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所謂護衣
字數:3495 加入書籤
秦延有些惡趣的看了看大家渾然不知的表情,嗯,有些時候作為先知先覺者確實很爽的。
“某喚它做護衣,作法是這樣的,”
神馬護衣,其實就是後世明清時期大行其道的棉甲而已。
棉甲其實也有很多種,有純棉甲,有混合型棉甲,防護力相差很大。
純棉甲防護力很差,但是非常輕,這就是優勢,看用在什麽地方了。
而混合型棉甲則是棉和鐵片或是鐵絲網混合的護甲,它的防護力真不比一般的鎖子甲、文山甲差。
雖然是製作護甲,但是秦延絕對不會說護甲就是了,在北宋或是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甲胄都是禁止私人擁有的,別看它不是攻擊性的武器,但是它的威力還是太恐怖。
如果有了甲胄是可以頂著弓弩和刀劍前行,它的防護力太強,如果有人作亂穿著好的盔甲帶著一票人可以攻擊官府和軍營,綁架官員和軍將,把持一城一府的,等到朝廷派兵討伐的時候,可能亂軍已經做大,所以這個物件是太恐怖的武器了,是嚴禁民間擁有的。
北宋沿邊地帶特許民眾帶著刀槍弓弩自保,畢竟羌人遊騎的威脅太大,如果不帶著武器太不安全,朝廷也指望著這些邊人能用兵器殺傷西賊和羌人。
但是甲胄絕對不會在此之列,就是唐、明、清諸朝也是嚴禁兵甲的,所以這就是甲胄秦延也是不會說的,但是秦延需要防護的盔甲,在這個戰地沒有盔甲護體如同虛弱的羔羊般無助。
秦延就是欺負其他人沒見識,是,這玩意一看就是不倫不類的,有點像盔甲,然後你細細一看就不淡定了,這玩意就是棉花做的,按照一般人的想象,這能護體嗎,箭枝刀槍一穿就透,不能護體的東東算什麽盔甲,所以就是官府的人看了後也是一笑了之了。
但那是想象而已,真實的情況是這玩意真的能防護箭枝、刀劍,甚至火槍彈丸都是可以防護一些的,如果說有什麽弱點,就是它對重物的打擊比如狼牙棒、大槍、重錘等重兵器的打擊防護比大宋的頭等重甲步人甲差的太多了,這個弱點和鎖子甲差不多。
但是如果能有效的避開對方的重兵器攻擊呢,比如排開長槍陣,用超長的長槍讓敵人不能輕易緊身搏殺,隻能遠程用弓弩和長槍攻擊,那麽這個弱點就被盡量的弱化了。
而棉甲和鎖子甲、文山甲、步人甲、明光鎧的造價和時間一對比,那就是更占優勢了。
鎖子甲和文山甲的鐵環、甲片都是匠人用手工慢慢打造出來的,一個人做出這一件盔甲怎麽也得兩三個月的工時,然後將這些甲片縫合在一起,成本怎麽也得三十貫上下,而步人甲耗費的工時更長,特別是為了防止甲片生鏽打磨,最後的造價要四十貫上下,如果高級軍將的明光鎧沒有五六十貫,三四個月的時間是不用想了。
而棉甲呢,隻需要將棉花七八斤打實了,反複壓製成成片,然後用線縫製好了,最後成片的縫製在一起,中間夾上鐵片或是鐵絲網,用銅釘固定住鐵片、鐵網就可。
這已經不是一種簡單的棉甲,而是棉鐵混合護甲。
當箭枝或是彈丸撞擊棉甲時候,它先遇到堅實棉片阻力,接著遇到不算太厚的鐵片,最後再次遇到棉片,反複的不同的阻擋讓箭枝和彈丸的阻力耗盡,幾乎傷不了人。
所以它的防護是相當強的,唯一的弱點就是狼牙棒等重物的打擊。
既然是棉鐵混合甲胄,重量也不算太輕,三十多斤是有了,比鎖子甲要重了三分之一。
但是防護力要好不少,而且非常好保養,髒了用刷子刷一刷,曬幹齊活了,而鐵甲的防腐始終是個難題。
雖然說現在由於所謂吉貝騰貴,可能做出來的棉甲也要二十多貫,但是將來如果棉花在這裏引種成了,造價會大幅度下降,估摸能有十貫上下就拿下了。
最關鍵的是這個棉甲製造的時間是太快了,說白了就是縫製為主,縫製倒是最費時費力的了,打造頭盔和薄鐵片是最省力,根本不需要像打造甲葉般費時費工。
這樣的話一個人三五天就是一套盔甲,如果是熟練了,三天內肯定就是一套了,這個時間造價陣勢太有優勢了,根本不是其他的甲胄可以比擬的。
秦延把圖樣一解說,劉振等人恍然大悟,哦,可不是,就是一件加上鐵片的厚重大氅加上一個頭盔嘛,說是衣物好像也不稀奇了。
隻是這玩意兒能擋住弓箭刀槍嗎,劉振很是無語,不會是公子胡亂想出來的,隻是秦延既然發話了,還興致勃勃的劃出圖樣,他還能說什麽,那就給做出來,
“公子,那我等做幾件試試,
這次劉振不提什麽縫製衣物了,其實小小的針線活大家都會,在外做工不憋屈嘛,但是活計實在算不上漂亮,不過這個是就簡單的粗活,什麽針腳漂不漂亮那就無所謂了。
‘好,記住吉貝片一定打實了,不行可以浸濕了打實再晾幹就是了。’
秦延吩咐道。
劉振急忙記住,這個吉貝的物件他真沒擺弄過,所以秦延一說他就得趕緊記下,省的到時候手足無措。
“所需的鐵料,銅料,布帛我已經讓人去采買了,一會兒就送到這裏來,某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秦延叮囑道,劉振一一應下。
臨近老宅院的兩個新莊子已經開始建造起來了,這裏有兩百多人忙碌著。
秦延親自去看過,都是按照他的想法建造的,隻要地基沒問題就沒什麽了,都是夯土建造,上梁的時候用到木料,其他的都是沙土而已,秦延交給秦慶和董管家守著就是了,他還有更緊要的事兒忙碌呢。
這天早上塞門寨的小子們吃過早飯,準備做活的時候,發現情況很是不同,眾人被告知,分成兩班做活。
這些小郎們分成三班,一直在蒸餾酒水和曬晾幹花、肥肉,每日裏倒也忙碌。
吃完飯,當值的人唉聲歎氣的上工了,都是一樣有月錢,當然是不幹活的清閑了,好像不是太聰明的腦袋都明白的,這些上工的小子們一個個心中這個不平不忿。
剩下心裏挺美的眾人被秦延叫到了後院柵欄外麵沿河的空地上。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