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八

字數:8566   加入書籤

A+A-




    “你小子!現在有好事都不告訴我了麽?”南海海戰的第二天,上午10點,李錦江與張衛的保密通訊剛一建立,張衛就向李錦江責怪道。

    當然,以兩人的關係,李錦江很確定,張衛不是在責怪他,隻不過和他開開玩笑罷了。李錦江笑笑,老老實實的說道:“這件事有一定危險性,我怕挨你罵。”

    “你小子,就扯吧!”張衛的話語中,也帶著笑聲:“真要怕我罵,前幾天就該對我封鎖消息,你自己悄悄的打完了再告訴我。都讓我知道了你搞的這一堆東西,憋著勁的等你的勝利消息了,結果,你打完了卻一聲不吭,讓我幹瞪著眼等消息,你這是想急死我吧?”

    由於技術的限製,目前的長波通訊帶寬有限,還僅僅支持音質較低的聲音傳輸,李錦江看不到張衛的表情,但李錦江能夠從張衛語音中,想到張衛的笑容,還有笑容中對自己安全隱隱的擔心。

    兩人的配合已經不是一年兩年,早就熟知對方,李錦江故意誇張的笑著,說道:“你這是窮擔心。你也不想想,以這個年代20公裏左右的火控係統,我在30公裏外蹂躪它,它長門號還能怎麽跑得了麽。想還手?它能夠憑借天邊的炮火光線,將火炮轉過這個方向,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就算是有飛機在空中校正,那也得飛機能夠起飛並在夜間準確測定坐標。而且,我是圍著長門號一陣猛揍,打完就跑,那所謂的巨艦大炮還沒開火,我就把大部分穿爆彈打了出去,把長門號給打得就象一根蠟燭,衝天的火光遠在30公裏外都能夠看得到,戰果絕對不小。”

    “你啊……”張衛知道李錦江是在寬自己的心,歎了口氣。其實,張衛心中也明白,當前的中華海軍極其弱小,小日本海軍極其的強大,這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不是有著數以百萬計的小日本戰俘尚未贖回,小日本還存在顧慮。不然,小日本海軍隻要封鎖了中華的沿海港口和航線,中華經濟的發展就會大受挫折。

    更別說,擁有製海權,還擁有航空母艦的小日本海軍,如果它們摸清中華對付它們的規律,就能久不久的跑來中華瀕海城市炮轟一陣、轟炸一通,甚至,不用實質的打,隻要久不久跑過來擺出打的姿勢,就足以影響中華的經濟發展了。

    防賊,要就是裝好門窗,讓賊進不來;要就是把賊給打怕了,不敢來。沒有終日敞著大門,守著防著的!陸軍炮兵再厲害,也沒有可能守得住中華那超過一萬公裏的海岸線。

    而不守又不行。經過這一年來的大力贖回,小日本現在的勞動力緊缺局麵已經大大緩解,小日本國內對於勒緊褲腰帶繼續贖回被俘小日本兵的反對聲,漸漸從無到有並,並有從爭論往定論發展的勢頭。

    李錦江計劃是對的,隻有通過打一場,讓小日本明白,中華的海軍雖然還是弱小,但真打起來,小日本就算能勝,也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樣,小日本海軍才不敢放肆。

    停頓了3、4秒鍾,張衛還是歎了一口氣,說道:“你啊!還是應該注意一下安全吧,別老逞能,有些時候一個意外就可能帶來不可逆轉的結局。”

    李錦江知道張衛的關心,也感到了談話氣氛的凝重,便岔開話題說道:“其實,打上這一場,不但可以震懾小日本海軍,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

    “哦?什麽目的?”雖然明知道李錦江的目的,張衛的注意力還是轉移了開來。

    李錦江說道:“當前,美國還處在大炮巨艦與航母的爭論中,對航母作用的論證正是關鍵時刻。支持大炮巨艦的傳統勢力與支持航母發展的新興勢力正在相互爭執,並通過一係列的對比與演示來展現飛機對於戰艦的威脅。

    在他們論證的關鍵階段,忽然爆出這麽一個實戰戰例,一艘排水量幾千噸、所載對空火炮僅僅8門的戰艦,不但成功應付了數十架飛機的圍攻,還能夠將這些飛機一一擊落。

    這就足夠證明了,飛機麵對裝載了防空火炮的新式軍艦,並沒有他們所測算的巨大優勢。相反,這麽多飛機所需要的艦艇噸位已經達到3萬噸,已經接近最新型戰列艦的噸位!

