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第574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

字數:5688   加入書籤

A+A-


    沈溪和林黛從小就住在一起,同榻共枕已是平常之事,並不當此為稀奇,甚至上了床後,林黛本能地把床裏麵給占住,但很快她就意識到,這可不是跟沈溪爭一時長短的時候,今天可是他們大喜的日子。    .  .
    林黛不再是懵懂少女,有謝韻兒一番指導,哪怕再迷糊也知道其中奧妙了。
    謝韻兒除了把大概事情交待清楚,最重要的是告訴林黛,作為新婚妻子應該在新婚時要做的事:
    把一切的主動權交給相公,別的什麽都不用想,若是覺得害羞,把眼睛閉上也可以。
    畢竟沈溪已經是“過來人”。
    林黛對謝韻兒抱有很大警惕,但謝韻兒的話她又不得不聽,到底她沒什麽經驗。
    她隻好按照謝韻兒的吩咐,把所有的事交給沈溪,她隻管躲在被窩裏,羞喜地溪,因為二人相處的時間太久,甚至連對方身上有什麽脾性都一清二楚,少了新婚夫妻相互間的神秘感,在應對上圓潤許多,但少了激情。
    才洞房花燭,就好似已經成婚十幾年的老夫老妻。
    沈溪也在琢磨這個問題,他跟林黛認識快八年了,那是否代表他們之間的“七年之癢”都已經成為過去式
    但很快沈溪發現,他對林黛的了解還不夠深,隨著夜晚的到來,林黛身上的熱情徹底打開後,沈溪更深切體會到這點。
    入夜後,沈溪特地將大紅花燭點燃,很快他便餓了,可林黛不給他吃飯的機會,此時小妮子癡纏得緊。
    “我們吃點兒飯可好”沈溪用商量的語氣問道。
    “哼”林黛的回答很直接。
    這可是怨婦才會發出的怨歎啊,沈溪作為偉丈夫,隻好繼續他未竟的事業。
    最後還是周氏想到自己的兒子和兒媳沒吃晚飯,可能餓得慌,入夜後讓朱山和秀兒送了吃食過來,林黛沒什麽胃口,沈溪卻吃得很香,這讓林黛在旁邊不滿。
    “就知道吃”
    林黛抱著被褥,撓了撓後背,卻發覺吃飯是很遭罪的事情,所以她將婚服胡亂套在身上,下來跟沈溪一起吃。
    晚上又是一陣濃情蜜意。
    謝韻兒算是全熟,而林黛最多隻能算是半熟,吃夾生飯,讓沈溪稍微覺得有些別扭,但很快也就甘之如飴。
    第二天雞鳴五鼓,林黛睡得很安實,沈溪卻老早就醒來了。
    本來洞房花燭應該日上三竿起,這才符合意境,可他到底算是“二婚”人士,對很多事情能夠泰然處之。
    倒是林黛,昨夜的疲累令她極為困頓,小妮子昨晚著了涼,渾渾噩噩起來溪一眼,躺下接著睡,沈溪一摸她的頭,稍微有些燙。
    “都怪你,哼,我都說了,做那事穿幾件衣服也是可以的。”林黛起床穿衣服時,帶著幾分幽怨。
    沈溪笑了笑,其實他覺得最大的問題還在於小夫妻間不能做到和諧,三月初的天氣乍暖還寒,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感染風寒。
    起來先不能吃早飯,得先去敬茶,是為“兒媳婦茶”,而後還要“回門”,往隔壁的陸家去一趟。
    周氏驗過白喜帕,臉上帶著幾分欣喜,不過肚子裏卻在嘀咕:“真是個憨娃兒,非要等成婚莫不是又割破了手來糊弄老娘”
    以前周氏是不相信沈溪懂得那些鬼花樣的,可在她親眼見識過後,有些事她還真不能不信。
    “快點兒過來吃早飯,估計你祖母快來了,趁著她沒到,吃過飯帶著黛兒去給你孫姨磕頭”
    周氏總記掛惠娘,這兩天她也察覺到惠娘有些不太正常,但她隻是想,或許是沈溪成婚勾起了惠娘的傷心回憶一個寡婦最見不得的就是這種喜事。
    沈明鈞周氏沈溪謝韻兒林黛沈運沈亦兒,一家七口人第一次以一家人的身份坐下來吃飯。
    飯桌上,沈明鈞一語不發,隻顧撥自己碗裏的飯粒,周氏卻很高興,給這個夾菜,給那個夾菜,不斷囑咐讓大家多吃些。
    謝韻兒麵色自然,懷裏抱著小姑子沈亦兒。
    沈亦兒對這個嫂子很“滿意”,隻是她很挑食,不像周氏懷裏的沈運那般好伺候沈運基本是喂他吃什麽便吃什麽,等他摸摸肚子抬起頭氏時,周氏就知道兒子吃飽了,將人放下,讓他跟姐姐出去玩。
    “本來還打算讓憨娃兒給運兒開蒙,這會兒也沒閑暇,以後還是讓他跟著馮先生讀書吧”
    沈運才四歲,望子成龍的周氏已經在琢磨給兒子開蒙的事情了。
    當天沈家人就要啟程回寧化祭祖,沈溪陪林黛“回門”,一切從簡。
    不會有回門宴,都是自家人,周氏還在旁親自陪同,到了陸宅內院主屋,惠娘稍微打扮了一下,畢竟是見自己的幹女兒和幹女婿,把紅封提前準備好,在新婚夫婦給她行禮後,她便把紅封遞了上去。
    沈溪一摸就知道裏麵價值不菲,不是銅板或者碎銀子,而是銀票。惠娘出手,能寒酸到哪兒去
    按照周氏的吩咐,沈溪是要給惠娘磕頭的。
