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如此酬功

字數:4224   加入書籤

A+A-




    “左相,下官以為不妥,此番種諤功績極大,就是擢升五品的團練使也未為不可,就是從五品也可是捧日軍四廂都指揮使,”

    雖然都是從五品的虛銜遙郡而已,沒有掌軍的實權,但是捧日軍四廂都指揮使那是皇上親軍的待遇,龍神衛四廂都指揮使就差上不少了,給了這個賞賜,表明皇上對此番大勝不是太過滿意,旁人就可以借此一窺究竟。

    所以,章惇對此很不滿,他對北方的一虎一狼可是主戰派,要想主戰,必須對參戰獲勝的軍將厚恩賞賜,否則日後有誰死戰,所以他對這個褒獎很不滿。

    “種諤回軍跋扈,欲手刃李稷,以武迫文,此大不敬,不可為陛下親軍,”

    以往以軟著稱的王珪此番斬釘截鐵。

    這句話將章惇壓製下去,是啊,無論如何他們都是文臣一員,在大宋文臣就是比武臣高一等。

    別看鄜延路轉運使李稷品階沒有種諤高,差遣也就是為大軍轉運糧秣輜重,但是他是個文臣,種諤竟然動了擅自斬首李稷的念頭,這是不能輕饒的,必須加以懲戒,此番種諤是得勝還朝,否則的話肯定是本官、兼官降幾級的問題,而不是什麽擢升。

    “臣附議,我朝綱常不可廢,種諤跋扈,不可為陛下親軍,略略懲戒,為後來者戒,”

    樞密使孫固拱手道,他是趙頊潛邸時的侍讀,趙頊的嫡係之一,他一說話,蔡確和章惇也隻有附議,種諤的封賞已定,除此外可以蒙蔭一子入官,算是趙頊格外的恩賞。

    下麵就是合議沈括的封賞,什麽,關沈括什麽事,那可多了。

    種諤在前方作戰,數萬大軍的糧秣輜重兵甲都要從後方籌集運送,雖然李稷主要負責轉運,但是調集糧秣、籌備兵甲,征召強壯、弓手、民夫押運糧秣都是沈括的事情,沈括還得維持鄜延路的安寧,後方不寧前方還如何作戰,

    要知道鄜延路禁軍和廂軍隻剩下區區數千人了,而有二十餘個邊寨,兩個州城,數條重要官道需要守衛,所以此番大勝沈括必須有苦勞。

    沈括如今的差遣是延州知州、鄜延路都總管,也就是鄜延路的軍政第一人。

    此番酬功,當然要升遷,但是差遣是不會變的了,延州還得沈括掌總,最起碼暫時是這樣。

    那就隻能遷官階了,沈括如今是龍圖閣侍製,從四品的官階,按說是不小了,但是還得遷升,有功是要賞的,這也是給其他人看,總不能薄待了功臣。

    但是這次升遷上又出了問題,

    “臣下以為沈括此人德行有虧,搖擺不定,不宜重用,”

    蔡確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當年王安石開啟熙寧維新,蔡確、沈括都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來的維新幹將,對兩人確有知遇之恩,蔡確從未敢忘。

    但是,沈括在王安石除相,守舊派吳充任相後卻表示應該改良免役法,言免役法有不少的瑕疵,須改良,表達了對守舊派上台的靠攏,和對維新派的疏離,這讓蔡確痛恨不已。

    也正是如此隻要沈括麵臨升遷,蔡確就會上書反對,阻擋了沈括的幾次升遷,兩人漸成死敵。

    此番蔡確看到沈括借此機會升遷當然第一個反對。

    “沈括雖然德行有虧,但是有功必賞,這幹係陛下體麵,”

    王珪麵無表情道,他本身來說也痛恨沈括,沈括此人在他看來就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小人,他出賣老友蘇軾的烏台詩案,背離王安石,都顯示了這一點,所以守舊派和維新派對他都是極為痛恨,但是有些規矩必須維護。

    果然,聽了這點,趙頊笑著點點頭,這才對嘛,有功不賞有損他的體麵,這是不成的,再說在他心裏沈括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卻是一個少有的能臣,他不是那些隻會吟詩作賦的書呆子。

