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連環大案一

字數:3855   加入書籤

A+A-




    一到都察院,風華的腦仁就更疼了。

    正堂裏不隻是刑部尚書在那兒急切的來回走動,就丫的大理寺卿也是幾乎與刑部尚書同樣表情的望著門外。

    一看到她的身影,兩人像是餓狗看到骨頭一般的立刻迎了上來。

    麻著頭皮,風華揚起一臉的幹笑迎了上去,“抱謙,抱謙,路上有事耽擱了。”

    將兩人迎進了正堂,一坐下後風華立刻變臉,用手托著腦袋抵在桌麵,一副愁苦的要死的樣兒。

    她這身的模樣,兩位大人那到嘴的話立刻憋了回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都不知該如何開口了。

    “咳!~~~”長歎一口氣,風華有氣無力的直接趴到了桌麵。

    刑部尚書閉著嘴正襟而坐。

    大理寺卿還是不夠了解風華,一見她如此,立刻開口問道:“大人是碰到何事煩擾了嗎?”

    他這一問,刑部尚書立刻送給他一個傻子的眼神,但對方注意送給的風華,沒有接收到他的信號。

    “剛才在路上碰到了些令人不快的事情。”風華連聲音都是有氣無力的。

    這下不用刑部尚書示意,大理寺卿也知道不該再問下去了,要不今天他們兩別想有任何的收獲。

    可風華話匣子一開,她已不用任何人問的接著說道:

    “剛才路上一群的郡主公主的攔住本官去路,說是本官占著護王王爺嫡女的身份當上\/了左都禦史這般的二品官員,還占著太皇太後與攝政王胡作非為,本官心裏委屈啊!”

    趴上桌麵,甚至雙肩還抖了幾抖,看樣子還真像那麽回事兒。

    刑部尚書與大理寺卿兩人相視一眼,接著同步的拿起一邊的茶杯,誰都明白這話的下麵是什麽意思,接口那就是傻子了。

    風華一拍桌子站了起來,一臉的大義凜然,“他姐姐個腿的,本官就是占著我父王,就是占著太皇太後和攝政王了,又怎麽的?本官氣死她們。”

    指了指刑部尚書,“李尚書,你上回說什麽案子犯了難了,本官當時怕別人亂說話,所以不敢去幫你,現在本官就管給他們看看。”

    兩人全呆住了,這完全和他們想的不一樣啊?

    他們原以為南宮大人特意的給他們來這一出,是想今天找理由趕他們走呢,這峰回路轉的,他們腦子都快跟不上節奏了。

    李尚書立刻反應了過來的起身上前,自袖子中取出兩份卷宗遞了上去。

    “南宮大人,這兩件案子已積在刑部一個多月了,雖是犯人都已認罪,但本官總覺得哪兒不對,一直未定案,勞煩大人過目。”

    大理寺卿也不客氣喚了手下進來,他這更狠,手下手裏抱著的那目測最少得有七八份卷宗。

    風華。。。

    她可不可以收回剛才的話?

    先看刑部尚書的卷宗,兩個案子極為相似。

    第一個案子:

    京城南一街(外城的貧民區)一夜間一家七口死了六口,除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新進門的兒媳。

    案犯正是這新進門的兒媳,並且那新婦口口聲聲說一家人全是她殺的。

    李尚書的懷疑並非沒有道理,沒有人證沒有物證,殺人的理由不明,唯一有的隻是新婦的口供,且口供還前後不一。

    第二個案子:

    這就是在京城內城,北十八街(內城一富人區)上的一布莊發生了滅門慘案,同樣的是剛入門的新婦一人獨活,也口口聲聲的說是她自己做的。

    沒有人證物證,沒有殺人的理由,同樣的口供前後不一。

    風華麵色冷沉的將卷宗朝桌上一丟,“並案調查,這是一宗連環殺人案。”

    李尚書麵色為難的看著風華,“南宮大人,此兩案本官也想過是連環殺人案,但是這兩家家世不同,一富一貧,而且凶器也不同,一家全是由劍而殺,一家卻是武器較多,有刀有棍還有斧子。雖是情節有些相似,但怎麽看都不像是同一人所為。”

    “誰告訴你是一個人?”風華不解的看著他。

    “這明顯的是一夥人所為你看不出來,就算南一街這一起案子,雖然全是用劍,可你看了仵作的報告沒有,屍體上的劍深全不同,且致命處並不在同一地方。”

    “那也就是用劍之人的手法與力量是不同的,請問這能是同一個人?”腦子進水了?

    “可是。。。”李尚書更感覺自己的腦子一個有兩個大了。

    “為何這兩家的新婦都要承認是自己做的?”這不是自尋死路?

    就連大理寺卿也激起了好奇心,拿過桌上的卷宗翻看了後,他倒是有不同的見解,“南宮大人,下官有話,不知當不當說?”

    “說。”

    “李尚書是西北人,可能不太知道京城民間早前的一種做法。”

    見風華與李尚書兩人都不解的看著他,大理寺卿接著解釋道:

    “那是啟明帝之前的事情了,京城民間如若是新婦入門,三個月內家裏如果有血光之災,哪怕隻是家中有人破了手指流了血,都會將責任推到新婦身上。”

    “一般新婦不是要被主家責罰,就是要入廟為主家祝福,直到主家認為災光已過方可再行歸家,但新婦在主家的地位已經一落千丈。”

    “啟明帝登基之後,有一次微服出宮,到一農家小院中討水喝。巧的是,這一家中剛娶了新婦,是那家的小兒媳。而新婦入門後第二天,大兒子的孩子就突然摔倒,手被蹭出了血來,這一家人就將新婦送到了家廟裏為全家祝福。”

    “更巧的是,啟明帝到這家農家小院的這天,正是那家人去接新婦回來的日子。啟明帝親眼看到那家人對著新婦是又打又罵,而周圍的人全在冷眼旁觀。”

    “這下可把啟明帝這位老祖宗給氣得,不旦是當場處置了那打人的一家人,更是回宮後下了一道聖旨:從令之後要是再發現還有如此陋習,一經被官府發現,不旦要處置犯事的家人,更是連那兒的主事人一同處罰。”

    “有了老祖宗這一聖旨,民間此等陋習也就漸漸的消失了。本官也一直不知此事的存在,還是小時候聽本官的父親提過,剛才一看卷宗才想起此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