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七年後

字數:4334   加入書籤

A+A-


    七年後,嶺南韶關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蔡聰帶著妻兒在街上閑逛。

    七年前李世民妥協加封蔡聰逍遙公,蔡聰也沒有拒絕,從此成為一個閑散人,七年來帶著一家大小遊曆山川大河,倒也算得上逍遙自在,

    就是蔡姐兒經常思念遠在長安的楚瑤,常常歎息家大業大不如小康之家,連看望閨女都是一種奢望,蔡聰對此隻能愧疚的沉默以對。

    而七年前楚墨軒帶軍南下一路撤退到琉球,五萬大軍隻有兩萬人隨他撤走,從此便和扶桑的方元一般聽調不聽宣。

    也正是因為有他們在李世民才不敢對蔡聰下殺手,不過蔡聰得罪人太多,這七年來不斷有人行刺於他。

    蔡聰倒也灑脫來一個殺一個,反正也傷不到他,反而成了旅途上的一道調節劑。

    但是裴東可不這麽想,他查出刺客的來源,一口氣連滅六家四觀九廟,宣告這些勢力因為刺殺主公而被剿滅,今後再有不長眼的勢力一樣殺之,消息一出震驚天下。

    這被滅門的不但有大唐的家族,還有吐蕃和突厥的家族,寸草不留的血腥手段昭告天下,逍遙公比長安侯更加血腥暴戾,別去招惹蔡聰後果是你們承擔不起的。

    “娘親我們去韶關衙門吧!太子主動請纓擔任今年的巡遊使,如今正在韶關落腳呢!”

    蔡聰牽著蔡喬笑嗬嗬的對蔡姐兒說著,蔡姐兒冷哼了一聲不快的說道“不去,去看他做甚?瑤瑤被降為良娣他連一句求情的話都不敢說,這樣的女婿要他做什麽?”

    蔡聰莞爾一笑,他離開長安後的一年,大臣上奏以楚瑤生性燦爛,舉止跳脫為罪,以為將來不足以母儀天下為由請求將楚瑤將為奉儀,這簡直是天大的羞辱,沒有因為七出之條隻是因為活潑了點就要被踩到泥底,這誰能忍受?

    麵對群情洶湧的百官,李承乾選擇沉默不語,就在這時候蔡聰上奏折稱若蔡家女無過而降是羞辱,請皇帝將楚瑤逐出宮牆,蔡家的兒女蔡家自己能養活。

    這一奏折上去,百官的唾沫都快將蔡聰淹沒了,自古以來皇家就算休妻也隻有打入冷宮,何曾見過皇親逼著皇家休妻,打發回娘家的?

    蔡聰也不客氣,下朝的時候蔡府裏的家丁在路上直接將幾個罵的最凶的大臣打斷了腿推到河裏,其中有一個搶救不及時活活的淹死。

    李世民在宮中大發雷霆,咒罵蔡聰沒心沒肺,最後將打人的家丁統統全家流放,楚瑤則被降為良娣,此事就這麽不了了之。

    說白了就是時隔一年以後李世民對蔡聰的一次試探,而測試的結果是蔡聰依舊很蠻橫,所以李世民隻好作罷。

    “真的不去?瑤瑤可是隨他一塊來的,你就不想見見你寶貝閨女?”

    蔡聰壞笑的說著,蔡姐兒一聽眼睛就紅了,七年了,她七年沒見到閨女,連已經三歲的外孫也沒有見過啊!

    還逛什麽街?蔡姐兒火急火燎的帶著全家趕到衙門,衙門口縣令帶著衙門的所有官員已經在候著了。

    一見到蔡聰立刻作揖到底,迎著蔡聰一家進入衙門。

    李承乾如今蓄著胡子看上去成熟穩重,見到蔡聰光潔的麵孔露出鄙夷的目光,唐人以蓄胡子為美,蔡聰這種懶人是他鄙夷的對象。

    “小婿拜見丈母娘!”

    李承乾客氣的向蔡姐兒行禮,蔡姐兒哼了一聲,冷著臉的問道“我閨女和外孫呢?”

    李承乾苦笑一聲,隻能說道“瑤瑤在後衙哄孩子呢!”

