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殺戮的開始
字數:4283 加入書籤
第五十二章
殺戮的開始
————————————————————
......
皇。
你知道你做了什麽嗎?
就在那一刻,你傷了你一個部下的心。
再無挽回的餘地。
———————————————————————《請叫我花木蘭》
......
當那個消息傳到軍營當中的時候。
連我花木蘭座下的五萬大軍也瘋狂了。
即使在五萬大軍在前後的消耗中隻剩下三萬人。
但那樣的一個消息,似乎喊出了所有人的**。
所有男人內心深處對這場戰爭的渴求。
他們渴望著金錢,渴望著女人,遠比渴望這場勝利還要更加濃烈。
我雖然知道這是這些男人內心的渴望,卻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
我試圖去尋求陸安康的幫助和開導,然而那個男人早就避開了這個**的黑池,似乎不予理會。
我看著軍營中行走著,在大戰前,查看各軍準備情況的拓跋燾。一切的源頭都來自於他的命令。有那麽一刻,我將他判定為了昏君,我甚至有了一劍上去,殺了他的衝動。
然而......
我不能。
我曉得得失。
倘若我此刻殺了他,那麽換來的必然是——..
更多的犧牲。
北魏會因為沒有拓跋燾而陷入到混亂當中,到那時半個國土都會陷入水深火熱當中。柔然人會大舉進攻,連自己的家鄉都免不了遭受這場浩劫。
我所信仰的戰爭不應該是這樣的。
我所知道的古代戰爭史就是一部血與鐵的戰爭史,這個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
但我在腦海中翻開曆史書發現古代的戰爭的確是太過殘忍了,古人說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是真的事實。
當我確切的經曆了這些殺戮時,我明白了。
而其中讓我最明白的就是殺降一事。
古代戰爭史上最大的殺降好似從早就有了!
長平之戰,秦**隊屠殺了趙**隊投降士兵近四十萬,這個成果無人超越,至今無人打破。西方沒有處死敵人習慣,最多就是賣為奴隸罷了。即使後來消滅伽太基,但也沒有屠城泄憤,隻是將民眾移到內地罷了。
楚軍項羽坑殺秦兵二十萬天下共側目。
到了三國,被稱之為魏國一代雄主的曹操,因為恨父親被士兵所殺,出於憤怒屠殺徐州百姓三十萬,創造中國屠城一個紀錄。
後來到了南北朝代時期內人就更不值錢了,五胡士兵隨意屠殺百姓,將漢人婦女稱之為兩腳羊,就充為軍糧,這個估計世界上就此一家,別無分店了。
而頻繁的民族仇殺更是讓北方為子一空。到了北魏時期,權高者爾朱榮為了個人權力可以將元氏皇族和公卿三千人扔到黃河裏。這種殘殺在歐洲曆史上幾乎沒有過,要知道歐洲人即使戰勝也很少用這樣的方式清洗政敵的。
傳說的仁君隋文帝楊堅更是屠了他女婿滿門,而他的兒子楊廣在窮奢極欲方麵遠遠超過西方傳說的暴君“尼祿”。
唐玄宗以後,中國更是陷入了割據的戰爭之中,其中宦官當政治,不知道比歐洲國王當政進步在哪裏。
傳說到了宋時期,據說一個民夫的收入超過歐洲一個歐洲貴族,ff最喜歡舉的例子,但他們好像忘記了看中國四大名著的《水滸傳》那麽多農民起義的例子。幾十萬宋軍被數萬金兵擊潰,而隻有一萬人的十字軍卻縱橫中東,攻克耶路撒冷。
到了蒙古時期可以說是中國人最恥辱的時期,蒙古屠夫鐵木真殺害數千萬漢人,卻被人尊敬為民族英雄,要不是漢人罵的遼狗耶律楚材,估計漢人要全亡,要不要感謝當時他呢。而蒙古軍西征時候,一路燒殺搶,簡直就是人類之癌,但幸好敗於馬木留克之手。
蒙古好不容易退去,到了大明,還好隨世界文明進步,中國人好血之風稍減,但殺人者仍然十分野蠻,動輒消敵十族比如方孝如,還有輕易殺人動輒連座,連最基本的法律意識都不具備,連先秦都不如,秦時期商鞅變法時候,那時候人還講究“民為貴,君為輕”講究法為先,有些法本思想,可惜後來秦始皇自己將秦法丟掉,講絕對君主專治,所以秦二世滅亡。
世界進入資本主義時期,傳教士們來到中國,那時候皇帝萬曆對西方科學非常著迷。
專門指定首輔徐光啟“翻譯西方千年前的幾何原本”。徐光啟曾經說過“今之中國,落後西方格物之學幾三百年。”西學更是士大夫爭相學習的東西。可惜明代亡於清,清人皇帝比如康熙雖然在這方麵好學之風不下彼得,但終究和現在金家父子一樣,深怕人民學習西方,喚醒自由,民主的渴望。所以從來不提倡學習西學。
而太平天國那樣的流民起義,不僅於民眾啟發智慧無益。反而讓殘殺之風流毒至今。太平天國運動中國人死亡幾千萬,白白讓俄羅斯得了便宜,搶了一百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還得到了一個中國和西方仲裁者的身份,現在俄羅斯還在玩的把戲,卻還可以糊弄今天的一些中國人,可想一些中國思想的愚昧程度達到了多深。
不僅太平軍。湘軍更是讓人發指,湘軍過處,無不對所謂的“長毛”趕盡殺絕。沒有一絲人性的憐憫之心。而西部回亂,被殺人數一千萬在中國曆史上更是政治禁區。
......
我站在那裏戰意越發濃鬱的事情跟前,退意越發濃重!
我已經準備好了隨時連夜離開這裏......
然而,拓跋燾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
在我還沒有行動的時候,我去了馬棚,準備先把我的馬喂飽。
卻發現我帳下軍營的戰馬都給帶走了。
而我的戰馬則是已經口吐白沫而死。
士兵們說馬得了瘟疫,但我清楚......
拓跋燾開始對我有所行動了。
他不應該是懷疑我的不忠。
他隻是清楚自己的舉動會對我和他之間的關係造成怎樣的影響。
這麽多年的戎馬生涯.....
他太了解我的性格。
太了解我對這場戰爭抱有的態度。
可是此刻他卻做出了和我觀點完全背道而馳的事情.....
因為他是皇,而我隻是他座下的一個臣子而已。
君臣始終成為不了朋友的。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