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先種田還是先爭霸?
字數:3674 加入書籤
維克之戰的勝利,使徐懷穀手下的軍事實力有了更大的飛躍。
據統計,此次與霍喬布的戰鬥中,帕蘭隺王國軍隊隻有五十人受傷,三人陣亡。
而敵軍傷亡過半,被俘者高達一千五百餘人,主將德弗蘭身亡。
此一役,偏遠城邦大勝老牌尚武王國,給了帕蘭隺軍民一種強大的自豪感,愈發敬仰其這個異邦來的新國王。
戰後,最辛苦的莫過於身為帕蘭隺王國教育部長的柳駿了。
俘虜來的敵軍武士和隨軍奴隸們,都是帕蘭隺急需的精壯,自然不能白白浪費。
所以,徐懷穀給柳駿新增了一項給戰俘洗腦的工作,美其名曰:“思想工作”。
戰俘營裏哀聲載道,霍喬布的武士們大多絕望無比。
按照瑪雅人進行戰爭的慣例,身為武士,一旦被敵方俘虜,不是被當做奴隸對待,就會成為他們貢獻給神明的祭品。
而光看此次戰爭的結果,後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瑪雅人戰後,獲勝一方為了感謝羽蛇神的眷顧,通常會舉辦一次歡慶盛典,將戰俘渾身塗滿特殊的藍色染料,趕上祭塔,由巫師破開他們的胸腔,掏出仍在跳動的心髒,獻給神明。最後還會砍掉獻祭者的頭顱,穿掛在廣場一側的“人頭林”中。
這樣的死法,對於武士自然是極為抗拒和害怕的。
反倒是那些隨軍奴隸淡定萬分,死豬不怕開水燙。要麽還是當奴隸,要麽為神明獻祭,這些本來就是奴隸們的命運,隻是換了個地方而已。
柳駿則是頭疼萬分,教書育人,自己擅長,給俘虜做“思想工作”?還真是夠新鮮,徐懷穀這是讓他無中生有。
說得不好聽點兒,就是讓自己來這戰俘營策反俘虜。
他以前在大宋見過的,多是宋臣被韃子威逼利誘著策反,宋人想策反韃子?還真沒這個本事。
不過徐懷穀還是給了他點兒方向,就是用他的口才可勁兒忽悠就成。
柳駿也隻好硬著頭皮進了戰俘營搞起策反工作,不對,是做思想工作。
……
帕蘭隺王宮大殿
“諸位愛卿,都辛苦了。”徐懷穀嗬嗬笑道。
眾人:“仰賴陛下鴻福,臣等不辛苦。”
“此戰我軍大勝,壯我軍威,眾將士表現非凡,個個勇往直前。宣我口諭:
我軍凡因戰傷殘、亡故者,給其家屬發放生活補貼,授予亡故者家屬‘烈士家屬’稱號,由王國撫恤。戰士們按功晉銜,並發放鼓勵金,對勇猛的戰士進行嘉獎。將官軍銜皆升一級,享受相關待遇。”徐懷穀對眾人封賞道。
眾臣:“謝陛下。”
處理完有關過去一役的事情,徐懷穀眉頭緊鎖,開始緩緩地陳述起自己心中所憂:
“此戰雖勝,但我等萬不可懈怠。霍喬布距此不遠,怕是過不了幾天就會收到兵敗的消息,到時候就不會像這次一樣隻是派遣這麽點兒兵力了。
據我方探子來報,霍喬布尚武之風盛行,常備駐兵更是高達將近三萬,是一個不容小覷的敵人。
而且瑪雅潘作為聯盟盟主國,定然會就此進行幹涉,到時候,我們帕蘭隺將成為眾矢之的……
列為臣工,你們有什麽想法?”
沉鳴半刻,張幺抱拳道:“陛下,為今之計,萬不可坐以待斃,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周邊將領們皆附和道:“對,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然而庫曼卻提出異議道:“可我們的兵力……而且要對付霍喬布王國可不隻是單單對付他一個,近些年來,伊特祖納的緋紅女王凱莉·班尼爾和阿裏·馬爾斯已經達成戰時互助同盟,成為聯盟北方高地的第一條防線。”
徐懷穀驚訝道:“哦?竟有此事?伊特祖納又是怎樣的一個城邦?”
“伊特祖納是聯盟中有名的商貿強國,擁有肯培徹、斯巴布萊雅兩個大型漁港,貝殼產量和海鮮產量頗高。伊特祖納也是北方商人深入瑪雅城邦聯盟中心——瑪雅潘的必經之路,對外交易也是頗為頻繁……”
前麵提到了兩種貨幣,可可豆和貝殼。可可豆是全瑪雅通用的貨幣,那麽貝殼就相當於外匯,而作為轄內擁有兩大臨海漁港的伊特祖納,外匯充足,與北方商人的貿易也較為頻繁,經濟實力在瑪雅諸國中可謂是數一數二。
窮兵黷武的霍喬布王國需要注入經濟的強心劑,這台戰爭機器才能不至於停止運轉。而伊特祖納王國商貿發達,正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為了打消霍喬布王國侵略的念頭,同時也為了能得到一支強大軍事力量的保護,雙方便結成了這麽一種互補的同盟。
伊特祖納並非沒有武裝力量,隻是較為弱小而已,他們城邦的人更多的是以從商為主,就連緋紅女王凱莉·班尼爾也是伊特祖納幕後的商團暗中支持下才加冕為王的。
而且兩國相隔不遠,一方出現危險的時候,另一方的軍隊也能隨時救援。
徐老三上前分析道:“依照庫曼大祭司所提供的信息,微臣認為,僅憑我國兵力,不足以同時對抗兩個強國,而且主動出擊,數日奔襲,此處無馬無車,等到了他們城外,我們就會像昨日他們所派的部隊一樣疲於應對,這樣的哀兵,必敗啊。望陛下三思。”
……
隨著眾人對於局勢的深入分析,大殿之上,最終分成了主戰和主防兩派,主戰派以張幺為首,強調主動出擊,長驅直入,依靠強大的軍備實力,以最快的速度,壓得那些尚處於石器時期的各國軍隊無力招架。
主防派以徐老三和庫曼為主,列舉出了過於急促的出兵,可能會造成的經濟負擔,和軍備生產速度緩慢,是否能支撐後續龐大的軍備需求等問題。並分析了以瑪雅潘為主的各個勢力的分布情況,得出的結論是:若此時帕蘭隺急促出兵,即使打敗伊特祖納和霍喬布,不遠處的瑪雅潘及其附庸烏斯馬爾,也將會迅速出兵,而經曆過兩場戰鬥之後的我軍,守地擴大,後勤供給線拉長,即使軍備水平較高,但也將難以應對瑪雅潘的聯盟軍隊人數龐大的猛烈進攻。
徐懷穀聽了兩派的討論,自己心中也總結出兩條鬥爭路線。一條就是以戰養戰,在征戰中逐步擴大自己的實力,另一條就是厚積薄發,“種田”型發展,類似劉朱元璋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