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外的逍遙

字數:7700   加入書籤

A+A-




    外傳--張天陽傳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世外的逍遙】

    晨曦初露,太陽卻已升上了常山城的半空,整座趙宮在朝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更顯金碧輝煌。

    幾丈高的城樓之下,數十萬趙國大軍意氣風發地列陣於那裏,將士們各個摩拳擦掌,精神百倍,兵器寒光閃閃,士氣高昂到了極點。

    而他們即將麵對的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爭,是與漢軍生死一線的對決。

    與以往略有不同的是,這次領軍之將,乃是決定親征的趙王!

    此時張天陽早已褪去了趙王的王服,披上了一身銀色的鎧甲,卻被初升的日光染成了一片金黃,襯得他英氣凜然,威武雄壯。

    他於數十萬大軍前戴上了耀眼的頭盔,手持鋒利寶劍,在陣前檢閱著兵陣。忽的兩臂一揮,身側便傳來了震天的號角之聲。

    而趙雪尋則以王後的身份站在天陽的身旁,心中暗暗了決定,同他生死與共。

    她並不喜歡戰爭,一直希望天下能夠和平安寧,然而有時和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出征的將士們在出發之前,都要用酒來激勵鬥誌,以圖征戰順利。

    此時戎裝一身的張天陽站在高台之上,手捧金樽,倒滿一杯烈酒,繼而一口飲下,麵向幾十萬的大軍高呼道:

    “眾位英勇的將士們,此次一戰,將會決定趙國以後的安寧。所以,我們勢必要殺得劉邦一個措手不及,斷了大漢的野心!本王承諾你們,這也將是最後一戰,因為我們並不是為了讓天下大亂,而是要保家衛國!守得趙國的一方安寧!”

    此話,他不僅是對趙國的將士們所說,更是為了趙雪尋所說。

    “誓死跟隨趙王!誓死保護趙國!”所有將士們摔下酒杯,執起長劍,朝上揮去,盡顯豪情邁邁。

    這一戰,雖不說完全有把握取得勝利,但他們會奮力一搏!

    張天陽將一生奉獻於戰場,血染衣衫,揮劍如麻,也從未皺過一對濃密的劍眉。

    然而他此時最放心不下的人便是雪尋,天陽扭頭看著身邊的人兒,從寬大的衣袖中牽起了她的手,心中暗暗起誓:隻要有他張天陽在,她便同在!

    ……

    戰場之上,趙漢兩軍對峙,場麵好不壯觀。

    既然兩國的君王都已經動手,趙軍和漢兵們也一起拔刀上陣,開始廝殺起來!

    張天陽的身形如流星飛月,手中劍尖回旋,如疾風驟雨般攻了過去,劉邦身體急退,用長劍快速格擋他的淩厲劍招。

    天陽的劍招瞬息萬變,奔騰矯矢,去勢極疾且收勢極快,劉邦隻要稍有不慎,就會被他斃於劍下!

    勝負頓時已分,這一場劉邦必然會敗!

    果然,劉邦在張天陽的緊逼下節節敗退,他剛想逃走,就被天陽的長劍刺傷了胳膊,頓時血流不止。

    天陽正想要再追上去,奪得劉邦的性命。隻是眾多的漢軍全部朝他靠攏過來,保護劉邦撤退。

    天陽的武功即便再好,也沒能達到以一敵萬的地步,況且剛才和劉邦一戰,已經損耗了他的許多精力。

    漢軍們群擁而上,何止千計!

    天陽的眼中是一片冷光,他滿腔悲憤一時間如巨浪一般翻天雲湧而來。

    此時他的身影已經被百餘名漢軍包圍,劍如雨下,憑借著輕功順利躲開了長劍。麵對漢軍,他毫不留情地斬殺洶湧而來的敵兵!

    戎裝之上,處處鮮血,淩亂的長發在風中飛揚,數不清的大軍包圍了天陽,數不清的長劍揮向他,他始終是不能左右顧及,才讓自己的左肩受了一劍重傷。

    殷紅的鮮血順著長劍一滴滴流溢下來,他回眸看了一眼不遠處被人保護周全的趙雪尋,微微一笑,又繼續殺敵。

    雪尋清秀的臉頰上早已滿是淚水,她猛地朝他奔去,即便那裏有數不清的漢軍,她也隻想要同他在一起!

    然而,隻差一點點……她就能到了他的身邊……哪怕和他一起死,她也會是心甘情願的!

