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九十八

字數:7839   加入書籤

A+A-




    至於那幾萬蘇俄聯的俘虜,就不要指望了!這些人與那些聽話、守秩序、好喂養的小日本俘虜一比,簡直是又懶又饞!最後是利用了蘇俄聯的短板——他們一時付不出那麽多的木材,把這些蘇俄聯俘虜建立一個“改造得分”製,得分高的可以優先交給蘇俄聯政府贖回。這才總算調動了這些蘇俄聯俘虜的積極性,有效的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

    中華與蘇俄聯之間爆發的這一個小插曲,在當時看來,是李錦江主政以來強勢的發揮,給予了全中華人民一個極大的鼓舞,在此後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弊端,那就是導致一些“憤青”的自信心極度膨脹,並對中華在國際事務中的強勢習慣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當然,這一個插曲經過後世的史學家和經濟、政治學家的研究,認為是對中華極其有利的。

    首先,對於衝突雙方而言。這場衝突以及其後蘇俄聯的賠償和贖買,極大的影響了蘇俄聯對外購買機械、大建廠礦的計劃,加上各國降低貸款額度、提高利息、延遲交貨等問題的出現,導致了蘇俄聯第一個五年計劃沒有實現目標,延緩了蘇俄聯經濟發展的腳步,並影響了蘇俄聯後續的一係列五年計劃。

    對於中華來說,解放軍的損失完全出乎意料的低,雖然彈藥的消耗意外的高了許多,但那消耗的是本來為東北戰役準備的、多餘下來的彈藥,至於調了大批的戰俘過來伐木、搬運物資,導致了大量的糧食消耗,這簡直就不能稱得上損失!

    在戰俘的勞動下,獲得了大量的基礎建設物資,那些木材保證了中華之後幾乎一年的建設所需,而那些拆回國的火車、鐵軌、枕木、鋼鐵等物資也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其次,這一場衝突充分的打出了中華維護自身利益與和平的決心,打出了中華此後很長一段時間的和平,有效的維護了中華國和中華人民的利益。

    第三,這場衝突起初給了小日本希望,最後卻給了小日本絕望!使得小日本不再幻想,而是老老實實的坐到談判桌上來,老老實實的答應中華提出的條件,在中華給出的框架內,拿出其誠意來解決侵華戰爭給中華人民帶來的損失。

    這些史學家和經濟、政治學家所料的分毫不差,雖然李錦江等從未公布過自己意圖,但以上這幾個目的卻都是李錦江等人一直布局爭取達到的。

    此時,中華正在全麵開展建設,正在利用經濟危機帶來的各國經濟大蕭條,想方設法的給中華撈取好處。

    按照李錦江等人所知的曆史,蘇俄聯此時也是在大力發展工業,引進各種成套的工業項目,利用各國的經濟危機,大肆訂購機器設備,吸收挖掘人才。

    這些,必然會與中華產生競爭,競爭的結果,將大為削弱中華的吸引力,使得中華無法最大化的獲取利益,吸收技術,無法置身於一種超然的狀態去分化、利用各國的力量為中華服務。

    可以說,即便蘇俄聯不對中華下手,中華都要想方設法在經濟和政治領域去削弱蘇俄聯,更別說,傲慢自大的老毛子還自以為是的老在邊境進行挑釁。

    老毛子這麽一來,李錦江等人的世界就清淨了,煩惱都飛走了——什麽手段比得上通過一場戰爭去削弱對方呢?為了防止戰爭擴大化,在預定的地域,按照預定的方針,對預定的敵人進行雷霆一擊,在敵人的弱點上展示出極大的力量,然後見好就收,以更大的破壞力尚未爆發作為威懾,讓敵人投鼠忌器、首尾兩端。

    確實,蘇俄聯譴責得沒有錯,這一場衝突是中華所布下的局,利用蘇俄聯一貫來對中華的欺壓與淩辱,專門布下的局。但別忘了,老毛子對中華如果沒有這些行為,李錦江就算想對付他們也沒有這個機會。

    此次衝突過後,掌握了數萬蘇俄聯俘虜的中華,已經成為了蘇俄聯經濟建設上的一座必須翻過去的大山,蘇俄聯必然要付出數月的國民經濟總收入來支付這筆賠償,否則,對於地廣人稀的蘇俄聯來說,一下失去二十幾萬青壯年,連毛都沒法撈回幾根,絕對是難以承受的“痛”。

