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上元花燈節會(一)

字數:4635   加入書籤

A+A-


    沈承琪出嫁當天,前來恭賀的大多都是些品級低沒後台的人,沈戎以公事忙推辭,沈承君也稱身體不適,隻讓人送了份價值不菲的添妝。

    過完了年,沈二老爺總算是結束了賦閑在家的日子,被昭德帝恩旨授了一個從四品的閑職,不上不下的,倒也心滿意足,沈家倆女人天天忽悠著他說是借了閨女的光,天長日久,沈二老爺也從心裏有些動搖,越發誌得意滿,開始偶爾拿太子嶽丈的身份自恃,表麵上受人尊敬,暗地裏被人當了不少回的笑柄。

    當然,這都是後話。

    正月初三是華晟出嫁女子帶著夫君回娘家拜訪的日子,蕭桓自然是帶著沈承君回沈府轉了一圈,沈家三少爺沈承風並沒有如約趕回,隻托人送來了幾份禮物,落在沈承君手裏的,照舊是沒回送禮必備的血玉,雕刻成了一隻小巧玲瓏的貂鼠,模樣十分可愛。

    沈承君有些失望,又因著宮裏蕭睿這事兒的關係,精神顯得有些恍惚,隻簡單吃了口飯就準備要回了。

    秦氏如今肚子越發見長,整個人也富態豐腴了很多,舉止行動裏透著幾分母性,見沈承君要走,執意非要送她出門,沈承君忽然想起了之前秦氏交給她的那個荷包。

    她曾派了冬青回府傳話,要沈承逸幫著去查這避孕符紙的來路,她還因為那符紙的事兒一時衝動跟蕭桓有了夫妻之實,現在倆人關係好著呢,說不準什麽時候娃就冒出來了,結果讓沈承逸去查的消息連個著落都沒有,忒坑了。

    聽了沈承君沒好氣的質問,沈承逸倒是溫潤和氣的笑起來,無奈道:“你這丫頭也太著急了,有了消息我自然會讓人通知你,嬤嬤前幾天腿痛的毛病又加重了,我讓人送她去了莊子上靜養,那邊的溫泉對她的腿有好處。”

    “嬤嬤又不舒服了?跟去莊子的人夠不夠,這年節裏怎麽讓她獨自去莊子,把冬青帶著多好。”雖說這符紙的事兒讓沈承君心裏不太舒服,但她其實是不相信乳母害她的,生母早逝,冉嬤嬤於她,可以算得上半個母親了,這會兒一聽說冉嬤嬤被送到了莊子裏養病,立即就心疼了。

    沈承逸無奈失笑,自家小妹到什麽時候都是這說風就是雨的個性,隻好安慰了她幾句,將兩夫妻送上了返回王府的馬車。

    轉眼就到了正月十五的花燈節的日子。

    晨起時下了雪,沈承君窩在被子裏不肯起,一邊閉著眼睛抱怨他欺負她,一邊呼喚著周公不要走。

    蕭桓便又哄又磨的說要帶著她一起出去逛街賞燈湊熱鬧,沈承君扒著被子迷迷糊糊的應了,結果還是磨磨蹭蹭的就是不起床,蕭桓哭笑不得,正打算把人抱出來,宮裏麵就來了人急宣她進宮議事,蕭桓便跟著宮裏人急匆匆的走了。

    等人一走,沈承君又繼續昏天暗地的睡到了中午,直到實在睡不著了,才爬起來洗漱吃飯,蕭桓派人回來說大概還要再遲些結束,沈承君便幹脆收拾利索了先一步帶著冬夏和朔月兩人去街上閑逛,等蕭桓回來之後再來尋她們。

    花燈節是帝都城裏一年一度的盛會,這一天裏百姓們紛紛出門上街,無分貴賤尊卑,都可以參與這場盛事,白日裏便有不少商販提前來這邊占位置搶先機,早早的就把大街擠得水泄不通。

    到了入夜之後更是有官府明文規定,正街上一律不準馬車上路,隻準步行賞燈,以免傷到行人。

    沈承君幼時被沈戎當成眼珠子一般護著,上街的次數都可以跟進宮的次數相提並論,長大後一天到晚的追著蕭桓跑,滿心滿眼都隻放得下一個人,這種熱鬧說起來還是第一次湊,如今肯定是看哪兒都覺得稀奇興奮,雖然還沒到夜裏,長龍一般的花燈都顯不出應有的光彩,但一路上她還是看的十分開心。

    冬夏與朔月盡職的在一前一後緊隨,一人負責在前麵開路,一人負責保護沈承君不被人衝撞,後麵跟著的暗衛則是把沈承君看過的那些小玩意兒統統都買回來,現在全府的人都知道,再沒什麽是比哄了王妃高興更能讓王爺滿意的了。

    “聽說了嗎,今年的這個花燈會啊,城西的王家跟城東的趙家都牟足了勁要爭頭籌,趙家連去江南學藝的兒子都給調回來了呢。”

