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名將池峰城

字數:1862   加入書籤

A+A-




    池峰城{1904—1955}又名風臣{鳳臣},別字鎮峨,河北景縣人。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畢業。西北軍學兵團肄業,陸軍大甲級將官班第一期、廬山中央軍官訓練團將官班畢業。

    生於1903年12月8日{清光緒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河北景州{今景縣}人,原名池鳳臣,字鎮峨。陸軍第十六混成旅學兵大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高等教育班第二期、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1920年起入北洋軍馮玉祥部陸軍第十六混成旅當兵,任排長、連長。1927年後任國民黨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十旅二團三營營長,第二兵工團上校團長,第二十七師七十九旅少將旅長,第二十七師副師長。中原大戰後,任國民黨政府軍陸軍第二十六軍第三十一師師長。1936年1月授陸軍少將,同年10月授陸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曾任第二集團軍第三十一師師長,於1939年3月升任第三集團軍第三十軍中將軍長。

    傅作義是中國著名的“善守將軍”,可是自從台兒莊戰役後,傅作義便不再於人前誇耀自己當年守涿州的光榮業績了。“我傅宜生自認論戰守之策,當今中國獨一無二,可是縱觀台兒莊戰例以後,便不好以此自謂,鎮峨{池峰城的字}之守台兒莊,堪稱史無前例,真神人也,宜生遇之當以師禮相待。”這是抗戰時期,傅作義跟他的同僚們說過的話。

    台兒莊戰役中,為了收複失地,池峰城決定組成敢死隊,當官兵們知道這個消息後,報名請戰者上百名。池峰城對我官兵的英勇壯舉、犧牲精神深為感動,當即選定了57位。

    入夜,在炮火的掩護下,57名敢死隊員,均穿戴日軍軍服、鋼盔,腰間掛滿手榴彈,手持短槍。他們分數路爬牆入城,插入敵背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入敵陣。一時間敵陣內喊殺聲四起,爆炸聲轟鳴。中國敢死隊員在敵掩蔽部內與敵人展開激烈的拚殺。敢死隊員受傷倒下了,便拉響身上的手榴彈,與敵人同歸於盡。激戰至午夜,收複掩蔽所5個、房舍數幢。西北城角之敵明顯受到削弱。

    戰鬥結束後,英勇的敢死隊僅剩下13人。池峰城親自接見他們,對他們的勇敢獻身壯舉表示讚賞,並決定每人獎大洋30元,以資鼓勵。勇士們對池峰城表示道:“感謝師長的獎賞和鼓勵,然而錢我們不能收。我們以必死的決心去戰鬥的目的,是要確保我們以及我們的子孫不做日本帝國主義的奴隸,是為了爭取民族的生存。比起死去的弟兄,我們是幸運的。如果收下了錢,我們將對不起死難的弟兄們。”

    戰鬥到3月27日,當晚,日軍300餘人由城西破口衝入西北角,聯合該處頑抗之敵向中國軍隊突擊,但遭到中國守軍炮擊,經池峰城師一部反擊。戰至深夜,入侵之敵大部被消滅,殘敵退據大廟死守。池部也死傷500餘人。

    到戰鬥最激烈的29日,池峰城師對莊內的日軍實行返攻,一支72人突擊隊,在迫擊炮掩護下,攻擊文昌閣,將盤踞其內的日軍盡數聚殲。

    據說,當年池峰城在配合傅作義和平解放北平後,聽從身邊臥底李英安排未去台灣留在大陸迎接解放,誰知隨即被以曆史問題收監,直至病逝獄中,家人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現在每年清明悼念墓地隻是象征性的物件,可悲呀!百度百科上是這樣記載的:

    1949年1月參加北平和平解放運動。4月1日因“曆史遺留問題”被關押審查。

    1955年3月16日在北京獄中病逝。

    每當讀到這一節,就隻想說一個字:操

    盡管1983年的到了平反,可此時,將軍已經不在,這樣的平反也隻能盡盡人事而已,所幸的是,電影《血戰台兒莊》客觀的展現了將軍的原貌,總算公開的還了將軍一個清白。(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