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改朝換代 中華民主共和國
字數:6714 加入書籤
1918年9月,全國因為清政府這種昏了頭的想法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反清風暴,其中以四川最為激烈,起義民變不斷,清政府不得不從全國抽調兵力向四川支援,此時在湖北武昌,一個計劃正在醞釀著。
10月10日,清國新軍鄂軍工兵營打響了反抗清王朝的第一槍,這一槍如同一股巨大的力量,直接給了已經病入膏盲的清王朝狠狠地一擊。
清王朝惶恐萬分,派兵鎮壓,雙方於漢口展開攻防戰,決定國家前途的陽夏保衛戰開始了,戰役整整進行了41天,雙方均付出了慘重的傷亡,清軍最終進駐漢陽。
11月26日,漢口英國總領事葛福派最善漢語的英國人從漢口乘木船過江到武昌,湖北軍政府也派特使過江來漢口英總領事館,南北停戰議和的策劃在長江兩岸緊鑼密鼓地醞釀。
12月1日,湖北軍政府代表蔣翊武和吳兆麟,清廷內閣總理大臣德臨的代表劉承恩和蔡廷幹,在武昌寶通寺簽定停戰協議。
12月25日,孫德明自海外回國。
1919年1月1日中華民主共和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德明宣誓就任中華民主共和國臨時大總統,震驚中外的戌午革命結束。
2月12日,清廷隆裕皇太後宣布,清帝溥安退位,清朝滅亡,從此結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統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製,華夏民族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隨著華夏大地的動蕩,同樣也吸引了不少外國人的目光,清國自戊戌變法之後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工業能力,經濟實力以及科技都在趕超著歐美列強,尤其是清國的武器裝備,每次的新裝備都會吸引歐美各國的強烈關注。
30-2式步槍,最早是仿製英吉利國恩菲爾德·李步槍,於光緒30年,1905年完成的,之後列裝清國陸軍,彈徑7.62mm,為了增加射程刻意將槍管延長,這也使得整槍重量偏沉,不方便攜帶,之後在宋辰煜的建議中海軍武備部將30年式步槍進行第二次修改,並命名為30-2式步槍,它是根據日本的友阪式步槍進行改造,在保證射程的基礎上,將彈徑修改為6.5mm,強化了精準性,為了適應戰場複雜的環境,在步槍的槍膛上按照友阪式的樣子加裝了一個膛蓋防止灰塵進入,這樣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機械故障,列裝海軍陸戰隊後立刻受到了歐洲的關注,他們從各種渠道購進這種槍械加以研究,並對改槍的穩定性表示了肯定,並影響了歐洲的造槍思路。
根據宋辰煜的想法:“任何武器的殺傷性都是建立在命中率上的,殺傷性再好,無法精準命中一切都是扯淡,且擊傷敵人往往優於擊斃敵人!”正是根據這句話,英吉利國對自己部隊目前列裝的步槍有了改造計劃。
很快清國著名兵工專家劉慶恩根據機關槍的原理研發出了半自動步槍,結合30-2式步槍的原理研發出了慶恩m1917式半自動步槍,該槍為了突出火力的持續性,且也是為了減少射擊時的後做力,將裝藥量改小,射程減少的同時是命中率的提高,按照宋辰煜對陸戰隊的戰術設計,遠程目標將完全是炮兵的任務,陸戰隊的步槍手主要就是起保護和占領作用,慶恩m1917式半自動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在射擊時隨著彈藥後做力的作用下自動將彈殼退出並將第二發子彈壓進槍膛,由傳統的手動上膛改為自動上膛,節省了擊發時間,加強了射擊頻率,在700米以內具備壓製當下所有步槍的實力。
樣槍製造好後,劉慶恩曾經帶到美利堅國進行測試,大受好評,美利堅著名的槍械公司甚至出價200萬美金購買專利權,卻被劉慶恩一口回絕,於是美利堅春田槍械製造廠不惜成本開始研發半自動步槍,但是一直都不如慶恩m1917式半自動步槍。
美利堅著名陸軍將領麥克阿瑟試射了慶恩m1917式半自動步槍後嘖嘖稱讚,稱它為引領了未來步槍的研發方向,具有槍械發展裏程碑似的意義。
再有就是清國海軍陸戰部隊裝備的火力壓製神器,26式擲彈筒,是根據德意誌國陸軍的50mm擲彈筒仿製而成,起初陸軍對於這種武器根本就是嗤之以鼻,認為在戰場上根本沒有什麽實際意義,它射程短,威力小根本不具備任何攻堅能力,當時仿製它的漢口兵工廠因為這個差點破產,後來宋辰煜發現之後想到了擲彈筒的優勢,那就是幾乎不占用編製,一名士兵既可輕鬆攜帶,於是根據宋辰煜對陸戰部隊基本火力的配製而大量采購,救活了漢陽兵工廠。
之後兵工廠又根據擲彈筒自行研發了31年式曲射步兵炮,又稱迫擊炮,口徑60mm,射程由50米增加到150米,殺傷半徑也增加了一倍,完工後陸軍少量裝備,還是海軍陸戰隊大量采購,以至於在陸戰隊的基礎火力十分強大,這在對日作戰中尤其是在第一次登陸大阪、名古屋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凶悍的日軍士兵幾乎都是倒在距離清軍陣地150米左右的距離。