    蔡姐兒領著鄭容和孩子們直接朝後衙走去,看都不看李承乾。等看到已經為人母的楚瑤時,眼淚嘩啦啦的往下流,抱著外孫怎麽看都不夠。

    對著楚瑤狠狠的埋怨了蔡聰一通,說是這做哥哥的瞎胡鬧,害的楚瑤在宮裏受了委屈。

    楚瑤卻搖了搖頭,她受什麽委屈?現在的太子妃以前總跟在她屁股後麵,而且娘家沒勢力,所以也不敢跟她裝大,長孫本待她如同親閨女,自從李世民和蔡聰鬥法後,她更心疼無辜受牽連的楚瑤,簡直是溺愛楚瑤。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李世民還有誰敢給楚瑤臉色看?

    前廳裏蔡聰和李承乾唏噓不已,誰能知道平定國內勢力以後,居然就是蔡聰跟朝廷決裂的時刻,兩人連麵都沒見上,匆匆一別就是這麽多年。

    “你知不知道當初我被關在東宮,我跟楚瑤是多麽的害怕,父皇承天道而禦九州,一言一行愈發的霸道,而你卻公然跟他頂撞,我們那時候多怕父皇一怒之下將你斬殺!”

    李承乾恍惚的說著,仿佛又回到七年前在東宮焦慮的夜晚。

    蔡聰搖了搖頭,李世民當然想殺他,可惜一沒有成功,他也有所戒備,所以隻能暫時作罷。這種事他自然不會告訴李承乾的,否則他該怎麽看自己的父親?

    “我那時候必須走,你可能不知道陛下早就存了殺我之心,他殯天之時便是我隨葬之日。而且我功高震主你父皇根本不相信我的忠心,當初我能走那是因為殺了我,城外五萬大軍必反,而且扶桑大軍可能會連同揚州海軍殺入長安,你父皇不敢冒這個險,否則你以為我一家能活著離開長安?”

    蔡聰淡淡的說著,李承乾沉默不語,像蔡聰這樣手握重權的臣子必然會讓君主忌憚,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你一走了之,可憐新派的官員群龍無首,三個月間中樞裏新派大小官員共計七百零四人全被外放,連無品的文書都外放了,獲得官職最高者不過一縣之長,但是就算當了縣令也管不了衙役,所有兵權都在縣丞手中。書院前幾批出來的學子,隻要身在官場無論何職,個個都受到打壓,可謂是個個無比落魄。”

    李承乾的話說完,蔡聰沉默不語了,新派官員,書院學子皆以他為首,李世民最怕的就是蔡聰造反的時候朝中有人與他勾結,所以多少人都遭了罪。

    “下放也好,留在長安無依無靠早晚要吃虧的。如今朝裏如何?”

    末了蔡聰歎息的說著,李承乾搖了搖頭苦笑著說道“雖有生氣但大不如前,許多小家夥野心勃勃的盯著我這個位置,也有不少官員依附他們,雖然還是吏治清明,但是派係之爭愈發明顯,而父皇卻樂見其成。”

    李承乾說到這蔡聰就緊握拳頭,三年前老爺子終於還是熬不過命數歸天了,滿朝文武居然無一人吊唁,甚至還有不少人上奏請求剝奪老爺子的侯爵。

    而李承乾去吊唁反而被不少官員彈劾君不君臣不臣,有辱三綱,這些人大多是皇子們的屬官。

    “這些年府中一應事務多賴你照應,不過今後你就不要管了,與我走的太近難免落人口實。”

    “這叫什麽話?如今我已觀政,這百官鹹拜於我,他們那些小家夥想動搖我的地位簡直是癡心妄想。

    如今讓我心憂的是朝堂上青黃不接,老將垂暮,文臣凋零,本來作為後起之秀的新派又被流放。雖然如今的朝堂上可造之材不少,但是我怕等不及他們成長起來,那些老臣就都凋零了。”

    “最可惜的是李靖功敗垂成,若不是他勞累而死,這七年間朝廷必定大破西域諸國一統這片土地。而不是像現在這般,吐蕃和突厥分治西域諸國,與大唐三足鼎立,實在是太可惜了!”

    蔡聰歎息的說著,他離開長安不足半年,李靖就猝死在尚書省,對西域的國策被新來者改的麵目全非,結果反而便宜了西突厥和吐蕃,如今兩國麾下各自有上百小國附庸,實力增加了很多。

    而西突厥也正式發聲自己為突厥正統,名存實亡的東突厥再也不能以突厥自居,隻有他們西突厥王庭才是天狼的後代。

    “父皇私下也和母後說過,你一走,為了安全起見朝廷人才損失半百,加上老臣凋零,大唐需要十數年才能恢複元氣。”

    李承乾難過的說著,一架高速行駛的馬車突然停滯不前了,坐在馬車上的人該多麽難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