    隻是,大將軍馬文源不知從哪裏趕來,從身後將雪尋打暈之後,又帶她策馬離開了戰場。

    看見雪尋離開,張天陽也能放心了……他更加握緊手中的劍,麵對重重而來的漢軍,他將自己的殺意注滿了劍身,長劍揮向漢軍,殺戮無數!

    這一生,他厭倦戰爭,隻是為了趙國,為了她,他又不得不披甲上陣。

    腦海中忽然浮現過人兒宛若桃花般清麗無雙的笑顏,還有她傾國傾城的舞姿,天陽淡淡一笑,長劍從前麵直直刺入了他的胸膛!

    疼痛已然襲上了他的身體,意識逐漸變得模糊,天陽一個踉蹌,不由得朝後直直倒去。

    終於可以結束了這一切……雖然與趙雪尋相處的這短暫幾年,便是他的一生,可他從未後悔過,隻是遺憾她從沒有說過她愛他……

    天陽的唇角無力地泛起笑容,似是突然想到了什麽,彌留之際,他艱難地從胸口拿出她送的錦袋,裏麵的青絲結從錦袋中滑出……

    兩縷發絲結纏在一起,寓意著白頭偕老,結發夫妻不相移。青絲結,相思線,思君入骨。

    他這才明白,她也是愛他的。

    “人生在世,恍若白駒過膝,恍然如夢,我長活一世……卻能記住你說的每一句話……”

    他忽的一笑,腦海中似乎還存留著他們在趙宮中初見的畫麵……雪尋紅衣如火,留心上如朱砂。

    話音剛落,張天陽緩緩地合上了雙眸,揮淚訣別。

    千秋功名,一世葬你,玲瓏社稷,可笑卻無君王命。

    ……

    安寧香縈繞的房間裏,意識模糊的男子躺在床榻上,等他再次睜開眼睛,腦海裏卻是一片空白。

    醒來以後,他隻記得娘親似乎叫他張珥,可是這個名字聽起來卻又有點陌生。

    除了張珥,他隱隱約約記得,有個紅裝如火女子叫自己天陽,天陽是誰?那個女子又是誰?……

    將軍馬文源站在床榻邊,看著精神恍惚的他,擔心道:“趙王,您可感覺好些了?”

    張珥一話不說,隻是微微張開眼睛,就如同活死人一般。

    立在一旁的太醫,乃是趙雪尋懷有身孕時照顧她的那位神醫,馬文源扭頭看他,“不知神醫可有什麽好的法子,能夠救趙王一命?”

    神醫理了理蒼白的胡須,過去仔仔細細的把了脈,才道:“趙王身受重傷,命懸一線,如今隻有下重藥才能保他一命,不過可能會留下不好的遺症……”

    “眼下保住趙王性命最為要緊,神醫隻管用藥。”

    那日同大漢一戰,原來張天陽並沒有死,被敵軍重傷之後,是馬文源策馬疾馳而來,在戰場上救走了他。

    當時的他身受重傷,心脈幾乎是快要斷了,為了保住他的性命,太醫不得不給他用猛藥,這樣才有機會轉危為安。

    隻不過……是藥三分毒,況且藥性還是如此的猛烈!

    過了幾日,張天陽身上的傷已經逐漸愈合,臉上原本為雪尋試藥而留下的毒斑,想必是以毒攻毒的緣故,也漸漸消失不見。

    隻不過唯一不好的是,他失憶了,忘記了過去的一切,身子骨也弱了不少,這就是神醫口中所說的“遺症”。

    關於從前的記憶,他幾乎都記不清楚了,馬文源也很想幫他,卻是束手無策,要等記憶慢慢恢複隻能靠他自己了。

    ……

    為了尋回記憶,張珥輾轉去過很多地方,可是都沒有什麽收獲。

    而且他走過的地方,幾乎都是趙雪尋來信都城時的路途,奈何造化弄人,每次卻都與雪尋擦肩而過。

    最後,馬文源想到了一個法子,或許能夠幫張珥找回那段丟失的記憶。

    他隨著馬文源來到了當初的趙宮——信都城,一個初見她的地方。

    “你……為何帶我來這裏?”

    張珥站在信都城外,看著數丈高的城樓,腦海中忽然閃過一些零碎的記憶。

    當年有個紅衣女子從這裏縱身躍下,張珥不顧一切的上前將她接住,即便自己受了重傷,他也無怨無悔,因為終算是保住了她的性命。

    可是張珥隻記得這一些,沒有辦法記得那女子的容貌,這大約就是他最大的遺憾。

    “馬將軍,我以前……是不是來過這裏?”

