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1回 不速之客
字數:3887 加入書籤
聽得方臘這般說,汪公老佛徐徐歎了一口氣,卻什麽也沒說。
自己這個弟子,什麽都好,就是爭強好勝的心太強了。說到底,依舊是不夠沉穩。
眼下吃了這般大的虧,希望他能夠真正從中體會到些什麽吧。
方臘手臂上纏著白布條,一臉陰沉地看著地上跪著的幾道身影,繼而看著一旁擔架上的厲天潤的屍體,目光中充滿了不解和怨毒之色。
方臘怎麽也想不通,厲天閏為什麽要做這等背叛自己的事情。自己將這杭州城內的防務交給厲天閏,自己對他那麽信任,到頭來,這厲天閏居然背叛了自己。
若不是先前危急之時,石寶第一時間攔下了厲天閏,自己此時走已經與列祖列宗團聚了。
“真是便宜了這廝。將這厲天閏的屍首砍成肉泥,扔到荒野去喂狼!”
此時的方臘,恨不得將其挫骨揚灰,但是厲天閏已經死了。
“聖公,不知那厲天佑以及厲天閏的其他家眷,該如何處置?”
這時候,那司行方看著方臘,硬著頭皮問道。
其實,司行方這麽問,是有著私心的。平日裏他們幾人中,屬他司行方與厲天閏私交最好。而此番暴亂,他們眼下並未發現那厲天佑也參與了此次暴亂,甚至便是厲天閏的家人,似乎也並不知情。
故而,司行方這麽問,實則是想將厲天佑以及厲天閏的家眷保下來。
聞言,方臘死死盯著司行方,繼而咬牙切齒地說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留著他們,難不成還想叫他們前來行刺本聖公麽?”
“給我全部當街砍了,淩遲處死,一個不留!本聖公要教所有人都知曉,背叛我方臘的下場!”
這般說著,司行方頓時感覺眼前病床上的方臘那目光猶如兩柄銳利的寶劍,竟是刺得自己渾身寒毛乍起。
“其他人怎麽樣了?”
這時候,方臘再度沉沉問道。
“公羊隼與鐵三通悉數被殺,王慶與田虎也各自掛了彩,不過好像也都突圍出去了,隻是……”,鄧元覺稍稍有些吞吞吐吐地說道。
“隻是什麽?那晁蓋的下落呢?”,方臘聞言,不由再度問道。
“梁山眾人卻是失去的蹤跡。暴亂一開始,還看見他們突圍,之後無論是城內還是這北上的關隘,卻絲毫沒有他們的音訊,仿佛是從人間蒸發了一般!”,鄧元覺答道。
“這倒是奇怪了!”
方臘聞言,頓時沉吟起來。
“會不會,這梁山人馬與那夥混進來的官軍乃是一路人馬?”,石寶不由推測說道。
“不會的!”
方臘搖搖頭,肯定地說道:“哪怕王慶或者田虎與官軍勾結都有可能,但是晁蓋絕對不會!晁蓋此人,素來對官軍和朝廷沒有好感,而且梁山幾次三番地受到朝廷人馬的征討,這份仇恨可不是說化解就能化解的!”
說道這裏,方臘再度看著鄧元覺問道:“在城裏就沒有發現梁山人馬的一點蹤跡?”
“稟聖公”,鄧元覺苦笑一聲:“我等將暴亂平息下來,整個城內死傷無數,我等到處打探消息,都是沒有梁山眾人的下落。而且我等從城內人員的屍體中,也並未發現任何一具梁山之人的屍首!”
“這倒是奇了!”
聞言,那汪公老佛頓時喃喃說道:“那梁山之人一定是找到什麽辦法突圍了才是。否則絕對不可能沒有一丁點兒的線索!”
“嗯!”
方臘聞言,點點頭,繼而吩咐說道:“這樣,你們吩咐下去,派探子直接去梁山周圍打探情況。若是晁蓋出了事,梁山泊肯定不會平靜!”
“聖公放心,屬下已經安排下去了。等一有消息,便會第一時間報來!”,鄧元覺頓時說道。
聞言,方臘讚許地點點頭。雖然這一次厲天閏的事件教他有些不太相信身邊的人了,但是方臘也知道,自己不能夠表現地太過明顯,否則,自己與屬下離心離德,自己的宏圖壯誌,可就要化為泡影了。
而且,身旁的幾人當中,還是鄧元覺最令他放心。
“眼下,你打算怎麽辦?”
汪公老佛看著眼前的方臘,繼而幽幽問道。
聞言,方臘眼神一凝:“眼下隻得先休養個把月了,順便將內部吃裏扒外的蛀蟲清除了”。說道這裏,方臘有些痛苦地看著自己的斷臂,繼而一臉毒怨地說道:“此仇不報,我方臘誓不為人!”
……
時間過得很快,這一恍,那場江南的武林大會過去已經兩個多月了。
這兩個多月,卻是趙官家最逍遙自在,最開心愜意的日子。
先前,童貫精密部署,趁那些所謂的江湖勢力召開勞什子武林大會的當口,官軍突然從內部襲擊,直接重創了當時的各路賊匪。
而在那之後,什麽河北田虎、淮西王慶、山東晁蓋、江南方臘都老實了不少。甚至不少的勢力,都銷聲匿跡,自行解散了。
隻是,美中不足的是,那幾個反賊的頭目,據童貫稟報,都重傷遁走了。甚至,興許老天開眼,教那幾個賊寇都死在半路上。
便在道君皇帝計劃,要不要趁此機會將那些賊寇的巢穴一鼓作氣地端了,然而就在這時候,卻遇上了太後50壽辰。
繼而,整個朝堂之上,不少人都對興兵一事提出的反對的意見。其理由自然是太後壽辰,自然普天同慶,不宜動刀兵,以免傷了天和,影響了太後的壽元。
話都說道這個份上了,道君皇帝自然也就不好再說什麽了。他可不想天下人都罵他是個不孝順的無道昏君。
故而,趙佶不顧童貫、蔡京之流的反對,欣然頒下聖旨:滿朝文武,均不得再提出兵剿賊之事。等太後壽辰大典之後,再提舉兵之事。
太後的壽辰自然是馬虎不得,繼而,舉兵之事隨即被擱置了下來。隨後的一個多月,整個朝廷就隻有一件大事,太後的萬壽慶典。
便在太後萬壽慶典之後,那童貫聯合蔡京、高俅等諸多重臣,再度提議舉兵剿除賊寇之事。
不過這一次,趙佶當即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下來,並且吩咐童貫為主的樞密院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案來,如何用兵,用誰為帥等等。畢竟,趙佶也知道,這幾根釘子不除,日後定然又會坐大了。
然而便在此時,趙佶等人卻不知道,東京城卻來了一波不速之客!(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