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四
字數:7673 加入書籤
而經濟學家並不清楚這些,更不知道,當前紅麻根據地的鋼鐵產能有百分之六十以上,都是消耗在了這些暗中生產的武器裝備上。而這些武器裝備,是不會流傳到市麵上的!這就使得他們錯誤的估計了貨幣流量和當前的工業產值。
這份報告呈交給李宗人之前,還有專人對鐵礦石、煤炭的產量和流動情況進行了統計,但統計的時候所采用的數據是以過去漢陽廠的冶煉耗損數據為基準,加上紅麻根據地出產的鋼筋、鐵器等無從統計,評估最後毫無意義。
這份分析報告放到李宗人的時候,李宗人隻是專門看了看紅麻根據地鐵礦石、煤炭和鋼鐵統計部分,隨後便放了下來。對於紅安、麻城這兩個縣,李宗人對此是又愛又恨!
這兩個縣提供的武器裝備之精良,甚至直接影響了湖南的戰局,如果這兩個縣能夠老老實實接受武漢的管轄,李宗人有絕對的信心可以擊敗蔣結石和馮雨祥、陳濟棠等人的聯盟。
但這兩個縣自始至終就表現出和武漢的若即若離。說他們背離武漢?他們也接收了武漢委派的官員,表示接收武漢的管轄;說他們算桂係的一員?他們對於武漢委派過去的官員都采取了孤立的辦法,武漢委派過去的官員隻能在官署坐坐,或者悶了可以回武漢去。別說行使權力,就連想去一些地方看看都受到了限製。
而這種態度又是時刻變化的。在北伐前國民政府有足夠精力時,唐江昘和吳義彬率部追剿土匪、建立基層國民政府,甚至一天三次向武漢報告進展,一切都顯示出秩序的正常。
等到北伐開始,紅安和麻城的態度就開始強硬起來,稅收不上繳、武漢派出的官員不予接收、不允許部隊進駐、不理會武漢的調防命令等。那時,國民政府無暇理會他,加上內部也頗有一些人為他們講話,就由著他們去了。
北伐一結束,等到李宗人能夠抽出足夠的力量時,紅安和麻城再次表現出了極大的順從,報告經濟、稅收上繳、接收官員……除了不允許部隊進駐,幾乎就形同於桂係中的一員!
待到短短的一兩月之後,形勢一緊張,紅麻就立即不買武漢的賬,少少的交了兩個月的稅,還沒等武漢派出的官員熟悉紅安和麻城,一切又回複了北伐時的狀態!
不!甚至連北伐時都不如!那個葉氏家族甚至連武漢派出官員的飯都不管了,吃飯要付錢、住官署要繳納官署租金!這都什麽事!天下有這麽當官的麽?現在,武漢根本沒有官員可以派過去了,無論是誰,一聽是去紅麻兩縣當官,頭都會搖得跟撥浪鼓一樣。
從唐江昘和吳義彬進入紅麻到現在,時間過去了1年多,自己才知道,原來紅安和麻城的工業居然已經到了這樣精細的程度,看那些武器裝備,精密得就好像一件工藝品,無論是槍械還是迫擊炮,漢陽廠根本無法仿製出來!
想到此處,李宗人不禁苦笑,國民政府控製的兵工廠,仿製一個小小的家族工廠生產的武器,都還仿製不出,不是槍炮容易炸膛,就是造出來的槍炮重量高達兩、三倍,根本無法實用!
不僅槍炮的仿製困難,就連仿製的槍彈和炮彈都出現了威力降低的情況。這讓李宗人真實的看到了武漢與紅麻的差距。總算,紅麻兩縣人口並不多,而聯係到此前德國船隻向紅麻運送物資的情況,更可以略窺紅安和麻城的鋼鐵產量。
李宗人心下恍然:前段時間,葉氏家族還有一批德國生產的鋼材等物資被蔣軍扣留,直到桂軍擊敗蔣軍之後,這些貨輪才能開往紅麻,當時檢查發現,這些貨輪上有多達5000噸優質鋼鐵和一些德國產的機械製造設備。
聯想到去年七月的德國輪船事件,武漢做了限製之後,那條龐大的貨輪隻能被迫滿載著一船的貨物離開,據安排在上海的人觀察,那條船出海時的吃水和上武漢時都差不多。
想來也是,那麽龐大的一條貨輪,絕對不可能在其他碼頭卸得下貨物。也就是說,從去年七月到現在,紅麻根據地隻購買了鋼鐵5000噸,平均每月將近800噸的量。
由此可以推算,紅安和麻城的鋼鐵產量並不高,隻有從德國進口那種高價的鋼鐵才能滿足所需。而且,他們的產能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的狀態,必須從國外購進設備才能擴大。
想到這裏,李宗人不禁冷笑:根據下麵人的檢查,德國運來的那些設備都不適用於冶煉和機床製造,顯然德國人出售那些設備的時候,也耍了手段,讓葉氏家族花大價錢買了並不是很適合的設備!