    習慣於用“效率”來表述的美國海軍,絕對不會允許這麽多沒有作戰效能的噸位存在。對於他們來說,既然沒用,那麽實驗性的造上一兩艘是可以的,但要大量的設計、建造,就絕不會允許。”

    “這麽做,有效果麽?”張衛提出了他的疑問:“如果這樣,你就不該對長門號下手,這一次如果你真的重創了長門號,那就消弱了北京號對飛機圍攻的作戰效果,美國人也會認為,不是飛機不行,而是北京號的火力太變態。”

    李錦江頓時笑道:“放心吧!美國人是不會這麽想的。小日本素來喜歡對美國示之以弱,在美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小日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他們認為小日本的武器,包括火炮、艦艇什麽的,比起美國都要落後,尤其是最為重要的人——那些武器的使用者們,更是遠遠的落後於他們。

    蹂躪長門號的艦艇,本身就是一艘炮艦,這是一場雙方海軍艦艇之間的炮戰,這隻能說明,大炮巨艦並沒有過時,當前更重要的,是更快的速度、更遠的火炮射程、更大威力的裝藥,或許,還有更先進的觀瞄設備和火控技術。

    你回頭看著吧,美國人肯定會想方設法的了解我們的火控技術,試探我們的155火炮射程和火炮技術,但對於57對空火炮,他們的關注程度絕對要弱上許多。”

    張衛笑道:“你就這麽有信心麽?”

    “按他們的習慣,肯定會。”李錦江毫不猶豫的說道。

    張衛頓了兩秒鍾,笑了,說道:“反正,美國人一直都想方設法刺探我們的情報,不管他刺探的重點是什麽,都不會有效果的,所以,他刺探哪一個方麵無關緊要,你也別糾結了。”

    李錦江頓時有些糊塗了,張衛如此說,定然是為了照顧自己麵子,可自己估算的應該沒錯啊!

    或許是猜到了李錦江的想法,張衛笑道:“你還不知道吧,美國在上個月,剛剛進行了空中威脅的評估。5架舊式轟炸機,輕鬆的突破一艘現役最新型巡洋艦的火力網,以兩架的‘損失’,讓彭薩科拉號巡洋艦‘沉’入了海底。”

    李錦江頓時無語了,隻得感歎道:“沒想到你的情報網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

    張衛語重聲長的道:“所以,我趕緊聯係你,就是打算讓你演場戲給美國人看。劇本,我已經編好了,這戲,就看你是願演還是不願演了。”

    素來一本正經的張衛也學會了這一套?李錦江頓即愕然,隨即莞爾一笑,老頑童老頑童,難道張衛年紀,真的老到了越老越頑童的年紀?

    見到李錦江沒有立即答複,張衛再問道:“怎麽?不願意?”

    “哦!不!”李錦江當下立馬大聲答應道:“沒問題!保證本色出演,出色完成任務!”

    ——————

    8月9日清晨,中華出訪編隊回國第一站,廣州港。編隊以北京號打頭,陸續駛入港口,北京號緩緩靠泊在碼頭,李錦江與陳文龍步下北京號時,按照事先議定的議程,廖壘、莫天聞等廣東省政府主要官員已經等候在碼頭。

    隨同前來迎接的,有部分廣東省政府官員、廣州市市長、部分廣州市政府官員,還有受邀而來的國內主要媒體,當然,那些沒有受邀請的外國媒體也聞訊蜂擁而至。

    但整個迎接,沒有鮮花,沒有樂隊,沒有圍觀歡呼的民眾,隻是為了北京號等艦艇的靠泊,在這處臨時靠泊的碼頭豎了幾道隔離繩,整個迎接沒有一點熱烈的氛圍,甚至嚴格算起來,在場的記者都還多過前來迎接的官員。

    此時的廣州港,就仿佛一個個巨大的工地,遠遠可見噴著黑煙的機械、仿佛螞蟻一般挑擔的工人、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手推車等,整個港口都在繁忙而有序的建設中。

    北京號靠泊的碼頭上,二十多名官員靜悄悄的看著李錦江與陳文龍步下北京號,整個場景,與整個港口的繁忙與有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就這一點,就令那些外國媒體們興奮不已,瘋狂的按下快門,記錄著中華總理在中華土地上並不受歡迎的一幕,甚至標題都想好了“獨裁不得民心的中華總理歸國”、“黨派鬥爭,中華總理歸國的一幕”等等。

