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擰成一股繩
字數:3864 加入書籤
盤古小隊回到複興號,給許久未嚐肉味的留守六人,帶來了許多凱烏斯部落贈予他們的獸肉。六人欣喜若狂,就連趙典典這個大宋公主也差點兒失了儀態。
往日裏錦衣玉食的文儒書生和天潢貴胄們,經過此番饑寒交迫的漂泊生活,性子也漸漸地被磨平了許多。
徐懷穀雖說是個現代人,喜歡直來直去,但也理解古代官場鬥爭,不怕有人當麵做對,就怕有人暗地裏使袢子。
如今生存方麵的危機已經解除,但眾人的心態卻也是變得不盡相同。
武人想翻身做主,文人想指點江山,而公主則琢磨著複興趙室,若是此時還不將這個小小的團隊擰成一股繩,之後縱使一統天下,那也將很快地分崩離析。
徐懷穀很討厭這種感覺,憋屈。
他讀過《嶽飛傳》,吟過《滿江紅》,學過辛棄疾,也知道韓世忠。大宋不缺帥才、將才,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卻屢屢敗於北方遊牧民族。
原因也許有很多,但與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的黨爭與傾軋絕對脫不了幹係。
徐懷穀不想在腐朽的已經爛了的大宋之上,再建一個這樣的大宋,他要的是新的中華。
那麽自己現在,就是時候砸碎所有擋在自己前進道路上的魑魅魍魎,建立自己的新製度了。
十三個人總比整個大宋要好搞定得多。
徐懷穀試探道:“神洲故土遠在天涯。我等流落此處,如今要去那異國王城,覲見他國之君,不知諸位作何打算?”
“我等當以大宋名義去見此處國君,弘揚大宋之威。”柳駿說道。
果然是天朝上國思想,但當初和遼金元打的時候,文臣們可沒這麽硬氣。
“無兵無糧無寶可獻,如何揚威?”
“這……”
“既然諸位想不出什麽其他好辦法,不如我獻上一計。”徐懷穀料定他們也出不出什麽主意,便按照自己的思路說道,“這異國他邦,既然有人把我們當作他們傳說中的‘神語者’,那我等一行十三人,可假借‘神國’使團之名,出使他國,謀求發展,待時機成熟,可遠渡重洋征討蒙元。”
“神國?徐兄莫不是想要自立?”汪旭驚呼,故意大聲道。
原本心不在焉光顧著烤獸肉的眾人,紛紛看向了徐懷穀。
“如今蒙元入主中原,已無大宋,難道我等要以‘大元’居之?‘神國’乃神州帝國之簡稱,正應故國之實。”
“大膽!公主在此,怎敢妄言‘已無大宋’?”方董喝道。
徐懷穀有些憤然,這群儒生幾次三番跟自己抬杠,沒了他們自己更舒坦,決絕道:“莫要再逞口舌之利,當日崖山之圍,爾等出過一絲力否?殺過一次敵否?道不同不相為謀,若爾等執意‘咬文嚼字’,繼續傾軋。不如自尋去處,我等不養閑人!”
“你!亂臣賊子!”汪旭放下手中烤肉嗬斥道。
“你吃的是誰帶回來的肉?擱這兒犬吠些什麽。”徐老三撇了撇嘴,說道。
徐家子弟除了留守的一人,全都參與過戰鬥,深知徐懷穀才幹出眾。
也許自家少爺能領導他們走出一條陽關大道,所以徐家子弟已然是為其馬首是瞻了。
而且現在這個情況,在這荒郊野外的,異國他鄉。缺的是能打仗的將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還真不太不需要。
徐懷穀自己又不是沒讀過書,除了咬文嚼字、弄墨作畫之外,徐懷穀還真不比他們差。
“公主……”
三名儒生此時進退兩難,讓重掌權柄,又沒那個實力和威望,讓他們自力更生,更別指望了,怕是得活活餓死。此時,隻得向公主趙典典求援了。
趙典典也很是無奈,徐懷穀若想自立,自然是得排除異己的,都是宋人,想來也不會太過不留情麵。
但剛才這幾個儒生還真是未入官場便習官氣,實在過分了些,惹得徐懷穀直接撕破臉皮。
趙典典此時也沒有退路,既然大家已經撕破了臉,那就實話實說:“徐都頭,你想怎樣?”身旁的寰兒也惡狠狠地盯著徐懷穀。
徐懷穀納悶了,搞得自己真的好像大奸之輩。既然如此,那就做一回“亂臣賊子”妄論國事罷。
“我的目標亦是複興大宋,但不是以前那個腐朽沒落的大宋,這個重文輕武,舉國忘憂,將士沙場殺敵,都城鶯歌燕舞的大宋。而是齊心協力,保家衛國,文武並舉,政清人和的大宋!
為何那些蒙元韃子打我們就勢如破竹?為何嶽武穆這等忠誠良將不得善終?蜂蛹當文臣,何人阻胡馬?這樣的大宋爛進了根裏,再不革舊鼎新,難道我們還要再造個如此的大宋嗎!”
徐懷穀一番傾訴,也不管眾人心中何等洶湧,隻覺輕鬆了許多。
徐懷穀表麵輕佻,卻不是個大條的人,他知道穿越到古代,就得和許多思想頑固的古人打遊擊。
但對於自己的心腹,徐懷穀真不想隱瞞心思。
趙典典知道徐懷穀說的有道理,自己也見過朝堂之爭的破壞力有多強。但真如徐懷穀所說,那麽不堪嗎?
不過對於他的誌向,趙典典是佩服的,試問,現在還有幾人有此信心驅除韃虜?
趙典典看著認真嚴肅的徐懷穀,麵龐剛毅,棱角分明。竟然覺得他說的也不無道理。
柳駿等人也再無言以對,心中也在思考:自己想要複興的,是原來那個委曲求全、歌舞升平的大宋嗎?還是一個全新的,強盛的新帝國?
一夜無話,每個人的心裏都在想,徐懷穀口中的那個大宋到底是什麽樣子……
清晨,徐懷穀醒來。
隻聽見海浪拍案和“嘿哈嘿哈”的聲音,走下複興號定睛一看,三個儒生穿著明顯有些寬大的盔甲,正跟著盤古小隊幾人晨練習武。他們三人昨夜已想明白,徐懷穀說得對,現在的他們不養吃閑飯的。自己雖為文儒,但也決心要研習武藝,為了新的大宋征戰天下。
另一邊,公主趙典典則一身勁裝,背著箭袋,修習著弩射。其實小時候在宮中,她是最頑皮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許久未碰刀兵,昨天徐懷穀的一席話,令她也重拾起了早年的弩射之術,徐懷穀感慨:真是巾幗不讓須眉。
徐懷穀走過去,眾人見到徐懷穀便紛紛整起許久未列的隊形,站立著。
徐懷穀心中一暖,吼道:“同誌們好!”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