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皇帝舅舅

字數:4379   加入書籤

A+A-


    起因就是太子妃徐氏。

    她因為張靜安的親事被皇帝訓斥,心裏怎麽能好受?雖然忍耐是她的特長,可這口氣實在是吃的委屈,不出出去,怎麽能舒暢?她想了又想,這就琢磨出來一個既損了人,又撇清了自己的法子。

    宋國公府的十四爺被人發現玩小倌之後,宋國公府果斷出麵否認了和明珠郡主在議親的事情。事情也很快被壓了下去。作為老牌的勳貴,宋國公府也是很能忍的,他們完全沒有去追究趙十四玩小倌的事情是怎麽傳出去的。反而當這件事情完全沒有發生過。

    然而從心裏,他們肯定還是不舒服的。本來宋國公府的老太太和太子妃徐氏的外祖母就是手帕交。私下裏商量了一下,這就由宋國公趙家出麵,給張靜安下了個絆子。

    一日裏春宴,主子們坐在一起飲宴,下人們也湊在一起說話。袁家還是那麽親昵地將準備與袁恭訂親的方瑾給帶在身邊,介紹給京裏其他的勳貴人家。

    方瑾容貌氣質出眾,自然得了不少的誇獎。連帶著陪著她的奶媽張婆子也就有點飄飄然了起來。

    瞧著袁家長孫媳婦關氏有些木訥沉悶的表現,就不禁想到等到自家小姐進門,怎麽能壓關氏一頭的美事上去了。

    也就沒有注意,怎麽身邊跟自己套話這個婆子以前壓根沒有見過呢?

    這婆子乃是出身趙家,京裏的勳貴人家早先聯姻也好,世交也罷,這底下的下人的交往也是錯綜複雜,趙婆子尋關係潛伏到張婆子身邊真的是沒一點難度。

    這趙婆子不經意地就問起了方瑾的親事。

    而這張婆子由於太飄飄然了,這也就忍不住跟她隱晦地確定,自家的小姐等出了孝,就要跟袁家的二爺袁恭訂親了。嫡嫡親的表姐弟,青梅竹馬地作親,什麽都比不上呢。

    趙婆子一方麵暗地裏啐她,尼瑪真不要臉,都快二十歲的老姑娘了,要作親早不作親?現如今著急了吧,還沒出孝呢,就跟著未來的婆家人出來見客,可見也不是個沉穩的。另外一方麵,趙婆子又竊喜,刻意地奉承,“也難怪啊,瞧你家小姐這容貌,這氣度,真是將這京城翻過來也找不出更齊全的了,難怪啊!難怪……”留了話尾子不說。

    那張婆子就忍不住好奇,“難怪什麽?”周圍一圈愛八卦的下人婆子裝著矜持,可都豎起耳朵來聽著。

    趙婆子就裝親熱,湊近她,用那不大不小恰好周圍人都聽見的聲音說,“聽說先頭宮裏老太妃給你家二爺說過明珠郡主的親事,可有你家小姐珠玉在前,袁家壓根就沒答應呢!”

    張婆子對這事多少也有點耳聞,可這一日也是高興,沒承認也沒否認,就這麽笑吟吟地說,“這我可不知道。”

    可轉頭又誇方瑾,“隻是我家小姐從小在我家老夫人跟前養著的,那德言容工都是頭一等的。”

    這話就有些不夠謙虛,沒明說,可還是壓著張靜安要了一回強。

    她自己很得意,可聽在別人耳朵裏未必就是這麽一回事了。

    玉太妃雖然隱沒深宮不論外事很多年了。可她的名聲是很好的,跟有的勳貴人家也有一同熬過戰亂的交情。而吳家這幾年急功近利的得罪了不少人,尤其是吳家老太爺死了之後,這吳家是一天不如一天。方瑾不過是吳家的外孫女,爹不過是個五品的同知,還是在西南偏遠的任上出來的。

    要說起袁家和玉太妃的關係,有不少老人家還能津津樂道好幾段曆史呢,到底是什麽原因,能讓一向以忠義恭謹出名的袁家棄了玉太妃一手教養的外孫女,而求一個兒媳娘家的侄女兒呢?

