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當機立斷
字數:4107 加入書籤
徐老爹正好聽見黃團長大放厥詞地嘲笑紅軍長官,登時生氣了。心說看你們這模樣肯定是被我們營長給打敗逃到這裏的,還有臉笑話我們小張營長,腦子一熱,忘記自己是孤身一人,端著槍就衝了出去。
黃團長先是一驚,壞了,不會是被自己烏鴉嘴說中了吧?真的有伏兵?可定睛細看,又哈哈大笑起來。“就你自己一人,想要對付我們十幾個,真是天大的笑話,再多上幾個人或許還有點用。”
話音未落,從來路響起一陣馬蹄聲,10幾個戰士持槍策馬奔了過來,從後麵將黃團長等人半包圍住。春伢子氣喘籲籲地地說道:“老爹,前麵快打完了,我們炊事班幾個人惦記你,回來找你了。”
兩下互相持槍相對,一方士氣正旺,一方人數較多,僵持不下。黃團長看了看紅軍這幾個士兵,頗有些瞧不起。寒酸的軍裝、老的老、小的小,還是炊事兵,若自己等人被這些人俘虜,豈不遭人恥笑。
想下令反擊吧又不敢,畢竟黑洞洞的槍口正指著呢,打著別人無所謂,萬一自己挨上一槍,青山無柴燒,可是不妙。心有不甘,眼珠一轉,又突然大笑起來道:“若是你們再多些人,我等定會乖乖投降,現在你們人少,我們槍多,真要弄個魚死網破、兩敗俱傷多不好。不如我走我的陽關道,你走你的獨木橋,各不相幹,怎麽樣?”
部下聽著黃團長又開始發笑,心裏一哆嗦,這黃團長莫不是發瘋了?這個時候居然還能笑出來。您笑了兩聲就弄出這麽多人,這一笑,還不得再來一群呐!
徐老爹一聽,這是瞧不起我們人少啊!人少怎地,人少就不能殺白狗子了麽?手中槍口絲毫不動,繼續說道:“別廢話了,紅軍戰士從來就不怕死,你們要是還敢繼續反抗,我們就真的開槍啦!”
黃團長暗道晦氣,碰見這麽一個倔脾氣的主兒,正琢磨是就地反擊還是能屈能伸之際,部下在後麵拽了拽他持槍的衣袖。他轉回頭不悅地說道:“幹什麽?”卻見幾十個部下都把槍仍在地上,個個蹲著把雙手舉的老高。
連忙回頭望去,卻見一路煙塵滾滾,數麵紅旗招展,漫山遍野的紅軍戰士正向這邊跑來,獨立團大部隊趕到了。黃團長也不廢話,手槍一扔,有樣學樣地蹲下,手臂大大地張開,一言不發。
黃昏後,中央第二縱開始過江。而此時敵人的飛機、遠程炮火已經可以打到浮橋附近。由於攜帶大量機械、重型武器等輜重,部隊過江的速度緩慢,不時有戰士們拉著機器設備在橋上經過時被炮火擊中,造成死傷的同時也形成更緩慢的擁堵。可以說隊伍每向前一步,都有負責阻擊的紅軍戰士們在流血犧牲。
張慕癩與紅10團匯合後,劫後餘生的戰士們歡呼起來。若是再晚來一刻,這些紅軍戰士們恐怕都不能幸免於難。近千人的部隊,剩餘400多人,傷亡超過半數以上,可見戰鬥之慘烈。
張慕癩不等打掃完戰場,就帶著警衛戰士策馬去三官堂祠堂紅三軍團指揮部報道。在指揮部裏,終於見到了仰慕已久的彭老總。
不待寒暄幾句,張慕癩就直奔主題道:“彭老總,這樣下去不行啊!我們的紅軍戰士還在浴血阻擊敵人,可以說每一分每一秒都流淌著戰士們的鮮血。敵人正從四麵八方圍過來,稍有遲疑中央就會陷入敵人的包圍,眼下我看見中央縱隊攜帶許多暫時用不著的機器設備,嚴重影響過江速度,可否電告中央立即拋掉輜重,輕裝快速前進?”
