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陰謀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A+A-




    每次出門遇到袁恭,張靜安的情緒都會略差一點。

    但是隨即再遇上她爹,情緒就會變得更差。

    她爹張數自從公主死後又續弦了,那就不再是駙馬了。因此以他的進士身份,也就在國子監找了一份差事在做著。他自幼也有些雄心壯誌,可這十幾年下來,卻不僅沒有施展的機會,反倒是在國子監裏沒少生那些跋扈的學生的氣。現如今你看他第一眼,還是個玉樹臨風的倜儻文士,仔細看兩眼,那頹廢萎靡的氣息就禁不住撲麵而來了。

    如果可以,張靜安真心不想跟她爹照多一麵。

    可天大地大,也大不過父母,雖然在張靜安心裏,張數還不如死了的好。可既然他活著,而她還想活得更好,那麽表麵上,禮數還是不可廢的。

    她回家的時候,正好張數帶著張靜軒也從國子監回來。父女姐弟就這麽打了個照麵。

    大約是已經知道大女兒早已知道自己那些見不得人的齷齪事兒,他在女兒跟前端不起父親的架子,麵對張靜安冷淡的臉,他也說不出什麽話來,竟然是將張靜軒拉到身前,“你自幼不在家,如今回來了,就多與弟弟妹妹相處,將來也好相互扶持。”

    在他的胸前,張靜軒抬起大大的眼睛看著她,張靜安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十歲小孩眼裏閃過的厭惡和痛恨。真是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李氏的孩子果然和她一個思維,在謀劃別人丈夫的過程中遭遇了一點波折,這就將別人給恨到骨子裏去了。

    她不信上一世張靜姝劃傷了她的臉,李氏把她圈在院子裏折磨到死的事情張靜軒完全不知道。

    就算他不知道,難道不曉得一向清貴簡樸的家裏為什麽能拿出大筆的銀錢去給他聘當朝次輔的孫女為妻?她和袁恭合離,袁恭是將她帶去的嫁妝一點不差地都給她帶了回來的。

    她撇了一眼張靜軒,“他給我娘磕過了頭沒?我娘無子,不如將弟弟過繼到我娘名下,再讓二娘生一個就好了。”

    張數和張靜軒同時臉都一僵,張靜安卻施施然地轉身就走了。不是她娘生的弟弟,她不嫌棄就不錯了,難道還要她抬舉嗎?張數還真以為自己這個爹還算數!

    回到屋裏,張靜軒對著他親娘,眼淚都快出來了。

    李氏聽著,臉都白了,可也隻有捏緊了手裏的帕子好半天說不出話來。

    老太妃和永嘉公主她都應付過去了,十幾年後居然要受這個女娃兒的磋磨?她還得忍,好在這女娃如今是落到了她的手裏,她也知道了她的底牌,她還想順順當當地嫁人?門都沒有!

    ?

    張靜安重生之後,總體來說,一切還都順利。

    皇帝覺得彌補自己對玉太妃的愧疚的最好方式,就是給玉太妃唯一的骨血張靜安找個好的歸宿。

    廖貴妃提的那個不靠譜的黃仁孝讓他氣炸了肺。

    連帶著對那些所謂的新進士子都猶疑了起來。知人知麵不知心,還是要找京城老牌的熟悉人家才行。

    他有了這個意向,但是他是皇帝,不可能自己去查找考尋那些合適的人家,想了想,就將這事交給了太子妃徐氏來操辦。

    徐氏這個人在張靜安上一世的印象裏還好,是個十分低調的女人。後來劉易的後宮裏出了不少有名的女人,折騰來折騰去七八年,反正到張靜安死,也隻有徐氏穩坐釣魚台,還將梁夫人生的兒子養在了跟前。徐氏出身也是前朝的老氏族,不過是最早投靠先皇的那一批,對於張靜安來說,徐氏的存在沒有啥意義,大約對於徐氏來說,張靜安的死活也並不放在她的心上。

    這一世,略有不同的是,徐氏希望用張靜安來打擊梁夫人。

    她是正經的晉王妃出身,若論起來,梁夫人就算有封號,也隻是個妾。她要走的是正室夫人的上層路線,比如說在讓婆婆順心的基礎上,辦好皇帝公公吩咐的事兒。這一世梁夫人的孩子死了,但是她還是走的老路線。

    以徐氏對張靜安的了解,這個丫頭性子偏強,又是個外強中幹的主兒,最要緊的倒不是夫婿如何,要緊的反倒是這家的規矩如何,家裏有規矩,大麵子上過得去,她就算對皇帝公公有交代了。至於日子仔細過下去怎麽樣,那就是張靜安自己的事情了。她尋摸著,要在京城的老人家中,給張靜安尋一個“好”的婆家。至少要讓張靜安表麵上看得過去。內裏麽,還得讓婆婆廖貴妃心裏舒爽才是。

    既然要尋婆家,大麵上的體麵都要做全了。那就要相親,總要看對眼了。

    也就是說,張靜安在選婆家這方麵有了一定的自主權,可是她也就不能縮在在張家建立的小堡壘裏,得到全方位的保護。

    比如說,這年春暖花開的時候,太子妃在京城外的清涼山上開了賞花會,名為賞花,實則相親大宴,她就得出去露個臉。

    聽太子妃的口氣,似乎是給她看中了宋國公府四房嫡出的老三,張靜安上一世被玉太妃在宮裏嬌慣得兩耳不聞窗外事,也不記得宋國公府後來是個什麽情況,但是就目前來看,宋國公府倒是個不錯的選擇,起碼宋國公府的老太爺老太太都是手段強硬的大家長,據說宋國公都五十多歲了,在老太爺和老太太跟前,頭都不敢抬,這樣的家族起碼有一條,就是重規矩,張靜安嫁過去夾著尾巴做人,大約也能保住一世平安。

    這回去賞花會,主要是要看看這趙家十四少爺究竟人才如何。

    其實張靜安也沒啥期待的,可當真見了一麵之後,多少有些失望。同是國公府的公子,有袁恭金玉在前,這趙天賜真心不夠看的。張靜安是娘胎裏帶弱,後來千嬌萬寵著總算是養活泛了起來,可是瞧著還是比常人纖細矮小一些。可這個趙十四少爺今年也十五歲了,可看著比張靜安也沒強壯到哪裏去。

    更要命的是,在一群姐姐嫂子中間就唧唧呱呱有話可說,拉他出來見人,這脖子就跟墜了塊磚似的,頭都不敢抬。

    最最要命的是,趙家的老太太果然如傳聞中一樣嚴厲挑剔,當著太子妃的麵她沒怎麽說話,可張靜安感覺到,就這麽說了一盞茶的功夫話,老太太的目光上下將她剮了不下十次了。

    總之這算是相看過了,反正張靜安也不會有太多的選擇餘地,如果沒有太大的變數,這親事也就算差不多訂下來了。之前不知道趙十四少爺是個什麽人,張靜安心情忐忑地去了清涼山,可回來的路上就難免情緒有些低落,嫁給這麽個人過一輩子,多少是有些不甘的。可靠在車窗上想起前世的總總,也隻得安慰自己,日子都是人過的,總歸要走與上一世不一樣的路,總歸要比上一世活得更好才是。(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