31年式60mm迫擊炮之後,漢陽兵工廠於1918年年初成功研發出82mm口徑的迫擊炮,定名為42年式,此時的陸軍看到海軍陸戰隊的火力配置後大受啟發,也開始大量采購,海軍福建槍炮製造局經過研究後仿製了一批,但由於重量太沉並沒有列裝,而是根據武備部的意見進行輕量化改裝。
1917年年初,大清海軍武備部冶金科周仁通過植物嫁接突發奇想,若植物嫁接後可以得出擁有兩種不同植物特性的果實,那麽金屬之間的融合是否也可以得出擁有多種金屬特性的物體呢,於是潛心進行研究,將幾種輕而硬的金屬材料混在一起,按照一定的比配不斷試驗,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最終定型,並命名為42-2式突擊迫擊炮。
該型迫擊炮比一般的82mm迫擊炮的重量要輕一半左右,兩個人就可以收炮展炮,在配備一名彈藥手幾乎與31式迫擊炮同樣編製,而且其炮彈經過武備部化學科李忍濤的改進,在彈藥中增加了白鱗這種物質,使得在炸裂後還會劇烈的燃燒起來,以增加殺傷力,並且根據自己的設想為42-2式突擊迫擊炮配備了幾種特殊炮彈,借以應用於不同環境的作戰要求。
另外劉慶恩還根據海軍提供的圖紙及要求進行新型槍械的研製,他相信,這種槍械一旦列裝部隊,那麽自己國家的軍隊將是所向無敵的,因為這是一款便攜式的機關槍,將完全壓製一切槍械。
除了槍炮之外,清國自變法之後,在工業以及科技研發上也有了質的飛躍,畢竟曾經也是四大發明的國度,華夏民族的創造力一旦被激發,那將是任何力量也無法阻止的。
首先就是蒸汽機,在由歐洲傳過來之後,清國政府在光緒帝及李鴻章的大力支持下,大量購買英吉利國的蒸汽機設備,並派遣能工巧匠進行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並從國外訂購機器加以仿製,蒸汽機的出現直接推動了華夏的工業革命,依靠華夏眾多勤勞的人們,工廠則如雨後春筍一般的遍地生根發芽,整個華夏大地上一時間工廠林立,清國的商品開始走向世界,其輕工業及紡織品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歐洲上流社會都已能擁有清國紡織品為炫耀的資本,之後清國開始將蒸汽機應用於軍事上,海軍最先開始研發船用蒸汽機,並於1910年將一台大型蒸汽機安裝在一艘貨輪上,試航大為成功,從此以後清國的戰艦便逐漸脫離了外購開始自行設計並製造,大清海軍幾乎是一夜之間成為了另世界不可忽視的存在。
幾天後大清海軍接到了歐洲關於空母的設想及報告,並認為自己不應該落後於世界,於是空母建造計劃開始實行,利用清國龐大的工業能力在瓊海開始進行建造,首批一共三個級別共六艘。
之後清國的動力學家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一個新的領域,1913年,第一批留英學子歸國,向人們講解外麵的世界,並提到一種叫石油的物質,可以燃燒,這令動力學家們十分感興趣,於是從國外購進一批進行試驗,最終得出了燃燒可獲得動力的結論,並從石油中成功的分離出了汽油這種新奇的物質,於是在1915年世界上第一台汽油發動機誕生了。
很快清國開始自行研究飛機的製造,在研究的過程中被遠在重慶的一家民營企業捷足先登,製造出了華夏第一輛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從此以後,華夏人的生活被改變了,不但如此,這種新奇的交通工具很快就受到了歐洲人的關注,並開始采購進行仿製。
正如美利堅國福爾汽車公司總裁所說的:“我們永遠也不要忽視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神能夠讓他們存在,自然有他的道理及原因……”
1916年,華夏自行研發的第一架飛機誕生了,與此同時,受載湉親自督造的“靈宮”計劃也接近尾聲,天相空艇首航成功。
5月,飛燕戰鬥機首飛成功,之後以飛燕為藍本衍生出了轟炸機和偵察機,之後海軍接到宋辰煜的畢業答辯,認為自己先行製造的空母是非常有必要的,並開始進行海軍航空兵的選拔及訓練,此時的陸軍還沒有意識到製空權的重要性。
海軍計劃上報之後,海軍武備部著手開始研發海軍航空艦載機,根據海軍的需要開始設計製造能夠在戰艦甲板上起降的艦載機。
很快海燕式艦戰、海鷂式艦攻、海鷹式艦爆被製造出來,並通過了試飛,在經一點調整後開始進行量產並裝備了海軍,並在廣東開始訓練海軍飛行員。
隨著大清戰艦一批又一批的被製造出來,魚雷逐漸進入了程壁光的視野,他潛心研究魚雷,不惜重金投入,雖然清國在變法後國力蒸蒸日上,但是氧氣魚雷這道困擾了全世界海軍的難題一直沒有被解決,這令他萬分苦惱。
隨後通過一些偶然的事件,清國的魚雷專家最終突破了氧氣魚雷的難關,將其製造出來,並應用於戰場上,取得了不俗的戰績,特別是一戰擊沉日軍“鳳翔”號輕母,這令程壁光很是滿意。
之後組建了亞洲第一支,也是世界上第一支航空母艦戰隊,功勳卓著,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北上支援東征艦隊,向東收複琉球,向南殲滅日本機動艦隊,擊沉日本新銳戰列艦“陸奧”號,擊傷“長門”號,之後反攻日本本土,讓世界重新看待華夏民族,一雪甲午之恥。
緊接著宋辰煜率領第一航戰對出訪歐美做環球航行,令歐洲人有了近距離的觀看航空母艦這種新型作戰方式的軍艦,許多造船專家看到這艘船也是用一種近乎瘋狂的狀態來看,並開始對自己的設計計劃進行修改,因為在英吉利國人看來,“龍翔”級空母的全通式甲板非常簡單實用。
英國海軍大臣也不得不承認:“東方古老的國度,他們已經引領了世界造船的潮流,大英帝國從此以後不能在小瞧華夏人了!”
