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清朝堂六

字數:3250   加入書籤

A+A-




    “你的意思是。。。”難不成這裏麵還有其它隱情?

    “外公,孫兒的好友正是現今都察院的李都督。大司馬重新出山便是他代皇後去司馬府,麵見的大司馬與京兆府的吳大人。此事皇上身邊的冥衛與都察院裏的玄衣衛已經查明,大司馬嫡長子並非病死,而是中毒而亡,就連大司馬嫡夫人也同樣是中毒而亡,下毒之人正是大司馬現在的夫人。”

    “大司馬自己也知內裏情由,這才會自責的將自己困於府內十幾年。當年現今的司馬夫人還隻是一個側室,她雖非王相一脈,但雙生姐姐卻是王相最為寵愛的小妾。。。。。。”

    “等,等下。”尊義公打斷他的話,“大司馬當年可是護城軍在手,禁衛軍在手,朝中更是支持無數。而且大司馬當年西關可是有個七十萬大軍,現今西寧王麾下的六十萬大軍中,有著不少曾經可都是大司馬的人。”

    他怎麽可能容忍一個無世家背影的小妾在自己府裏做威為福,甚至自己的夫人被害,還會提那個害人者當夫人?

    “外公,您聽孫兒和您慢慢說。”濮陽敏之為尊義公倒了杯茶,接著娓娓道來:

    “大司馬膝下可不隻長子一個,除嫡長子外,還有兩個嫡子一個庶子,三個庶女。但這些孩子全數都中了蠱。連心蠱,母蠱在現今的大司馬夫人身上,子蠱在這些孩子身上。母蠱傷,子蠱亦傷,母蠱死,子蠱亦死,這便是大司馬動不得大司馬夫人的原因所在。不隻動不得,還得順著護著。”

    “這也是大司馬情願將一切歸還朝廷,也不願留於自己手中的真正原因,而非恨皇上。”雙方都沒有人向外界去解釋,大司馬又那樣不明不白的隱於府內,這才讓人誤會了一切,以為皇上與大司馬是仇敵的關係。

    “那現今是。。。。。。?”難不成皇後娘娘有辦法解蠱?沒聽說過皇後娘娘有這方麵的才能啊!

    “皇後娘娘認識一位能解蠱之人。外公,您說。。。皇後娘娘可是對大司馬有著如此大恩,大司馬怎麽可能是那個向您詆毀皇後之人?”

    尊義公這下也不得不懷疑起來,“但信件上的字跡的確是與文柄的字跡一樣,外公雖是年老,可還沒到連這個都看不清的地步。文柄與外公雖不說是深交之情,但也算是友好往來,逢年過節什麽的,外公與文柄都有書信往來。現今新帝登位,外公以防萬一,還謹慎的與那些信做過對比,的的確確是文柄的筆跡無疑。”

    濮陽敏之這下真是有些哭笑不得,“外公,字跡可以做假,皇後娘娘破過這樣的案子。他們將字從原紙上剪下貼於白紙之上,這便可以隨意的想寫什麽就寫什麽內容。大司馬為官幾十年,他所親書之筆自不難弄到。”

    您怎麽進京後不去大司馬府與大司馬見個麵驗證一下呢?

    尊義公完全是愣住的看著他,“還有此行法子?可惜信件。。。。。。”他怕此事連累到大司馬,看罷信,確認過真偽後,便一把

    (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火給燒了。

    濮陽敏之無奈的歎了口氣,“外公,您也不必心急。依您剛才所說,皇上與皇後娘娘並未在宮中對您降罪,而且皇後娘娘話中的意思您還沒明白嗎?皇後娘娘是要您借著自己現在的優勢去揪出那詆毀皇子之人,您的背後有皇上與皇後娘娘為您撐腰。”

    今兒碰到的事兒令尊義公腦子突然的有些打結,“敏之,若你剛才所言為真,老夫連是誰給老夫發的信都無從得知,又如何揪出背後之人?”

    “外公,現今視皇後為眼中釘的就那麽幾個,咱們一個一個的先排除,將最有可能的例出來後,您再演出戲,揪出此人不難。”

    難的是,若他所猜不錯,那就算是揪出了這人,皇上皇後也不大好處理。

    &

    鹹陽宮寢宮外殿,風華靠躺在坐榻上,邊吃著橘子,邊聽著為她剝橘子的隨心講著宮外剛傳進來的最新消息。

    身旁侍候的除了隨心隨意與方、許兩位嬤嬤外,還有一張老熟臉。

    小樂子本是要陪著先帝去絕明山,但剛出京沒多久,先帝沒事兒,他竟然水土不服的上吐下瀉,然後就被無悔大師給趕了回來。

    今日剛剛回宮,一見到風華就抱著她的大腿哭得那叫一個昏天黑地,像是死了爹娘一樣。

    他算是風華在宮裏看得最順眼的一個,再加上他那哭得的慘樣,風華便做主將他留在了身邊,從皇上的貼身大太監變後了皇後的貼身大太監。

    “尊義公這次可真是連老臉都不要了,提著劍去了大司馬府,一路喊著要銷了大司馬,苶親王家的二公子怎麽攔都攔不住,後來還是路過大司馬府的葉將軍上前攔了,但攔是攔了,可大司馬府裏的花草就遭了殃。大司馬夫人心疼那些花,上前說了尊義公幾句,尊義公也是個性子暴的,舉劍就揮向了大司馬夫人,雖然大司馬上前阻攔,但大司馬夫人還是見了紅,手臂被劃了一道。”

    風華有些好笑,“看來尊義公的背後有高人啊,知道從大司馬夫人那兒下手。”

    她和阿冥查了許久,才查出大司馬夫人有問題呢。尊義公背後之人,到底是知道大司馬夫人什麽事兒呢,還是隻是借題發揮?

    一旁揮扇子為風華打風的隨意說道:“娘娘,奴婢看,此人應該便是苶親王府的二公子。”

    “嗯?怎麽說?”那人好像還不到二十五吧,竟然有如此大智慧?

    “娘娘一向對各府的後院之事幾無興趣,顧而有所不知:苶親王府的世子是個廢物,整日無所是事,幾乎一天到晚都粘在煙花之地。但二公子卻是個好的,年紀不到十七便中了舉人不說,現在崇文殿內擺著的治國策,苶親王府的二公子都有份參與撰編。”

    一旁的雙眼依舊有些紅腫的小樂子也插嘴道:“娘娘,奴才記得,皇上曾經讓先帝掃的政策中,編撰人那兒,也有苶親王府二公子的名諱。”

    “人才呀!”風華立時雙眼一亮。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