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物極必反
字數:3493 加入書籤
明帝國高層正在為了何時攻打朝鮮而進行討論地時候,德軍已經在唐努烏梁海取得決定性勝利,由於蘇軍情緒不穩,阿列克謝耶維奇又沒有讓羅科索夫斯基放開手指揮,十五萬蘇軍不幸在烏.蘭烏拉境內的齊錫希特河附近被圍,超過五萬人被殲滅,上千人失蹤,傷殘者更多,突圍無果後,八萬多蘇軍向德軍繳械投降。至此,唐努烏梁海還有不到五萬蘇軍能堅持戰鬥,古德裏安試圖和蘇軍主帥阿列克謝耶維奇中將取得聯係,勸他投降或者直接退出唐努烏梁海,結果未遂。
阿列克謝耶維奇很沮喪,不是因為失敗,而是國內給他發來了嘉獎令,斯大林得知十五萬蘇軍全軍覆沒地消息後,沉吟良久,終於覺得這個廢物實在不能要了,要不然還不知道要被坑隊友多少次,便決定為其晉銜上將,而實際指揮蘇軍作戰的羅科索夫斯基少將同樣被晉銜中將,指示繼續和德軍周旋。
這不是周旋,這是送死。
阿列克謝耶維奇有點缺根筋沒錯,但他又不是傻子,羅科索夫斯基更不是傻子,哥倆都明白斯大林的意思——你看,你們犯了錯我都不計較,這多大度是不是?既然如此,你們就不要辜負我的期望哦。
鐵人同誌的期望是什麽?自然是要他們死在唐努烏梁海,反正不能撤到國內,就在異鄉的土地上戰鬥到最後一人,這才是真正的斯拉夫民族。阿列克謝耶維奇將自己關起來,開始寫遺書,羅科索夫斯基則在喝了一瓶酒之後,想起這兩年的種種遭遇種種委屈,而斯大林又趕盡殺絕,不禁萬念俱灰。
有一個成語說得好:物極必反。
羅科索夫斯基闖進了頂頭上司的房間,一把扯過那份寫了一半的遺書,看都不看撕得粉碎,阿列克謝耶維奇怒目圓睜,揪住他的領子吼道:“你幹什麽?”
“上將,你認為還有希望嗎?”羅科索夫斯基淡淡一笑,他特意點出阿列克謝耶維奇現在的軍銜,雖然陸軍上將比陸軍中將好聽許多,也光榮許多,但聽在某些人耳裏,卻像被針紮了一下耳膜,生疼生疼的。
阿列克謝耶維奇一拳頭將這個桀驁不馴的手下撂倒在地,還踩了兩腳,瘋狂地叫道:“混蛋!我叫你說!我叫你說!”他的眼睛都紅了。
新晉上將打累了,羅科索夫斯基爬起來,擦擦嘴角的血,冷笑道:“上將能聽我說了嗎?”
阿列克謝耶維奇往椅子裏一倒,他再沒有力氣發瘋了,羅科索夫斯基道:“上將,我們投降吧。”
“什麽?”晴天霹靂,阿列克謝耶維奇一個激靈,因為憤怒而顯得額頭青筋暴跳。
羅科索夫斯基直直地盯住他,冷冷道:“還有選擇嗎?上將,我們還有選擇嗎?”
或許是“上將”這個字眼又刺激到阿列克謝耶維奇了,他絕望地說:“我不想死……”
八月二十五日,唐努烏梁海地區最後的一部分蘇軍在阿列克謝耶維奇上將和羅科索夫斯基中將兩名主要統帥的帶領下,向德軍繳械投降,古德裏安接受了投降。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科索夫斯基隨後向古德裏安交出自己的佩刀,德軍旋即光複唐努烏梁海全境。
消息傳出,舉世震驚。
斯大林氣得在辦公室砸了一下午的東西,大明帝國上下歡呼雀躍,外蒙古和唐努烏梁海相繼回歸,現在就隻有兩岸三地——香港、澳門、台灣不在明帝國的掌控之中了。香港租賃給大英帝國,澳門租賃給葡萄牙,都是有租期的,明帝國在法理上隨時可以收回,所以不用急,而且也急不來,最重要的還在於台灣。
唐努烏梁海光複的消息送進中南海,內閣總理林婉芸下令舉國歡慶三日,紀念北方領土在強鄰的幹涉下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大明女皇朱清清召開新聞發布會,一是宣布蒙古和唐努烏梁海恢複原有的行政統治,並成立“漠北軍區”,由陸軍參謀長莫存鋒中將兼任軍區司令,二就是宣布出兵朝鮮。
為什麽出兵朝鮮?朱清清給的回答是:“在明日的停火協議中,明確規定朝鮮和琉球獨立,而宇垣一成這個軍閥不聽日本中央政府的號令,占據明帝國的固有領土台灣以及兩個獨立國家的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帝國一定要為曾經的藩國討回公道!”
當然,出兵一定會出兵,但什麽時候出兵,是不是一定取得最後勝利,還得看明帝國的決心。
打朝鮮沒問題,畢竟是陸上戰鬥,打台灣和衝繩群島則非常困難,是人都知道大明海軍完蛋了,沒有五十年恢複不到鼎盛時期,那時候其它國家的海軍又會走到哪一步?可以說,大明的海軍力量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隻有潛艇部隊可堪造就,而且建製完整。
不管怎麽說,鴨綠江兩岸的火藥味瞬間濃鬱起來,宇垣一成不打算放棄朝鮮,所以注定要有一番龍爭虎鬥。
這時候,朱清嚴等出國訪問的大明代表團成員剛剛在南華首都坤甸的機場走下飛機,南華總統許長利親自迎接大明至尊。在南華的行程排得比較緊,但最舒服,南華領土主體以大半個加裏曼丹島為主,有上千萬華人,土著加起來有幾百萬,百廢待興。
雖然明帝國目前給不了南華太多幫助,畢竟大明也有自己的頭疼事,但兩個國家的利益早就綁在了一起,南華境內也有足夠數量的大明駐軍,所以南華隻能無條件支持明帝國。朱清嚴和許長利一見如故,後者是商人出身,說話特別圓滑,和為人處世一樣,他當了總統首先不是和其它國家搞好關係,他因為目前有大明這個靠山已經足夠了,著眼點理應放在經濟層麵。
大蕭條時代還沒有完全過去,南華又建國短暫,國力脆弱,大力發展的方針是絕對正確的,朱清嚴肯定了這一點。在明日戰爭後,明國沒有倒下,南華作為小弟終於鬆了一口氣,許長利也開始全麵推行自己的經濟政策,以商人的那一套治國。俗話說治大國如烹小鮮,他的做法有些急,萬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朱清嚴在視察了南華的一部分經濟開發區後,搖著頭道:“步子不要邁得那麽大,急是急不來的,慢慢來吧,一口氣肯定吃不了胖子,沒看大明從君主集權到君主立憲的道路走了已經四十年,還沒有完全達到目標嗎?想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太難了,不止是要路線正確,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全部站在你一邊,老天爺怎麽可能偏愛你一人?”
許長利連稱受教,隨後,他代表南華共和國政府與大明太上皇代表明帝國政府簽訂《明南結盟條約》,正式確定大明第三個平等盟國的誕生。
在南華逗留了一個月左右,九月中旬,大明代表團離開南華,乘船趕往下一個目標——巴厘島。
誰也不會知道,就在大明太上皇下南洋的時候,這個世界的曆史終於發生了一次重大改變。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五日,美國率先在國際聯盟召開的會議上發難,矛頭直指紅色帝國。
仿佛是約好了似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五國同時響應。(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