想來也是,以紅安和麻城兩個原本一點工業基礎也沒有的小縣城,哪裏來的工業。這些設備雖然不對路,但那些機械的精密,就連自己手下的專家看了都眼饞,對於紅安和麻城這樣沒有工業基礎的地方,更是珍貴。
而照此估計,此前紅安和麻城應該都是用土法進行鋼鐵的冶煉。但奇怪之處就在於,紅麻兩縣怎麽可能用土法冶煉出質量優於漢陽廠的鋼鐵!
如此精致的工藝品一般的武器,絕對不是那些土法就能製造出來的!這樣矛盾又產生了……李宗人揉了揉額頭,對方究竟是處在一個什麽樣的工業狀態,令人難以評估!
而派往紅安和麻城的探子,卻無法滲透到對方的鋼鐵工廠去。那些關鍵性的工廠都是獨立的,而且工廠的工人乃至運輸人員,多數都是操著外地口音的人。這些探子能觀察到的,隻是那些工廠區有高高的煙囪,每天的濃煙看起來要遠比漢陽鐵廠的濃煙細得多、淡得多,隻能從這點,推斷出紅麻兩縣的鋼鐵產量遠低於漢陽鐵廠。
其餘的很多方麵,就不是探子能夠了解的。而且,武漢派往紅麻的探子,十個會有八九個回不來。企圖構建一個諜報網絡,網能撒出去,但沒三五天就鐵定全都聯絡不上,那些優秀的諜報人似乎忽然間就蒸發了。
看來,這個葉氏家族絕不簡單!李宗人歎了口氣,現在桂軍已經在三條戰線上與蔣、馮、陳等軍閥開戰,不可能再在這個時候向紅麻兩縣的葉氏家族動手。
而且,李宗人的情報顯示,此時唐江昘和吳義彬的兩個師已經擴充到了近2萬人。這是那些探子僅有的幾項有用的用途之一:通過計算去工地修路的士兵,計算紅安和麻城的兵力總數。
當然,在紅麻根據地安全局的嚴密監控下,這也是這些探子最有用的用途。通過這些探子的觀察,可以看到,對方顯然已經基本裝備了出售給自己的那種槍械。這印證了李宗人的判斷。
但李宗人並不認為裝備了這種槍就代表著對方的戰鬥力高。以他的目光,這種槍的射程隻有400多米,太少了,遠遠不足!而且,這種槍經過下麵部隊使用之後,還發現了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槍口容易跳動。
在短距離內,這種槍是能夠爆發出極大的火力,但如果要進行中等距離的火力壓製,這種步槍就無能為力了。它的第一發子彈是打得準,但第二發子彈就會產生極大的偏差,隨後的子彈就不能精確的擊中目標。
但李宗人並不知道,紅麻根據地裝備的步槍並不是56衝,雖然兩者的外觀上基本相同,但81式的穩定性絕不是56衝所能比的!
這也就是李錦江一直要仿製56式衝鋒槍的目的:這兩種槍在外觀上,太相似了!