1916年就當兵,作為打了近20年仗的彭老總哪會不明白這些,苦笑道:“你這個伢子呀,很多事情不了解。你當我沒向中央提過嗎?可人家不聽你的呀!我隻是三軍團的總指揮,可不是三人團的總指揮啊!”來自後世的張慕癩當然明白彭總所說的三人團指的是誰。
“三人團”是準備長征的共眾黨中央最高領導集團,掌管中央和紅軍的最高權力。其內部分工是:政治上由博穀負責,軍事上由李得負責,周副主席負責督促軍事準備計劃的實行。從分工可以看出,博穀和李得是真正的決策核心,周副主席隻是一個“管事成員”。
博穀時任臨時中央總書記,“他代表中央領導軍委工作”。李得時任華夏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顧問,博穀由於不懂軍事,隻好完全依靠李得,把軍事指揮權讓給這個外國人。李得實際上取得了軍事上的最高指揮權。
李得原是奧地利人,參與了巴伐利亞蘇維埃的建立,後來越獄跑到蘇聯,因為和王冥熟,被共眾國際派到華國。由於共眾國際駐華國軍事代表兼華國中央總軍事顧問曼弗雷德·施特恩遲遲未到上海,所以“從第一天起”,李得(奧托·布勞恩)“就不得不作出軍事上的判斷和建議”,開始參與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指導。
這個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過3年和隻有街壘巷戰經驗的顧問,不問國情、不顧戰爭實際情況,僅憑課本上的條條框框,坐在房子裏按地圖指揮戰鬥,結果導致反“圍剿”作戰連連失利,致使紅軍被迫退出中央蘇區,而他本身隻指揮過一個騎兵旅,使紅軍踏上了悲壯的長征路程。
看著仍在緩慢過江的中央紅軍二縱隊,張慕癩心急如焚。可以說這邊耽擱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看不見的戰場上,紅軍戰士們浴血奮戰爭取來的。早一點過江,負責阻擊的部隊就能及早地撤出陣地,而不必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對抗敵人的飛機大炮。
原本曆史上中央紅軍湘江戰役後僅剩3萬餘人,與從瑞金出發時相比整整少了5萬6千人,在過前三道封鎖線時,紅軍減員2萬多,可見在這個湘江兩岸,有大約3萬6千多紅軍戰士永遠地長眠在這裏。
“彭指揮,目前我部已經肅清渡口殘敵,而對岸尚有我大量的紅軍指戰員在敵人的重圍之下浴血奮戰,其中就有我的老部隊紅34師。作為紅34師的一名老戰士,我請求率部前去支援,而且要盡快通過浮橋到達對岸,請求彭指揮給我臨敵處置權。”
彭老總多聰明的一個人啊,馬上明白張慕癩的意思。這是要繞過三人團,直接針對二縱去的呀!好膽子,好伢子。作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員,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就替他擔了這個下命令的責任又能如何?
“好,就派你部前去增援34師,賦予戰時處置權。記得,完成任務後要活著回來,共眾黨和紅軍需要你們活著回來,我老彭也需要你們活著回來。”
“是!請首長放心。紅軍戰士張慕癩堅決完成任務!”張慕癩向彭老總敬了一個軍禮,轉身出了指揮部,跨上戰馬,帶著警衛絕塵而去。彭老總看著消失在遠處的一騎人馬,慢慢抬起手臂,同樣敬了一個軍禮,剛毅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擔心、一絲猶豫,更多的是無比堅定的信心,對張慕癩的信心、對紅軍戰士的信心,還有對革命光明未來的信心。
湘江浮橋上,緩慢的隊伍仍在一步一步地前行。過重的機器設備、重型火炮都在對浮橋造成損害,不時有戰士跳到水裏去加固浮橋。龐大的輜重,以及運送這些輜重的人們都在盡力想把這些寶貴的設備運過江去。
急匆匆搭建的浮橋不但承重能力差,橋麵狹小也限製了部隊的通行。每個人都在盡自己最大的力量以便快速過江,可是截至到目前,隻有大約三分之一的部隊成功地到了湘江西岸,東岸仍舊是數量眾多等待的人群和設備。
在敵人的飛機和大炮的轟炸下,不時有戰士們倒在血泊裏,可大家沒有四處躲避,沒有胡亂呼喊哭泣,隻是默默地承受著難熬的苦難,期待著能早一點渡過江去。
一隊紅軍騎兵戰士從遠處疾馳而來,迅速出現在西岸橋頭,一邊逆著人群行進的方向前進,一邊大聲喊道:“奉前敵指揮部的命令,所有人,馬上排成兩列靠右側過橋,給我們過去增援的部隊讓路。一切阻礙增援部隊通過的輜重設備、影響前進速度的各類物品立即丟棄,如有阻撓,軍法從事。記住,這不是商量,這是指揮部的命令,所有指戰員必須無條件立即執行。
二縱的部隊看著同樣紅軍戰士打扮的騎兵,自覺地按照命令靠到右側,將左側通道讓出。經過這段時間的煎熬,大家都知道攜帶過多物品對行軍速度的拖累。
沒有人去質疑這個這個騎兵發布決定的合法性,大家隻需要一個台階,一個交代。更多的騎兵戰士出現在渡口,在讓出的通道中快速前進。中途遇到大型物品阻攔時,無論運送這些物品的人員怎麽請求,都毫不客氣地推到江中,整個橋麵為之一清,雙方的行軍速度大大加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