    蘇俄聯背上了這筆資源債務,此後賠付資源所進行的開發必將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李錦江則拿著蘇俄聯“侵略”的證據讓各國看看,蘇俄聯是多麽具有侵略性和攻擊性,解放軍雷霆一怒之後,又是怎麽輕而易舉圍殲蘇俄聯軍隊的。

    此時李錦江再拉攏一番,拋出一堆的采購清單和技術合作協議,利益有了,借口又有了,還怕各國不會降低蘇俄聯的信譽等級麽?要知道,提高了蘇俄聯的貸款利率和貸款限製、降低了貸款總額,最大的得利方,還是這些資本主義國家。

    蘇俄聯本該獲得的貸款,很大一部分都轉移到了中華。中華有錢、有信譽、有實力,各國生產出來的機器設備,都車道的發展步伐,就被中華成功的打斷,發展的先機被中華奪了過去,賠償的大批木材更是加快了中華的大建設步伐。

    經濟競爭實際上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同樣處於急需發展經濟階段的兩個龐大的國家,同樣處於農業向工業轉型的社會,同樣鼓起了幹勁爭搶上遊的人民,誰能夠搶得先機,誰就能最大化的利用世界各國的力量為自己服務,最終讓自己在發展上贏得壓倒性的優勢。

    後世,也有經濟學家在評說,說這樣的競爭根本就形不成,中華與蘇俄聯兩個國家加起來,都消化不完處於經濟大蕭條時期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產能。中華作為實際上的社會主義國家,應該與蘇俄聯攜手起來,共同對付與利用世界資產階級國家雲雲。但他沒有看到,政治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蘇俄聯作為第一個旗幟鮮明的要消滅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國家,世界上各資本主義國家國家絕不會心甘情願的扶持蘇俄聯的。中華與蘇俄聯站在一塊,此刻就開始旗幟鮮明的打出要消滅資產階級的旗號,縱然獲得再多的利益,都會在同時贏得這些普遍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警惕與猜忌。

    別以為德國與蘇俄聯合作是完全沒有惡意的,也別以為美國援助蘇俄聯建立工業總是一腔好心的!那隻是他們迫於國內經濟壓力,不得不幹罷了!就如德國當初幫助國民黨政府,他也絕對帶著利用中華牽製蘇俄聯的目的。

    當然,資本主義國家在這個時候絕不會對中華出手,也不會搞什麽經濟封鎖和限製,但你想獲得他們的扶持和幫助絕對不會容易。就如蘇俄聯,當初可是付出了大量的資源,以此方才換取了其他國家的機器設備和項目援建。

    參考此時的局勢,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各國之所以會扶持蘇俄聯,最根本的,還是各國都處在經濟危機當中,迫於國內嚴峻的形勢而不得不為之。

    就如一個掉入沼澤的人,對於資本主義國家來說,隻要能夠挽救他們逐漸陷入泥沼的身體(經濟),就是一根稻草他們也會緊緊的抓在手上。即便他們抓的不是稻草,而是一條能拖一拖他,但隨後就會狠狠咬他一口的毒蛇,他也絕對照抓不誤。

    但如果此時,給了他一個機會抓住一條樹枝,讓他暫時安全一點了,那麽,當他看到一條毒蛇的時候,他還會去抓麽?隻怕他不但不會抓,還會用自己手上的樹枝對著毒蛇狠狠的打上幾下!

    所以,即便蘇俄聯是一個很強大、很靠得住的盟友,李錦江也絕不會犧牲中華的利益與蘇俄聯合作。當然,說到這裏,還會有某些經濟學家、社會學家跳出來,說什麽兩強聯手,不會犧牲中華利益雲雲。

    但可以試想,在一棟房子裏,幾個摩拳擦掌的獵人麵前,忽然出現了一條叫囂著要吃掉所有人的狼。那條狼旁邊的老虎,是跳出去和狼一塊,頂著獵人槍口上能獲得更大的利益;還是批上人皮,在旁邊趁獵人們槍口全指向狼之後,繞到獵人身後下陰嘴的利益更大呢?

