袁天罡的“半個”後人啊!他沒想到,自己的身體裏還流淌著如此“名貴”的血脈,自豪感油然而生!

    莊世澤淺笑著問道:“陽陽,我再問你一個問題,現在你知道了這本書的出處,那麽你知道,這本書是誰抄錄的嗎?”

    林皓陽思考了一下,他指著《風鑒稱骨》書名下的那個印章,說道:“外公,一定是這個人!”

    莊世澤笑著點了點頭,又問道:“他是誰?”

    林皓陽很無奈的苦笑著,回答道:“這應該是篆字吧?歪歪扭扭的我看不出來,不過有兩個字我認識,一個是‘天’,另一個是‘人’,是吧?”

    莊世澤很平靜的讀出了那四個字:“天綱道人!”(袁天罡,原名袁天綱)

    林皓陽倒吸了一口冷氣:他萬萬沒有想到,這本書竟是先祖親筆所寫!難怪外公會如此的珍藏!

    莊世澤很慈祥的笑著,他望著林皓陽問道:“怎麽?沒想到吧?”

    “是,真沒想到!”林皓陽激動不已,他試探著問道:“外公,您聽說過《摸骨經》嗎?”

    “摸骨經?”莊世澤很疑惑的搖了搖頭,反問道:“是一本書嗎?”

    林皓陽起身合攏了臥室的窗簾,又從包裏掏出了那盞驗鈔燈,開啟之後,書上顯現出三個略顯模糊的字跡:摸骨經……

    莊世澤一聲驚歎:“哎呀!且不說這本書,光這隱墨就足夠稀奇,這東西還真的存在?難得難得!”

    “隱墨?”林皓陽好奇的問道:“外公,什麽隱墨?”

    莊世澤告訴林皓陽:在看到這些熒光的“隱字”之前,他曾經在一些書中看到過關於“隱墨”的傳說,但是從未親眼見過!沒想到,今天他有幸大飽眼福!

    在古時候,由於通訊工具的缺乏,信息的互通傳遞,隻能憑借書信的往來。這樣一來,有一些**或者機密的稿件,很容易在傳遞的過程中泄密,怎麽辦?隱墨,就為了達到能掩人耳目的目的,應運而生!

    隱墨,是一種中藥製劑,但是具體的配方早已失傳。其作用就是在書寫之後,字跡會隱藏在紙張或者織錦中,達到保密的效果。

    按照隱墨的顯影,也就是收信人的讀取方式,隱墨分為三種:水浸、火炙和月螢!

    水浸,就是將信函澆上水,或者浸入水中,字跡便會顯現;火炙,自然就是靠近燭火,利用火的光影和熱度,讓字跡顯影;

    最為神奇的就是“月螢”了:據說是利用滿月的月光方可見到字跡,若恰逢陰天不見月光,也可以用螢火蟲的光亮代替,這種隱墨由此得名:月螢!相傳,這種隱墨是用一種很稀有的熒石,研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中藥混合而成。

    莊世澤對林皓陽提到了另一件事:建國初期,甘肅省的一戶人家向國家上交了一幅祖上傳下來的織錦卷軸:一幅明朝時期的聖旨。文物部門在收到這卷聖旨之後,很偶然的在錦緞中發現了熒光的字跡:那是一份密旨!

    這則消息轟動一時,很多曆史學家和考古專家趨之若鶩的趕去一探究竟,可是很遺憾,也許是氧化或者揮發的緣故,聖旨中那些隱形的字跡很快就消失了!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隱墨成了一種傳說,留給人們的隻是猜測和遐想,至今沒有任何物證做參考!

    莊世澤很欣慰的感慨道:“這本隱墨雖然字跡不清,但是能從盛唐時期保存至今,已經十分難得了!”

    字跡不清?確實!林皓陽望著書上那團模糊的光影,不禁懊惱:他上午翻閱時那些字跡還是清晰的,難道這麽快就被氧化揮發了?

    林皓陽蹙著眉頭,看向了臥室的窗簾,他恍然大悟……(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