    “你曾經很愛一個女子,曆經過千辛萬苦,你們終於走到了一起,她是你的王後。後來你在一場戰爭中受了重傷,但是你失憶,不再記得她了……”

    馬文源說這番話時,也覺得很是無奈,為張珥和趙雪尋之間而感到惋惜。

    亂世之中,相愛之人卻不能相守,正如同馬文源和愛妻趙玉敏一般,文源並不願意看到這樣的悲劇繼續上演,所以一直想盡辦法來幫助趙王。

    看著這裏的一切,張珥自然是無比的熟悉,可是每每當他努力去回憶些什麽的時候,他總會覺得頭疼欲裂!

    “趙王切莫逼迫自己去想,這樣反而會讓病情愈發嚴重。你先進趙宮去看看,說不定一切都會想起來的。”

    ……

    於是,馬文源說要帶張珥去宮殿中見一個重要的人,他也急於去尋找腦海中的答案,便跟著去了。

    張珥來到寢宮外麵,一直看著殿中的女子自言自語與娓娓道來的告白,並且一舞傾城,心中有所觸動。

    他的腦海中又閃過了一些畫麵,那日趙國盛世之時,她一身盛裝紅衣,紅色的裙尾長長拽地,他牽著她的手走向石階,向全天下的人宣布,她就是他張天陽許下一生的嫡妻!……

    此時張珥在殿中站了許久,隻不過雪尋一直專注於跳舞,沒有注意到罷了。

    見了她傾國傾城的舞姿,張珥也不禁讚歎,恰好殿內紫檀桌上擺著一張琴,他便不由自主地走過去,為曼舞中的人兒撫琴伴樂。

    聽見琴音,那女子詫異的停下了舞步,轉而深情地望著他,秋波般清澈的眸仁中似是埋藏了很深的情感。

    女子朝著他緩緩走來,眸光恍若秋水,她輕輕地撫摸上他的臉頰,柔聲喚著:“夫君……”

    她稱他為夫君?……張珥愣了愣,許久都沒有開口,因為他完全不記得了過去,可心中卻很是慌亂。

    “我就知道你沒有死......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她忍不住哭了出來,梨花帶雨的模樣讓人看了心痛不已。

    雖然不再記得那女子是誰,然而看到她,他依然會笑,看見她流淚,他也會十分難過。

    那時候張珥就在想,她一定是生命中對自己很重要的人,他很想上前抱住她,可是生怕自己認錯了人。

    他也不知為何,會輕輕試探性地喚她一句:“尋兒?……”

    除此以外,他還說:“我回來了。”

    他回來了,她心心念念的人兒回來了……

    ……

    如今的趙國已由太子張敖繼位為王,又有眾臣和易凡的輔佐,朝中之事果然處理得井井有條,一切似乎都在漸漸好起來。

    看著敖兒小小年紀卻很有成就,張珥和趙雪尋便自此歸隱於民間,不再過問宮廷之事。

    從此,雪尋和他兩個人在太平的天下中一起遨遊列國,看遍錦繡山河,宛若神仙眷侶,而且這也是他們一直以來共同的願望。

    除了振國大將軍馬文源和遊曆四方的神醫,世間沒有人再知道先王和先王後退位歸隱的消息。

    若幹年後,張敖迎娶了大漢的魯元公主劉樂為正妻,立魯元公主為王後,誕下一子一女,夫妻恩愛兩不疑。

    趙漢兩國聯姻,因此再結友好,熄了戰火,從此百年內趙國天下太平。

    後張敖之女,也是張珥與趙雪尋的孫女張嫣,嫁與大漢皇帝劉盈為皇後,從此張嫣母儀天下,張家世代襲趙王之位,貴為王公貴胄,延續香火。

    即便這段佳話已經過去了許久,可是後人定會永遠記得,張氏曾經出了個常山王,後為趙景王,手段霹靂,運籌帷幄,實乃曠世奇才,更是保得了天下幾十年的太平。

    而更難能可貴的是,常山王張珥一生隻娶一人為妻。

    在與大漢的最後一戰中,他身負重傷,與趙雪尋歸隱,也因此才可以和心愛的人兒周遊列國,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或許,這對常山王張珥來說,便是最好的結局。浮生若夢,運籌帷幄,一生征戰沙場,不如那世外的逍遙。

    ,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