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但是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等百姓出來的時候,皇帝的先導儀衛已經過去了,清遊隊在肅清街道,後麵兩排龍旗手舞動龍旗好不威風。
龍旗後則是專用車隊,其中包括指南車、記裏鼓車、白鷺車、鸞旗車、辟惡車、皮軒車等。每輛車均由4匹馬牽引,有駕士14人、匠人1名。至此,導駕儀仗結束。
後麵則是樂,仗,還有文武百官,再後麵則是騎兵和布甲兵穿行,再之後才是皇帝的車駕。
至於皇帝後麵龐大複雜到近數千人的儀仗隊就沒有太多百姓注意。他們一邊歡呼,一邊追隨著皇帝的車駕移動步伐。
李世民坐在車駕上微笑,文武百官要是敢這樣大叫著說著恭維的話,說不定會被他遠離,但是老百姓這麽大叫著他就覺得是出自真心的,十分的滿意。
皇後坐在的攆架露出和藹的笑容,坐在她身邊四處張望的是我們可愛的兕子公主。
再後麵的攆架則是太子妃的,老李家這次動作可真是不小,地位最尊崇的四人都出動了。
這是風向,其他嬪妃沒資格隨行,但是都將在書院就讀的皇子,公主叫了回來,可以說這是老李家的皇家總動員了。
程咬金不動聲色的又在周圍布置了不少兵力,要是出事了,這差不多就是一鍋端啊!
魏征麵前陰沉的走在隊伍中,他對房玄齡的話已經沒有一絲的懷疑了,放在以前,皇帝不可能讓這麽多皇子公主隨行,這次弄的這般隆重就是在造勢。
幸虧房玄齡提前發覺,否則等到大勢形成,他們想要阻攔的話,就變成了蜉蝣撼樹了。
徐老漢兩口子跪在地上給李世民磕頭,他從來不敢想自己居然也能見到皇帝,皇帝還笑容可掬的問候自己兩個老不死的身體可好,這讓他如何不感恩戴德?
“瑤瑤快快將兩位老人家扶起來,兩位老人家你們且寬坐,本宮給你們倒茶。”
長孫笑嗬嗬的說著,一點架子都沒有,徐老漢兩口子急忙站起來,嘴裏不住的說著“可不敢叫太子妃扶我們,娘娘,娘娘我們帶了水了,您不用給我們倒水。”
徐老漢將掛在腰間的水壺拿出來,實在是受寵若驚啊!長孫笑嗬嗬的將茶水送到兩人手裏說道“都涼了,喝點熱茶好。”
遠處圍觀的百姓看著哆哆嗦嗦的老兩口嫉妒心都快爆炸了,這禮遇,這福氣,怎麽自家兒子就沒出息呢?聽說這個徐源隻是富家子弟出身,在書院就讀,後來入了東宮當值,最後才得了恩寵領了這麽份差事。
“氣死老子了,你們怕是不知道,我那不孝子也在書院讀書,等休沐的時候,老子一定好好教訓他,讓他向師兄看齊。”
圍觀的人群中一個中年大叔滿臉怒容的說著,可語氣裏那股驕傲勁是怎麽都掩飾不了。
“老兄啊!你就別打你兒子了,這徐將軍是學不來的,聽說他祖上是秦朝國師徐福,祖上就是出海謀生活的。”
他邊上一個富商神秘兮兮的說著,見到眾人露出原來如此的表情,他才滿意的點了點頭,話頭一轉又對那中年大叔說道“老兄啊!令郎成婚了沒有?小弟家裏有一女待字閨中,那是知書達禮。”
“老……愚兄正在給小兒尋覓一門親事,賢弟相逢就是有緣,找個地方喝兩杯聊一聊?”
兩人摟肩搭背的擠出人群,其他人眼神複雜,這看個熱鬧還能看出門親事,真是世事無常。
李世民的儀仗隊全部擺好以後,太子的隊伍就走來了,這也不知道蔡聰他們是不是從一早上就在這裏等著了,不然怎麽可能這麽默契。
“兒臣,(臣等),拜見父皇,(陛下。)”
一行人齊齊行禮,嘹亮的山呼聲傳出好遠。
“免禮平身,徐愛卿一行人漂流四載真是辛苦了。”
李世民看都不看李承乾和蔡聰,直接拍著徐源的肩頭滿意的說著。蔡聰和李承乾自覺的站到李世民身後。
“全賴陛下皇恩庇護,否則大海之上臣等又怎麽能堅持四年?”
徐源很會來事,連忙躬身大聲的說著,李世民這下更加滿意了,這小夥子有覺悟啊!他剛剛要是說賴太子庇佑也沒錯,不過那樣李世民心裏就會不舒服了。
“好,好啊!四年艱辛可有收獲?”李世民大著嗓門的問著,那聲音連很遠的人都能聽到。
“回陛下,這四年來臣等曆經海外十六國,風土人情均記錄在冊,途徑島嶼近千座也記錄在冊。臣奉旨出海尋新糧種,曆時兩年三月二十一天終於抵達蠻荒大陸尋來新糧種。經太子殿下和長安侯確認,新糧種有三,一為土豆,畝產二十擔,二為番薯,畝產五十擔,三為玉米,畝產千斤。臣使命完成,前來向陛下交旨。”
“臣等使命完成,前來向陛下交旨!”
兩百多人跪在地上聲嘶力竭的大叫著,這話聽得是讓人熱血沸騰。
“好!這旨朕代皇後收下了,來人賜酒!”李世民大聲叫著,鄭重其事的從徐源手中接過懿旨,交給了極少露麵的嚴咚。
“大功不酬,不足以表彰功績。爾等當重賞!”
李世民一口將酒喝完,臉色漲紅的說著。徐源麵色平靜,而他的屬下一個個露出欣喜若狂的表情。
“但是!”
李世民突然說出這兩個字,目光冷冷的朝著房玄齡還有魏征看了一眼,才嚴肅的說道“新糧種產量如何有待考證,故此由太子與長安侯總領,徐源部為輔,種下新糧以觀產量。
若言過其實則功過相抵,若所言屬實朕當泰山祭天,到時爾等皆加官封爵。爾等可有異義?”
徐源怔了一下,這與之前禮官說的不一樣啊!不過他能有什麽異義?這是天上掉餡餅了啊!
他急忙帶著屬下跪在地上大喊道“臣等絕無異議,謝陛下隆恩!”
事情發生的太突然,房玄齡臉色大變,想出言阻止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隻聽見圍觀的百姓紛紛山呼陛下聖明,陛下萬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