    “這算什麽啊,聽說王家也是花了重金在這次的燈會上,王家公子為了做出一盞與眾不同的燈,冥思苦想了多日,據說為了這盞名為‘佛光普照’,還特意去城郊的淩雲寺齋戒沐浴了半個多月呢……”

    “這有什麽啊,王家跟淩雲寺都在京郊,離得又不遠,王公子又是出了名的古板沉默,倒也就是他能靜下心來跑去佛寺裏呆那麽久。換到愛玩的趙家公子,估計半天都待不住吧。”

    “那可不一定,這可是為了爭燈王的稱號,王、趙兩家連著好幾年都打成了平手,這回是一定要分出勝負來了……”

    “也對哦……”

    說話的人越走越遠,沈承君疑惑的瞧著那浩浩蕩蕩的大部隊,蹙眉:“王家跟趙家?”

    原諒她孤陋寡聞,倒是真不知道對方說的兩位主人公究竟是誰。

    旁邊的冬夏也是一臉大寫的懵字。

    朔月見狀笑著解釋道:“也難怪王妃沒聽過他們,這些人口裏的王、趙兩家,其實也算不上是京城人,隻是近郊的兩戶家境殷實的商賈,隻有在每年的上元節的時候他們才會進城來。”

    “不是京城人還在京城有這麽大的名氣?”冬夏好奇的眨眼。

    “正是。”朔月笑笑,華晟朝重農輕商,所以即使這兩家人名氣再大,也傳不進世家女眷的耳朵:“這兩家人祖上都是以製作燈籠起家,憑著祖祖輩輩鑽研出來的好手藝有了今日的名望,底下徒弟無數,這上元節燈會的燈籠,就有一半以上都是出自兩家人的手筆。”

    “這麽厲害啊。”冬夏瞪大了眼睛,一臉讚歎,雖說天還沒黑,兩旁的燈籠都是暗暗的不出彩,但也已經很漂亮了。

    “那他們兩家每年都是要比的麽?”沈承君笑問,她方才聽得是兩家要爭‘燈王’的寶座。

    朔月點頭道:“是每年都要比的,因著兩家的名聲越來越響,多年前被官員舉薦給了陛下,陛下見他們的手藝出眾,還親賜了塊‘巧奪天工’的牌匾給兩家,著令每年的中秋佳節,由他們進獻一盞宮燈,年年翻新,歲歲不同。每年進獻的宮燈都送去了皇後宮中,王妃以前去請安,應該也曾見過的。”

    沈承君略微回想,貌似的確有那麽點兒印象,那時候也隻以為是內廷司那個巧手的工匠造出來的,原來竟是取自民間。

    “不過,因為當初送上來的宮燈是王、趙兩家合作的,到底是誰家來進貢,就成了兩家的最大爭執,後來兩家人便協議說,每年的上元節比試,哪家奪魁,當年便哪家進貢,年年如是,倒也成了京都一景。”

    所以就是說昭德帝閑暇時心血來潮的一句話,惹得兩家人雞飛狗跳的年年折騰。

    昭德帝的那道旨意估計就是一時興起,倒是無心之中給京城百姓添了不少樂趣。

    冬夏聽得興奮,拉著沈承君的胳膊撒嬌:“小姐要是喜歡,咱們一會兒也去看鬥燈好不好?”

    沈承君點點頭,裹緊了披風又帶著兩人逛了一會兒,果然如朔月所說,這滿街的花燈之下,除了寫著燈謎,還清楚的注著兩家的標誌,涇渭分明,讓人一望即知。

    眼瞧著快到晚膳時間,街上的人也越發密集,路邊的花燈逐漸亮了起來,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十分壯觀。

    朔月一早就在******的頂層定好了包廂,見沈承君逛得有些乏了,便請示過去那邊用膳。

    ******是整個京都裏最高的一座茶樓,從這裏可以遙望朱雀街全景,是貴婦小姐們賞燈看景的最佳地點。

    樓裏客人不少,因著避讓女眷的關係,走廊與樓梯兩側都特意設了紗幔帷帳,一進門便有麵向親和的小廝上前來引路,偶爾路過幾個房間,還能聽見從裏麵傳出的歡笑低語聲。

    沈承君微微皺眉,裏麵仿佛有一道聲音十分熟悉,好像在哪裏聽過。

    冬夏見沈承君停了步子,有些奇怪的眨了眨眼,自動自發的就湊到了那道門邊上,透著縫隙往裏看,緊跟著睜大了眼睛,驚訝的脫口道:“咦,那不是辛家小姐跟蔣琬麽?她們怎麽湊到一塊了,仿佛很熟悉似的。”

    是了,是辛玖語的聲音,最近太長時間沒見到這一位,都有些生疏了。

    自從那日將蔣琬遣歸,沈承君便很少關注她,隻聽說蔣琬在外麵住了兩日,蔣昌明終究是耐不過流言的譴責,將她重新接回了家。

    不過就是在蔣家昌盛時,蔣琬與她長嫂的關係都勢同水火,現在蔣家落魄,蔣琬的日子更不會好過。(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