    於是乎,在京城的勳貴圈裏很快就議論紛紛,不知道哪裏又來了一股子妖風,吹的就是張靜安為人古怪跋扈,不大見人的緣故就是因為品性不佳。

    還有人說,張靜安是個病秧子。

    還有人說張靜安命格不好,出生克死了生母永嘉公主,玉貴妃就是養著她才從一個健朗的老太太衰敗了下來的。

    總歸說什麽的都有。

    勳貴圈裏傳還罷了,關鍵是其實最愛八卦的反而是那些看似清貴的仕宦書香人家,別的八卦還罷了。這種類似風格品貌的八卦才是他們的最愛。

    皇帝雖然疲於應付朝政,但是他並不是個昏君,他自己也有一幫子人幫他風聞朝廷內外的動靜。

    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當真又氣了個半死。

    玉太妃當初看好袁家,可他跟袁家一說,可沒想到袁家已經給二郎訂了親事。這事原本就是國公和自己知道,大家都不說,就沒這檔子事兒了。誰的顏麵也不損。怎麽袁家看重的就是這麽一個不知輕重的兒媳婦,這樣的事情居然拿出來說,居然想著借壓張靜安一頭抬自己的身價!當他這個做皇帝的舅舅是死的嗎?做皇帝的,自然有做皇帝的手段。他也不管那些說閑話的人家。他直接把袁泰和吳氏的大哥吳明權給叫到了宮裏,問他們,明珠郡主到底跟他們多大仇,才讓他們不僅嫌棄她,還非得踩著她壓著她才甘心的地步?

    “袁泰你說,當初你說,你們家跟吳家已經有了口頭的約定,朕說了什麽沒有?朕一個字都沒有說,就當這個事情算了!可朕心裏是不高興的,玉太妃和你們袁家是什麽情分?你比朕年紀大,你應該比朕更清楚才對!你不答應,朕也不勉強你,你居然還跟吳家說三道四!你如今是朕的領侍衛大臣,是五軍都督府的大都督,我看你回去好生與你父親學學,到底如何做朕的心腹股肱才對!”

    他沒罵吳明權,但是吳明權進殿跪在那裏就沒叫他起來過,從頭到尾,吳明權都跪在那裏聽著,一層層冷汗上來,這就將衣服濕了個透的,哆哆嗦嗦地一句話也不敢說。

    皇帝隻冷冷地看了他一眼,就將他和袁泰兩個一起趕了出去。

    這對郎舅相互看了一眼,各自心裏都是顫的,不管怎麽說,眾口鑠金,張靜安的名聲是怎麽樣都很難挽回的了,而張靜安如今落到了這個地步,那麽他們兩家要是再歡歡喜喜地辦了親事,那麽可是朝死裏得罪皇帝了。

    這頭袁泰從宮裏出來,那頭就被叫到安國公袁家的後院老太爺的院子裏。

    這才是真正狂風驟雨的開始。

    老太爺的鬆鶴院大門緊鎖不說,就連仆婦下人都趕到了院子裏,早已不問閑事的老國公袁才的吼聲還是穿透了數重院落,震得人耳膜生疼。

    說起來老國公不問外事已經有差不多快二十年了,對外頭的消息一向不是那麽靈通,也早早就將國公的爵位傳給了兒子。兒子袁泰繼承了國公府之後,一般的小事,也不去煩擾老國公。

    也正是因此,袁老國公對很多消息都是後知後覺。

    比方說,他兒子袁泰拒絕了玉太妃生前拜托皇帝做媒,將外孫女張靜安,嫁給袁泰的二兒子袁恭的事情。

    他聽到了消息,隻一愣,一口老血差點就噴了出來。

    袁泰一進他爹的臥室,就挨了老國公一拐杖,立馬就給跪下了。

    袁才一連抽了兒子兩拐杖才停下來喘氣,被續弦的關老夫人扶著重新在炕上給坐下了。

    袁才指著袁泰大罵,“我白養了你這麽多年,你這是娶了媳婦就打算跟媳婦姓了是嗎?玉太妃跟我們家是什麽關係,別人不知道,你也不知道嗎?你媳婦給你個眼色看,你就敢推了玉太妃來說的親事?你讓別人家怎麽看我們?你讓你爹我死了如何到地下去見先皇和玉太妃?”

    袁泰低著頭跪在那裏,一聲都不敢吭,他其實心裏也有一定的道理,那天張靜安到家裏來道謝他心裏就是咯噔一聲,覺得這事情詭異。你說本來這件事都過去快兩年了,該沒事也就沒事了,他爹不知道,外頭人也都不知道。怎麽就讓兒子救了明珠郡主將人給引家裏來了呢?

    鬼使神差的,他還專門回內院看了一眼張靜安,愣是從她身上找了不少缺點出來。比方說生得單薄,不像是個強健好生養的,比如說性子孤傲,看著不合群。再有就是家裏已經娶了出身不高的關氏做長媳了,你娶個郡主做次媳,這妯娌怎麽好相處?愣是說服自己做了對的決定。

    可這些事情在盛怒的老父親跟前他是半點都不敢提的。(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