    更別說,蘇俄聯這條惡狼,絕不是一個靠得住的盟友。這是經過曆史證明了的!所以,李錦江絕不會縱容蘇俄聯順利發展,進而與中華競爭,搶奪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大蕭條帶來的好處。

    1931年2月結束戰爭之後,中華麵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過去軍閥戰爭就使得各地的經濟發展停滯和畸形了,小日本侵華之後,中華工業最為發達的華東地區幾乎盡受蹂躪,民國期間努力建設的整個工業體係大半被毀。

    雖然,還有中華共產黨建設的那些廠礦,但這些基本上都是兵器、軍工企業,僅僅是在一些方麵做到了精益求精,不但不能代表整體,還均處山區當中,光是搬遷就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不小的力氣。

    而李錦江等人已經知道了曆史,就清楚地知道,在1931年夏,中華將會遭遇一場巨大的洪水,給中華人民和中華的經濟造成巨大的傷害。在全麵開展經濟建設之前,不解決這一場洪水之災,屆時,洪水一到,不但數個月的努力將盡付流水,更會造成經濟上的倒退。

    現在,中華要與蘇俄聯爭發展,搶速度,分秒必爭、錙銖必較的時候還要分心大搞水利設施建設,如何爭搶得過?所以,李錦江就趁勢而為,在對方打錯算盤的時候再把對方的算盤架子拆掉一兩根,徹底搞亂他!

    此時,蘇俄聯的木材和小日本的俘虜,就成了中華水利設施大建設的主力軍。這是李錦江早就計劃好的。東北戰役開始之後,逐步騰出手的解放軍就接替了沿海城市和地區的防務,讓兩湖桂軍、國民黨中央軍、兩廣桂軍和各地的遊擊隊、民兵隊押著俘獲的小日本士兵,分赴長江、黃河、珠江、淮河等水係,與當地民眾一塊,大肆興修和加固水利設施,對四川都江堰灌區、陝西秦川老灌區、黃河河套灌區等進行了改建、擴建。

    隨著春耕的臨近,那些民兵隊、遊擊隊以及中華的普通民眾都撤了下來,進行春耕準備和進入工廠開展生產、到技校學習技術等,隻有小日本俘虜在改編為工程管理部隊的原國民黨軍押解下,一直在水利設施工地熱火朝天的開展建設。春節前後,更是增加了超過三十萬的關東軍和數萬打散開的蘇俄聯俘虜,使得中華的水利設施建設完全沒有停滯。

    同期,利用這些有組織的勞動力,中華還開展了一係列的中小水利發電項目的建設。考慮到1932年東北地區會爆發的水災,水電項目首先向遼河、鬆花江傾斜,同時開始開工大夥房水電站、豐滿水電站、紅石水電站等項目,對於與蘇俄聯共享的黑龍江段,則開始大力加固中華一麵的堤壩。

    這些工程的鋪開,大量采用了美國生產的工程機械,而且,這些機械的付款中,百分之七十采用了美國銀行的貸款,中華付出的不過是百分之三十。而這些水利工程竣工之後,僅發電一項,預計就能夠在五年後收回包括銀行利息在內的所有投資。

    水力設計專業戰士在29年就組織隊伍設計、規劃的圖紙,在這些免費的人力、免費的木材、美國貸款購買的水泥、發電及變電設備、線纜、工程設備等支持下,紛紛轉化為現實的水力樞紐、發電廠。

    這些水利樞紐工程基本上都借鑒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在選址上基本都是拿“前人”的過來用,當然,後期的圖紙設計、施工安排等就必須戰士們親自進行設計建造了。

    至於“前人”的大型成果,如葛洲壩、三峽、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樞紐,此時倒沒有盲目的立項和開工。畢竟,戰士們的經驗也不是很足,所帶的團隊對於水利工程的技術儲備還不夠。此時也天時不利,如果盲目開工,等到1931年夏時,那場到來的大水會將所有的半調子工程毀得一幹二淨。

    現在,戰士們是在進行技術儲備,同時在固堤防洪、疏浚河道的基礎上,也拿一些簡單的工程練手,開建一些小型的易於建設的小水庫和電站,等到31年的這一場大洪水過後,中華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就將拉開序幕!