    李錦江還未步下北京號,便見到迎接的廣州省官員中,當先一人身軀筆直,國字臉,雙目炯炯有神,正是現任廣東省省長廖壘。

    廖壘身體非常壯實,膚色較黑,一眼看過去,就知道他平日絕不會缺少鍛煉。他的資料中,令李錦江映象最為深刻的,就是過去的曆史時空中,廖壘麵對紅軍時屢戰屢勝的戰績。

    初時,廖壘臉上一陣陰霾,顯然對於李錦江不上岸而直接在艦上見他,頗有憤慨,在見到李錦江與陳文龍聯袂出來,臉上的陰霾就已經化做了三分的愕然。

    第二人李錦江熟悉無比,正是當初第九師參謀處參謀莫天聞。第三人,本該是此時中共廣東省省委書記錢其聲,但此時卻是一名李錦江所不熟悉的官員。

    廖壘等人原本已經做出了向前走的準備,看到李錦江後頓時微一錯愕,但很快就將情緒壓抑了下去,隨即似乎恢複了正常。

    看到李錦江走近,廖壘原地一個立正,便向李錦江敬了一禮,李錦江見狀,也立正,還了一禮。兩人敬禮的手勢並沒有多大的不同,均是五指並攏,掌心向下,中指大略指著太陽穴。

    敬禮之後,李錦江並沒有立即禮畢,廖壘同樣沒有放下手,兩人保持姿勢定格了近5秒鍾。李錦江一直凝視著廖壘雙眼,在廖壘眼中找到了一絲倔強的堅持,李錦江心中曬然一笑,方才把手放了下來。

    李錦江禮畢,廖壘表情略為一鬆,在李錦江手放下來的時候,他也立即將手放了下來。隨後李錦江右手略略一抬,很習慣的準備伸出手去與廖壘相握,但此時廖壘卻雙手一抬,舉在胸前,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覆蓋住右手,保持了兩人間的距離,向著李錦江微微點頭。

    李錦江一愣,眼睛掃過廖磊身後一眾舉著相機翹目以待的國內媒體記者,和稍遠處隔離欄外的外國記者們,頓即啞然一笑,也如廖壘一般,雙手舉在胸前,左手覆蓋住右手,還了一禮。

    這是建國以來國民黨一直推崇的禮節——作揖,以示國民黨與共產黨的的不同。

    此時的中華共產黨內,大多數人秉承西式禮儀禮節,用的是握手禮,這種方法並不為廣大鄉紳和知識分子所接受,尤其是一些略有影響力的文壇巨匠和書畫名家,都紛紛提出倡議,建議中華人應該堅持中華的傳統,國家應該保留中華的傳統作揖禮節為正式禮節。

    對於作揖,無論是國民黨桂係或者蔣係,均大力宣傳、倡導,已經成為國民黨人的一項政績和政治主張,以爭取廣大鄉紳和知識分子的支持。

    當然,廖壘所不知道的是,他們所做的這些對傳統的發掘,與李錦江所製訂的“文化戰爭”的計劃並無不符。對於握手禮,後世的事實早就證明,這容易造成病菌傳染,導致疾病傳播。

    而後世的實踐也證明了,握手這種禮儀本身所謂的平等,事實上根本就不存在。不但上位者要傻乎乎的伸著手讓別人握,下級也要裝出一臉榮幸來,用雙手去握別人伸出來的那隻沒有絲毫感情的手。

    在男女之間,握手更是一種尷尬,女性不先伸出手就有不大方的嫌疑,而先伸出手就給了一些猥褻男大吃豆腐的機會。一些小有錢權者,更是借著握手,當著別人丈夫(男友)的麵就對女性大占便宜,甚至以此來刺激對方。

    要弘揚中華好的傳統,傳播中華文化,對禮儀進行變更,廢掉握手這一“過時”的禮儀,早在1929年就已經有第九師戰士倡議廢除。而大量在中華各地戰鬥、工作的第九師戰士,早就已經“入鄉隨俗”學會作揖禮節。

    隻不過,由於團結先進知識分子、與國外順暢溝通等一些實際上的需要,以及第九師幹部戰士多年養成的習慣,要徹底廢除握手禮,改用傳統的作揖禮節,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些,是國民黨所不清楚的。而以第九師為代表的中華共產黨人,目光多放在了中華建設的戰略性高度上,諸如經濟建設和中華文化世界戰略等,並不想在國內的方方麵麵上都與國民黨爭個不停,也不想刻意去分薄國民黨自認為的“政績”,就聽之任之,使得國民黨至今一直以為,他們在禮節傳統上,贏了共產黨人一籌。