    那些人隻能在一旁挑刺,一旦上任則是一塌糊塗,而沈括貴在精於庶務,無論當年在三司、軍器監任上建樹頗豐,就是在河北任上也是建樹頗多,趙頊這才不顧朝野反對,讓他知延州成為一路邊帥。

    而這次在鄜延路臨危不亂,供應糧秣,平息了河東軍的兵亂,對得起趙頊對他的看重,因此酬功是必須的,

    “按照常例,臣以為遷為龍圖閣直學士比較值當,”

    王珪言罷看向趙頊。

    趙頊麵無表情,從四品越過四品到從三品,升了兩級,未為不可,但是趙頊不是太滿意,這是因為數年來因為朝野的反對,沈括雖然有些功績但是升遷極慢,趙頊一直以為有些虧欠沈括,因此他是想借此大勝的機會找補一下昔日虧欠,趙頊作為君王有他自己的驕傲,寧可天下人負他,他不可負天下人,否則他認為這會損及天子的臉麵。

    這裏要論最了解趙頊想法的就是孫固了,這可是潛邸時的老人了,他想了想起身道,

    “臣以為此番大勝,沈括安定邊事功勳卓著,可遷龍圖閣大學士,以褒其功,”

    趙頊嘴角剛露出笑意,一旁蔡確再次出言反對,

    “臣反對,沈括微末之功不足以連升三級,”

    蔡確一句話,沈括他不配。

    趙頊臉上一僵,嗯,蔡確平日裏還是有進退的,但是隻要一涉及沈括等叛離維新派的官員,蔡確就有些失態,讓趙頊有些不喜。

    “微末之功,嗬嗬,不要看種諤在前方不斷大勝,沒了沈括的支撐,鄜延路早已大亂,西賊嘉寧軍司的偷襲,王中正統領的數萬饑餓大軍無功退入順寧寨,如果不是沈括應對得當,恐鄜延路早已亂作一團,沈括是立有大功的,”

    趙頊沉聲道,不說西賊的騷擾,就說王中正這個無能之輩,統領數萬軍兵竟然不敢和西賊決戰,一路上兜兜轉轉,竟然絲毫無損的退入鄜延路西北方的順寧寨。

    偏偏他竟然沒有帶著足用的糧秣,結果是數萬河東饑兵敗入鄜延路,結果是軍紀廢弛,搶奪無數,弄得鄜延路人心惶惶,此時是沈括出馬安撫軍將轉運糧秣,總算是平息了可能發生的兵亂,一想起這事兒趙頊就頭大,

    但是王中正是內侍出身,他身邊的寵臣,統領河東軍伐夏是他力排眾議的結果,王中正這次是打了他的臉,如果鬧出兵亂那真是讓他無顏之極,因此沈括平息了這次兵亂,也就是維護裏趙頊最後的顏麵,趙頊當然要酬功,但還不能說的太明,

    “因此朕以為擢升沈括為龍圖閣大學士才能褒獎其功,”

    趙頊已經如此說,所有人包括蔡確都閉嘴了,誰都明白繼續頂下去,趙頊可是真要惱了,表達反對就是了,而且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沈括的處置,河東軍真的可能鬧出大亂子來。

    沈括實際上在支撐鄜延路、河東軍兩路大軍十餘萬軍卒的糧秣,著實不易,誰也不敢說在他的位置上就能做的比他還好,於是沈括的封賞也蓋棺論定了。

    接下來,曲珍、景思誼、高永能、種樸等諸將的賞賜也一一落定,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遷。

    種師閔從不入流沒有品階的殿侍,擢升為從八品的東頭供奉官,散職為禦武副尉,差遣遷為鄜延路保捷軍廂副都指揮使,也是火箭般躥升了。

    接下來當然是秦延了,鄜延路大勝,勝利的因由裏處處有秦延的影子,沒有他就沒有糧秣的安全,沒有糧秣,種諤大軍早就潰散了,何來大勝。

    何況改良砲車,破陣生擒敵酋,一樁樁一件件哪個單列出都是大功一件。

    問題是在秦延酬功的問題上開始就卡住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