    此時,由於中華全麵開始了工業建設,大批項目紛紛開工,可以預見,將來很長一段時間的供電需求都將持續緊張,現在大麵積進行水利水電建設,不但農業收益,也是未來工業發展的保證。

    李錦江等人也充分考慮到了,水利發電的周期過長,就算戰士們再抓緊建設,1931和32年間也必然會遭遇電荒,為此,抗戰還未結束時,中華向美國訂購了一批燃煤火力發電機組。

    1931年,在東北的水力發電設施未投入使用前,全國的工業生產和大規模建設,基本上是以美國的燃煤火力發電機作為主要電力供應手段,一些建設周期短的小水庫作為輔助。

    進入1932年,隨著東北的一大批中小型水力發電設施的啟用,以及全國各地普遍建設的小水庫逐漸發揮作用,雖然全國的電力需求數以十倍的增長,但新增的燃煤火力發電機組並沒有增加多少。

    進入1933年,隨著31年底在全國各大流域上建設的一個個中型水庫啟用,及32年建設的又一批小型水庫投入使用,工業用電再無缺口,電力應用開始轉向,城市和農村生活用電呈爆發性的增長,此時主政的張衛提出了電力惠萬家工程,把家電往千家萬戶中推廣。

    1934年之後,隨著電爐的普及,全國各個城市已經全部告別了燒柴的曆史,燒煤也因為煤炭資源稅費的提高,加上居民用電補助的加大,從這一年起出現負增長,並在此後的幾年,從各個城市逐步消失。

    此時,在1931年底開工的丹江口(900mw)等大型水電站逐步發揮作用,填補上了突飛猛進的居民用電缺口。

    全國的水利電力建設從1931年開始,由於有著多達一百萬的免費勞工,加上各地政府發動、組織起農民在農閑時期投入建設,在中華成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中,最巔峰的成就居然不是機械工業,而是水利電力建設。

    水力電力建設所需的巨量水泥、工程機械、發電設備、線纜等設施設備,百分之七十以上均是從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進口。尤其是線纜,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從美國和法國進口的。

    這些巨量的進口,使得這些國家在中華逐步減少機械設備的進口後,依然維持了對華貿易的順超,由此,也使得中華贏得了他們的“友誼”,在1931年至1936年期間,是中華與這些國家關係最為親密的時期,也就是世人所說的“蜜月期”。

    在這段時間裏麵,中華在國際事務上幾乎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蘇俄聯、小日本與中華簽訂的賠償協議,沒有一絲一毫的折扣的得到了履行。

    事實上,中華與小日本談判的時間,並不比與蘇俄聯開始談判的時間晚得多少。4月底,看到蘇俄聯急不可耐的趕緊坐到中華的談判桌上,小日本終於絕望了。

    5月1日,星期五,小日本正式提出了,就侵華戰爭期間給中華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在承認小日本陸軍失敗的基礎上,就戰後賠償以及俘虜的贖買等細節,與中華展開談判。

    中日談判從5月5日開始。由於陳逸、周恩萊等都參加了與蘇俄聯的談判,不能抽身,這一次在以後造成了中華國內兩次地震的中日談判,出動的基本上都是第九師出身的戰士。

    小日本派出了以政府官員若規禮次郎、海軍部岡田啟介、大角岑生等為代表的談判團。值得一提的是,在談判人員的名單中,還有海軍少將山本五十六和一名比較牛叉的隨員——曾經的上海派遣軍少尉、上海派遣軍司令部駐海軍聯絡中尉、東京陸軍大學校學員,現在的談判團中尉隨員北川正雄。

    在小日本,由於陸軍的徹底失敗,幾乎所有陸軍軍官都受到了牽連,一時名聲掃地。當然,這場戰爭中,也並不是所有的小日本陸軍軍官都這樣。

    上海派遣軍司令部遇襲之後,植天謙吉事先發出的,要求各地日軍駐守部隊收縮兵力、嚴防敵人偷襲的命令,以及植天謙吉發往華北方麵軍、關東軍等陸軍方麵軍的提醒電報,在不久之後就被發掘了出來。

    同時,小日本軍部大本營派出的調查團得出了結論,上海派遣軍命令部隊迅速集結的命令,是在上海派遣軍司令部遇襲之後發出的,是襲擊者使用上海派遣軍司令部的電台所為,與植天謙吉無關。(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