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遊俠兒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A+A-


    “陛下之功績曠古爍今,想泰山封禪但也在情理之中。x23.臣隻問陛下可能賢明如一?”

    李靖沉思了一下,才開口問道。李世民頓時就不高興了,拉這個臉問道“朕自問雖然不比上古聖賢,但也是兢兢業業,不敢有所鬆懈,藥師兄這是何意?”

    “臣隻是想到了隋文帝,文帝也是一位雄才大略之人君,他的功績想必陛下也不否認,可臣想說的是隋文帝晚年時候的事,肆意殺戮大臣,苛政百姓,他雖然沒有封禪,但也是早年間也是明君。所以臣想問陛下如何保證自己能聖賢如初?”

    李靖毫不客氣的逼問,潛台詞就是全力高度集中以後,李老二拿什麽保證失去肘製的自己不會失控。

    “朕……朕朝堂之上有諸位賢臣,後宮之內有賢後,縱然有所心猿意馬,諸多勸誡之下何時有不納諫?”

    李世民沒想到李靖居然這般直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腹中諸多打稿都沒有說出來。

    “陛下如今尚未封禪便已經讓房玄齡掛印,百官之勸不入耳,皇後娘娘亦默不作聲,太子與長安侯一頭紮進農田之中,試問叫天下人如何不驚懼?”

    李靖依然很強勢,說吧又說不聽,老婆孩子都站你那邊,畢竟天下是你家的嘛!現在都這樣了,等你泰山封禪了,聲勢權威如日中天的時候誰還能壓抑得住你?

    “莫要跟朕提房玄齡這廝,聽著就來氣。”

    李世民聽到房玄齡三字暴躁的說著,煩躁的來回走了兩步指著門外氣急敗壞的叫道“你什麽都不知道,這廝猜想朕要泰山封禪,居然聯合魏征,打算在太子他們回來的時候全盤否定徐源等人的功績,以此來斷了朕封禪之心。你說說,啊?那說說這是人臣該做的事嗎?朕自問這些年沒有虧待過他,可他就是這樣回報朕的?”

    李世民咆哮的聲音在大殿回蕩,李靖瞳孔急劇收縮,他沒想到這事居然還有這樣的內情。現在可就不好辦了,都說君為臣綱,房玄齡知道君主有錯不想著勸諫,反而要當眾打君主的臉,這就失了臣綱,難怪皇帝氣成這樣子。

    “如此便是房玄齡失了臣儀,讓他閉門思過也不為錯。隻是房玄齡此舉也是無奈,想必封禪之事陛下是勢在必行吧?否則房玄齡不至於冒險行事。”

    李靖沉吟了一會才緩緩道來,李世民沉默不語,他當然是勢在必行了,否則又怎麽會有這麽大的動作。

    “誠如方才臣所言,陛下要封禪,依陛下對天下的功績自無不可的道理,但是房玄齡忠心體國,是能臣更是忠臣,臣望陛下三思!”

    李靖說完作揖到底才緩緩的退了出去,李世民陷入沉思,他以前也和房玄齡鬧過多次,每次罷官的旨意才到房府,官複原職的旨意也隨之而到,這次他是真的火大了。

    第二天在朝堂上李世民多次‘無意識’的叫房玄齡奏對,可房玄齡在家給他奏對啊?最後李世民失落的宣布退朝。

    消息傳出百官為之振奮,陛下還是離不開房相的嘛!現在沒有召回房相,那就是抹不開這個麵子,過多些天自然就會召房相入朝的嘛!

    靜坐的學子還不罷休,依舊坐在宮門示威。這皇帝也太好臉皮了,既然錯了就該下旨請房相回朝嘛,不聲不吭的算幾個意思?

    路過的官員都搖頭苦笑,這些學子是要把房相架在火爐上烤啊!

    幸虧學子不懂事,夫子來補救。國子監和四方書院的夫子好言相勸把學子帶了回去,那些私塾的學子則被族老一頓竹藤打回去,回去以後一個個都得受罰。

    那些個夫子是唉聲歎氣,人家環山書院看的多透啊,昨天響午發生的事情,下午所以學子就回山了,更是下令封山一個月,自己門下怎麽就不能出個陸衛這樣的人才呢?不行有人家一半就心滿意足了啊!

    挨了頓打以後所以學子也都被禁足了,既然看不懂時局,那隻能隨大流,人家看懂了封山,咱們也就跟著封山。

    這書生是一個很重要的消費群體,突然直接全都閉門不出了,這市麵上的生意頓時就蕭條了許多。青樓,茶館,酒樓沒有了那些書生揮斥方遒的身影,感覺就像沒了靈魂一樣,不到十天的時間生意活活差了一大半。

    好在這段時間坊間又發生了一些大事,長街上經常能看到遊俠兒廝殺搏鬥的場麵,這種場麵放在往日老百姓是避之不及。

    可是最近卻不一樣了,遊俠兒動手之前會說明對手的罪行,而後才拔劍殺人。

    “河西快刀手杜上,你私通敵寇意欲通敵賣國,昨夜意圖偷盜新糧種賣與外賊,某家奉武林盟主張凱之命,將你緝拿交由朝廷發落,爾還不束手就擒?”

    一個劍眉星目的俠客,指著大街上那個抱刀在胸的刀客大喊著。老百姓紛紛對刀客吐唾沫,事實證明這些天遊俠兒沒有抓錯一個人,而這些人私通敵國,沒有人會站在他們那邊的。

    “哼!我不過是接了懸賞令而已,江湖事江湖了,你們這些人居然甘為朝廷鷹犬,算什麽江湖中人,他張凱也配坐在盟主的寶座上?”

    快刀手鄙夷的說著,有人在江湖上出了懸賞,那就是江湖事,這些人狗拿耗子真是叫人看不過眼。

    “若是江湖仇殺,隻要不禍及家人的,自然不會有人過問。但是爾等這是通敵賣國,天下人人得而誅之。不管是江湖中人還是老弱婦孺,隻要有能耐的都不會放過你們的。”

    俠客說著一抖手中長劍朝著快刀手刺去,快刀手慌忙招架,嘴裏氣急敗壞的罵道“豈有此理,不聲不吭就對某下手,你還有沒有江湖規矩了。”

    俠客一劍斬下他拿刀的手,將劍抵在他脖子上冷冷的說道“跟賣國賊講規矩?某家沒有那麽迂腐。”

    說罷將人提起來,騎著馬一路奔到大理寺門口將人甩到大門口說道“某家山中客,奉武林盟主之命清剿武林敗類,這廝昨夜意圖盜竊新糧種賣予敵國,某家特將他擒拿交由官府發落。”

    說罷一拽馬頭,在希律律的叫聲中消失在長街上。門口的衙役見怪不怪,這種場麵這些天見過太多了,掏出繩子將人五花大綁的捆進了大堂裏。

    這些江湖中人一個個本事不大脾氣還不小,哪怕是被抓住還保持那套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話頭,直言老子偷了就是偷了,又不是殺人劫貨你能奈我若何?

    然後這些家夥統統被丟進大獄裏,全他娘等著秋後問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