    現在廖壘擺出作揖的禮節,大略也就是在向李錦江示威,宣布自己盡管在職務上略低,但觀念和做法上卻與你不同,你不可強要我如何如何。

    對這種心態,李錦江自然不會有任何的計較,同樣以作揖還禮,其中便隱隱含著另一種味道:你做得正確的,我毫不猶豫的予以支持,不管這種主張,是哪一個黨派提出來的,我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日行天下正大光明。

    當然,這股味道,就不知道廖壘是否能夠品得出來,李錦江也不會去在意廖壘能不能知道,他的著眼點,已經不是這些小節上了,自然由得後麵那些國內外記者瘋狂拍攝。

    李錦江、陳文龍與廖壘等人稍微寒暄幾句,李錦江不由分說的一把拉住廖壘,兩人便一道往舷梯走了回去,倒是陳文龍與莫天聞兩人,還相互讓了讓,隨後莫天聞先走,陳文龍隨後。顯然,李錦江、陳文龍會與他們倆共同參觀北京艦。

    後麵再跟著廣東省前來迎接的官員,他們被劃到了第二批,在北京號上士兵的引領下,開始對北京號上上下下深入的參觀,同行的還有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央電台等中華的主要媒體記者。

    這讓那些外國的媒體、報紙記者們,在隔離欄外大眼瞪小眼。不明白這一場對李錦江的迎接,怎麽就變成了參觀北京號了?難道,中華共產黨的習慣與眾不同麽?

    與一年前不同,中華國內的外國媒體數量迅速增加,各媒體派駐到中華的外國雇員也急劇增加了數倍,中華國內的各種消息都在源源不斷的送往各主要列強國。

    不過,相比前幾年,這些外國媒體在中華官方,顯然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超然的地位。這一點,從受邀上艦名單就可以看出。

    到場的記者們分成了三等。第一等的是中華的官方或者大媒體、大報紙,如人們人民日報、新華日報、中央電台等,能夠跟隨著廣東省官員上艦參觀;

    第二等的是中華的報紙、媒體,隻要是華人資本的,哪怕是小報,都能越過隔離欄。直到走上了舷梯才被攔了下來,與前麵的人流分隔開,等參觀的官員們已經進入了艦艇內部,水兵才示意他們可以上艦。

    眼見這些華人記者們,除了不能跟隨參觀外,一樣可以在艦艇的固定位置活動,雖然位置比較局限,但還是能夠在船頭船尾好好的拍一下大炮的威武,也可以自由的回到岸上,選取不同的角度隨意拍攝北京號的雄姿。

    至於那些外國媒體記者們,就落入了第三等,被百米開外拉起的一個隔離欄隔得遠遠的。隻能憋屈的排在隔離欄後方,舉著各式各樣的攝影器材,用簡陋的鏡頭來拍攝。

    也有一些手上捧著“鳳凰”、“海鷗”等中國牌子照相機的外國媒體工作人員,他們手上嶄新的器材成了其他媒體羨慕的對象,因為這些相機都是采用標準的接口,並配有數個焦距不等的鏡頭,成像異常清晰,可以對整個北京艦從整體到細節一一詳細拍攝。

    更重要的,這些機身上還有一個色彩鮮豔的三色標記,證明這些相機是可以使用中華產的,樂凱專利技術的135彩色膠片。至於用沒用彩色膠片,看這些人丟出來的“樂凱135-1931-100”膠片盒子就知道了。

    當然,那些能夠上艦的中華媒體,他們手上拿的,同樣是使用樂凱膠卷的鳳凰、海鷗等相機,隻不過,他們可以用超廣角來隨意體現大炮的粗獷,也可以用廣角加大光圈來體現巍峨如山的壓力感,用不著遠遠的用長焦來拍攝,拍出一堆扁平的相片。

    尤其是那些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的記者,他們跟著參觀的官員,能近距離的觀看、接觸北京號的各個“細節”,隨時可以舉起相機來拍攝,完全不像那些外國同行那般,需要一邊拍攝一邊猜測。

    例如桅杆頂上那個大帆布罩子,美國那幾名記者心下動著各種念頭,想盡了各種辦法想接近去看看,但最終依然是隻能不停的猜度著,隔得遠遠的在拍個不停。而中國同行們卻能夠進到裏麵去,然後用相機拍下裏麵那“兩張床”來。

    北京號的居住艙、發動機艙、各個火炮炮位、甚至是彈藥庫,都開放給了這些官員,同時也允許跟隨的記者們隨意拍照。不過,這種走馬觀花的參觀未必記得清細節,沒有什麽限製,而能夠呈現細節的拍照就有了一定的限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