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府兵(求收藏,求推薦票!)

字數:5052   加入書籤

A+A-


    沮授聽到這裏,半信半疑,不過看到秦不疑誠懇的神色,便躬身道:“主公絕世之才,沮授不能及,若真的是從上古中得到,這便是天授。”

    沮授心中明白這均田製將增強這位主公爭奪天下的力量,若是真的執行下來,將一掃大漢四百年的土地弊政。

    蔡文姬也將這個均田製拿過來,查看了下後,臉色漸漸的變得震驚:“這製度真的是夫君想的?”

    秦不疑再次苦笑了下道:“蚩尤魔神經中有蚩尤和軒轅大帝激戰的場景,我從中感悟了一些上古製度。”

    蔡文姬收斂驚容道:“此法是將土地分配給百姓,百姓向政府交納租稅,並承擔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這個法子根本在於朝廷掌握多少土地,這是將大漢執行的土地私有製,變成土地國有製。

    如此一來,讓百姓有田耕種,世業田限製了買賣,也可以讓百姓有立錐之地。

    國家的賦稅也得到了保證,兵源和徭役也穩定下來,這是一個治國良策。

    但是這勢必會惹怒世家和那些大族。

    世家大族掌握了大漢近半的土地,也就掌握了大漢大半的賦稅,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這樣做的。

    夫君這是要和天下為敵。

    不過若是實行下來,夫君必然修為大增,成就千古之人。”

    蔡文姬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均田製的弊端。

    要想實行均田製,朝廷就必須掌握足夠的土地。

    沮授粘須笑道:“並州世家大族幾乎被胡人屠戮大半,田畝荒蕪,根本不用擔心這些。

    如今天下大亂,北方世家大族幾乎被摧毀大半,大多逃往江東和荊州,隻要我們在並州立足,趁勢崛起,就有機會一掃大漢數百年的土地弊端。”

    沮授信心滿滿,他明白隻要這個製度真的實行下來,定然可以青史留名,堪比管仲商鞅之流。

    沮授按捺下激動的心情,望著秦不疑,很想製度府兵製又是何等震動世俗的製度,便迫不及待的問道:“主公,那府兵製是什麽?”

    秦不疑笑了下道:“府兵製是建立在均田製的基礎上。

    普通的百姓有世業田,凡是擔任士兵,隻要有戰功,就可以授予田畝爵位。

    府兵平時為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

    秦不疑說道這裏,沮授微微一愣,臉上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失望之色,原本以為是什麽更高的製度,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這跟大漢如今的征兵製度沒有什麽差別。

    大漢的士兵就是從百姓中征召,平日士兵耕種,若有戰爭便會將他們征召入伍。

    而且大漢還規定每年的秋冬農閑時候,各地必須要組織百姓進行訓練。

    隻是這個製度很快就被繁重的徭役代替,許多百姓在農閑的時候,沒有得到充足的訓練,而是進行徭役。

    可以說這兩個製度幾乎沒有差別。

    不過有之前兩個製度就足夠了。

    秦不疑淡淡的掃了下沮授道:“府兵戰時免除徭役和賦稅,有軍功者平日也可以減免一定徭役賦稅。

    若有戰死者,免除三年徭役和賦稅,家中無壯丁,免除十年徭役和賦稅。

    府兵者退役後還可以優先得到口分田,戰死了口分田由子孫繼承。

    府兵者退役後可以擔任各地保長、甲長。

    府兵者家人優先舉薦為官吏,

    府兵者見官不拜。

    若是戰事頻繁,府兵家庭人手不足,由當地官府組織人手先助其耕種,或者允許其購買奴隸。

    府兵者出征時候,家人得到官府庇護,除非謀反,殺人等罪名,其餘不得在出征時候追究罪責。

    但是有戰事時,需要自備武器和軍糧出征。

    在每一個地方設立折衝府統一管理和訓練府兵,重型武器由折衝府管轄。

    折衝府將領有訓練而沒有統禦調動之權。

    戰爭時候,朝廷擇選一將軍統領一折衝府的兵馬。”

    秦不疑每說出一句話,沮授等人的臉色就是一變。

    沮授死死的盯著秦不疑,眼神中透著震驚,他明白了秦不疑的野心。

    府兵製若真正的實行下來,將領們無法扶植私人勢力,即便有世家大族的部曲製度將會瓦解。

    這將解決東漢以來軍閥林立的局麵。

    而府兵來自同一個地方,基本上都相互認識,更有利於在戰場上的配合,戰鬥力將大增。

    府兵自備武器和軍糧出征,這就同時解決了兵員和財政的問題,減輕了朝廷的負擔。

    最重要的是府兵的地位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他們將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借鑒當今大漢士兵的情況,府兵隻會對這個主公感恩戴德。

    而天下的府兵也隻有這位小主公可以調動。

    沮授想到這些,眼神中震顫起來。

    這位小主公不是匡扶朝廷的名臣,就是將顛覆大漢的亂臣賊子。

    沮授聽完後,躬身一拜,眼眸內閃著精光,不知道是恐懼還是敬畏,語氣鄭重道:“主公大智。”

    “你們下去揣摩,慢慢執行,但是這三種製度必須在我們崛起之初就執行,否則日後將阻礙重重。”

    秦不疑淡淡道,他將這三種製度說出來,具體的執行就交給沮授了。

    這也是對沮授能力的一種考驗。

    沮授見到秦不疑要走,神色一顫,忽然想到今日前來的正事,立刻道:“主公,在下有大事勸諫。”

    “勸諫?何事?”

    秦不疑停頓了下,看著沮授道。

    沮授看了下秦不疑,又望了下蔡文姬,隨後語氣鄭重道:“主公,先賢曾言:名不正在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今日主公得廣武城,麾下又有雄兵十萬,但是在天下人的眼中,主公任然是黃巾賊出身。

    主公若要匡扶天下,就必須正身,否則主公的種種製度皆要被士子汙蔑為賊子之事。”

    沮授說道此處的時候,蔡文姬身子抖了下,臉色慢慢變得煞白了,因為她已經想到沮授想要說什麽。

    沮授看了眼蔡文姬後,聲音更大了一些道:“如今主公救下了大漢公主,此乃天授主公。

    萬年公主是靈帝骨血,當今天子之妹,天潢貴胄,血脈尊崇之極。

    隻要主公迎娶了公主,便是大漢之駙馬,就是大漢外戚,東漢末年,外戚執掌政權乃是常事。

    主公之賊名將無人敢提及。

    不說遠處,隻有主公迎娶公主,才可以讓城中數萬士人安心追隨。”

    沮授說的極為露骨,但是還有一言沒有提及,那就是大漢提倡一夫一妻多妾。

    公主嫁人隻能是正妻,絕對不能成為妾。

    但是蔡文姬和秦不疑濃情蜜意,沮授擔心秦不疑不會舍棄。

    最重要的是主公的十五個兄弟,大部分都是蔡文姬教授的法門,加之年齡甚小,對其極為尊重,一旦蔡文姬反對,那些人一定會成為阻礙。

    蔡文姬看著沮授,咬著嘴唇,眼中淚眼婆娑,她是何等驕傲之人,如何願意成為妾室。

    隻是她更明白迎娶公主對秦不疑將有巨大的幫助。

    想到這裏,蔡文姬緩緩起身道:“妾身願意屈居公主之下。”

    秦不疑望著淚眼婆娑的蔡文姬,心中一疼,他也明白迎娶公主的好處。

    但是更不願意負了蔡文姬,當下起身握住蔡文姬的小手,淡淡道:“我不願負你。”

    (新書拜求收藏,拜求推薦票!)(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