    但惠娘怎麽都不接受,因為沈溪是官,她是民,她又並非沈溪的直係親屬,用她的話來說,如此不顧體統是會折福折壽的。
    見惠娘堅持,周氏就沒勉強,但基本的禮數還是需要。最後惠娘簡單擺了個宴席,宴請“親家”,連丫鬟也能跟著吃頓好的。
    “中午前就要動身往寧化,我和他爹肯定會回來,憨娃兒和韻兒黛兒,可能直接就往北去,以後再想回來就難了。”
    周氏這話是對惠娘說的,目光卻溪。
    這次兒子歸家省親,已是朝廷的恩賜,來回一趟就要四個月,當官的可沒那麽多時間消耗在路上。或許隻有等沈溪官位高了後,將他們夫妻接到身邊孝敬,才能經常見到兒子。
    惠娘溪,似也有征求之意。
    沈溪道:“不出意外還是會回汀州府城,從汀州府城西去走贛江,怎麽都要方便些。”
    惠娘聽到這話,就知道沈溪會再回長汀縣城一趟,她心裏升起一抹喜悅,可她心情極為複雜,想說什麽卻無從開口。
    這邊宴席還沒結束,李氏已帶著沈家人準備啟程,丫鬟不斷進來催促。
    周氏氣呼呼地道:“又不是趕著投胎,我兒子中了狀元,祖宗們知道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嘛,非得這麽急幹嘛”
    等她帶著兒子兒媳出了門口,李氏已頗有威儀地站在沈家門前等候,周氏隻能老老實實上前行禮。
    “姐姐一路保重。”
    送行時,惠娘對周氏多有囑托。
    周氏安慰一番,說的都是回來後重開藥鋪的事,其實是想告訴自己的好妹妹,她暫且不會跟沈溪去京城,不用擔心沈家人從此一去不回。
    龐大的車隊一路到了府城北門,不過在出城門時,還是要先等候一下,因為沈溪得先去驛館那邊交代清楚才能上路。
    沈溪對張老五等人千叮嚀萬囑咐,這趟他回寧化省親,要拜祖墳,從汀州府城往寧化鄉下一來一去需要花費十天時間,回來後稍作準備,就要押送阿爾梅達等人回京。謝遷給他的期限是五月底,他盡量要在五月下旬之前趕回京城。
    辦皇差,可不能壓著時間做事,能早就盡量早些,這樣才不會出紕漏。
    沈溪去驛館時,得到了一封信,信是玉娘從泉州府城寫來的。
    信的內容相當隱晦,都是些日常情況,但其中卻蘊含深意,提到“家中困頓”“長兄父母妻兒病臥在床已久”,沈溪一白,玉娘是告訴他泉州地方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提到“又有次兄與人交惡誤傷於人為衙門所囚”,等於告訴沈溪,老百姓與官府交惡,可能會引發更大民變。
    時間有些趕,沈溪沒法再折返回去跟惠娘商量事情,便寫了一封信,讓衙役幫忙送到商會,請惠娘幫忙運一批平價糧食到泉州府,再通過商會分館的人,將糧食盡可能送到災民手中。
    這是沈溪眼下唯一能做的事情,他也知道如此隻是杯水車薪,泉州地方抗糧事件最大的導火索是官府有災不報,照原來的稅賦比例收稅,汀州商會再有錢,也沒有能力為一府百姓交稅。
    沈溪心想:“玉娘得劉大夏吩咐前來調查抗糧案,始終沒有動手的權力,不扳倒張濂,這案子不會有進展。但要讓張濂倒台,至少要等四五個月,泉州可能要引發一場大的民亂。”
    其實福建這個地方並不太平,作為邊疆沿海地區,除了有倭寇犯邊,少數民族也頻頻反叛,就連民變民亂也遠比別的地區多,這也是福建會同時有都司和行都司的原因。
    若抗糧案真的引發出一場大的叛亂,料想隻會被壓製在福建省境內,但閩西與泉州相距不遠,這幾年相對富庶的汀州,可能會成為民變的受害者,受到波及。
    “憨娃兒,等你好久了,快上車,這就回寧化了”周氏等了半晌才見沈溪回來,老遠便向沈溪催促。
    老太太板著臉孔跟李氏說了一句,大概跟不許王氏稱呼沈溪“小幺子”一樣,不準周氏稱呼沈溪的小名。
    “知道了。”
    沈溪心中稍微有些糾結,這麽大的事,他知道後上報朝廷責無旁貸,可他又知道自己到福建來除了省親就是迎接佛郎機使節,他可不是巡察禦史,沒資格對地方官府施政說三道四。
    玉娘自然會將消息通知京城的劉大夏。
    但劉大夏是謹慎之人,不會隨便擾亂地方平穩,或許會將泉州的亂局按下不報。
    沈溪又想到另一個人,那便是謝遷,沈溪覺得有必要把泉州的災情上報謝遷知曉。
    中原旱災,福建風災和蝗災,大明朝處處是災,你身為內閣輔政大學士自然要做到心知肚明。
    ps:第十更到
    這一章為所有書友加更謝謝你們的支持
    距離十二點還有四十分鍾,大家還想天子來一章嗎月票和打賞鼓勵就行了,來吧來吧天子拚命去也
    、本站打造免費無錯誤小說app上線啦已經有300萬的道友選擇了本站app,各種網友經典書單推薦不用再擔心書荒問題關注微信公眾號 xhsjyd 按住三秒複製下載小說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