出於保持國內軍閥勢力均衡、以及將來支撐德國,讓德國在二戰中打得更久的目的,將來必然有必要向世界推出一部分先進的武器,既獲取資金和物資,又能為了實現中華的戰略目的而扶持某一方。
如122mm火箭炮、簡單的雷達、潛艇用聲納、潛望鏡通風管技術等等,足讓德國這個戰爭機器可以在二戰中走得更遠。而利用德國對蘇俄聯的打壓,中華將從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同時,中華也會象美國過去所做的那樣,利用將來發生的戰爭,兩邊大賣物資和武器。買了雷達給德國,又協助德國發展大規模轟炸機、編訓戰略轟炸戰術後;對英國,中華就賣給相應的箔條幹擾技術、簡易的高炮使用瞄準雷達等;隨後,在德國人沒法應付英國新技術之後,中華又會再賣給德國新的有一定抗幹擾能力的雷達,並協助德國編訓新的反雷達轟炸戰術,讓德國與英國可以鬥得更熱鬧。反正,用這些武器和技術,換取中東的利益和中華過去被劫的文物,那是絕對值得的!
至於蘇俄聯與德國的那場宿命之戰,就絕對不能讓德國太輕易敗在蘇俄聯的手下。因為,隻有通過希特勒壓迫蘇俄聯,中華才能要回當初被沙俄強割的領土。
而且,李錦江想得還更深一層:將來中華要向全世界推廣以漢語言為主的中華文化,華人的人口基數絕對不能低!既不限製人口的增長,又要保證中華不亂,大量的土地和資源是必不可少的!
蘇俄聯和小美可以挑動中華的分裂勢力在中華鬧事,中華為什麽不可以去挑動他們內部的不同勢力鬧事呢?雖然,現在中華已經開始利用蘇俄聯的排猶,暗中吸收了不少優秀的猶太人進入中華,並安置在太行和紅麻兩個根據地以及上海這些城市,但這遠遠不夠,下一步,還要讓仍留在蘇俄聯的猶太人武裝起來,去給斯大林找點麻煩!
而將來的大戰中,李錦江必然還要利用戰爭,利用這些中華扶持的猶太人遊擊隊,占領並消化蘇俄聯的大量領土,為將來中華增加人口基數提供保證。
對於蘇俄聯與德國的戰爭,李錦江已經安排研究人員設計一係列的坦克、裝甲車輛和飛機,讓蘇俄聯將來就以土地換武器吧;而德國,李錦江則準備了柴油發動機技術和抗冷凝技術,並在現在就很好心的,暗中幫希特勒儲備棉花。
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每年都小量的儲備,通過不停吸進納出,保持每年儲備的增加和棉花的新鮮,並穩定棉花價格。將來,這些棉花將會以三倍、四倍的價格從希特勒那裏換取足夠的好處!
在槍械上,李錦江瞄中了56式衝鋒槍。無他,就因為這種槍與81式太相似了。賣這種槍出去,表麵上賣出了與現行部隊裝備一樣的武器,讓別人買得願意,錢付得心甘。
但實際上,對方買到的並不是同樣的裝備。以後雙方真要起了衝突,一打起來,對方就會發現,自己手上的裝備絕對比不過中華,除了在某些特定場合下能夠一比,一般情況下隻有被壓著打的份!
其他東西也是一樣,出售的絕對是簡陋、落後、降低了威力的版本。如果對方不與中華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作戰,會以為自己已經武裝到了牙齒,是這個世界上裝備最先進的軍隊。但等到他們與中華共產黨的部隊交手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手上與對方外表一致的東西,實際上全然不是那麽一回事!
李宗人不知道這些,還一直以為紅麻的唐江昘和吳義彬的兩個師,其裝備也與自己相同,不外乎其士兵裝備56式衝鋒槍的數量多一點罷了。
此外,還有許多看起來很奇怪的槍械,但無一不是很精致的工藝品一般,而且個頭比起自己常用的武器要大了不少。而且,這些東西還在隨著時間的延續而逐步增多。
李宗人絕不會苯得以為對方裝備這些是沒有用的東西!看來,對方也正在不斷的發展當中,用煤炭和鐵礦石等物資與這個葉氏家族交換武器裝備,會不會是一個錯誤的選擇呢?
正當李宗人腦中閃過這個問題的時候,門外副官敲了敲門,大聲道:“報告!”