清國空母造訪歐洲的事情不脛而走,尤其是清國“龍翔”號空母的照片被歐洲各大主流媒體反複轉載,即使是德意誌國也開始關注這種新型的戰艦及這種全新的作戰方式,德意誌帝國的海軍部門也開始進行空母的研發計劃。
自變法之後,清國不僅僅是在常規武器上有長足的進步,且在化學領域也有著驚人的表現,當時宋辰煜率部進攻台灣所使用的乙醚氣化彈不過是驚鴻一瞥,真正厲害的是後來研發出來的催淚彈,它製作簡單,成本低廉,且重量輕可以由一名彈藥手攜帶,其次李忍濤還將他改造成手榴彈形勢的,可以跟隨步兵進行作戰,這就是清國最早的化學武器,諸如國際上命令禁止使用的毒氣彈,清國也有研發,隻不過在簽署條約後停止研發了。
雖然清國停止研發,但是很多國家諸如德意誌和日本並沒有停止,清國人所謂的信義對於某些國家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此時此刻,在琉球島,琉球總督劉冠南向全體琉球國民發出通告,即日起,琉球島全部易幟,效忠中華民主共和國,其所部改為民主海軍,並向新成立的南京公民政府通電,公民政府當即正式委任劉冠南為中華民國琉球總督,同時組建琉球艦隊歸後來趕到的林穎啟節製。
陽夏保衛戰後,湯薌銘旋即向清廷辭職,在1919年清帝退位後,孫德明正式啟用一批海軍的老長官,但是已經心灰意冷的程壁光、葉祖珪及邱寶仁婉言謝絕了,他們說:“新的時代應該有新人挑起大梁,我們這些老家夥應該養老了!”
1919年2月15日,南京公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成立,委員長徐世昌,下轄陸軍部、海軍部,陸軍部由馮國璋出任,蔣方震出任陸軍參謀長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海軍部由薩鎮冰出任,北疆兵團的段祺瑞、華東兵團的吳佩孚、華北兵團的曹錕、西北兵團的馮基善,華南兵團的程頌雲,琉球總督劉冠南,海軍機動艦隊司令劉冠雄,北方艦隊司令官黃鍾瑛,新任海軍總參謀長鄭汝成出任首屆南京公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
同時提拔有能力的將領擔任其他兩個艦隊的司令官,原第1戰巡分隊司令官沈壽芳晉升為東征艦隊司令,軍銜中將;琉球總督劉冠南兼任海軍第四艦隊司令官,軍銜中將,即刻上任。
就在這些人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各自事情的時候,他們似乎將已經出航將近一年半的原大清海軍第一航空戰隊的宋辰煜忘到了爪哇國了,此時的宋辰煜一臉的胡子,眼睛死死地盯著電報機。
“我不相信,祖國會把我忘了!”宋辰煜大聲的喊道。
“不能司令官!”身邊的沐天澤也是一臉胡子的說道,不過在他心裏這可實在是一個沒有什麽把握的事。
“莫雨凡!你的破機器什麽時候能修好?”宋辰煜大聲的吼道,吼叫聲回蕩在船艙過道裏。
“喊什麽!沒有晶體管,無論如何也修不上!”莫雨凡也同樣吼道。
“那怎麽辦?誰也聯係不上,有誰能告訴我,我們現在倒底在哪?”宋辰煜喊道。
“司令官,我可以負責人的告訴您上個月剛剛繞過好望角,這會在非洲西海岸!”參謀長海騰蛟一本正經的說道。(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