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1 章

字數:3584   加入書籤

A+A-


    詹姆斯·貝克特低下頭,思考了好一會兒, 終於不得不承認:“所以, 這位殿下不用一兵一卒, 就把英國擠出了美洲,拿走了英國在美洲的剩下的全部殖民地。是這樣嗎?”

    “不戰而屈人之兵,本來就是東方的最高軍事指導思想。”考尼茨衝著貝克特端起了酒杯,道:“英國方麵應該做好心理準備, 才能夠把損失降到最低。”

    “把損失降到最低?是做好失去北美殖民地的心理準備嗎?您認為,那位大公殿下的胃口隻有這麽一點嗎?”

    “可是及時止損,英國才能夠贏得足夠的時間, 不是嗎?”考尼茨微笑道:“我認為, 英國現在就應該把北美殖民地丟給比利時。這樣, 北美殖民地的武|裝|運動就輪到這位比利時大公頭疼了。還有普魯士。我們最好現在就承認比利時對普魯士的統治。這樣一來,比利時大公和她的部下的時間和精力就會這兩個地方拖住。而我們, 無論是英國還是奧地利, 都能夠得到喘息之機。”

    李嫣的海外勢力強不強大,考尼茨其實並不關心,因為奧地利並不是一個海上強國。可是,隻要現在各國停止對李嫣的攻擊,那麽, 光李嫣的那些政令, 那些宣告貴族們沒有對世襲領地的所有權隻有有限製的所有權的法令,就足夠普魯士境內二百多城邦反對她了。

    等到她跟普魯士境內的貴族們矛盾異常爆發的時候,就是奧地利和其他國家撿便宜的時候了。

    詹姆斯·貝克特遲疑了一會兒, 還是搖了搖頭,道:“不可能的。國會不會同意放棄殖民地。而且,”他抬起頭,看著考尼茨,眼神異常堅定:“這位殿下執政非常老辣,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一個年輕的公主,倒是更像一位執政多年的女王。她的政令裏麵,到底有多大的漏洞,我們根本就不清楚。”

    更重要的是,考尼茨是奧地利人。

    對於詹姆斯·貝克特這樣的英國人來說,考尼茨的話,他隻能相信一半。可問題是,他自己也知道,在很大的程度上,考尼茨的考慮是正確的,隻是這種正確是基於奧地利方麵的立場。

    別的不說,就說北美英屬殖民地。詹姆斯·貝克特很清楚,英國方麵一旦放棄了這片殖民地,那就等於說英國方麵徹底地放棄了新大陸。

    那是何等富有又廣袤的土地啊,距離英倫三島也不遠,對於英國本土來說,他們怎麽可能主動放棄這片土地?放棄了這片土地之後,他們要去哪裏再找一塊跟北美英屬殖民地這樣,距離英倫本土近的原材料產地和現成的市場?別說是那些榮譽至上的貴族們不答應,就是那些利益至上的工廠主們也不會答應。而英國的市民們,看到了法蘭西,尤其是巴黎市民在七年戰爭之後的麵臨的物價飛漲的慘狀,他們又怎麽可能答應?

    所以,英國不可能主動放棄新大陸。

    哪怕考尼茨說的,的確是讓李嫣陷入泥淖無暇他顧的好辦法,可是對於英國來說,根本就不具備可操作性!

    同樣,承認李嫣對普魯士的統治也是如此。要知道,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心愛的漢諾威正是神聖羅馬帝國諸多的選帝侯中的一個!如果宣告了李嫣對普魯士的統治,那麽,這位比利時大公的下一步是否會把目標瞄準漢諾威呢?

    就衝著這一點,詹姆斯·貝克特就敢肯定,他的國王陛下英王喬治三世是絕對不可能點頭的。

    也就是說,考尼茨說的兩個辦法,根本就不能成!

    更重要的是,英國對漢諾威增兵困難,這也使得一旦李嫣陷入了跟普魯士的貴族們扯皮的泥淖的話,那麽,最先得到消息的,便是奧地利了。

    換而言之,真的接受了考尼茨的建議,英國把北美殖民地讓給了李嫣,最後得到了好處的,隻有奧地利。反而是英國方麵,白白地損失了新大陸。

    詹姆斯·貝克特站了起來,對考尼茨道:“親王閣下,非常感激您的情報。我會仔細地思考,並且一五一十地稟告給我國的國王陛下。”

    聽見詹姆斯·貝克特這麽說,考尼茨就知道,自己失敗了。

    外交便是如此,要麽就是武力值的補充,要麽就是武力值的衍生。尤其是在歐羅巴這樣的地方,在很多時候,外交甚至還是一種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交換。誰讓考尼茨陷在是比利時的階下囚呢?如果是在奧地利的話,考尼茨還能夠跟奧地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約瑟夫二世充分地溝通,然後拿到足夠的談判籌碼。可是現在的他,又能有什麽樣的籌碼呢?

    考尼茨不覺有些灰心。

    不過,不管怎麽樣,考尼茨終究是考尼茨,他還是相當有風度地把詹姆斯·貝克特送到了門口,就在門子打開大門的那一刻,考尼茨和詹姆斯·貝克特都看到了門外正準備敲門的梅耶爾伯爵。

    是的,這次梅耶爾伯爵是作為奧地利大使,前來給李嫣慶祝生日的。

    考尼茨一見梅耶爾,就高興地拉住了詹姆斯·貝克特,道:“親愛的貝克特勳爵,我能邀請您明天再來一趟嗎?也許我有好消息告訴您。”

    “當然!親王閣下,我很高興收到您的好消息。那麽,我先告辭了。”

    貝克特舉了舉自己的寬簷帽,跟梅耶爾伯爵寒暄了兩句,就離開了。

    詹姆斯·貝克特一走,考尼茨就立刻把梅耶爾拉進了門,道:“好了,親愛的馬克西米利安,告訴我,是不是有什麽好消息!陛下說了些什麽?”

    梅耶爾伯爵道:“親王閣下,我很抱歉。比利時的軍隊竟然這麽強大,即便是強盛一時的普魯士也難逃一擊。所以,陛下需要您的智慧。”

    考尼茨一聽,立刻道:“我們進去談。”

    作者有話要說:  曆史上,雖然法蘭西王室掏盡了家底支持美國獨立戰爭,可是英國之所以堅持了十多年才宣告放棄了美國的統治,這是因為他們發現,就是在政治上美國宣告跟英國脫離宗主國和殖民地關係之外,還因為英國方麵發現,美國根本就不可能斷絕它對英國的工業的依賴,以及,當時法蘭西王室的財政已經被這場戰爭拖垮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上來說,美國獨立戰爭對於美國人來說,是自由和民主的開始,可是對於當時的英國人來說,不過是打擊法蘭西、徹底顛覆這個世仇的一個途徑而已。

    而從最後的結果上來說,英國做得非常成功。

    也就是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國的自由和民主,真的非常非常不容易。如果不是英國和法國之間的政治角逐,如果不是因為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的稚嫩和天真,美國是否能在那個時候獨立,真的是兩說。

    (www.101novel.com)