李宗人的念頭頓時被打斷,自此之後,隨著局勢的變化,李宗人疲於應付,這個念頭就再也沒有想起,錯過了最後限製紅麻根據地的機會。副官進來,報告道:“司令!閻西山司令長官的電報。”
李宗人拿過來看時,卻是閻西山的最後通牒,要求桂軍在十天之內,將滯留在河北、山東中間的十三軍撤回湖北!李宗人勃然大怒,舉手便要往麵前的案幾上拍去,眼角斜處看到副官在場,便止住了自己的動作,改而揮揮手讓副官出去。
待副官出去後,李宗人也坐不住了,在房中來回踱步思索著:閻西山會忽然翻臉驅逐十三軍?河北都已經讓給他了,他居然來這麽一手,是什麽意思?是桂係給了他威脅感?還是別有所指?難道想借著驅逐十三軍的理由,向武漢要好處?但現在,武漢顯然不可能有什麽好處給他……
李宗人想到了一個可能,十三軍要撤回,就必須取道河南經過馮雨祥的地盤。會不會是閻西山想要河南的地盤,所以想把十三軍驅做前鋒,讓十三軍給他們開路?
想到這裏,李宗人叫來副官,立即發報與河北的白崇喜聯係。此時閻西山所部3個軍外帶數個師,共計10萬餘人正逐漸兵壓德州、滄州一線,擺出了攻擊的架勢。
權衡利弊,李宗人與白崇喜協商之後,隻能製訂了相應計劃,與山東日方交涉後,讓十三軍立即棄守滄、德州,向南沿運河南下,過濟寧後沿江蘇邊境轉向河南,沿著河南與安徽邊境行軍。
利用西北軍與蔣軍的互相忌諱,十三軍以師為單位拉開距離、保持聯係,采用急行軍的方式,在河南西北軍與安徽蔣軍的隙縫中,一路向湖北急行。
或許是看在桂係平白送了河北給他,閻西山還總算有些顧念,沒有泄露十三軍會撤離之事。當蔣軍偵知十三軍離開滄州與德州,徐州一帶部署的重兵當即沿運河部署了防線,卻不料十三軍卻在濟寧南麵就離開了運河,沿著蘇州與河南邊境,繞過徐州向湖北的快速行進。
如李宗人所料,西北軍對此是全然不理會,隻是保持了重兵在旁監視;而蔣軍想向桂軍動手,卻由於擔心西北軍的反應,平白錯過了時機。
安然通過蔣軍重兵駐守的徐州、淮北,在毫州城下也沒有遭遇阻擊,再小心翼翼的通過阜陽地境、度過淮河,此時李宗人與白崇喜方才鬆了一口氣。
一路至此,十三軍除了前鋒在臨清、聊城、濟寧等地與地方小軍閥有一點小小的交火,可以說順風順水。就算臨清、聊城等地的一點點交火,待大部隊一到,那些小軍閥頓時嚇得棄城逃竄,再也興不起什麽風浪。
度過淮河之後,才算是遇上了難題。情報顯示,六安的蔣軍已經度過了白沙河和茶河,沿大別山北麓在灌水西南和史河之間構築了阻擊陣地,靜候十三軍的到來;而馮雨祥迫於蔣結石的壓力,也抽調了信陽一帶的部隊壓向東麵。
不過,總算馮雨祥不想過分緊逼,西北軍進到潢河以西便磨磨蹭蹭的止步不前。數萬大軍渡一個潢河,卻隻用數條小木船來擺渡,花了三四天的時間連一個整團都沒能渡過去。
看著地圖,李宗人猶豫了:看來,十三軍隻有經商城取道麻城進入湖北一途,但紅安和麻城那裏的唐江昘和吳義彬會作何反應?隻要他們阻擊十三軍三兩天的時間,六安的蔣軍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隻要他們一合圍上來……
李宗人當即派人與一直打著交道的“葉氏家族”聯係,希望通過“葉氏家族”與唐江昘和吳義彬溝通,讓他們讓出一條通道,給十三軍借道麻城進入湖北。
此時,李宗人預料不到的變數產生了!
對於這個不聽命令的紅安與麻城,白崇喜頗感不爽。想到自己一個軍的規模正規整編軍,怎麽也比唐江昘和吳義彬所謂的兩個雜牌師戰鬥力優勝,且自己背後是整個桂係,兩湖廣西三省的力量,還怕他兩縣的微薄勢力?
於是,白崇喜強行取道麻城,開進了紅麻根據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